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選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筆記

字號:

同學們要想學好高二年級的生物,掌握好知識點對生物成績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選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選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一
    一、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圈
    (一)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生物適應環(huán)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發(fā)達,冬天法國梧桐樹落葉而松樹不落葉,蛇和青蛙等動物會冬眠,燕子冬天南飛而春天北歸等。
    水對生物分布的影響比較明顯,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水分的多少對生物的生長發(fā)育有明顯的影響。
    (二)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huán)境的同時,也能夠影響環(huán)境。例如:森林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的濕度,進而影響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種植物能防風固沙,還能調節(jié)氣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氣體,從而凈化空氣;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還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對農(nóng)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壞作用;藻類植物迅速大量繁殖會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見,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
    二、生物群落的構成
    生態(tài)系統(tǒng)總能量來源:
    生產(chǎn)者固定(同化)太陽能的總量
    生態(tài)系統(tǒng)某一營養(yǎng)級(營養(yǎng)級≥2)
    能量來源:上一營養(yǎng)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yǎng)級
    特別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糞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態(tài)農(nóng)業(yè)中,沼渣用來肥田,農(nóng)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無機鹽(即肥)。
    2.高二選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二
    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應用:
    1、動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區(qū)別
    1)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2)原因分析:動物細胞是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完全具有全能性的只有未分化的受精卵,和低級分化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細胞、當胚胎細胞繼續(xù)發(fā)育,出現(xiàn)胚層分化,組織,器官形成時,細胞已經(jīng)喪失了全能性,只保持了部分的分化為較高分化程度的細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干細胞,雖然不具備全能性,但保持了分化為骨髓細胞,紅細胞等的能力,因此是部分全能性、而動物細胞核包含了物種的全部遺傳物質,并且在適當?shù)臈l件下能夠去分化再分化,發(fā)育為完整個體,因此高度分化細胞的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動物體細胞克隆就應用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2、動物體細胞克隆
    動物克隆是一種通過核移植過程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不經(jīng)過有性生殖過程,而是通過核移植生產(chǎn)遺傳結構與細胞核供體相同動物個體的技術,就叫做動物克隆、
    干細胞的研究進展和應用
    1)干細胞的概念:動物和人體內保留著少量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2)干細胞的分類:
    ①全能干細胞:具有形成完整個體的分化潛能、
    ②多能干細胞: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組織的潛能、
    ③專能干細胞:只能向一種或兩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分化、如神經(jīng)干細胞可分化為各類神經(jīng)細胞,造血干細胞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等各類血細胞。
    3.高二選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三
    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經(jīng)過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chǎn)物,并釋放能量。
    2.場所: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2C2H5OH+2CO2+能量(植物細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酸2C3H6O3+能量
    (動物、人、馬鈴薯塊莖細胞、甜菜塊根)無氧呼吸分解有機物不徹底,全部反應在細胞質中進行,條件時沒有氧氣參與。
    4.有氧呼吸:
    第一步:分子葡萄糖分解成,分子丙酸,[H]和少量ATP(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第二步:丙酸和水結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步:前兩步的[H]與吸入的氧氣結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線粒體中進行)
    有氧呼吸將有機物徹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釋放總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轉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義:
    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②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高二選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四
    1.類脂與脂類
    脂類:包括脂肪、固醇和類脂,因此脂類概念范圍大。
    類脂:脂類的一種,其概念的范圍小。
    2.纖維素、維生素與生物素
    纖維素: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結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為一般動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維生素: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并發(fā)生特異性病變——維生素缺乏癥。
    生物素:維生素的一種,肝、腎、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較多。是微生物的生長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礦質元素、必需元素與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種元素,即C、H、O、N、P、S,大約占原生質總量的97%。
    礦質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備下列條件:第一,由于該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長發(fā)育發(fā)生障礙,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該元素則表現(xiàn)專一的缺乏癥,而且這種缺乏癥是可以預防和恢復的;第三,該元素在植物營養(yǎng)生理上應表現(xiàn)直接的效果,絕不是因土壤或培養(yǎng)基的物理、化學、微生物條件的改變而產(chǎn)生的間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體需要量少(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但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還包括Cl、Ni。
    4.還原糖與非還原糖
    還原糖: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α-碳原子上連有羥基的XX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或班氏試劑共熱時產(chǎn)生磚紅色Cu2O沉淀。
    非還原糖:如蔗糖內沒有游離的具有還原性的基團,因此叫作非還原糖。
    5.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與二苯XX試劑
    斐林試劑:用于鑒定組織中還原糖存在的試劑。很不穩(wěn)定,故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別配制、儲存。使用時,再臨時配制,將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還原糖的基團—CHO與Cu(OH)2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
    雙縮脲試劑:用于鑒定組織中蛋白質存在的試劑。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時要分別加入。先加A液,造成堿性的反應環(huán)境,再加B液,這樣蛋白質(實際上是指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在堿性溶液中與Cu2+反應生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
    二苯XX試劑:用于鑒定DNA的試劑,與DNA混勻后,置于沸水中加熱5分鐘,冷卻后呈藍色。
    6.血紅蛋白與單細胞蛋白
    血紅蛋白:含鐵的復合蛋白的一種。是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的紅細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運輸氧。
    單細胞蛋白:微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們通過發(fā)酵獲得大量的微生物菌體,這種微生物菌體就叫作單細胞蛋白。
    7.顯微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顯微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一般只能放大幾十倍至幾百倍。
    亞顯微結構: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直徑小于0.2μm的細微結構。
    8.原生質與原生質層
    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動植物細胞都具有,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質、脂類、核酸等物質構成。
    原生質層: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它與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相比,缺少了細胞液和細胞核兩部分。
    9.赤道板與細胞板
    赤道板: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這個平面與有絲XX中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細胞板:植物細胞有絲XX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現(xiàn)的一層結構,隨細胞XX的進行,它由細胞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
    5.高二選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五
    特異性免疫
    (1)體液免疫(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①參與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漿細胞。
    ②免疫過程
    ③結果:多數(shù)情況下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①參與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
    ②結果:效應T細胞可以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釋放出抗原,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6.高二選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六
    ATP
    ATP:三磷酸腺苷
    作用: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結構式:A—P~P~P中間是兩個高能磷酸鍵,水解時遠離A的磷酸鍵線斷裂
    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ATP=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釋放30.54KJ能量)
    方程從左到右時能量代表釋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動。
    方程從右到左時能量代表轉移的能量,動物中為呼吸作用轉移的能量。植物中來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