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tǒng)稱等都離不開它。也可以說,語文是運用語言規(guī)律與特定語言詞匯所形成的書面的或口語的言語作品及這個形成過程的總和。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教學內(nèi)容: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課前透 視: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顿泟⒕拔摹穼懙氖乔锬┑木吧?。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 圖。內(nèi)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情境,在反復(fù)誦讀中,引導(dǎo)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信息資料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guān)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詩導(dǎo)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xiàn)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nèi)容?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dǎo)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dǎo)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nèi)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借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體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dǎo)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dǎo)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匯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學生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復(fù)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復(fù)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煉、優(yōu)美。)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xùn)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于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復(fù)習
1、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zhàn)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復(fù)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自學
1、出示《山行》,引導(dǎo)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2、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dǎo)。
3、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細讀
1、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后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朗讀與評價相結(jié)合,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
誦讀
1、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zhàn)讀。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了語感。)
寫字
1、出示生字:楓、于。學生認讀,
2、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練習與拓展
1、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dǎo)學生填寫。
2、誦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將積累的成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2.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2、師簡介詩人“蘇軾”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jié)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好的時節(jié)是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ji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dǎo)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jù)《贈劉景文》的學習經(jīng)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四)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五)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六)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dǎo)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yè)
課后“我會填”。
3.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jié)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nèi)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我們在創(chuàng)設(shè)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基礎(chǔ)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詩詞的形式過程,重新煥發(fā)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以下是我教學本課的點滴收獲:
一、提供充足時間,引導(dǎo)學生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倍鴮τ诠旁娢牡捏w會、感悟,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肯定難以理解。在教學《山行》這首詩時,我出示事先抄寫的小黑板,引導(dǎo)學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3)想意境,悟詩情。
(4)背詩文,能默寫。然后向?qū)W生介紹了作者杜牧,讓學生自己解釋了詩的題意。然后我就引導(dǎo)學生通過查字典或結(jié)合詞語手冊理解個別難字,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五一節(jié),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也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
二、巧妙利用簡筆畫,幫助想象意境。
《山行》一詩是一篇描寫秋天的詩,它通過描寫寒山、白云、石徑、楓林所構(gòu)成的一幅秋色 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教學過程中我為了達到預(yù)設(shè)的效果,我就在學生初步交流理解詩意后,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詩意來畫簡筆畫,一座高山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畫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時節(jié)的山頭,在白云升騰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畫了幾座房子)。然后有人經(jīng)過這里,看到了滿山的經(jīng)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的鮮花還要紅(涂上一些深紅色的色彩表示楓樹),就引導(dǎo)學生邊看圖邊講,很容易地讓學生進入當時的意境。
1.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教學內(nèi)容: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課前透 視: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顿泟⒕拔摹穼懙氖乔锬┑木吧?。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 圖。內(nèi)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情境,在反復(fù)誦讀中,引導(dǎo)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信息資料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guān)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詩導(dǎo)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xiàn)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nèi)容?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dǎo)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dǎo)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nèi)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借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體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dǎo)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dǎo)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匯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學生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復(fù)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復(fù)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煉、優(yōu)美。)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xùn)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于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復(fù)習
1、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zhàn)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復(fù)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自學
1、出示《山行》,引導(dǎo)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2、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dǎo)。
3、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細讀
1、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后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朗讀與評價相結(jié)合,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
誦讀
1、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zhàn)讀。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了語感。)
寫字
1、出示生字:楓、于。學生認讀,
2、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練習與拓展
1、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dǎo)學生填寫。
2、誦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將積累的成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2.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2、師簡介詩人“蘇軾”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jié)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好的時節(jié)是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ji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dǎo)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jù)《贈劉景文》的學習經(jīng)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四)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五)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六)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dǎo)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yè)
課后“我會填”。
3.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jié)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nèi)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我們在創(chuàng)設(shè)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基礎(chǔ)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詩詞的形式過程,重新煥發(fā)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以下是我教學本課的點滴收獲:
一、提供充足時間,引導(dǎo)學生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倍鴮τ诠旁娢牡捏w會、感悟,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肯定難以理解。在教學《山行》這首詩時,我出示事先抄寫的小黑板,引導(dǎo)學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3)想意境,悟詩情。
(4)背詩文,能默寫。然后向?qū)W生介紹了作者杜牧,讓學生自己解釋了詩的題意。然后我就引導(dǎo)學生通過查字典或結(jié)合詞語手冊理解個別難字,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五一節(jié),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也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
二、巧妙利用簡筆畫,幫助想象意境。
《山行》一詩是一篇描寫秋天的詩,它通過描寫寒山、白云、石徑、楓林所構(gòu)成的一幅秋色 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教學過程中我為了達到預(yù)設(shè)的效果,我就在學生初步交流理解詩意后,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詩意來畫簡筆畫,一座高山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畫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時節(jié)的山頭,在白云升騰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畫了幾座房子)。然后有人經(jīng)過這里,看到了滿山的經(jīng)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的鮮花還要紅(涂上一些深紅色的色彩表示楓樹),就引導(dǎo)學生邊看圖邊講,很容易地讓學生進入當時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