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小燕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fā)下,它觀察的比認真細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比有進步》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語文《比有進步》原文
菜園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
屋檐下,燕子媽媽對小燕子說:“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小燕子去了,回來說:“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
燕子媽媽說:“你說得對。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么不一樣?”小燕子又去了,回來說:“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燕子媽媽點點頭,說:“很好??墒?,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看,它們還有什么不一樣?”小燕子又去了,回來高興地說:“媽媽,媽媽,我發(fā)現(xiàn)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燕子媽媽笑了,說:“你比有進步!”
2.小學一年級語文《比有進步》教案
教材分析:
《比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啟發(fā)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比有進步。它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終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準備:
1、本課課件。
2、冬瓜和茄子的實物。
3、學生自帶兩種水果或蔬菜。
4、寫有詞語的茄子卡片;在黑板上畫好茄子秧和籃子。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課文《自己去吧》,認識了兩位好媽媽——鴨媽媽和鷹媽媽,她們?yōu)榱俗屪约旱暮⒆訉W好本領(lǐng),就讓孩子“自己去吧”。今天我們又要來認識一位好媽媽,她是誰呢?
2、課件出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
學習“燕”你有什么好辦法記?。?BR> 有人把“燕”字比作是一只展翅高飛的燕子,小朋友你們覺得像嗎?
課件出示:“燕”和燕子對照圖,讓學生形象記憶“燕”字。
3、課件播放:燕子媽媽叫聲燕子媽媽在對小燕子說什么呀?
4、課件出示:比有進步
學習“次”指名讀齊讀
7、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夸小燕子做什么比有進步?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比有進步?)
二、聽課文錄音
#小學一年級# #小學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聽了你們的疑問,老師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了,讓我們趕快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1、課件播放全文的朗讀同時演示課文插圖制作的動畫片
2、聽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簡單說說以上所提的疑問)
三、自學課文
1、提出要求:
①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用好辦法記記這些生字的字形,并組組詞。
③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什么、再、仔細、做得對、高興?!按?、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的聲母是翹舌音,“么”和“得”都讀輕聲,“興”是后鼻音。
2、做“摘冬瓜”的游戲
#小學一年級# #小學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小朋友讀課文真是比有進步,燕子媽媽聽了也很高興呢,她想邀請我們?nèi)ゲ藞@摘冬瓜,我們?nèi)幔?BR> 教師事先把生字或帶有生字的詞語,寫在茄子形的卡片上,貼在畫在黑板上的茄子秧上,讓學生上臺摘,摘下一個,讀一個,讀對了,再把卡片貼在畫在黑板上的菜籃中,比一比看誰摘得多。
五、朗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由讀課文
2、菜園里的蔬菜樣子各不相同,媽媽讓小燕子去觀察哪兩種蔬菜的樣子呢?找到句子讀一讀。
出示句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
指導讀出親切的語氣。
3、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1)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可用序號標一標。
(2)小燕子每次看到了什么?可用自己喜歡的線條畫一畫。
出示句子: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媽媽、媽媽,我發(fā)現(xiàn)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指導朗讀,讀小燕子的話時,語速可稍快,讀出它每有新發(fā)現(xiàn)后的那種興奮的心情。
4、小燕子三次到菜園看冬瓜和茄子,比仔細,而且每次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燕子媽媽是怎么夸小燕子的呢?請小朋友找到燕子媽媽說的話。
出示:
燕子媽媽說:“你說得對。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么不一樣?”
燕子媽媽點點頭,說:“很好??墒?,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看,它們還有什么不一樣?”
燕子媽媽笑了,說:“你比有進步!”
從燕子媽媽的話中,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媽媽?(耐心、親切、會鼓勵人等)
從哪些地方看出燕子媽媽很耐心?(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細看看)
從哪里看出燕子媽媽很會鼓勵小燕子?(說得對、很好、你比有進步)
指導朗讀(燕子媽媽說話時態(tài)度親切,讀它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贊揚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比讀,體會燕子媽媽又耐心的啟發(fā)、鼓勵小燕子去觀察。
燕子媽媽可能還會怎么鼓勵小燕子?請小朋友當當燕子媽媽,對身邊的小燕子親切地說說。
5、分角色朗讀小燕子與燕子媽媽的對話。
6、除了小燕子觀察到的,你還知道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嗎?
