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音樂《森林中的鐵匠》教案

字號:

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它不僅是對學生音樂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對學生浸潤美的熏陶、提高藝術(shù)修養(yǎng)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音樂《森林中的鐵匠》教案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音樂《森林中的鐵匠》教案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樂曲歡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
    感受《森林中的鐵匠》中兩種不同的情緒。
    教學用具:
    課件、打擊樂器、錄音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階段目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小學二年級# #小學二年級音樂《森林中的鐵匠》教案#:今天老師要請大家欣賞一首樂曲。聽完以后請你們說說這首樂曲的速度有什么變化?
    教師操作:播放樂曲的錄音。
    學生活動:完整的欣賞全曲。
    二、初聽樂曲、感受樂曲情緒
    階段目標:完整初聽,了解樂曲的基本情緒。
    學生回答:這首樂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較慢的,后面部分的速度較快。
    過渡語:回答的很好。這首樂曲為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但故事的內(nèi)容要有你們自己來聽。你們干菜說樂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較慢的,那我們就來聽一聽這一部分,聽完以后,請你們想象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
    教師操作:播放樂曲第一段錄音。
    三、分段欣賞樂曲
    階段目標:更深入地了解樂曲的內(nèi)容,感受樂曲的情緒。
    1、欣賞樂曲第一部分。學生活動:聽第一部分旋律。生:時間是早上,地點是在森林里。師:對那思念林的景色是什么樣的呢?生1:非常安靜。生2、非常美,有大樹、小草,還有各式各樣的花。生3、有漂亮的花,蘑菇,還有很多的霧氣。過渡語:下面就讓我們再來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的美麗景色,并且新生音樂邊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所描繪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蘇醒了。
    教師操作:播放第一部分旋律。
    學生活動:再欣賞第一部分旋律,跟著旋律做動作。
    過渡語:剛才,我們仔細欣賞了第一樂曲的第一部分,作曲家用緩慢的速度、舒展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表現(xiàn)了大森林美麗的晨景。
    2、欣賞樂曲第二部分。
    過渡語:現(xiàn)在我們就來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請同學們聽聽第二段樂曲與第一段樂曲有什么不同?這部分樂曲在速度、節(jié)奏、力度以及情緒方面起了什么變化?
    教師操作:播放第二段錄音。
    學生活動:欣賞第二部分樂曲。生:速度比較快,力度比較強,節(jié)奏鮮明,旋律跳躍,情緒歡快熱烈。過渡語:同學們說的很好。這段音樂告訴了我們主人公的職業(yè),你門在來聽一聽,能聽到什么聲音。教師操作:再次播放第二段樂曲。生1:有三角鐵的聲音。生2:有敲打東西的聲音。生3、我聽見了叮叮當當?shù)穆曇?。好象是打鐵的。師:請同學們?yōu)檫@受曲子起名字。生:森林的早晨、快樂的一天、神奇的鐵匠。小結(jié):這首樂曲叫做《森林的鐵匠》,又叫做《鐵匠波爾卡》,是德國作曲家米埃利斯創(chuàng)作的一首描繪性的作品。樂曲描繪了清晨森林的寧靜氣氛以及鐵匠打鐵的歡快的情緒,樂曲十分生動形象,經(jīng)常在音樂會上演奏。
    師:你們知道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生:小提琴、長笛。小結(jié):它是一首管弦樂曲。
    四、完整地欣賞樂曲
    階段目標:完整的欣賞音樂。
    過渡語:現(xiàn)在我們就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森林中的鐵匠》。請同學們跟著音樂和老師一起做動作。
    教師操作:播放課件,觀看課件,聽音樂,隨學生一起做律動。
    教師提問:今天我們欣賞了樂曲《森林中的鐵匠》,欣賞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學生回答1:勞動的愉快的。
    學生回答2:勞動是光榮的。
    五、小結(jié):今天我們欣賞了由德國作曲家米埃利斯譜寫的管弦樂《森林中的鐵匠》。通過欣賞使我們懂得了勞動的光榮的,愉快的。
    【篇二】小學二年級音樂《森林中的鐵匠》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管弦樂曲《森林中的鐵匠》,指導學生根據(jù)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感受理解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
    通過對樂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賞,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注意力、思維力、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
    1、聽音樂律動入室
    2、師生問好。
    二、發(fā)聲訓練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新學了一首練聲曲,現(xiàn)在就請大家跟著琴聲來練一練。練習時要注意氣息的支持以及兩聲部和諧。
    三、復習《勞動之歌》
    1、引出: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勞動帶來幸福。下面請小朋友用熱烈歡快的歌聲來演唱這首《勞動之歌》,演唱時聲音要輕快流暢,而襯詞“啦”要唱得活潑有彈性,要把人們勞動時愉快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
    2、全體演唱歌曲。
    四、欣賞《森林中的鐵匠》。
    (一)引出課題
    師:勞動是很光榮的,勞動的形式也很多,打鐵就是其中的一種。古時候,人們使用的兵器、勞動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鐵器都是由鐵匠用手工敲打出來的。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由德國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譜寫的管弦樂曲《森林中的鐵匠》。
    [出示課題]
    誰能說說管弦樂器包括哪幾種?
