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奶酪》寫的是個可愛的寓言故事,每頁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愛個性鮮明的漫畫形象??蓳f,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在歐美創(chuàng)造了出版業(yè)的奇跡:自1998年9月出版后,兩年中銷售2000萬冊,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yè)周刊》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讀后感頻道!
【篇一】《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讀完這本書,掩卷而思:當我們失去人生中的“奶酪”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對于我來說,究竟什么是我的奶酪呢?失去的奶酪應該如何重新找到?已有的奶酪又應該如何對待呢?
書中的奶酪,也正是人生所有幸福的暗喻,得到了奶酪,也就得到了幸福。而書中所強調的是兩種在追求幸福過程中的價值觀:1.簡單的人生;2.應對變化書中的四個小主人公的設置也正是要體現出這兩種價值觀。
你走你的捷徑,我走我的大路??春笳l先到終點——
嗅嗅和匆匆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它們的作用就是區(qū)別于兩個小矮人的“簡單”,從而體現了“簡單”的價值觀。這種簡單,使得它們在面對奶酪突然消失時可以比頭腦更為發(fā)達的伙伴更積極的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境況。作者認為,簡單的小老鼠之所以在變化上要比頭腦復雜的伙伴更好的采取措施,是因為人類復雜的思維使得人類產生復雜的情感,由此產生羈絆。而我卻不以為然,這不過是給人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罷了。正是因為我們所謂的“復雜”,使得我們在很多大問題上往往是耍一些小聰明?可悲的則是我們還對這種小聰明引以為豪,不知悔改。小矮人們會在奶酪消失時不知所措,并不是因為它們的“復雜”,而是因為它們的“小聰明”。也正是由此,自以為是的哼哼和唧唧才不去面對奶酪消失的事實,選擇了在C區(qū)里等待著根本不存在了的奶酪,甚至幻想奶酪在墻的后面。
是福不是禍,是禍……關鍵看你怎么過——
與兩只老鼠的作用不同,哼哼和唧唧二人則重點體現了面對變化的應對。而故事的絕大部分也都是描寫這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對于讀者,我們都是復雜的人類,因此如何應用好我們復雜的思維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則更為重要。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變化是無時無刻都在發(fā)生的,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變化是未知的,而未知的事物往往會帶來恐懼。因此我們往往恐懼變化,不敢去直面變化。在挑戰(zhàn)與逃避之間,我們總是會選擇逃避。這就是我們在對自己耍的自欺欺人的小把戲,也正是如此,在對待變化的過程中,我們第一關所要解決的就是承認變化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而又如何過這個心理關呢?書中的唧唧在尋找奶酪的過程中發(fā)現一種方法,每當它因為恐懼而不敢再次前行之時,他就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無所畏懼,你會怎樣呢?”。是呀,未知的事物會產生恐懼,但不要忘了,未知的事物也會產生希望呀!當我們面對未知不再恐懼之時,所剩下的,不就只有希望了嘛!能夠如此的去想,如此的去面對變化,它又有什么好恐懼的呢?畢竟我們的希望沒有所在潘多拉的盒子里呀。當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懼時,你會感到輕松自在。
預見變化,才使得我們能走在變化的前面?;蛘呤侵辽僮屛覀儾粫蛔兓h遠地拋下。用書中唧唧的經驗來說,就是“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你應會知道,它什么時候開始變質”。杰克韋爾奇在他的自傳中描述管理GE的方法時,也有過類似的說法。他說隨著發(fā)展,各個企業(yè)部門銷售的變化也非常的大。如果想要讓企業(yè)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這些部門虧損之前嗅出它的氣息,及時改革變化,將不利于企業(yè)的趨勢扼殺。
