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找駱駝》教案

字號:

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為新的老師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首先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參和作業(yè),其次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思維連貫發(fā)散的過程,再者經(jīng)過不斷的修改和試講進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后,隨著教案的完成,對于教材和知識點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將來的講課。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找駱駝》教案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找駱駝》教案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8個生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積累“駱駝、牙齒、詳細、不緊不慢、指點、走失”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點,商人為什么能找到丟失的駱駝?!辈⒑突锇閭兎纸巧菀谎?。
    3、了解老人是通過觀察、分析得出結(jié)論的,逐步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維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沙漠里行走,常見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駱駝)
    2、對了,有一個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于是,他急得到處找。
    出示課題,33、找駱駝(齊讀課題)。
    3、生字:駱
    4、學生質(zhì)疑
    師: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這位商人是怎么找駱駝的,他究竟找到了沒有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演示課文動畫,用自己的話說說你聽到些什么?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學習生字:跛馱忿哄啃
    (1)小組讀生字。(出示)跛馱忿哄啃
    (2)書寫:馱忿
    讀詞語:(出示)駱駝、牙齒、詳細、不緊不慢、指點、走失
    (3)開火車分小節(jié)讀課文,正音。
    三、再讀課文,感悟內(nèi)容
    1、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指導朗讀,體會人物的心情和語氣。
    商人:有禮貌、著急、忿忿。
    老人:不緊不慢、胸有成竹。
    2、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3、指導讀句子:(出示)商人聽了,照老人的指點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理解詞語“果然”,練習造句。
    4、想一想:按照老人的指點,商人為什么能找到丟失的駱駝?
    小組討論,說說理由。
    5、說話練習:(出示)老人看見(),就知道();又看見(),想到();還看見(),所以知道()。
    6、交流并板書:觀察分析歸納結(jié)論
    7、(出示)老人看見這些現(xiàn)象是怎么想的呢?
    8、學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9、齊讀課文。
    四、復習鞏固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
    3、(出示)比一比,組成詞語。
    跛()齒()忿()
    玻()齡()芬()
    4、(出示)想一想、說一說:
    (1)駱駝左腳有點跛,是因為。
    (2)因為路的左邊有些蜜,右邊有些米,所以。
    (3)因為,所以,駱駝缺了一顆牙齒。
    2.小學三年級語文《找駱駝》教案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2、學習老人是如何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的。
    重點難點
    弄清老人為什么能幫助商人找回駱駝;理解重點詞句。
    課時安排:l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找駱駝》這課。
    (板書課題、齊讀。)
    師:看了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二、自讀自悟
    出示自學提綱:(課件)
    (1)自由讀課文,讀懂每段話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據(jù)什么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4)提出學不懂的地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糾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個新詞?
    (指名答,師生評議。)
    3、討論提綱3題。
    老人的依據(jù):腳印右深左淺——左腳跛
    左有蜜右有米——馱著蜜和米
    葉的牙齒印——缺牙齒
    四、再讀課文,品評人物品質(zhì)
    你覺得那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1、自讀,領(lǐng)悟情感。
    2、指讀,交流。(引導:丟駱駝的商人當時心情怎樣?老人說話時“不緊不慢”應是怎樣的語氣?)
    3、老師隨機范讀。
    4、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總結(jié)
    1、學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認真仔細觀察,遇事要動腦筋分析、判斷。)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你怎么做的?如果沒做成功,你覺得應該怎么做?
    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3.小學三年級語文《找駱駝》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提出要求
    1、設疑導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一位老人雖然沒有見過那只駱駝,卻幫助商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讀了《找駱駝》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就明白了。
    我們一起來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要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來學習,并通過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完全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難讀的詞、句可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嘗試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圈畫有關(guān)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詳細地說了駱駝的哪些情況?
    (3)這些詳細的情況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啟迪解決問題。
    3、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4、重點段閱讀指導。認真閱讀老人后說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老人是根據(jù)什么知道駱駝的有關(guān)情況的?
    (2)填一填,說一說:(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又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還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盡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說。)
    (3)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啟發(fā)學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并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5、啟發(fā)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說,可從老人樂于助人方面來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6、教師小結(jié)。
    老人沒見過那只駱駝的模樣,卻憑著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思考的典范。
    四、再讀課文,創(chuàng)新表演
    1、朗讀課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shù)奶崾菊Z。
    (啟發(fā)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并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jù)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chuàng)新表演匯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yōu)點及不足。
    五、拓展運用,練習說寫
    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說一說,寫一寫。
    1、商人找到駱駝后,心情怎樣,心中會怎么想,對老人會說些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jīng)歷、親身體驗?如果有,試著舉例說一說;如果沒有,請你以后去親身體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