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請不要》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語文《請不要》教案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孔、雀、遼、闊、牧、愉、污、染、潔、由”10個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并記憶“孔、雀、遼、愉、由”5個生字。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在課堂中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3、學習課文能邊讀邊想,了解課文內容。
4、有基本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嘗試仿說詩句,提醒人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孔、雀、遼、闊、牧、愉、污、染、潔、由”10個生字。
2、嘗試仿說詩句,提醒人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板書)——“請不要”。
“請不要”是日常禮貌用語。誰能用它說一句話?
2、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看畫面,聽錄音,聽聽小作者勸告我們什么?看誰聽得仔細。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誰來說說小作者勸告我們什么?
2、出示:伐光樹木
墾光草原
請不要弄臟河水
污染天空
3、教學:伐
4、(媒體出示畫面)那么在小作者心中,這些地方應該是怎樣的呢?
(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思,找到有關的內容。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有了讀的任務,這樣就會讀得專心,同時又去積極思考。)
(1)自讀課文,要求:
a、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b、小組學習生字,討論問題。
(2)、檢查自學情況。
a、交流、出示:孔雀牧場
綠茵愉快
遼闊自由
b、開火車讀。
(3)學習生字:
雀:媒體出示筆順,生書上描。
牧:組詞
理解:綠茵、牧場
(說明: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本課也不例外。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因此,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讓學生在互學、互練、互查活動中提高識字效率。而教師則抓住重點、難點加以指導。大組交流就不需逐個交流記字方法了。)
三、再讀課文,交流討論。
1、是啊,在小作者心中是很美的。他希望這些地方都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再聽一遍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2、跟著錄音讀課文。
3、自由讀課文。
4、指名讀,生評議。
(說明:教師讓學生讀完課文后,又讓其它學生評價這些同學讀得怎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從小善于發(fā)現他人之長,樂于表揚他人,用欣賞的目光看待伙伴的良好品德。)
5、齊讀。
(說明: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讀出誠懇勸告的語氣,在語言環(huán)境中不斷鞏固識字,達到熟讀成誦,加深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
6、試背。
四、仿寫詩歌,訓練語言。
1、(多媒體展示不文明畫面)
出示:請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說明:自由寬松的語文課堂才會激起學生智慧的波瀾。我們老師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達,獲得自我滿足。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縱橫,充分展示了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在這兒,老師再也不是傳統(tǒng)定義中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了,更像一個專業(yè)的主持人。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展開想象來練習說。)
4、總結。
五、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1、游戲賽讀字、詞。
2、游戲練習:對對碰。
綠茵茵潔白遼闊清清茂密燦爛
()的云朵()的小溪
()的陽光()的草地
()的牧場()的森林
3、指導寫字。
2.小學二年級語文《請不要》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10個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孔、雀、遼、愉、由”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堂中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3、學習課文能邊讀邊想,了解課文內容,繼續(xù)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
4、能有基本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嘗試仿說詩句,提醒人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一、借助媒體,積累詞語,揭示課題。
