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青蛙給星星打電話》教學反思

字號: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青蛙給星星打電話》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語文《青蛙給星星打電話》教學反思
    《青蛙給星星打電話》是長春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語文上冊“有趣的夜空”主題版塊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極富想象的兒童詩。全詩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天空的美麗及青蛙和星星的可愛。詩中把星星、青蛙擬人化,還以同樣的方式寫出天空的樣子。這樣寫,貼近學生的心靈,體現(xiàn)了學生天真、善良、親和大自然的天性。課文是后一句,青蛙的回答:不用啦,不用啦,水里和天上是一樣的呀!道出了另一種意境——清水映明月,天上有的水里全有。反映出了青蛙熱愛自己的家園的美好情感。正是這一句話,峰回路轉,體現(xiàn)在對情感、品德教育的把握上。如果青蛙不說這一句話,體現(xiàn)的是天空的美,激發(fā)兒童上天游玩的愿望,有了這句話,則重點體現(xiàn)了愛自己生活的家園的一種情感。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本課共有10個要求會認的漢字,7個要求會寫的字,其中會認的字中包含了5個會寫的字。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將這些漢字進行歸類學習:“吧、啦”都是語氣詞,“用、打”都是動詞,“娃、媽”都是女字旁,也可以將漢字按結構歸類,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漢字的字形,當然,本課也可以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將漢字與學習這首兒歌緊密結合,在自主認識字形的基礎上,將漢字回到詩歌中,理解字義。由于一年級學生剛剛進入識字教學,還沒有很好地掌握識記漢字的方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并鼓勵學生采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漢字。
    2.小學一年級語文《青蛙給星星打電話》教學反思
    《青蛙給星星打電話》是一篇朗朗上口的小兒歌,充滿了童真童趣,小兒歌的語言也十分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讀起來十分天真,充滿兒童的稚嫩氣息,再加孩子是剛剛接觸兒歌(文字),所以課堂教學很有氛圍,反思這節(jié)課我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加的意識,在讀上做文章,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讀法,讓學生人人樂讀,想讀,爭角色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內心的快樂;齊讀讓學生體會到了集體的凝聚力;表演讀,讓學生的內心得到充分的釋放;領讀,讓學生懂得仿讀的重要意義,總之,以讀促講,以讀激情,讓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這樣的課堂才會有聲有色。
    二、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本身這節(jié)課就是愉快的,輕松的,所以我們不要壓制學生內心世界的快樂與童真,要讓他們盡情釋放,學生只有在無拘無束的條件下才會樂、喜學、整節(jié)課不是在學習文章,認識生字,而是在游戲,在比賽,比一比誰讀得棒,字認得準,感情飽滿,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而不失秩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
    三、發(fā)散思維,給孩子一個想像空間,學習了兒童歌以后,讓學生也給宇宙中的事物打個電話,問一些他們感興趣,想知道的問題。這一訓練勾起了孩子的發(fā)散思維,這不得讓我深思:學生的思維其實并不只限于書中的知識,發(fā)散性的問題才會解放學生的思想,活躍學生的思維,才會讓學生“冒”出一個又一個新奇的想法,才會讓學生有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新世紀的“愛迪生”,請多給孩子一些想像、活動的空間。
    3.小學一年級語文《青蛙給星星打電話》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喜歡識字,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
    我將識字教學與兒童熟識的語言環(huán)境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主要有這么幾種方法:
    一、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識字的方法,并提倡方法多樣化,我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方法去嘗試識字,可以說學生的識字方法可謂是五花八門。
    (1)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
    學生可以給認識的熟字加偏旁、去部件或換偏旁,這種連鎖累積的數(shù)量是很大的。如學習“青”字時,認識“請”字的學生用減一減的方法;“了、不、用”等字用數(shù)筆畫的方法;“打、陽”等字用拆部件的方法等等,這些方法既簡單又實用,擴大了識字量。
    (2)動一動,演一演
    教材中許多生字通過形體動作來認識更直觀。如“打”做一個打的動作,學生既理解了字義,又形象地記憶了“打”字和手的動作有關。這樣的方法學生樂于接受,一下子就認下了。
    (3)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例如:青蛙、星星、電話三幅圖畫的出現(xiàn),既是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又是將事物與生字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孩子認讀生字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識字方法,體驗識字過程中的快樂。
    在識字教學當中,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愿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法去自主識字,體驗識字過程中成功的快樂,才能讓學生的興趣持之以恒。因此我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lián)想、分析,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并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并在游戲中加強對生字的鞏固,孩子們在識字過程中表現(xiàn)得那么積極、熱情、自主,他們完全成為了識字的主人。識字教學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單一變得多樣,識字已經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三、利用提示語來組織教學,提醒孩子們提高注意力。
    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使用一些師生互動的提示語,如:提示同學認真聽講,我會說:“誰是神耳朵?”學生回答:“我是神耳朵”。提示同學認真看黑板,我會說:“老師寫字”學生接“朝前看”,等等。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個相互提醒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約束的過程。
    不足之處:
    由于對學生不夠熟悉,識字的整個基礎不能很好地把握,因而識字方法的指導上還不夠到位;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有所欠缺,特別是對學生的評價上,語言過于單一,不能夠因人而異,這是我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
    總之,教學低年段的時間很短,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在逐步地進行摸索,因而課堂教學會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