    [總結(jié)歸納]
    1、初聽
     (1)師: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完整地欣賞管弦樂曲《森林中的鐵匠》,請大家邊聽邊想,在你聽音樂的同時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A、學生欣賞
    B、欣賞后學生自由發(fā)言
    (2)師:對,這首樂曲描寫了美麗大森林的景色和鐵匠們愉快打鐵的場面。
    2、復聽
    師: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現(xiàn)在請大家更仔細地聽一遍這首樂曲,想一想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為什么?
    A、學生欣賞
    B、欣賞后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全曲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音樂比較抒情優(yōu)美,第二部分的音樂比較歡快熱烈。
    (二)分段聽
    〈第一部分〉
    1、初聽
    (1)師:現(xiàn)在我們就先來欣賞第一部分音樂。請大家聽一聽這部分音樂的旋律在速度、力度、節(jié)奏、情緒[出示板書]等方面是怎樣的?描繪了森林早晨怎樣的景色?
    A、學生欣賞
    B、學生欣賞后自由發(fā)言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分出示:速度較慢;旋律平穩(wěn);節(jié)奏舒展;力度較弱;情緒優(yōu)美抒情]
    (2)師:這部分音樂以較慢的速度,舒展的節(jié)奏,較弱的力度,平穩(wěn)且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表現(xiàn)了大森林早晨寧靜祥和的景象。
    2、視唱,吹奏第一部分主旋律。
    [出示曲譜:P30]
    (1)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視唱第一部分樂曲中表現(xiàn)森林晨曦的主旋律,感受一下樂曲舒展優(yōu)美的特點。
    學生隨老師的伴奏視唱
    (2)師:小朋友唱得真好,讓我們再用口琴吹一吹。
    學生隨老師的伴奏視唱
    3、再聽
     師:同學們都吹得很好,下面就讓我們再來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時的美麗,并且邊欣賞音樂邊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所描繪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蘇醒了。[放音樂]
    4、小結(jié):
     剛才,我們仔細欣賞了第一部分樂曲,作曲家用緩慢的速度,舒展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表現(xiàn)了大森林美麗的晨景。
    (第二部分)
    1、初聽:
    (1)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請小朋友聽聽這部分樂曲在速度、節(jié)奏、力度以及情緒方面起了什么變化?第二部分音樂與第一部分音樂有什么不同?這一部分的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A、學生欣賞
    B、學生欣賞后自由發(fā)言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分別出示:速度 較快 ;力度  較強 ;節(jié)奏 明快 旋律 跳躍 ;情緒歡快熱烈]
    (2)小結(jié):
    師:第二部分的音樂節(jié)奏明快,旋律活潑歡快具有波爾卡午曲的風格,表現(xiàn)了森林中的鐵匠愉快而辛勤勞動的場面。[出示圖片]
    (3)復聽:下面就請大家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來敲一敲,學做小鐵匠。另外,再仔細聽一聽這一部分的結(jié)尾在情緒上起了什么變化?表現(xiàn)了怎樣的場景?
    A、學生邊欣賞邊表演
    B、欣賞后自由發(fā)言
    (4)小結(jié):結(jié)尾部分節(jié)奏更緊密,速度更歡快,情緒也更熱烈,表現(xiàn)出鐵匠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時喜悅的心情。
    問:打鐵是一種很辛苦的工作,為什么鐵匠們卻那么高興,干得那么歡呢?