1、借助媒體,根據要求,積累詞語。
(1)媒體出示“地球圖”,朗讀句子“地球是人類的家園?!?BR> (2)媒體依次出現“森林、草原、河流、天空”圖;圖文對照嘗試用“怎么樣的什么”介紹各圖。
——(茂密)的森林、(綠茵茵)的草原、(清清)的河流、(蔚藍)的天空。
(3)朗讀、積累詞語,“茵、蔚”生字正音。
(4)出示朗讀句子,“地球是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
2、借助媒體,感受地球上的變化。
(1)媒體出示四組對比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2)嘗試用一個詞語表示變化后所見的狀況。
——(光禿禿)的森林;(荒涼)的草原;(骯臟)的河流;(灰蒙蒙)的天空。
(3)引讀,感受森林、草原、河流、天空的前后變化。
——“茂密的森林,變成了(光禿禿的森林);綠茵茵的草原,變成了(枯黃的草原);清清的河流,變成了(骯臟的河流);蔚藍的天空,變成(灰蒙蒙的天空)。
說明:運用森林、草原、河流、天空四組對比圖,讓學生用“怎么樣的什么”的短語形式介紹圖中之景,不僅使語言訓練有了依托,有了明確、直觀的指向;而且由于4組對比圖內容的選擇符合文中所描述的污染前后森林、草原、河流、天空的特征,如此就很自然地借助學生的回答,引出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茵、蔚”,進行分散型的識字教學。
3、揭示課題。
(1)引語:人類和動物共同生活的家園變成這樣,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呀!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原因,別讓這些可怕的事情發(fā)生,讓人類和動物擁有一個可以安居的家園。
(2)齊讀課題。
二、充分朗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請不要做什么”,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1、自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
2、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
要求:認真傾聽,學生自主對同伴的字音進行正音。
(1)視情況集體正音:“遼闊”
3讀讀聽聽,根據要求圈畫。
(1)1人朗讀,其余同學邊聽邊想,課文告訴我們“請不要干什么?”。用小黑點圈畫出有關詞語。
(2)交流,根據學生的情況正音與板書。
——尤其是“伐、墾”的發(fā)音。
——隨機板書出示:樹木伐光、草原墾光、河流弄臟、天空污染。
(3)借助板書,根據句式“請不要把——”,說一句連貫的話。
說明:本文的情感體驗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而這種感受的觸發(fā)離不開朗讀。因此課堂中要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朗讀平臺,調動盡量多的感官,激發(fā)學生朗讀熱情。因此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是充分朗讀,從起先的“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钡健斑呑x邊想邊畫關鍵詞”直至后的“引讀課文”,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層層清晰;并在的朗讀中,感受課文的表現形式,為后一環(huán)節(jié)寫話作鋪墊。
本單元的目標“邊讀邊想”。因此在操作過程中,之前要讓學生明確要求“想什么”;之中要加強巡視指導,尤其是用符號在書上圈圈畫畫的;之后要加強點評。
4、引讀課文。
——“如果人類毫無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那么森林留給我們的只能是一截截光禿禿的樹木,調皮的小猴將再也找不著蕩秋千的樹枝,孔雀一定也不愿意展開它那美麗的尾巴。所以請不要”。
——“如果把碧綠的草原都開墾光了,露出了黃土地,風一吹,塵土滿天飛揚。馬兒沒有了奔跑的場所,牛兒、羊兒也吃不到嫩嫩的,新鮮的青草。所以請不要”。
——“如果人們把垃圾隨手扔在小河中,河面上就會飄滿廢紙、塑料袋,骯臟不堪。漸漸地,還會散發(fā)出一陣陣臭氣,把青蛙和小魚都熏跑了,所以請不要”。
——“汽車尾氣不斷排除廢氣,天空被蒙上了一層黑紗,太陽躲起來了,潔白的云彩也被染成了黑色。小鳥望著這灰蒙蒙的天空,只能嘆氣!所以請不要”。
5、再讀課文。
(1)引語:在小組中配合朗讀課文,再把課文讀得更通順。讓更多的人聽到我們的呼聲,一齊保護這片家園。
(2)以小組形式交流朗讀。
6、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說明:課后的要求是背誦整篇課文,鑒于教學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課堂背誦的選擇權給與學生,挑選感興趣的小節(jié)背誦給好朋友聽,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進了學生間的交流。
7、根據板書,師生配合,小結課文。
(1)引語:是啊,讓我們的地球到處都是——(學生讀詞)茂密的森林,蒼翠的綠茵,清清的小溪,蔚藍的天空,——師:那樣,——生讀:人類和動物的家園才能成為真正的樂園。
(2)媒體出示句子,并朗讀。
——人類和動物的家園才能成為真正的樂園。
三、看圖,模仿、想象說話。
1、借助課文插圖、聽、記,模仿說話,想象動物們的快樂生活。
(1)人類和動物會怎樣快樂的生活呢?聽記、模仿說話。
——“茂密的森林里,機靈的小猴子正甩著長尾巴,快樂地蕩著秋千?!?BR>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圖,用一句完整的句子介紹,在小組中交流。
2、聯(lián)系板書,小結:
——動物們在森林、草原、河流、天空中盡情玩耍;人們健康而又快樂的生活,你忍心將這樂園破壞嗎?所以我們要勸告大家,請不要把——樹木伐光、草原墾光、河流弄臟、天空污染。
四、模仿說話。
1、出示一組破壞環(huán)境的漫畫,啟發(fā)引導,圖上有那些不環(huán)保的行為?
