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一片樹葉》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一片樹葉》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一片樹葉》原文
    小黃牛栽下了一棵小椿樹,樹葉在春風中歡快地抖動著。為了保護好小樹,小黃牛在旁邊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請愛護小樹”。
    “喲,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樹!當然應該愛護。”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走過,欣賞了一陣之后,贊嘆地說,“小樹太可愛了,把一片嫩葉夾在我的畫冊里當書簽,那多美?。 ?BR>    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葉子。
    過了一陣,來了一只小猴子。小猴子一發(fā)現(xiàn)小樹苗,便歡呼起來:“多么秀麗的小椿樹哇!以后它一定會長得高聳入云。到那時,我要在樹干上做攀登技巧表演。噢,讓我取片葉子做個紀念吧,對,只要一片?!?BR>    小猴子仔細地掐下了一片樹葉。
    不一會兒,又來了一只小熊。小熊對小樹看了又看,聞了又聞,咂著嘴說:“這棵小樹不只長得好看,還有股醉人的香味兒。我要摘一片葉子嘗嘗,看到底是什么滋味。不錯,為了愛護小樹,我絕對不采第二片葉子?!?BR>    小熊捋下一片小椿樹葉。
    接著,小山羊走過,小豬走過……
    每一個路過的小家伙,都取下一片樹葉。僅僅過了一天,當小黃牛來澆水時,驚得目瞪口呆:小椿樹一片葉子也不剩了!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一片樹葉》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讀16個生字,規(guī)范地書寫9個生字。
    2、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明白應該怎樣愛護樹木,懂得“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3、表演課文,續(xù)編故事。
    教學過程:
    一、引趣激情
    1、學生看圖,聽故事,你聽懂了什么?
    2、指名說,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交朋友。
    注意:讀準字音,標出自然順序。
    2、檢查生詞。
    3、練讀課文
    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大意,解決生字困難的基礎上,讓他們分小組來接讀課文,盡量做到正確、流利。
    三、合作釋疑
    1、讀文質疑
    默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用小句號標出來。
    2、合作探究
    四我小組探討交流問題。
    3、匯報交流
    ①老師適時提問:小免子、小猴、小熊喜愛小椿樹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小椿樹為什么還是被他們搞得“一片葉子也不剩了”?
    ②指導朗讀
    ③根據(jù)學生回答得出結論:他們的認識與行動不統(tǒng)一。從而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四、賽讀課文,表演課文
    1、分小組,分角色練習朗讀;
    2、兩輪比賽、評議;
    3、小組練習表演,啟發(fā)學生看圖想像每個小動物想了什么?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小椿樹會想什么?怎樣痛苦?
    4、兩組表演,評議。
    五、續(xù)編故事,深化認識
    1、思考:小動物回來看見小椿樹一片葉子也不剩了會說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2、學生自己想像,組織語言。
    3、指導交流。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一片樹葉》教學反思
    《一片樹葉》是單元四“植樹”中的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兔子、小熊、小猴們都喜愛小黃牛栽的小椿樹,但是小椿樹后還是被他們搞得“一片葉子也不剩了”。可見問題不是出在懂不懂道理上而是出在每個人能不能自律上。本文以童話的形式說理,在淺顯中見深刻,無論對大人,還是對孩子教育意義都很大。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主要是抓住這三種小動物們面對椿樹時所做的動作及說的話,并通過反復的朗讀來揣摩動物的內心世界,進一步加深對童話形象的理解。除此外,我還結合低年級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充分運用生動的卡通貼紙來輔助教學。在這節(jié)課中,我存在的不足有:
    1、朗讀的方式過多注重齊讀,而比較少個人展示讀,這樣對一部分有困難的孩子來說可以得到帶動的效果,但對于另一部分孩子來說,卻缺乏了個性朗讀鍛煉的機會。
    2、細節(jié)之處的重點詞語指導不到位,比如:小兔:贊嘆、欣賞的語氣,小猴歡呼的語氣;小熊咂咂嘴等細節(jié)之處的語言,比較粗糙的一筆帶過。所以孩子們也不可能比較清晰深入文本去體會。
    3、課堂教學節(jié)奏有點快,缺乏給學生思考與反饋的空間。
    課堂的教學得益于平常的功夫。平常的課堂就得做個有心人,得多花功夫琢磨琢磨,才能知道自己存有哪些缺陷,才能促進自己的長進,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