追蹤變化,才使得我們不會又在新的變化中翻船。想起一個新奇但是卻很貼切的比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的變化就像HIV病毒一般。變化不是單一的,不是定性的,而是隨著初的變化次永無止境地變化著的??梢曰仡櫼幌碌厍虻纳锸?,從古到今有多少生物在地球上登場?后一一走下舞臺的真正原因,無不是八個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中典型的例子莫過于6500萬年前滅絕的恐龍了。而我們人類可以主宰地球的真正原因也正是因為我們不同于其他動物的可以改造環(huán)境的能力使得我們可以更快更好地適應生態(tài)變化。由這個角度來看,就不難發(fā)現“盡快適應變化”的重要性了。
享受變化,與其它幾點不同的是,它不是變化過程的必須,但是它的高度卻凌駕于其它三步?;氐轿覀冇懻撟兓钠瘘c,當我們把變化當作一種享受的時候,我們對變化又何談恐懼呢?而應對變化也從過去的被動變成了主動。享受變化,使得我們成為了變化的主人,我們追求著變化,我們掌握著變化,我們控制著變化。現在,不是我們在緊追著變化的腳步,而是我們把變化遠遠地拋在了后面,讓它望塵莫及。這種狀態(tài),就好比我們經常說的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一樣。無奈在努力著,但是我們卻不會感覺到累,我們奮斗著并快樂著。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于現在來說也已經算是一本“老書”了。經典的往往長盛不衰,書中的經典哲理也值得人一一回味。而且我覺得本書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閱歷之時會有著不同的感想。
【篇二】《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說來慚愧,從上學的時候就反反復復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時隔幾年,從未捧起來讀過。周六,午睡過后,在博庫書城透明玻璃的咖啡區(qū),望著窗外飄飛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發(fā)了一會呆,便迫不及待翻開這本薄薄的小書。
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雖然小老鼠的智商沒有小矮人智商高,但是因為身材都差不多,大家都共同生活在迷宮里,共同尋找奶酪,自然而然成為了朋友。當他們發(fā)現了一份超級大的奶酪的時候,嗅嗅和匆匆一如既往早起,穿上運動鞋,運動衣褲,保持初般的激情尋找奶酪,所以當這份超級大的奶酪吃完后,他們繼續(xù)蹦蹦跳跳、心滿意足去尋找其他的奶酪了。但是哼哼和唧唧卻因為智商高,想問題多,一直在抱怨誰偷走了他們的奶酪呢?在發(fā)現超級大奶酪后,他們把自己的家安在附近,再也不早起吃奶酪了,因為他們認為奶酪就是屬于他們的,奶酪永遠會有,永遠會存在這里,所以他們沒有保有敏銳的嗅覺和觀察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奶酪沒有原來那么新鮮了,他們沒有發(fā)現;奶酪越來越少了,他們同樣沒有發(fā)現。當他們突然發(fā)現奶酪沒有后,滿心的是幻想:奶酪明天可能會回來的;這是屬于我們的奶酪,別人怎么可以偷走呢?在無數的自我譴責過后,他們并沒有采取任何的行動。如果此時去另外尋找奶酪,不就可以了嗎?像小老鼠一樣。當唧唧叫著哼哼另尋出路的時候,哼哼不但不聽,反而害怕再次遇到迷宮,于是兩個人繼續(xù)等待。直到后因為饑餓,唧唧終于忍無可忍,留下哼哼,自己一個人去尋找奶酪了。雖然他還會迷路,雖然他有時候會一點奶酪都找不到,但是幸運的時候,他還是可以找到奶酪的。采取任何措施,哪怕真的微不足道,但是起碼行動起來,才會有希望。如果一味等待,是什么都不會有的。后的后,唧唧終于找到了更美味的奶酪,但是他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了,他有一種危機感,所以在享用美味的奶酪的時候,同時他會尋找更美味的奶酪。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是做到卻很難。我們人類總是以為自己是聰明的,其實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太過自信,我們太過安逸,我們太過高估自己,往往迷失自己,難以在變化中生存。簡單的道理,運用到我們生活中去,卻發(fā)現我們經常犯這種低級的錯誤,不是我們不懂,是特定情況下,我們不能跳出這種狀態(tài)來看待這些問題。正如聽到這個故事的很多人,得益于此,挽救了很多瀕危的生意和生活。
別人的故事我不懂。我沒有經歷過,我不敢說什么。我很佩服作者能夠通過這樣的類似于伊索寓言的故事一樣,設計了這樣一個說法,這樣一個故事,讓很多人有所感悟。能產生共鳴的文字值得一讀。能有所領悟的文字值得一讀。于我而言,我也在反思,自己有沒有發(fā)生類似的情況,顯然意見,答案是肯定的,我想說,再肯定不過了。貌似每句話都能找到相應的經歷。讀著讀著,一直覺得寫作者說的就是我。而我竟然無言以對。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向四個人一樣充滿斗志,早早起床,穿上運動服飾,興高采烈,蹦蹦跳跳尋覓食物。當我們在安逸的時候,就開始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狀態(tài)。當這種狀態(tài)被打破的時候,開始無所適從。如我,前一份工作,雖然一直叫囂著沒事做,但這份工作真的結束的時候,卻也有點傷感。