2、模仿課文的形式說一說。
3、總結: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地球這個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才能成為真正的樂園。
說明:后環(huán)節(jié)的兩處想象說話均借助生動的圖畫,內容不同,其一展現動物們在森林、草原、河流、天空快樂生活的場景;其二展示遭人類破壞的大自然的“殘寰斷壁”,動物們“離鄉(xiāng)背井”的慘狀。兩組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看圖、說話中自然滲透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在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學生對圖的理解是否確切,還要注意傾聽語句表達的完整性,用詞的正確性,體現語文課的特征。
3.小學二年級語文《請不要》教案
一、教材:
《請不要》是小學語文第三冊“讀課文邊讀邊想”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以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語言流暢,節(jié)奏明快。詩歌共4小節(jié),每一節(jié)都以“請不要”開頭,四節(jié)分別以“森林”“草原”“河流”和“天空”為內容,介紹了這些地方遭受濫墾濫伐和嚴重污染的后果。詩歌用充滿童話色彩的語言,強調人類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勸告人們保護大自然。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學習,樹立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并在生活中努力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環(huán)境,使我們身邊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居更佳,人更健。
二、學情:
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就給課堂教學作了一定的鋪墊。
另外,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字記憶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交流兩個途徑學習生字。在生字教學時不必逐個詳細講解,每個字應有側重,以自學生字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并起到引導歸納、復習的作用。
在閱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讀破句,按標點停頓。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學生則主要通過自主朗讀進行感悟。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閱讀量的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班級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認識“子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3、在本課的教學中落實本單元要求——訓練學生“邊讀邊想”,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學習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學習課文的樣子編幾句詩。樹立基本的環(huán)保意識,懂得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四、教學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意圖,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板塊。
(一)積累詞句,揭示課題。
課文呼吁人們不要伐光樹木、墾光草原、污染河流及天空。在研讀了教材和教參后,我設計了出示森林、草原、河流、天空圖,讓學生留下一個森林茂密、草原蒼翠、河流清澈、天空蔚藍的美好印象。然后出示“茂密的森林、蒼翠的綠茵”等相關詞語,這一教學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偏正詞組,同時與生字教學有機結合。識字教學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習詞組的同時學習生字,學生們就不會感到枯燥。因為,學生次讀詞組、讀句子的過程,也是對這些生字認知的過程。從字到詞,再從詞到句,更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又讓學生在會讀的基礎上再讀出喜愛之情,這樣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作好準備。
(二)充分朗讀,了解課文內容,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始,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對課文加深了印象,在讀文時,教師既能幫助學生回憶前一天預習的內容,及時正音,也是對生字教學滾動復現,同時對未養(yǎng)成預習好習慣的學生給予了預習的機會,為層層推進地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由于這首兒童詩的四小節(jié)結構相同,句式相仿,只是內容有所不同,因此在重點指導了第一小節(jié)后,就讓學生模仿教師的學習方法,在朗讀后思考、討論、理解課文的后三節(jié)。前者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后者則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第一節(jié)時,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反復朗讀,不斷地調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己在朗讀中感悟、體驗,讀出誠懇勸告的語氣,并在語言環(huán)境中不斷鞏固識字,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同時加深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熟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選擇喜歡的小節(jié)背一背。背誦能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在后面的說話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以引導學生適當運用課文中的語言去表達,達到知識的積累與遷移作用。在閱讀、背誦課文的基礎上,積累好詞好句,通過背誦,達到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一目的。
(三)小結全文,并要求學生學編幾句詩。
教師小結時要求學生用板書小結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再回到文本,既幫助學生復習了生字,又整體復習了課文內容,同時出現的優(yōu)美圖片又喚起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決心。
說話是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好途徑之一,課后拓展是學習課文的延伸,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有的放矢地展開合理想象,將課文延續(xù),也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把自己想說的話說清楚,說完整。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模仿課文編幾句詩,把說話訓練與課堂閱讀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內容,就能在老師幫助下明白無誤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訓練學生思維、語言組織能力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1.小學二年級語文《請不要》教案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孔、雀、遼、闊、牧、愉、污、染、潔、由”10個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并記憶“孔、雀、遼、愉、由”5個生字。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在課堂中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3、學習課文能邊讀邊想,了解課文內容。
4、有基本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嘗試仿說詩句,提醒人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孔、雀、遼、闊、牧、愉、污、染、潔、由”10個生字。
2、嘗試仿說詩句,提醒人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板書)——“請不要”。
“請不要”是日常禮貌用語。誰能用它說一句話?
