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上冊語文暑假作業(yè)答案》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上冊語文暑假作業(yè)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8題,每小題3分,共54分。)
1.解析:C怪癖pǐ,摒除bìng,軟著陸zhuó
2.解析:B渲泄——宣泄萬劫不覆——萬劫不復關懷倍至——關懷備至
3.解析:B
4.解析:BA項,“盡管”,表示姑且承認某種事實。此處應為“不管”,B項,“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多貶義。C項,惠贈:敬辭,指對方贈予(財物),此處應為“饋贈”,“饋贈”指把財物無代價地送給別人,贈送的東西、禮品等。D櫛風沐雨:形容人經(jīng)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不合語境。
5.解析:DA搭配不當?!皩崿F(xiàn)”和“行動”不搭配,“實現(xiàn)”改為“實施”。B句式雜糅?!瓣P鍵在于土地改革”或“土地改革是很重要的”兩種句式取其一。C語序不當。把“研究聽取”改為“聽取研究”。
6.解析:A
7.解析:D“東流水”“如蒼狗”“一寸金”都是比喻
8.D【解析】A項不能鼓勵超速;B項應為“嚴禁煙火”;C項考場不應提“失敗”。
9.解析:A殊-同愈(進)—退
10.D【解析】A古義為到達,B古義為外交使節(jié),C古義為心腹
11.A【解析】A為判斷句其他三項為被動句。
12.解析:AB“罪歲”:歸罪于收成;C“以身份低的為師,就……;以身份高的人為師,就……”;D“莫取”:不要去占有
13.解析:D
14.B【解析】以……為恥
15.C【解析】而:均為表并列的連詞。A.自己的,代詞;表反問的語氣詞。B.句中表停頓,語氣助詞;句末表陳述,語氣助詞。D.用在主渭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這些,代詞。
16.B【解析】“作者認為那些……老師,只是‘小學’而已”不當?!靶W”是對士大夫之族“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方面丟棄了”的錯誤做法的批判。
17.D【解析】只是消費者的看法,與塑料袋是否“糟糕”無關。
18.C【解析】A.“完全取代”“所有”“不合原意,也太絕對;B.與文中的“繼續(xù)為人類造福”矛盾;D.“在世界各國將會普遍推行”太武斷
二、填空題(本小題共2題,第19題4分,第20題2分,總6分)
19.解析:⑴師之所存⑵金石可鏤⑶潦倒新停濁酒杯
⑷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⑸卷起千堆雪
20.解析:魯迅浙江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22題各3分,第23題4分,共10分)
21.描寫方法:細節(jié)描寫。
表達效果:強調(diào)蔬菜瓜果的新鮮;突出北平“接近自然”的特點;表達喜愛和自豪的感情。
22.對北平生活環(huán)境的喜愛;對北平平民生活的向往;想回到北平而難以實現(xiàn)的遺憾。
23.通俗易懂(口語化或有京味);樸素簡潔;自然真摯。
2.高二上冊語文暑假作業(yè)答案
一、1.B2.A3.B
二、4.C5.A6.C
7.【答案】(1)他的哥哥當時本有聲望,卻停留在閑散官職的位置上,李揆卻不加推薦。(大意2分,“時名”“滯”“引進”各1分)
(2)當?shù)刂菘らL官稍有輕慢,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的地方,大約有十多個州。(大意2分,“薄”“遷徙”“蓋”各1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翻譯文言語句,要注意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關鍵詞語及特殊句式的翻譯。如(1)中的“時名”“滯”“引進”;(2)中的“薄”“遷徙”“蓋”就是得分點。
8.【答案】運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環(huán)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xiàn)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手法的2分,能做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全詩并沒有直接寫“梅”,而是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來進行表現(xiàn),如“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就用大雪來對梅進行烘托?;卮鸫祟}應該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體分析這種手法使如何運用的,并指出這樣寫的作用。
9.詩的最后一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表現(xiàn)了作者落寞惆悵、若有所思的心情。作者將自己復雜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緒萬端卻又無從說起,以至在梅樹下沉吟許久,直到日暮后才離開。(答出作者心情的3分,能做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本題考查的落點是思想感情?;卮鸫祟},要從“梅”的這個意象切入,思考“梅”在抒發(fā)情感上的作用,再結合具體的詩句“惆悵江頭數(shù)枝梅”“相思應恨劫成灰”進行理解。
3.高二上冊語文暑假作業(yè)答案
1.C(A項的“渲染”音“xuàn”B項“怦然心動”音“pēng”,D項“脊梁”音“jǐ”)
2.A(B贍shànC.禪shànD.祓fú)
3.A(B項有歧義:“利息”的含義不明確,可改為“貸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難以想象”與后文重復,可去掉。C項后一分句暗換主語或謂語中心語殘缺。可在“耗時”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項表意不明:“這”指代的內(nèi)容不明確,如果指“不能發(fā)生矛盾”尚可,指“發(fā)生矛盾后就各執(zhí)己見”就不妥了)
4.C(A項“獲得了群眾的好評如潮”雜糅,應該只保留“獲得了群眾的好評”或“群眾的好評如潮”一說。B項“群體、社會、他人”并列不當,幾個概念相交差,不能并列。D項“闡明了……張揚”動賓搭配不當)
5.B(“謝”應該是“認錯、道歉”的意思。本題所考查的四個實詞中的“謝”、“過”是老大綱規(guī)定的120個詞語中的)
6.C(C組的兩個“其”都是副詞,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A項中的“而”是連詞,第一個表示承接關系,第二個表示修飾關系。B項中“焉”,第一個是代詞,作賓語,相當于“之”,那里;第二個是兼詞,相當于“于之”,在那里。D項中的“與”,第一個是介詞,和;第二個是連詞,和。這個選項值得推敲)
7.C(“是游宜有記”的意思是“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再者一直未能寫成,不僅僅是事務繁忙,還因為“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
8.(1)老人知道了我們的心思,說:“我不需要(它們)了。”(于是我們)各自揣著書出來了。
(2)立恭折斷一根竹子,鑿出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一樣的.聲音。
(3)一會兒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禮說:“為什么不給我詩呢?”
