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神秘的小島》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神秘的小島》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格雷海姆島忽隱忽現的過程以及人類探尋到的原因,全文因此分成了兩部分。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懂得大自然的奧秘要靠人類去探尋。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神秘的小島》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神秘的小島》原文
    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總愛拋出一個個謎語,引逗人們去揣摩、探究。
    1831年7月10日,一艘船在地中海航行。忽然,船上的人們看見附近的海面水汽彌漫,波濤洶涌,海水像是沸騰了一樣,還不時從海底傳來隆隆的悶雷般的響聲。不一會兒,一股煙柱沖天升起,隨即擴散成一個蘑菇狀的汽云,情景十分壯觀。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輝閃耀,瑰麗奪目。這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著實令人費解。
    一周以后,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經過這里,船員們驚奇地發(fā)現海面沸騰的地方出現了一座小島。又過了一周,地質學家霍夫曼趕來考察,小島已經高出海面20米了。不到一個月,小島竟然長到海拔60米,周長近兩公里。后來,這個島被命名為格雷海姆島。
    新島的誕生,立即引起周圍國家的關注,各國紛紛宣布把該島劃歸自己的版圖,從而引發(fā)了一場新島歸屬的激烈爭論。就在外交家們爭論不休的時候,大自然卻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新島不翼而飛了。同一年底,人們再來這里,只見波濤萬頃,別無他物。據說,1950年小島又在海上露了面,隨之,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個忽現忽隱的小島真是太神秘了!后來,人們終于發(fā)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這是海底火山在作怪。海底火山眾多,一旦火山爆發(fā),噴出的熔巖就在海底不斷堆積,形成水下山。水下山高出海面,便形成了島,就是火山島。堆積物要是坍塌,低于海平面,火山島就消失。如果火山繼續(xù)爆發(fā),隨著熔巖的堆積,火山島就可能再次出現。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神秘的小島》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
    1、在閱讀中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2、了解課文分成“小島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奧秘”兩大部分。
    能力:
    1、繼續(xù)學習聯系上下文結合查字典理解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背一背。
    情感: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大自然有許多奧秘,產生探尋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背一背。
    2、了解課文分成“小島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奧秘”兩大部分。并且能理解其中的奧秘,了解小島神秘的原因。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大海的圖片,填空練習:()的大海(要求填四字成語)
    2、出示課文第一小節(jié)理解詞語:智慧揣摩
    3、師小結:今天大海要拋出個怎樣的謎語?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揣摩和探究一個神秘的小島。
    4、出示課題:23神秘的小島(齊讀)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組織學生初讀課文。(出示初讀課文的建議),自學樂園
    (1)輕聲地讀讀課文,讀準字音。
    (2)讀讀想想:哪幾小節(jié)寫了小島的神秘?為什么說這是一座神秘的小島?請從文中找出一個詞語。
    2、交流
    (1)認讀詞語:(出示)熔巖蘑菇坍塌瑰麗奪目令人費解不翼而飛碧波萬頃無影無蹤
    (2)指名分小節(jié)讀讀描寫小島神秘的段落(2—4節(jié))
    三、研讀課文
    學習2—4節(jié)
    1、出示:課文2-4小節(jié)分別寫了什么?選擇下列相應的詞語,填在相應的小節(jié)后面。(消失出現增長)
    2、師:小島的神秘就在于它的忽隱忽現。誰來告訴我小島出現了幾次?分別在什么時間?