2、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看畫面,聽錄音,聽聽小作者勸告我們什么?看誰聽得仔細。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誰來說說小作者勸告我們什么?
2、出示:伐光樹木
墾光草原
請不要弄臟河水
污染天空
3、教學:伐
4、(媒體出示畫面)那么在小作者心中,這些地方應該是怎樣的呢?
(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思,找到有關的內容。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有了讀的任務,這樣就會讀得專心,同時又去積極思考。)
(1)自讀課文,要求:
a、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b、小組學習生字,討論問題。
(2)、檢查自學情況。
a、交流、出示:孔雀牧場
綠茵愉快
遼闊自由
b、開火車讀。
(3)學習生字:
雀:媒體出示筆順,生書上描。
牧:組詞
理解:綠茵、牧場
(說明: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本課也不例外。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因此,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讓學生在互學、互練、互查活動中提高識字效率。而教師則抓住重點、難點加以指導。大組交流就不需逐個交流記字方法了。)
三、再讀課文,交流討論。
1、是啊,在小作者心中是很美的。他希望這些地方都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再聽一遍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2、跟著錄音讀課文。
3、自由讀課文。
4、指名讀,生評議。
(說明:教師讓學生讀完課文后,又讓其它學生評價這些同學讀得怎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從小善于發(fā)現他人之長,樂于表揚他人,用欣賞的目光看待伙伴的良好品德。)
5、齊讀。
(說明: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讀出誠懇勸告的語氣,在語言環(huán)境中不斷鞏固識字,達到熟讀成誦,加深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
6、試背。
四、仿寫詩歌,訓練語言。
1、(多媒體展示不文明畫面)
出示:請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說明:自由寬松的語文課堂才會激起學生智慧的波瀾。我們老師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達,獲得自我滿足。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縱橫,充分展示了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在這兒,老師再也不是傳統(tǒng)定義中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了,更像一個專業(yè)的主持人。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展開想象來練習說。)
4、總結。
五、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1、游戲賽讀字、詞。
2、游戲練習:對對碰。
綠茵茵潔白遼闊清清茂密燦爛
()的云朵()的小溪
()的陽光()的草地
()的牧場()的森林
3、指導寫字。
2.小學二年級語文《請不要》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10個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孔、雀、遼、愉、由”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堂中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3、學習課文能邊讀邊想,了解課文內容,繼續(xù)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
4、能有基本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嘗試仿說詩句,提醒人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一、借助媒體,積累詞語,揭示課題。
1、借助媒體,根據要求,積累詞語。
(1)媒體出示“地球圖”,朗讀句子“地球是人類的家園?!?BR> (2)媒體依次出現“森林、草原、河流、天空”圖;圖文對照嘗試用“怎么樣的什么”介紹各圖。
——(茂密)的森林、(綠茵茵)的草原、(清清)的河流、(蔚藍)的天空。
(3)朗讀、積累詞語,“茵、蔚”生字正音。
(4)出示朗讀句子,“地球是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
2、借助媒體,感受地球上的變化。
(1)媒體出示四組對比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2)嘗試用一個詞語表示變化后所見的狀況。
