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tǒng)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tǒng)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guī)律和運用語言規(guī)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原文
    牛頓是世界的科學家。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乘涼。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在他的身邊。這件事人們習以為常,他卻感到好奇。心想:“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一定是因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語,“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向右跑呢?”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又反復地觀察,專心地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了蘋果落地的秘密。原來,這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新偏旁“田”,讀寫并理解“自言自語、思考、吸引、現(xiàn)象、世界、、科學家”等新詞語的意思。
    2、學會用“為什么”提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了解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普通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地球有吸引力的事。學習善于觀察、愛動腦筋、專心研究的科學精神。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習13個生字和相關(guān)詞語。
    3、正確朗讀課文,學第一自然段,學會用“為什么”提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過東西落地的情境嗎?(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朋友看到蘋果落地后就從中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這是怎么回事呢?(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確自學要求: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劃出帶生字的詞;給課文段落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
    (1)看卡片認讀生字、正音。
    (2)完成課后習題2,第一讀,連一連。(注意平翹舌)
    (3)新詞教學
    a、學生自提問題。
    b、交流討論:“而”這個詞的運用(讀文理解,仿照說句)
    三、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回答:主要講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讀課文第一段。
    (1)讀懂句子,理解“動腦筋、遇到”得詞義。
    A、總的告訴我們什么?
    B、說說動腦筋的具體表現(xiàn)。換詞法理解“遇到”的詞義。
    (2)用“總要、為什么”說話。
    2、堂練習: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
    (1)分析例句。
    (2)完成課堂作業(yè)3。
    3、再讀課文,說說你有幾個為什么?
    五、鞏固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蘋果落地”這件事的經(jīng)過,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啟蒙教育。
    2、理解”吸引、現(xiàn)象”等詞語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蘋果落地》,齊讀。
    2、看拼音寫詞語。
    3、(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業(yè),其他學生自己批改。
    4、講明本教時的教學目標。
    二、深入學習第2-5自然段
    1、看蘋果落地的課件展示,自讀課文思考:牛頓怎么想,怎么做?
    2、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語說的話。
    (1)連起來讀一讀。
    (2)說說自己的理解。
    (3)落實重點詞遇“奇怪、自言自語、拋落、思考”
    3、你能回答牛頓的問題嗎?
    (1)小小組討論交流。
    (2)一問一答說說內(nèi)容。理解“掉、吸引力”的意思。
    4、牛頓是怎么做的?交流后理解“認真思考、專心研究”的意思。
    5、說說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運用“為什么”句式)
    6、有感情的朗讀2-5段。
    三、總結(jié)
    1、了解蘋果落地的整個過程,你有何想法?
    2、交流后齊讀課后練習5的句子。
    3、完成句子的抄寫。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新詞。
    2、懂得課文所講述的道理,并指導言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填空。
    (1)蘋果落地時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頓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
    二、揭示原因
    1、個別讀后一段,小小組討論:學懂了什么?
    2、交流(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蘋果落地與成為科學家之間的關(guān)系)。
    3、齊讀后一段。
    三、用詞說句
    1、出示詞語:動腦筋、遇到、總要、奇怪、認真思考、專心研究。
    2、小小組交流介紹牛頓。
    3、同學評說。
    四、課外作業(yè)選擇
    1、抄寫課文總自己喜歡的句子。
    2、說說牛頓小時候的故事。
    3、運用“為什么”提出生活中奇怪的問題,自找答案交流。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學反思
    《蘋果落地》這篇課文是“好奇”這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年輕的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的現(xiàn)象感到很好奇,經(jīng)過反復思考,專心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是要向我們說明好奇心的`重要性。文正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了牛頓發(fā)現(xiàn)地球吸引力的經(jīng)過。通過讓學生感受牛頓發(fā)現(xiàn)地球吸引力的經(jīng)過,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
    課上,我先向?qū)W生介紹了我們中國的宇航員在月球上行駛的情況。由于以前就有像學生介紹過月球上失重的這一現(xiàn)象,所以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夠明白東西在月球上總是飄在空中,是因為離開了地球,到了太空中,所以就會失重。通過這樣來導入新課,學生對地球的吸引力這一現(xiàn)象就能較快的理解接受。在課的結(jié)尾,我又向?qū)W生提問:如果這個蘋果到了太空會怎樣?然而,在地球上它會往哪里落?這樣整節(jié)課前后互相照應。
    由于這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牛頓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zhì)。牛頓為什么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因為他善于觀察,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再加上刻苦鉆研,終于成為人類歷杰出的科學家。激勵學生向牛頓學習善于觀察,還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才能有所作為。
    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萬有引力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明白要學習牛頓善于思考、勤于鉆研的好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