畢竟不再安逸了。還好,我能很快采取行動,立刻尋找新的工作,這點倒是有點像嗅嗅和匆匆。但是工作中,我們應該像后來的唧唧學習。要隨時做好被裁員的準備。在安定中不要忘了學習。不要懈怠,要一如既往努力,否則什么時候沒有希望都是有可能的。正如現在實體行業(yè)的被削弱。當我們發(fā)現電商、互聯網不斷取代一些事情的時候,要嗅到變革的味道,要趕緊采取措施,想辦法避免,提前預謀,這樣才變化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不要等到食不果腹的時候,才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即便這個時候意識到問題的所在,也要趕緊采取措施,能夠挽救一點是一點,不要像哼哼一樣整天埋怨。我想起,我大四被騙2000塊錢的那次經歷,現在看來,我真的是哼哼了。一直埋怨自己怎么這么倒霉,負面情緒很多,覺得這個社會怎么怎么不好了。正如堂哥所說,你還不如趕緊找下一份工作,把錢掙回來了。而我總覺得這2000塊錢是我的,憑什么你們不給我呢?憑什么要騙我的呢?這樣萎靡不振一段時間后,才開始慢慢恢復過來。所以后我還是變成了唧唧,是嗎?我們有時候輸在了想太多上。我還年輕,不工作就不工作吧??纯磿?,曬曬太陽,就這樣度過了大四上學期的兩個月,在其他同學都努力實習的時候。美其名曰畢業(yè)以后再也沒有這樣看書的機會了。那兩個月,沒有課業(yè)的壓力,沒有人打擾,著實看了好多書,雖然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了,但起碼那段日子自己是充實的吧。
誰動了我的奶酪?誰也沒有動。只是生活在變化,我們自己沒有察覺罷了。平凡如我們,可能無法嗅到空氣里變化的味道,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時刻接觸新事物,時刻保有學習的心態(tài),當變化真的來臨的時候,擁抱變化,用快的速度調整我們的狀態(tài),如是即可了吧。
【篇三】《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講的是兩只小老鼠――匆匆、嗅嗅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四個在迷宮中尋找奶酪的故事。
他們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終于找到了奶酪c站。剛開始哼哼,唧唧,嗅嗅,還有匆匆,都每天早早的來到奶酪c站,把運動鞋脫下來掛在脖子上,準備好應付即將發(fā)生的一切。
可是后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卻改變了生活習慣,開始變得懶散起來。每次總是很晚才到奶酪c站,一到就把跑鞋扔到一邊去兒,脫下運動裝,穿上大睡袍,悠閑地吃起了奶酪。嗅嗅和匆匆依然每天早早的來奶酪c站,仔細檢查一下奶酪有沒有什么變化,才開始慢慢享用。
后來c站的奶酪突然不見了。嗅嗅和匆匆穿上跑鞋進入迷宮去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仍然在原來的地方,希望奶酪可以自己回來。
時間久了,唧唧決定繼續(xù)尋找奶酪,而哼哼仍然留在原地不動。后唧唧找到了嗅嗅和匆匆,唧唧也開用起了嗅嗅和匆匆的生活習性。
這本書,我看過兩遍。第一遍是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并沒有讀懂書中的道理,只認為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小故事??僧斘疑衔迥昙?,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發(fā)現這本書,是通過尋找奶酪的故事,寫出了四種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對擁有和失去一些東西時,產生的不同心態(tài),由此產生行動和方法。生活中,有的人會像匆匆一樣,比較善于隨機應變,迅速行動;有的像嗅嗅,能夠及早嗅出變化的氣息,動腦想到更好的方法;有得像哼哼,找到了一塊奶酪就始終把命運寄托在奶酪上,總認為奶酪是他們應有的東西,認為奶酪會自己回到身邊;有的則像唧唧,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會學著慢慢適應新的環(huán)境,學會自嘲讓自己像嗅嗅和匆匆一樣,永遠都有新鮮的奶酪吃。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嗅嗅。我喜歡嗅嗅,覺得自己非常像故事中的嗅嗅。天生有一只靈敏的“鼻子”,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提前嗅出生活中即將來臨的微妙變化,也能在原來的生活,受到外界影響而改變的時候,以快的速度適應新的生活。同時也能在新生活中找到新的樂趣,并且能在學習的迷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出路,幫助自己在變化的狀態(tài)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嗅嗅對我,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我希望,讓所有人都爭著去做嗅嗅,匆匆,還有唧唧,而不去做故事中的反面教材哼哼。