    ・學生回答
    師:說得對,因為勞動是很光榮的,勞動能創(chuàng)造財富,勞動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所以我們要從小熱愛勞動。接下來,就讓我們完整地再次欣賞樂曲,進一步感受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并且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xiàn)。[老師帶做]
    (三)欣賞全曲
    1、欣賞全曲
    2、師:誰來說說今天我們欣賞了什么樂曲?欣賞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小結(jié):今天,我們欣賞了由德國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譜寫的管弦樂曲《森林中的鐵匠》,通過欣賞使我們懂得了勞動是很光榮的,我們要從小熱愛勞動。
    五、師生再見。
    六、聽音踏步出教室。
    【篇三】小學二年級音樂《森林中的鐵匠》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聽賞音樂的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對音樂注意力、思維力、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良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
    運用聆聽、體會的方法,初步感受《森林中的鐵匠》情緒的變化。
    【知識與技能】
    隨著音樂展開想象,感受并描繪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運用肢體律動及打擊樂器伴奏進行創(chuàng)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音樂中情緒的變化,體會勞動的樂趣。
    【難點】
    體會音樂情緒之間的變化。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三角鐵
    四、教學過程
    (一)音頻導入
    學生聆聽《粉刷匠》,教師帶領(lǐng)學生跟著音樂哼唱律動,并通過“勤勞”、“愛勞動”的主題引入本節(jié)課題——《森林中的鐵匠》。
    (二)新課教學
    1、整體聆聽樂曲
    (1)初次聆聽樂曲,感受美麗大森林的景色和鐵匠們愉快打鐵的場面。
    (2)再次聆聽樂曲。
    師:樂曲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樂曲一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個慢板的引子,帶給我們的感受是由沉默到慢慢舒展;第二部分為主題部分,帶給我們的感受是輝煌和歡快。)
    2、分段欣賞樂曲
    (1)欣賞第一部分
    ①聆聽音樂,感受速度、力度、節(jié)奏變化,分析音樂情緒。(較慢的速度,舒展的節(jié)奏,較弱的力度,平穩(wěn)且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表現(xiàn)了大森林的早晨寧靜祥和的景象。)
    ②跟著音樂哼唱第一部分主旋律,親身感受樂曲舒展優(yōu)美的特點。
    (2)欣賞第二部分
    ①初次聆聽音樂
    感受速度、力度、節(jié)奏變化,分析音樂情緒。(速度較快、節(jié)奏緊湊、旋律活潑,具有波爾卡舞曲風格,表現(xiàn)了森林中的鐵匠愉快辛勤勞動的場面。)
    ②再次聆聽音樂
    師:再仔細聽一聽這一部分的結(jié)尾在情緒上起了什么變化?表現(xiàn)了怎樣的場景?(結(jié)尾部分節(jié)奏更緊密,速度更歡快,情緒也更熱烈,表現(xiàn)出鐵匠看到勞動成果時的喜悅心情。)
    (三)鞏固提高
    1、欣賞音樂,為第一部分創(chuàng)編表現(xiàn)森林早晨的肢體動作。(播放音樂)
    (1)根據(jù)音樂不同的情緒創(chuàng)編相應(yīng)的動作來表示。
    (2)學生跟隨音樂做身體律動,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時的美麗。
    老師評價:清晨比較安靜,所以我們的動作要輕輕的,柔和的,表現(xiàn)了大森林早晨寧靜祥和的景象。
    2、欣賞音樂,為第二部分加入打擊樂器三角鐵,并創(chuàng)編肢體律動。
    (1)運用三角鐵為樂曲旋律伴奏。
    (2)為樂曲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鐵匠拉風箱、擦汗、喘氣休息等動作。
    3、將肢體律動與歌曲伴奏結(jié)合起來,完整的表現(xiàn)樂曲。
    (四)課堂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由德國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譜寫的管弦樂曲《森林中的鐵匠》,跟森林中的鐵匠一起參加勞動,一起去打鐵,使我們懂得了勞動是很光榮的,我們要從小熱愛勞動。
    五、板書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