    3、師:誰來說說1831年,在它第出現之前哪些異常的景象?(附近的海面水汽彌漫……瑰麗奪目)
    (1)看小影片,感受大海的奇特。
    師:這是怎樣的一幅場景啊,我們來看一段小影片,見識一下這奇特的景象。(播放影片)
    (2)指名、齊聲讀句,要求語速快,語氣緊張,表現景象的壯觀。(重點字詞加重音)
    (3)師:大海真是太奇妙了,帶給了我們許多驚喜。沒想到一周之后,原來沸騰的地方竟然出現了一個小島。(出現:一周以后……周長近兩公里)
    (4)師:請一位同學讀句子,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看看哪些詞語讓你感覺到小島形成得很快?可以邊找邊將它們圈出來。(板書:出現小島;高出海面20米;海拔60米)
    (5)形象講解小島情況。
    師:海拔60米,就是高出海平面60米,相當于十幾層樓房那么高。而繞小島走一圈的距離是2公里,相當于繞我們學校操場走十幾圈呢,這就是小島的周長。小島不僅體積大,出現的時間也極短。要知道我們所處的城市上海從戰(zhàn)國時期的版圖到如今的規(guī)模,歷經了整整兩千五百多年,可文中的這座小島前后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師:這座小島太匪夷所思了,竟能長得這么快,誰能來讀一讀,讀得稍微快些,讀出它的神秘感。(要求語速快、語氣緊張,讀出“神秘感”。)
    4、分析課文第4小節(jié)
    (1)聯系上下文理解“不翼而飛”師:就在同一年底,就在外交家們爭論不休的時候,大自然卻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新島不翼而飛了。同一年底,人們再來這里,只見波濤萬頃,別無他物。(板書:小島不翼而飛)
    (2)師生合作朗讀,體會“破折號”解釋說明的作用。
    (3)理解詞語:“不翼而飛”——聯系上下文理解小島突然之間不見了。據說,1950年小島又在海上露了面,隨之,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1)那個詞語意思和“不翼而飛的意思相近,體會其變化多端,神秘莫測。
    (2)指導朗讀,讀出神秘的語氣。
    嘗試復述“神秘的小島”
    1、出示復述要求
    (1)可以用“這座小島真是太神秘了!”為開頭或結尾。
    (2)用上表示時間的詞語:“忽然……不一會兒……入夜……”“一周以后……又過了一周……不到一個月……據說,1950年……”把故事說清楚。
    學習第2、5節(jié)
    1、小島的奧秘終于被科學家揭開,齊讀后一小節(jié)。
    2、讀到這里你知道課文第二節(jié)其實是給我們描寫的是什么奇異的景象?
    3、就是因為火山的爆發(fā)才有了這座神秘的小島。后誰能用上這些關聯詞,把這個奧秘說清楚?一旦……就……要是……就……如果……就……
    四、總結課文
    大海是神奇的,小島之謎是靠人們的不斷實踐與探索才揭開的,讓我們不斷揣摩、不斷探究發(fā)現更多的奧秘。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神秘的小島》教學反思
    《神秘的小島》是一篇科學性的文章,全文共五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引出下文,二、三、四小節(jié)描述小島忽現忽隱的現象,第五小節(jié)則是小島忽現忽隱的原因。備課時,我還注重尋找這五小節(jié)的語言特色:一、二小節(jié)描寫細致,語言生動。三、四語言平實,通俗易懂。第五小節(jié)語言嚴謹,科學性強。我覺得如果按照常規(guī)上法,很容易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科常課。所以只有根據教材的語言特色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感悟語言才能算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反復研讀,我把本課語言積累的重頭放在第一和第二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是一句描寫大海的擬人句,通過對不同情況下海面的觀察,幫助學生積累了描寫大海的好詞和好句。第二小節(jié)對海面沸騰后的情節(jié)描寫十分細致生動,尤其是描寫汽云的一句比喻句,借助學以致用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積累運用。
    三、四、五小節(jié)是課文的重點,首先我采用自讀理解的方式讓學生找出小島何時現,何時隱。通過預習,學生能很快找到描寫小島忽隱忽現的句子,然后分析它忽隱忽現的原因,也就是重點研讀文章的第五節(jié),通過反復閱讀來理解這段話,再通過填空的形式來練習,熟練了之后再請學生復述,這樣他們不僅能理解小島忽隱忽現的原因,也能熟練地掌握課文的內容,一舉兩得。
    學生對這類科普性的文章比較有興趣,尤其是多媒體的運用能抓住學生的眼球,但是在表達方面還需要多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