【篇四】《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近一段時間閱讀了斯賓塞約翰遜的作品——《誰動了我的奶酪》。
本書的開頭以兩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為故事的主人公,講述了他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迷宮里,奶酪是他們所要尋找的目標。小老鼠們憑借著自己的嗅覺和直覺尋找奶酪,因此經常碰壁,而哼哼唧唧憑借過去的經驗,搞出了一套復雜尋找奶酪的方法,因此,他們的方法比小老鼠們的方法高效得多。同時,他們也在不停地嘲笑著老鼠的愚笨。
有一天,他們同時發(fā)現了奶酪C站,于是開始了各種狂歡。慢慢地,奶酪越來越少,小老鼠的警覺告訴他們危機所在,他們開始邊吃邊尋找新的奶酪站,而哼哼唧唧因為找到了一個巨大的奶酪站而變得越發(fā)的懶散。
終于,c奶酪站的奶酪吃完了,小老鼠們開始繼續(xù)尋找新的奶酪站,而哼哼唧唧面對新的情況,毫無準備。他們開始回避現實,用盡惡毒的語言去詛咒那個搬走了他們奶酪的黑心賊。慢慢地,唧唧開始分析問題,同時,他又想到了老鼠朋友,他忽然有了一種想到迷宮中冒險對尋找新奶酪的沖動,他穿上了運動裝,進入了迷宮中,而哼哼還留在了奶酪c站。唧唧在迷宮中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危險,終他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奶酪N站,匆匆和嗅嗅向他打了招呼,他成功了。
在這篇小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小老鼠嗅嗅和匆匆能夠對未知的危險進行預警,哼哼因為對未來恐懼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從而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糟,唧唧認識到在某些條件下可以使事情變得更好時,也能夠及時的調整自己適應變化。嗅嗅和匆匆擁有著堅定地信念,他們的目標就是尋找奶酪,享用后繼續(xù)尋找新的奶酪,在環(huán)境變化后仍繼續(xù)前進,而哼哼與唧唧面對困難時卻停滯不前,不停地抱怨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反思自己的行為,貪圖安逸的生活,對未來充滿恐懼,成了自身進步的大障礙,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沖破思想束縛,找到了奶酪。
在現實社會中,奶酪就象征著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比如權利,金錢等等,而迷宮就像在現實生活打拼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每當我們經歷了無數的迷宮獲取到奶酪時,有的人邊享用邊觀察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化,因為這種變化指不定哪一天就都偷走了他們的奶酪。因此,他們?yōu)榱藨獙@種變化,做了各種各樣充分的準備,而還有兩種人,他們在前期獲取奶酪時,變得不思進取,狂妄自大,絲毫未察覺到環(huán)境的變化。到后來,一種人終醒悟并重新投入到獲取奶酪的奮斗當中,另一種自甘墮落,終走入失敗的深淵。
【篇五】《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我不是很喜歡讀書,但是有一本書卻使我很快就把它讀完了。這本書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是一個醫(yī)學博士—斯賓塞.約翰遜。
故事是這樣的:四個主人公的奶酪被分享光后,兩只小老鼠能迅速適應變化,采取行動。而兩個小矮人則相反,直至過去了很長時間,小矮人唧唧終于改變了想法,決定克服心中的恐懼到迷宮里去尋找新的奶酪,而小矮人哼哼還在想奶酪為什么會消失,還在等著奶酪回來。
在尋找中唧唧明白了很多道理,并把它們一一寫在墻上.經歷過千辛萬苦,無數次的失敗.迷路,唧唧終于找到了大量的奶酪。他并沒有貪婪的去享用這些奶酪,而是決定只帶上一點點,再去尋找新的奶酪。
如果問我在生活中像他們四個中的哪一個的話,我想我是哼哼與唧唧的結合吧。我想唧唧一樣打算未來的一切,準備接受變化,又像哼哼一樣當變化來臨時,又有些恐懼,不能按計劃堅持下去。
我想《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fā),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篇一】《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讀完這本書,掩卷而思:當我們失去人生中的“奶酪”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對于我來說,究竟什么是我的奶酪呢?失去的奶酪應該如何重新找到?已有的奶酪又應該如何對待呢?