——(光禿禿)的森林;(荒涼)的草原;(骯臟)的河流;(灰蒙蒙)的天空。
(3)引讀,感受森林、草原、河流、天空的前后變化。
——“茂密的森林,變成了(光禿禿的森林);綠茵茵的草原,變成了(枯黃的草原);清清的河流,變成了(骯臟的河流);蔚藍的天空,變成(灰蒙蒙的天空)。
說明:運用森林、草原、河流、天空四組對比圖,讓學生用“怎么樣的什么”的短語形式介紹圖中之景,不僅使語言訓練有了依托,有了明確、直觀的指向;而且由于4組對比圖內容的選擇符合文中所描述的污染前后森林、草原、河流、天空的特征,如此就很自然地借助學生的回答,引出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茵、蔚”,進行分散型的識字教學。
3、揭示課題。
(1)引語:人類和動物共同生活的家園變成這樣,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呀!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原因,別讓這些可怕的事情發(fā)生,讓人類和動物擁有一個可以安居的家園。
(2)齊讀課題。
二、充分朗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請不要做什么”,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1、自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
2、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
要求:認真傾聽,學生自主對同伴的字音進行正音。
(1)視情況集體正音:“遼闊”
3讀讀聽聽,根據要求圈畫。
(1)1人朗讀,其余同學邊聽邊想,課文告訴我們“請不要干什么?”。用小黑點圈畫出有關詞語。
(2)交流,根據學生的情況正音與板書。
——尤其是“伐、墾”的發(fā)音。
——隨機板書出示:樹木伐光、草原墾光、河流弄臟、天空污染。
(3)借助板書,根據句式“請不要把——”,說一句連貫的話。
說明:本文的情感體驗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而這種感受的觸發(fā)離不開朗讀。因此課堂中要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朗讀平臺,調動盡量多的感官,激發(fā)學生朗讀熱情。因此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是充分朗讀,從起先的“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钡健斑呑x邊想邊畫關鍵詞”直至后的“引讀課文”,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層層清晰;并在的朗讀中,感受課文的表現形式,為后一環(huán)節(jié)寫話作鋪墊。
本單元的目標“邊讀邊想”。因此在操作過程中,之前要讓學生明確要求“想什么”;之中要加強巡視指導,尤其是用符號在書上圈圈畫畫的;之后要加強點評。
4、引讀課文。
——“如果人類毫無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那么森林留給我們的只能是一截截光禿禿的樹木,調皮的小猴將再也找不著蕩秋千的樹枝,孔雀一定也不愿意展開它那美麗的尾巴。所以請不要”。
——“如果把碧綠的草原都開墾光了,露出了黃土地,風一吹,塵土滿天飛揚。馬兒沒有了奔跑的場所,牛兒、羊兒也吃不到嫩嫩的,新鮮的青草。所以請不要”。
——“如果人們把垃圾隨手扔在小河中,河面上就會飄滿廢紙、塑料袋,骯臟不堪。漸漸地,還會散發(fā)出一陣陣臭氣,把青蛙和小魚都熏跑了,所以請不要”。
——“汽車尾氣不斷排除廢氣,天空被蒙上了一層黑紗,太陽躲起來了,潔白的云彩也被染成了黑色。小鳥望著這灰蒙蒙的天空,只能嘆氣!所以請不要”。
5、再讀課文。
(1)引語:在小組中配合朗讀課文,再把課文讀得更通順。讓更多的人聽到我們的呼聲,一齊保護這片家園。
(2)以小組形式交流朗讀。
6、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說明:課后的要求是背誦整篇課文,鑒于教學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課堂背誦的選擇權給與學生,挑選感興趣的小節(jié)背誦給好朋友聽,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進了學生間的交流。
7、根據板書,師生配合,小結課文。
(1)引語:是啊,讓我們的地球到處都是——(學生讀詞)茂密的森林,蒼翠的綠茵,清清的小溪,蔚藍的天空,——師:那樣,——生讀:人類和動物的家園才能成為真正的樂園。
(2)媒體出示句子,并朗讀。
——人類和動物的家園才能成為真正的樂園。
三、看圖,模仿、想象說話。
1、借助課文插圖、聽、記,模仿說話,想象動物們的快樂生活。
(1)人類和動物會怎樣快樂的生活呢?聽記、模仿說話。
——“茂密的森林里,機靈的小猴子正甩著長尾巴,快樂地蕩著秋千?!?BR>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圖,用一句完整的句子介紹,在小組中交流。
2、聯(lián)系板書,小結:
——動物們在森林、草原、河流、天空中盡情玩耍;人們健康而又快樂的生活,你忍心將這樂園破壞嗎?所以我們要勸告大家,請不要把——樹木伐光、草原墾光、河流弄臟、天空污染。
四、模仿說話。
1、出示一組破壞環(huán)境的漫畫,啟發(fā)引導,圖上有那些不環(huán)保的行為?
