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設計范文3篇

字號: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設計范文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設計范文
    《語文園地七》:
    我的發(fā)現(xiàn)
    這一部分由三個句子組成,每個句子中都含有一個相同的字“回”。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一字多義的特點,進而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充分交流,發(fā)展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可結合查字典的方法選擇字義,同時也鞏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過程建議
    1、出示三個句子,學生自讀。根據學習伙伴的提示,想想“回”字在三句話中的不同含義。
    2、自主思考,組內交流。
    3、利用工具書,查找“回”字,結合句子,選擇正確的字義。
    4、回讀句子,深入體會。
    5、啟發(fā)思考:像這樣一字多義的例子,你還知道嗎?全班交流。
    日積月累
    這項練習由“讀讀認認”“讀讀背背”兩個部分組成?!白x讀認認”中安排了表示廚具名稱的八個詞語,里面包含著九個生字的識讀任務,在認讀中豐富學生的漢字積累和生活經驗。“讀讀背背”安排了團結合作,取長補短,錯誤思想方法、學習四個方面的。十六個成語的積累。教材歸類安排,對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非常有利。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組織好教學。
    讀讀認認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都認識哪些廚具嗎?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這些名字中提到的生字你們都會寫嗎?
    2、出示八個詞語,讓學生猜讀生字,然后加上拼音,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組內互讀,正音,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說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關系,進一步理解字義。
    4、組字游戲,鞏固生字識記。
    讀讀背背
    1、分組出示四組成語,引導學生自讀。邊讀邊想,每組中的四個成語有什么聯(lián)系?在組內試著說說每個成語的意思。
    2、組內互讀,正音。借助同學的交流和工具書,弄懂成語的意思。
    3、比賽讀成語,比比看誰讀得準。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成語。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引出了一個“自我保護”的話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在思考圖中小朋友應如何做的同時,生成自我保護的意識。教學中要從看圖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圖意,再聯(lián)系實際生活,挖掘學生的認知,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指導學生的生活。
    交際準備
    1、課前布置兩名同學練習表演教材圖中的內容。
    2、將學生他成若干小組。
    3、準備畫畫用的彩筆和畫紙。
    過程建議
    1、表演:兩生表演教材中插圖的情景,學生邊看邊想,弄清故事情節(jié)。
    2、續(xù)編:如果你是故事片的小朋友,你會怎樣想?怎樣做?把自己的想法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教師要相機引導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如:外面來的是熟人?外面來的是陌生人?你分別應該采取怎樣的做法。
    3、續(xù)演:組內合作,續(xù)演故事,分組展示,師生欣賞,共同評議。
    4、感悟:這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交流,以指導學生的生活行為。
    5、畫寫:學習前面的形式,自擬內容,畫一畫,寫一寫。組內交流共同評議,選出優(yōu)秀的,在全班展示
    展示臺
    本次展示臺以“猜謎”為線索安排了“填字游戲”和“謎語展示”兩部分內容。教師應組織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充分展示交流,進而體驗語言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課外搜集、學習的熱情。
    過程建議
    1、出示“填字游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把詞語填完整。
    2、組內合作互讀,檢查。
    3、引導學生觀察所填寫的字,進而發(fā)現(xiàn)“新世紀”“我能行”六個字。
    4、教師小結。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趣味性。
    5、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謎語,小組互猜謎語。
    6、集體猜謎比賽。
    7、啟發(fā)學生課處匯編成“謎語集”。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設計范文
    《小蝌蚪找媽媽》:
    教學目標
    、
    一、基礎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學習了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的變化。
    3、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學習興趣。
    二、發(fā)展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2、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yǎng)語感。
    3、樹立環(huán)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了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的變化。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區(qū)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yǎng)語感。
    教學準備CAI課件、帖圖、青蛙及蝌蚪頭飾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謎語
    ①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3、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師講故事,生看課件演示。
    2、孩子們,小蝌蚪找著媽媽了嗎?原來他們真的長得很不同。
    三、學習課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看課件,提問:小蝌蚪是什么樣的?他們游的怎么樣?
    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們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只可愛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點
    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么樣的?