書中的奶酪,也正是人生所有幸福的暗喻,得到了奶酪,也就得到了幸福。而書中所強調的是兩種在追求幸福過程中的價值觀:1.簡單的人生;2.應對變化書中的四個小主人公的設置也正是要體現出這兩種價值觀。
你走你的捷徑,我走我的大路??春笳l先到終點——
嗅嗅和匆匆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它們的作用就是區(qū)別于兩個小矮人的“簡單”,從而體現了“簡單”的價值觀。這種簡單,使得它們在面對奶酪突然消失時可以比頭腦更為發(fā)達的伙伴更積極的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境況。作者認為,簡單的小老鼠之所以在變化上要比頭腦復雜的伙伴更好的采取措施,是因為人類復雜的思維使得人類產生復雜的情感,由此產生羈絆。而我卻不以為然,這不過是給人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罷了。正是因為我們所謂的“復雜”,使得我們在很多大問題上往往是耍一些小聰明?可悲的則是我們還對這種小聰明引以為豪,不知悔改。小矮人們會在奶酪消失時不知所措,并不是因為它們的“復雜”,而是因為它們的“小聰明”。也正是由此,自以為是的哼哼和唧唧才不去面對奶酪消失的事實,選擇了在C區(qū)里等待著根本不存在了的奶酪,甚至幻想奶酪在墻的后面。
是福不是禍,是禍……關鍵看你怎么過——
與兩只老鼠的作用不同,哼哼和唧唧二人則重點體現了面對變化的應對。而故事的絕大部分也都是描寫這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對于讀者,我們都是復雜的人類,因此如何應用好我們復雜的思維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則更為重要。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變化是無時無刻都在發(fā)生的,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變化是未知的,而未知的事物往往會帶來恐懼。因此我們往往恐懼變化,不敢去直面變化。在挑戰(zhàn)與逃避之間,我們總是會選擇逃避。這就是我們在對自己耍的自欺欺人的小把戲,也正是如此,在對待變化的過程中,我們第一關所要解決的就是承認變化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而又如何過這個心理關呢?書中的唧唧在尋找奶酪的過程中發(fā)現一種方法,每當它因為恐懼而不敢再次前行之時,他就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無所畏懼,你會怎樣呢?”。是呀,未知的事物會產生恐懼,但不要忘了,未知的事物也會產生希望呀!當我們面對未知不再恐懼之時,所剩下的,不就只有希望了嘛!能夠如此的去想,如此的去面對變化,它又有什么好恐懼的呢?畢竟我們的希望沒有所在潘多拉的盒子里呀。當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懼時,你會感到輕松自在。
預見變化,才使得我們能走在變化的前面?;蛘呤侵辽僮屛覀儾粫蛔兓h遠地拋下。用書中唧唧的經驗來說,就是“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你應會知道,它什么時候開始變質”。杰克韋爾奇在他的自傳中描述管理GE的方法時,也有過類似的說法。他說隨著發(fā)展,各個企業(yè)部門銷售的變化也非常的大。如果想要讓企業(yè)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這些部門虧損之前嗅出它的氣息,及時改革變化,將不利于企業(yè)的趨勢扼殺。
追蹤變化,才使得我們不會又在新的變化中翻船。想起一個新奇但是卻很貼切的比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的變化就像HIV病毒一般。變化不是單一的,不是定性的,而是隨著初的變化次永無止境地變化著的??梢曰仡櫼幌碌厍虻纳锸?,從古到今有多少生物在地球上登場?后一一走下舞臺的真正原因,無不是八個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中典型的例子莫過于6500萬年前滅絕的恐龍了。而我們人類可以主宰地球的真正原因也正是因為我們不同于其他動物的可以改造環(huán)境的能力使得我們可以更快更好地適應生態(tài)變化。由這個角度來看,就不難發(fā)現“盡快適應變化”的重要性了。