【解析】第(1)句中的關鍵字是“識”、“無用”和“懷”,分別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認為譯為“沒有用處”也可),“懷藏、懷揣”(如“懷其璧,從徑道亡”)。第(2)句關鍵詞為“竅”、“作”,分別是“鑿孔”(本人以為“挖孔、鉆孔”更貼切)、“發(fā)出”。第(3)句的關鍵詞是“揖”、“奈何”、“與”,分別是“拱手行禮”、“為什么”、“給”。(本人感覺答案的翻譯不夠貼切,不如譯為“先生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詩呢?”
【作者介紹】
楊士奇(1365—1444年)名寓,明代泰和(今屬江西)人。與楊榮、楊溥并稱“三楊”,同為朝中重臣,是當時文學流派“臺閣體”的代表人物。朝廷詔令、奏議多出其手,文風平正紆徐,典雅工麗,于“三楊”中最為著稱。
《游東山記》名為游記,卻由寫人開篇,以抒情結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東山一帶宜人的景色,而是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情態(tài):隱溪的持重,立恭的儒雅,千戶的豪爽,道士的憨態(tài),以及著墨不多的無名老者,無不呼之欲出,如在眼前。作者看重蔣氏父子的交往和陶醉于東山之游,正是因為那種古樸淳厚的人際往來與寧和幽遠的田野之趣。而所有這些都以一種“極平不費力”的筆調(diào)淡淡寫來,卻叫人回味無窮,這正是楊士奇學歐陽修散文風格的成功之處。“東山”在湖北武昌東面。
【參考譯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蔣隱溪先生,祖上也是我們廬陵人,已經(jīng)八十多歲,愛讀道家書。兒子立恭會寫詩。父子二人都是氣度曠達的人,平日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氣,不隨便與人來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這年三月初一,我們?nèi)藥е奈鍌€童仆,攜帶酒食,出門遠游。天還沒有亮,朝東走,走過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約十里,穿松林,趟水過山澗。澗水清澈,深處可以泛小舟。溪邊一塊大圓石,能坐十幾個人。青松翠竹,綠陰掩映,十分茂密。這時風和日麗,野草與樹木的花朵盛開,香氣飄拂沾染衣裳襲人,百鳥爭鳴。于是動手清掃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許久,聽見雞叫聲和狗吠聲。我招呼立恭起身,向東走了幾十步,翻過一道山岡,只見田野平坦廣闊,近處有十幾間茅舍。于是前去拜訪。一位約有七十多歲的老者,長長的頭發(fā)像雪一樣白,披落在雙肩,面容紅潤光澤,好像是會飲酒的人。老者邀請我們兩人坐下。窗下有幾套書。立恭抽出一冊《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書帶走卻不便開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兩部書我沒有用處?!庇谑牵覀儍扇烁髯詫г趹牙?,告辭離開。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來芋葉當盤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舉起酒葫蘆斟酒,傳遞酒杯依次喝了幾輪,立恭乘興寫了一首七言近體詩,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個騎馬經(jīng)過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護衛(wèi)李千戶。他先是感到驚訝,相視一笑,卻并不停留,徑直驅(qū)馬離開。不久,便備辦了豐盛的酒菜,帶著一位道士一起來。于是我們和他們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幀《太乙真人圖》請我們題詩。我題寫了一首五言古詩。立恭不寫,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饒,引得眾人捧腹大笑。李千戶取出琵琶連彈數(shù)曲。立恭也折斷一根竹子,鉆了幾個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般悅耳的聲音。隱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闋費無隱的《蘇武慢》。道士翩翩起舞,兩個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著手跳了起來。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禮問立恭:“先生為何不肯為貧道賦詩!”立恭提筆寫了幾首絕句,詩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陽西下,距離西邊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隱溪先生喚回我倆,說:“玩樂難道沒有止境嗎!”于是,我們和李千戶、道士拱手作別。途中,隱溪先生指著道旁山岡腳下,回頭對我說:“這里就是我修建墳墓的地方?!庇种钢愤叺奶覙鋰诟牢遥骸懊髂曩p桃花時就到這里來找我吧?!?BR> 回來之后,立恭對我說:“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笨墒钱敃r我沒有閑暇寫作此文。
這年冬天,隱溪先生竟溘然長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節(jié),與立恭相約去給老人家掃墓。沒想到那時我又鬧了一場病,未能如約前往。過了不久,我將要返回廬陵,臨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話別,這才動手追記東山之行。沒有寫完,立恭拿去讀,邊讀邊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淚下,于是再次擱筆。但是想到自己往日與蔣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多次在武昌游歷山水,樂趣沒有超過這次的了,所以我努力把它寫完,親手抄了一遍送給立恭。
東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