    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現(xiàn)在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嗎?(生帶頭飾上臺匯報)
    3、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①師: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
    請孩子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后,找出小蝌蚪身體發(fā)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并標上序號。
    ②小組交流
    ③集體匯報,師相機貼出圖片
    ④演一演:請生扮演小蝌蚪,講講自己是怎么樣長大的(帶頭飾上臺匯報)
    4、學習課文2~5段
    過渡:小蝌蚪歷盡艱辛找到了媽媽,其中多虧了誰的幫助?(鯉魚和烏龜)師貼圖
    ①學習第2段
    引讀: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見……這時,他們會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問……
    為什么要“迎上去”?看課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同桌互問互答,師生讀等)
    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有什么特點?
    過渡:于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xù)尋找自己的餓媽媽。
    ②學習第3段
    引讀:它們游哇游,看見了一只……連忙……叫……
    為什么小蝌蚪會把烏龜誤認成他們的媽媽?表現(xiàn)出怎樣的餓心情?(急切)
    你從哪些詞看出很急切?(連忙、追上去)
    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說。
    看課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急切的語氣。(分組輪讀,師生接讀等)
    這,小蝌蚪可認錯了。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為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
    過渡:于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xù)找媽媽,他們相信這一定能找著自己的媽媽。
    ③學習第4段
    引讀: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
    嘿,這可要仔細看看,是不是像鯉魚媽媽和烏龜說的那樣,可別再認錯了。
    他們仔細一看,那只大青蛙披著……
    一定是自己的媽媽,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這,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過去”呢?生自由說。
    請生上臺表演這三種情況。
    師小結:可見,作者用詞準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把句子寫得準確形象又生動。我們也要向小蝌蚪學習,只有不斷去發(fā)現(xiàn),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著說……
    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齊讀第4段后一句話(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做動作讀一讀。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師: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讓我們帶著贊賞的語氣再去讀一讀吧。
    5、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四、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演一演這個故事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設計范文
    《夏天》: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8個:竿、葡、萄、紗、藤、獎、勤、爽;積累詞語6個:爬竿、葡萄架、綠藤、勤勞、涼爽;能正確書寫5個漢字:竿、葡、萄、獎、勤,并記住字形。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嘗試讀出人們對夏天的喜愛之情;能背誦全文。
    3、能了解詩歌內容,從詩的字里行間中體會人們對夏天的喜愛。
    重點和難點:
    1、獨立認識8個生字,用有效的方法識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中透露出的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比較組詞:復—夏
    2、直接出示課題:夏天
    3、指名讀,齊讀。
    4、師:在你的眼中,夏天是什么樣的?請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你眼中的夏天。
    5、課文是一首兒童詩,采用擬人化的寫法。這樣的夏天又是怎樣的呢?
    二、感知課文
    1、聽課文錄音,你見到夏天了嗎?它到底在哪里?
    2、交流、板書:樹上、葡萄架上、墻上、小山坡上
    3、學習生字:葡萄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有能力的同學,試著讀流利。
    2、學習生字:竿藤獎爽勤
    注意:勤,前鼻音;
    爽,知道筆順;
    比較:藤——騰
    3、把詞語送入課文,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4、讀了課文,你找到夏天了嗎?它到底什么樣?
    5、交流:我像一個活潑的愛爬竿的綠孩子。
    6、我愛爬竿,爬到了哪兒?發(fā)生什么變化?
    (1)輕聲讀2、3小節(jié),注意讀出活潑的語氣
    爬呀,爬呀,
    給樹添上綠葉,
    給葡萄架披上綠紗。
    爬呀,爬呀,
    給墻繞上綠藤,
    爬呀,爬呀,
    給小山坡穿上綠衣。
    說明:
    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很重要。目前,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拖音。而本篇課文的文字瑯瑯上口,又都是簡單句,充滿童趣的場景非常適合朗讀。所以,圍繞“活潑”兩字,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指導。
    7、你喜歡這個活潑的孩子嗎?為什么?
    句式:我喜歡這個孩子,是因為
    因為,所以我喜歡這個孩子。
    8、大家都喜歡這個活潑的孩子,都在夸獎他。學習第4節(jié)。
    注意朗讀指導:我們看她不見,摸她不著。
    四、復習與拓展
    1、再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背一背。
    2、在你的眼中,夏天像什么?它給你帶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