享受變化,與其它幾點不同的是,它不是變化過程的必須,但是它的高度卻凌駕于其它三步?;氐轿覀冇懻撟兓钠瘘c,當我們把變化當作一種享受的時候,我們對變化又何談恐懼呢?而應對變化也從過去的被動變成了主動。享受變化,使得我們成為了變化的主人,我們追求著變化,我們掌握著變化,我們控制著變化。現在,不是我們在緊追著變化的腳步,而是我們把變化遠遠地拋在了后面,讓它望塵莫及。這種狀態(tài),就好比我們經常說的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一樣。無奈在努力著,但是我們卻不會感覺到累,我們奮斗著并快樂著。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于現在來說也已經算是一本“老書”了。經典的往往長盛不衰,書中的經典哲理也值得人一一回味。而且我覺得本書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閱歷之時會有著不同的感想。
【篇二】《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說來慚愧,從上學的時候就反反復復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時隔幾年,從未捧起來讀過。周六,午睡過后,在博庫書城透明玻璃的咖啡區(qū),望著窗外飄飛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發(fā)了一會呆,便迫不及待翻開這本薄薄的小書。
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雖然小老鼠的智商沒有小矮人智商高,但是因為身材都差不多,大家都共同生活在迷宮里,共同尋找奶酪,自然而然成為了朋友。當他們發(fā)現了一份超級大的奶酪的時候,嗅嗅和匆匆一如既往早起,穿上運動鞋,運動衣褲,保持初般的激情尋找奶酪,所以當這份超級大的奶酪吃完后,他們繼續(xù)蹦蹦跳跳、心滿意足去尋找其他的奶酪了。但是哼哼和唧唧卻因為智商高,想問題多,一直在抱怨誰偷走了他們的奶酪呢?在發(fā)現超級大奶酪后,他們把自己的家安在附近,再也不早起吃奶酪了,因為他們認為奶酪就是屬于他們的,奶酪永遠會有,永遠會存在這里,所以他們沒有保有敏銳的嗅覺和觀察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奶酪沒有原來那么新鮮了,他們沒有發(fā)現;奶酪越來越少了,他們同樣沒有發(fā)現。當他們突然發(fā)現奶酪沒有后,滿心的是幻想:奶酪明天可能會回來的;這是屬于我們的奶酪,別人怎么可以偷走呢?在無數的自我譴責過后,他們并沒有采取任何的行動。如果此時去另外尋找奶酪,不就可以了嗎?像小老鼠一樣。當唧唧叫著哼哼另尋出路的時候,哼哼不但不聽,反而害怕再次遇到迷宮,于是兩個人繼續(xù)等待。直到后因為饑餓,唧唧終于忍無可忍,留下哼哼,自己一個人去尋找奶酪了。雖然他還會迷路,雖然他有時候會一點奶酪都找不到,但是幸運的時候,他還是可以找到奶酪的。采取任何措施,哪怕真的微不足道,但是起碼行動起來,才會有希望。如果一味等待,是什么都不會有的。后的后,唧唧終于找到了更美味的奶酪,但是他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了,他有一種危機感,所以在享用美味的奶酪的時候,同時他會尋找更美味的奶酪。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是做到卻很難。我們人類總是以為自己是聰明的,其實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太過自信,我們太過安逸,我們太過高估自己,往往迷失自己,難以在變化中生存。簡單的道理,運用到我們生活中去,卻發(fā)現我們經常犯這種低級的錯誤,不是我們不懂,是特定情況下,我們不能跳出這種狀態(tài)來看待這些問題。正如聽到這個故事的很多人,得益于此,挽救了很多瀕危的生意和生活。
別人的故事我不懂。我沒有經歷過,我不敢說什么。我很佩服作者能夠通過這樣的類似于伊索寓言的故事一樣,設計了這樣一個說法,這樣一個故事,讓很多人有所感悟。能產生共鳴的文字值得一讀。能有所領悟的文字值得一讀。于我而言,我也在反思,自己有沒有發(fā)生類似的情況,顯然意見,答案是肯定的,我想說,再肯定不過了。貌似每句話都能找到相應的經歷。讀著讀著,一直覺得寫作者說的就是我。而我竟然無言以對。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向四個人一樣充滿斗志,早早起床,穿上運動服飾,興高采烈,蹦蹦跳跳尋覓食物。當我們在安逸的時候,就開始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狀態(tài)。當這種狀態(tài)被打破的時候,開始無所適從。如我,前一份工作,雖然一直叫囂著沒事做,但這份工作真的結束的時候,卻也有點傷感。畢竟不再安逸了。還好,我能很快采取行動,立刻尋找新的工作,這點倒是有點像嗅嗅和匆匆。但是工作中,我們應該像后來的唧唧學習。要隨時做好被裁員的準備。在安定中不要忘了學習。不要懈怠,要一如既往努力,否則什么時候沒有希望都是有可能的。正如現在實體行業(yè)的被削弱。