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字號:

《趙州橋》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它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這是一篇老課文,怎樣將老課文講出新意來,這一直是我在課前苦苦思索的。在參考了眾多教案之后,我將著眼點放在了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上。這一段雖不是課文的重點段,但我可以用它把整篇課文貫穿起來,這樣既學習了課文又感悟了文意。同時,我還試著準備將探究式學習引入到本課中以激發(fā)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并且在課前我還與學生一起收集了許多有關趙州橋的資料,精心制作了課件,認真?zhèn)浜谜n,設計了許多優(yōu)美的課堂語言。我堅信我這節(jié)課一定會取得成功。懷著這樣的一個美好的愿望我走進了課堂。
    然而,事與愿違,這節(jié)課我失敗了??删烤箶≡谀莾耗兀吭诼犎×诵iL與年組教師的意見后,我深刻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這節(jié)課??稍O計的不可謂不精,語言不可謂不美,可就在這精美處我忘了語文教學的根本所在——-讀。語文的根本在于閱讀。讀是一節(jié)課的根本,一節(jié)課的關鍵。只有多讀才能有收獲。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而我恰恰欠缺了這一點?;仡櫿?jié)課,讀的環(huán)節(jié)少之又少。正因為讀的少,所以本該成為本課設計幾處亮點的地方卻成了敗興之筆。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的設計特點而設計了一個“畫一畫”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畫一畫趙州橋的結構圖,孩子們興趣盎然的畫了起來??蛇@畫缺少對文本的閱讀為基礎,結果多數(shù)孩子們都將注意力放在了表現(xiàn)橋的精美上,對于其他人畫的正確的圖不但不予以認可,還大發(fā)意見:沒畫出龍來,當時我很尷尬,只好草草收場,試想如果當時我在讓學生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將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到課文學習之后結果還會這樣嗎?又如:為激起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我設計了一項說話練習;如你遇見了這位橋梁專家。你會對他說些什么?這本是一個很簡單的練習,可有的學生說:“我要對李春說:如果你把橋中間的龍頭的嘴也設計上可以噴 水的就好了?!憋@而易見,學生沒有理解課文,所以才會有此一說,而同樣在講中美觀一部分時,我去讓學生初讀感知橋的美,然后又播放課件欣賞,之后又讓學生試著美讀,然后又接著指名讀、展示讀。在這一充分解讀的基礎上學生融入了課文之中,接下來的說話練習也容易了許多?!囤w州橋》一課讓我意識到語文教學離不開文本的閱讀,離開了文本閱讀,語文教學只能成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2.小學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趙州橋》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趙州橋不但雄偉堅固,而且美觀”這句過渡句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從哪看出趙州橋雄偉,從哪看出堅固?又從哪看出它美觀?
    在感受趙州橋十分雄偉時,我以教室為例,趙州橋長50多米,相當于7間教室連在一起;寬9米多,相當于一間半教室的寬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雄偉,比較形象。
    分析趙州橋的堅固時,我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體會李春如何設計趙州橋,他為什么這樣設計,來體會李春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我做了個試驗,用一張紙做成橋面,兩岸用詞典代替,橋面平直時,紙無法撐住書;橋面呈拱形時,紙則可穩(wěn)穩(wěn)地將較重的書撐起。問:這個實驗說明什么?學生通過觀察體會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狀態(tài)承受的力大,趙州橋共有五個拱形,使得趙州橋更為堅固。這個實驗幫助學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還引入了一些資料:1300多年來,趙州橋曾經歷過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戰(zhàn)爭,但至今,它依然穩(wěn)穩(wěn)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趙州橋實在是太堅固了。
    引導學生體會趙州橋的的美觀時,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內容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然后出示了圖片幫助學生再現(xiàn)畫面,讀出體會。讀的形式多樣,先引讀,然后比賽朗讀,后背誦。
    通過分析,學生明白了趙州橋的確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3.小學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趙州橋》人教版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使中國建橋的一個創(chuàng)舉。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以及設計上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學難點:理解為什么說“這種設計是建橋的一個創(chuàng)舉”;通過想象趙州橋欄板上雕刻的圖案,體會趙州橋的美觀。這節(jié)課我圍繞著趙州橋的堅固、美觀為主線,讓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主要做法如下:
    一、直觀體驗,體會雄偉堅固。
    在感受趙州橋十分雄偉時,我以教室為例,趙州橋長50多米,相當于7間教室連在一起;寬9米多,相當于一間半教室的寬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雄偉,比較形象。趙州橋的堅固體現(xiàn)在李春獨創(chuàng)的設計上,我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體會李春如何設計趙州橋,他為什么這樣設計,來體會李春的聰明才智
    二、課件演示,體會創(chuàng)舉
    趙州橋是中國建橋的一個創(chuàng)舉,在建筑形式上,趙州橋在石拱橋的基礎上,它的兩邊還各有2個小的橋洞,這樣的設計有它的獨特之處。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石橋不容易被大水沖壞;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jié)省了石料。為了讓學生更易于理解,特別在課件中制作了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讓學生明白,當水流小時,水流通過大的石洞,當水流大時,水不僅可以從大橋洞通過,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通過,對洪水進行分流。在演示過程中,學生明確了這種設計的獨特之處,從而感受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他們用他們的智慧和血汗才建造了這樣一座聞名中外的趙州橋。讓學生理解“創(chuàng)舉”,是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或沒有做過的,感受創(chuàng)舉,通過文字,讓學生閱讀課外知識,“這座橋建于隋開皇大業(yè)年間,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歷過無數(shù)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仍然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弊寣W生感受趙州橋的堅固,經歷8次地震還安然無恙、巍然屹立,可見趙州橋的堅固,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國建橋的創(chuàng)舉。
    三、抓重點詞,體會美觀
    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是一個過渡句,巧妙地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在主力美觀時。我采用抓住重點詞的方法,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個問題:
    1、這個自然段描寫了幾種龍?
    2、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用“?”標出表示樣子的詞語。通過讀書,讓學生抓住三種龍的獨特之處,“相互纏繞,回首遙望,雙龍戲珠”通過重點詞語想象他們的樣子,從而體會雕刻的圖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多姿多彩。從而引出“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的一樣。”再展示趙州橋的圖片,讓學生去感受真的圖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接著,朗讀課文,帶著想象去體會趙州橋的欄桿上那些精美的圖案。
    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課堂氣氛略顯沉悶,需與學生溝通,師生共同努力,爭取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朗讀的指導和朗讀量還欠缺,課堂結構還應更加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