出示冬瓜和茄子的實物,讓學生觀察。
七、表演課本劇
八、鞏固練習
1、用“比有進步”說話。
2、完成課后的“讀讀說說”。
九、寫字寫字。
回: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guān)門,整個字的字形稍扁,上寬下窄。
片:豎撇要寫直一些,由重到輕。
皮:橫鉤是新筆畫,寫的時候要注意左低右高,鉤短而有力。
十、擴展活動
觀察兩種蔬菜或者水果,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3.小學一年級語文《比有進步》教學反思
《比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小燕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fā)下,它觀察的比認真細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欢鲜蔷G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懂課文,了解課文隱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讀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發(fā)現(xiàn)后,我對同學們說:“小燕子經(jīng)過三次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點。老師相信你們比小燕子更認真、更仔細。請仔細觀察,你還發(fā)現(xiàn)冬瓜與茄子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紛紛說:“冬瓜的花是黃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葉子象手掌,茄子的葉子比較長”“在吃冬瓜的時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來,而茄子可以整個吃”……
4.小學一年級語文《比有進步》教學反思
在學習《比有進步》時,仍然采用看課題質(zhì)疑的方法,鼓勵學生看到課題提出問題,讀書過程中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一、初步質(zhì)疑:
教師板書課題之后,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心里有哪些疑問?
生:誰比有進步?
生:什么比有進步?
生:有什么進步?
二、自讀課文釋疑:
學生提出的三個問題都非常簡單,認真讀讀課文自己就可以解決,所以我把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讀書,自己解決問題,然后在交流中進一步引導將話說清楚,將問題解決明白。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交流時非常踴躍,都想表明自己已經(jīng)解決了問題,證實自己的實力。
三、拓展質(zhì)疑,延續(xù)學習熱情:
除了上述問題,文本還滲透了“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特點?!钡牡览?,所以,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燕子媽媽為什么次讓小燕子再去看看冬瓜與茄子有什么不同?”學生明白了在燕子媽媽的引導下,小燕子比觀察的更細致了。要認真觀察,這一理念也深深扎根于學生心中。
當然,培養(yǎng)孩子多思的品質(zhì),善問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適時誘導點撥,教給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相信他們能個個成為愛問的孩子!
1.小學一年級語文《比有進步》原文
菜園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
屋檐下,燕子媽媽對小燕子說:“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小燕子去了,回來說:“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
燕子媽媽說:“你說得對。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么不一樣?”小燕子又去了,回來說:“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燕子媽媽點點頭,說:“很好??墒?,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看,它們還有什么不一樣?”小燕子又去了,回來高興地說:“媽媽,媽媽,我發(fā)現(xiàn)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燕子媽媽笑了,說:“你比有進步!”
2.小學一年級語文《比有進步》教案
教材分析:
《比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啟發(fā)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比有進步。它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終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準備:
1、本課課件。
2、冬瓜和茄子的實物。
3、學生自帶兩種水果或蔬菜。
4、寫有詞語的茄子卡片;在黑板上畫好茄子秧和籃子。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課文《自己去吧》,認識了兩位好媽媽——鴨媽媽和鷹媽媽,她們?yōu)榱俗屪约旱暮⒆訉W好本領(lǐng),就讓孩子“自己去吧”。今天我們又要來認識一位好媽媽,她是誰呢?
2、課件出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
學習“燕”你有什么好辦法記?。?BR> 有人把“燕”字比作是一只展翅高飛的燕子,小朋友你們覺得像嗎?
課件出示:“燕”和燕子對照圖,讓學生形象記憶“燕”字。
3、課件播放:燕子媽媽叫聲燕子媽媽在對小燕子說什么呀?
4、課件出示:比有進步
學習“次”指名讀齊讀
7、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夸小燕子做什么比有進步?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比有進步?)