當我們發(fā)現電商、互聯網不斷取代一些事情的時候,要嗅到變革的味道,要趕緊采取措施,想辦法避免,提前預謀,這樣才變化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不要等到食不果腹的時候,才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即便這個時候意識到問題的所在,也要趕緊采取措施,能夠挽救一點是一點,不要像哼哼一樣整天埋怨。我想起,我大四被騙2000塊錢的那次經歷,現在看來,我真的是哼哼了。一直埋怨自己怎么這么倒霉,負面情緒很多,覺得這個社會怎么怎么不好了。正如堂哥所說,你還不如趕緊找下一份工作,把錢掙回來了。而我總覺得這2000塊錢是我的,憑什么你們不給我呢?憑什么要騙我的呢?這樣萎靡不振一段時間后,才開始慢慢恢復過來。所以后我還是變成了唧唧,是嗎?我們有時候輸在了想太多上。我還年輕,不工作就不工作吧??纯磿?,曬曬太陽,就這樣度過了大四上學期的兩個月,在其他同學都努力實習的時候。美其名曰畢業(yè)以后再也沒有這樣看書的機會了。那兩個月,沒有課業(yè)的壓力,沒有人打擾,著實看了好多書,雖然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了,但起碼那段日子自己是充實的吧。
誰動了我的奶酪?誰也沒有動。只是生活在變化,我們自己沒有察覺罷了。平凡如我們,可能無法嗅到空氣里變化的味道,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時刻接觸新事物,時刻保有學習的心態(tài),當變化真的來臨的時候,擁抱變化,用快的速度調整我們的狀態(tài),如是即可了吧。
【篇三】《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講的是兩只小老鼠――匆匆、嗅嗅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四個在迷宮中尋找奶酪的故事。
他們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終于找到了奶酪c站。剛開始哼哼,唧唧,嗅嗅,還有匆匆,都每天早早的來到奶酪c站,把運動鞋脫下來掛在脖子上,準備好應付即將發(fā)生的一切。
可是后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卻改變了生活習慣,開始變得懶散起來。每次總是很晚才到奶酪c站,一到就把跑鞋扔到一邊去兒,脫下運動裝,穿上大睡袍,悠閑地吃起了奶酪。嗅嗅和匆匆依然每天早早的來奶酪c站,仔細檢查一下奶酪有沒有什么變化,才開始慢慢享用。
后來c站的奶酪突然不見了。嗅嗅和匆匆穿上跑鞋進入迷宮去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仍然在原來的地方,希望奶酪可以自己回來。
時間久了,唧唧決定繼續(xù)尋找奶酪,而哼哼仍然留在原地不動。后唧唧找到了嗅嗅和匆匆,唧唧也開用起了嗅嗅和匆匆的生活習性。
這本書,我看過兩遍。第一遍是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并沒有讀懂書中的道理,只認為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小故事??僧斘疑衔迥昙?,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發(fā)現這本書,是通過尋找奶酪的故事,寫出了四種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對擁有和失去一些東西時,產生的不同心態(tài),由此產生行動和方法。生活中,有的人會像匆匆一樣,比較善于隨機應變,迅速行動;有的像嗅嗅,能夠及早嗅出變化的氣息,動腦想到更好的方法;有得像哼哼,找到了一塊奶酪就始終把命運寄托在奶酪上,總認為奶酪是他們應有的東西,認為奶酪會自己回到身邊;有的則像唧唧,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會學著慢慢適應新的環(huán)境,學會自嘲讓自己像嗅嗅和匆匆一樣,永遠都有新鮮的奶酪吃。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嗅嗅。我喜歡嗅嗅,覺得自己非常像故事中的嗅嗅。天生有一只靈敏的“鼻子”,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提前嗅出生活中即將來臨的微妙變化,也能在原來的生活,受到外界影響而改變的時候,以快的速度適應新的生活。同時也能在新生活中找到新的樂趣,并且能在學習的迷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出路,幫助自己在變化的狀態(tài)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嗅嗅對我,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我希望,讓所有人都爭著去做嗅嗅,匆匆,還有唧唧,而不去做故事中的反面教材哼哼。