2、模仿課文的形式說一說。
3、總結: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地球這個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才能成為真正的樂園。
說明:后環(huán)節(jié)的兩處想象說話均借助生動的圖畫,內容不同,其一展現動物們在森林、草原、河流、天空快樂生活的場景;其二展示遭人類破壞的大自然的“殘寰斷壁”,動物們“離鄉(xiāng)背井”的慘狀。兩組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看圖、說話中自然滲透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在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學生對圖的理解是否確切,還要注意傾聽語句表達的完整性,用詞的正確性,體現語文課的特征。
3.小學二年級語文《請不要》教案
一、教材:
《請不要》是小學語文第三冊“讀課文邊讀邊想”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以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語言流暢,節(jié)奏明快。詩歌共4小節(jié),每一節(jié)都以“請不要”開頭,四節(jié)分別以“森林”“草原”“河流”和“天空”為內容,介紹了這些地方遭受濫墾濫伐和嚴重污染的后果。詩歌用充滿童話色彩的語言,強調人類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勸告人們保護大自然。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學習,樹立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并在生活中努力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環(huán)境,使我們身邊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居更佳,人更健。
二、學情:
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就給課堂教學作了一定的鋪墊。
另外,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字記憶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交流兩個途徑學習生字。在生字教學時不必逐個詳細講解,每個字應有側重,以自學生字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并起到引導歸納、復習的作用。
在閱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讀破句,按標點停頓。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學生則主要通過自主朗讀進行感悟。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閱讀量的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班級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認識“子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3、在本課的教學中落實本單元要求——訓練學生“邊讀邊想”,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學習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學習課文的樣子編幾句詩。樹立基本的環(huán)保意識,懂得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四、教學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意圖,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板塊。
(一)積累詞句,揭示課題。
課文呼吁人們不要伐光樹木、墾光草原、污染河流及天空。在研讀了教材和教參后,我設計了出示森林、草原、河流、天空圖,讓學生留下一個森林茂密、草原蒼翠、河流清澈、天空蔚藍的美好印象。然后出示“茂密的森林、蒼翠的綠茵”等相關詞語,這一教學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偏正詞組,同時與生字教學有機結合。識字教學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習詞組的同時學習生字,學生們就不會感到枯燥。因為,學生次讀詞組、讀句子的過程,也是對這些生字認知的過程。從字到詞,再從詞到句,更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又讓學生在會讀的基礎上再讀出喜愛之情,這樣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作好準備。
(二)充分朗讀,了解課文內容,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jié)。
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始,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對課文加深了印象,在讀文時,教師既能幫助學生回憶前一天預習的內容,及時正音,也是對生字教學滾動復現,同時對未養(yǎng)成預習好習慣的學生給予了預習的機會,為層層推進地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由于這首兒童詩的四小節(jié)結構相同,句式相仿,只是內容有所不同,因此在重點指導了第一小節(jié)后,就讓學生模仿教師的學習方法,在朗讀后思考、討論、理解課文的后三節(jié)。前者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后者則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第一節(jié)時,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反復朗讀,不斷地調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己在朗讀中感悟、體驗,讀出誠懇勸告的語氣,并在語言環(huán)境中不斷鞏固識字,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同時加深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熟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選擇喜歡的小節(jié)背一背。背誦能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在后面的說話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以引導學生適當運用課文中的語言去表達,達到知識的積累與遷移作用。在閱讀、背誦課文的基礎上,積累好詞好句,通過背誦,達到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一目的。
(三)小結全文,并要求學生學編幾句詩。
教師小結時要求學生用板書小結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再回到文本,既幫助學生復習了生字,又整體復習了課文內容,同時出現的優(yōu)美圖片又喚起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決心。
說話是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好途徑之一,課后拓展是學習課文的延伸,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有的放矢地展開合理想象,將課文延續(xù),也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把自己想說的話說清楚,說完整。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模仿課文編幾句詩,把說話訓練與課堂閱讀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內容,就能在老師幫助下明白無誤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訓練學生思維、語言組織能力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