二、聽課文錄音
#小學一年級# #小學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聽了你們的疑問,老師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了,讓我們趕快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1、課件播放全文的朗讀同時演示課文插圖制作的動畫片
2、聽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簡單說說以上所提的疑問)
三、自學課文
1、提出要求:
①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用好辦法記記這些生字的字形,并組組詞。
③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什么、再、仔細、做得對、高興?!按?、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的聲母是翹舌音,“么”和“得”都讀輕聲,“興”是后鼻音。
2、做“摘冬瓜”的游戲
#小學一年級# #小學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小朋友讀課文真是比有進步,燕子媽媽聽了也很高興呢,她想邀請我們?nèi)ゲ藞@摘冬瓜,我們?nèi)幔?BR> 教師事先把生字或帶有生字的詞語,寫在茄子形的卡片上,貼在畫在黑板上的茄子秧上,讓學生上臺摘,摘下一個,讀一個,讀對了,再把卡片貼在畫在黑板上的菜籃中,比一比看誰摘得多。
五、朗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由讀課文
2、菜園里的蔬菜樣子各不相同,媽媽讓小燕子去觀察哪兩種蔬菜的樣子呢?找到句子讀一讀。
出示句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
指導讀出親切的語氣。
3、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1)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可用序號標一標。
(2)小燕子每次看到了什么?可用自己喜歡的線條畫一畫。
出示句子: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媽媽、媽媽,我發(fā)現(xiàn)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指導朗讀,讀小燕子的話時,語速可稍快,讀出它每有新發(fā)現(xiàn)后的那種興奮的心情。
4、小燕子三次到菜園看冬瓜和茄子,比仔細,而且每次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燕子媽媽是怎么夸小燕子的呢?請小朋友找到燕子媽媽說的話。
出示:
燕子媽媽說:“你說得對。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么不一樣?”
燕子媽媽點點頭,說:“很好??墒?,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看,它們還有什么不一樣?”
燕子媽媽笑了,說:“你比有進步!”
從燕子媽媽的話中,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媽媽?(耐心、親切、會鼓勵人等)
從哪些地方看出燕子媽媽很耐心?(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細看看)
從哪里看出燕子媽媽很會鼓勵小燕子?(說得對、很好、你比有進步)
指導朗讀(燕子媽媽說話時態(tài)度親切,讀它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贊揚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比讀,體會燕子媽媽又耐心的啟發(fā)、鼓勵小燕子去觀察。
燕子媽媽可能還會怎么鼓勵小燕子?請小朋友當當燕子媽媽,對身邊的小燕子親切地說說。
5、分角色朗讀小燕子與燕子媽媽的對話。
6、除了小燕子觀察到的,你還知道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嗎?
出示冬瓜和茄子的實物,讓學生觀察。
七、表演課本劇
八、鞏固練習
1、用“比有進步”說話。
2、完成課后的“讀讀說說”。
九、寫字寫字。
回: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guān)門,整個字的字形稍扁,上寬下窄。
片:豎撇要寫直一些,由重到輕。
皮:橫鉤是新筆畫,寫的時候要注意左低右高,鉤短而有力。
十、擴展活動
觀察兩種蔬菜或者水果,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3.小學一年級語文《比有進步》教學反思
《比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小燕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fā)下,它觀察的比認真細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欢鲜蔷G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懂課文,了解課文隱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讀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發(fā)現(xiàn)后,我對同學們說:“小燕子經(jīng)過三次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點。老師相信你們比小燕子更認真、更仔細。請仔細觀察,你還發(fā)現(xiàn)冬瓜與茄子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紛紛說:“冬瓜的花是黃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葉子象手掌,茄子的葉子比較長”“在吃冬瓜的時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來,而茄子可以整個吃”……
4.小學一年級語文《比有進步》教學反思
在學習《比有進步》時,仍然采用看課題質(zhì)疑的方法,鼓勵學生看到課題提出問題,讀書過程中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一、初步質(zhì)疑:
教師板書課題之后,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心里有哪些疑問?
生:誰比有進步?
生:什么比有進步?
生:有什么進步?
二、自讀課文釋疑:
學生提出的三個問題都非常簡單,認真讀讀課文自己就可以解決,所以我把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讀書,自己解決問題,然后在交流中進一步引導將話說清楚,將問題解決明白。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交流時非常踴躍,都想表明自己已經(jīng)解決了問題,證實自己的實力。
三、拓展質(zhì)疑,延續(xù)學習熱情:
除了上述問題,文本還滲透了“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特點?!钡牡览?,所以,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燕子媽媽為什么次讓小燕子再去看看冬瓜與茄子有什么不同?”學生明白了在燕子媽媽的引導下,小燕子比觀察的更細致了。要認真觀察,這一理念也深深扎根于學生心中。
當然,培養(yǎng)孩子多思的品質(zhì),善問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適時誘導點撥,教給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相信他們能個個成為愛問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