【篇四】《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近一段時間閱讀了斯賓塞約翰遜的作品——《誰動了我的奶酪》。
本書的開頭以兩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為故事的主人公,講述了他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迷宮里,奶酪是他們所要尋找的目標。小老鼠們憑借著自己的嗅覺和直覺尋找奶酪,因此經常碰壁,而哼哼唧唧憑借過去的經驗,搞出了一套復雜尋找奶酪的方法,因此,他們的方法比小老鼠們的方法高效得多。同時,他們也在不停地嘲笑著老鼠的愚笨。
有一天,他們同時發(fā)現了奶酪C站,于是開始了各種狂歡。慢慢地,奶酪越來越少,小老鼠的警覺告訴他們危機所在,他們開始邊吃邊尋找新的奶酪站,而哼哼唧唧因為找到了一個巨大的奶酪站而變得越發(fā)的懶散。
終于,c奶酪站的奶酪吃完了,小老鼠們開始繼續(xù)尋找新的奶酪站,而哼哼唧唧面對新的情況,毫無準備。他們開始回避現實,用盡惡毒的語言去詛咒那個搬走了他們奶酪的黑心賊。慢慢地,唧唧開始分析問題,同時,他又想到了老鼠朋友,他忽然有了一種想到迷宮中冒險對尋找新奶酪的沖動,他穿上了運動裝,進入了迷宮中,而哼哼還留在了奶酪c站。唧唧在迷宮中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危險,終他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奶酪N站,匆匆和嗅嗅向他打了招呼,他成功了。
在這篇小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小老鼠嗅嗅和匆匆能夠對未知的危險進行預警,哼哼因為對未來恐懼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從而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糟,唧唧認識到在某些條件下可以使事情變得更好時,也能夠及時的調整自己適應變化。嗅嗅和匆匆擁有著堅定地信念,他們的目標就是尋找奶酪,享用后繼續(xù)尋找新的奶酪,在環(huán)境變化后仍繼續(xù)前進,而哼哼與唧唧面對困難時卻停滯不前,不停地抱怨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反思自己的行為,貪圖安逸的生活,對未來充滿恐懼,成了自身進步的大障礙,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沖破思想束縛,找到了奶酪。
在現實社會中,奶酪就象征著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比如權利,金錢等等,而迷宮就像在現實生活打拼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每當我們經歷了無數的迷宮獲取到奶酪時,有的人邊享用邊觀察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化,因為這種變化指不定哪一天就都偷走了他們的奶酪。因此,他們?yōu)榱藨獙@種變化,做了各種各樣充分的準備,而還有兩種人,他們在前期獲取奶酪時,變得不思進取,狂妄自大,絲毫未察覺到環(huán)境的變化。到后來,一種人終醒悟并重新投入到獲取奶酪的奮斗當中,另一種自甘墮落,終走入失敗的深淵。
【篇五】《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400字
我不是很喜歡讀書,但是有一本書卻使我很快就把它讀完了。這本書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是一個醫(yī)學博士—斯賓塞.約翰遜。
故事是這樣的:四個主人公的奶酪被分享光后,兩只小老鼠能迅速適應變化,采取行動。而兩個小矮人則相反,直至過去了很長時間,小矮人唧唧終于改變了想法,決定克服心中的恐懼到迷宮里去尋找新的奶酪,而小矮人哼哼還在想奶酪為什么會消失,還在等著奶酪回來。
在尋找中唧唧明白了很多道理,并把它們一一寫在墻上.經歷過千辛萬苦,無數次的失敗.迷路,唧唧終于找到了大量的奶酪。他并沒有貪婪的去享用這些奶酪,而是決定只帶上一點點,再去尋找新的奶酪。
如果問我在生活中像他們四個中的哪一個的話,我想我是哼哼與唧唧的結合吧。我想唧唧一樣打算未來的一切,準備接受變化,又像哼哼一樣當變化來臨時,又有些恐懼,不能按計劃堅持下去。
我想《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fā),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