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fā)展特征,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促進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教育質(zhì)量都具有重要意義。今天為各位分享了2021年幼小銜接常見觀念誤區(qū)及應對方式,歡迎大家的關注。
什么是幼小銜接?
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是幼兒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后的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其核心是,該年齡段幼兒如何有效地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xiàn)過渡。
告別幼兒園,即將邁入小學,孩子需要做好哪些準備?身為家長,存在哪些誤區(qū),又該如何調(diào)整心態(tài)?有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引導和幫助孩子盡早喜歡并適應小學生活?
走出三個觀念誤區(qū)
①幼小銜接≠提前學習
很多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是提前學學拼音、認認字、算算數(shù),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因孩子過早地接觸小學的有關知識技能,反而降低了學習興趣,不利于入學后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與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
幼小銜接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這是從一個學習生活環(huán)境轉(zhuǎn)變到另一個學習生活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銜接。因此,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更重要,同時幼兒獨立自主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更是不容忽視。
②幼小銜接≠幼小銜接暑假班
有的家長熱衷于尋找幼小銜接類的教育機構,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所應發(fā)揮的關鍵性作用。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種怪現(xiàn)象,整個暑假,家長們就忙著把孩子送到各種班,而當孩子回到家里后,什么也不管,完全把幼小銜接置于腦后。
事實上,需要經(jīng)歷幼小銜接這個適應過程的,既有孩子,也有家長。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完成自我角色轉(zhuǎn)變,幫孩子更加從容地進入小學。
③急于求成,過分焦慮,期待過高
隨著孩子升入小學,很多家長內(nèi)心忐忑、焦慮,生怕孩子適應不了緊張的小學生活,也怕孩子輸在小學的“起跑線”上。
因此,家長應懷有一顆平常心,孩子需要一段適應期,家長也不要急于求成。不用擔心老師因此就會不重視、不喜歡孩子,他們厭煩的其實是不懂教育也不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
掌握四個應對誤區(qū)的方式
1、潛移默化,引導孩子對小學向往
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小學的向往之情。家長要實時地進行激發(fā)和引導。
錯誤示范:
有的家長習慣了簡單粗暴,有時候會嚇唬孩子:“我管不了你,上小學了老師會好好收拾你?!薄斑B十分鐘也坐不住,你就等著讓老師罰站吧!”聽到這些語言,幼兒對小學還有什么向往與企盼?大概就只剩下恐懼與不安了。
2、大膽放手,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
在幼兒園,孩子是處于被照顧的地位,而小學教育強調(diào)孩子們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因此,家長們要密切關注,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日常生活方面
教會孩子自己穿衣、吃飯、睡覺,自己照顧自己,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安排作息時間,教育幼兒要有紀律觀念,遵守各種規(guī)則,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獎罰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罰倒垃圾等等。
在家中可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方屬于他自己的小天地,引導他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自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
(2)人際交往方面
注意培養(yǎng)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帶孩子多出去走走,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讓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見聞,誘導孩子也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聲,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
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邀請其他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讓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3、嚴格要求,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很多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學不好,而是因為粗心大意、上課不認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欠缺等造成的。因此,我們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僅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考試和分數(shù)上面。
對于家庭作業(yè),家長可以適當陪同孩子一起做,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家長就必須逐步放手,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作業(yè)始終是孩子的事,家長的主要任務是督促和檢查,絕不是代勞。
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給孩子準備一個房間,一個學習桌。學習桌好不和電視、電腦放在同一個房間,書桌旁要多放些孩子喜歡的繪本故事書,還要放個普通的小鬧鐘,不要有吸引孩子玩耍的擺設物。
4、厚積薄發(fā),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小學是“零起點”教學,但不等于孩子可以“零準備”入學。
我們不提倡提前學習,也不鼓勵讓孩子過早寫字,如果孩子上小學后對課堂內(nèi)容失去了新鮮感,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再說這些學習內(nèi)容孩子上學后完全能夠接受。但是,家長還是要給孩子做些學習準備,避免因為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太差,因而造成孩子學習上的障礙。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入學后的知識學習和理解能力都是極大的幫助。為幼兒選擇圖文并茂、以圖畫為主的圖畫書,讓幼兒在畫面和故事內(nèi)容的吸引下逐漸喜歡上讀書,在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進行隨機識字和游戲識字。
什么是幼小銜接?
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是幼兒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后的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其核心是,該年齡段幼兒如何有效地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xiàn)過渡。
告別幼兒園,即將邁入小學,孩子需要做好哪些準備?身為家長,存在哪些誤區(qū),又該如何調(diào)整心態(tài)?有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引導和幫助孩子盡早喜歡并適應小學生活?
走出三個觀念誤區(qū)
①幼小銜接≠提前學習
很多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是提前學學拼音、認認字、算算數(shù),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因孩子過早地接觸小學的有關知識技能,反而降低了學習興趣,不利于入學后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與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
幼小銜接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這是從一個學習生活環(huán)境轉(zhuǎn)變到另一個學習生活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銜接。因此,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更重要,同時幼兒獨立自主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更是不容忽視。
②幼小銜接≠幼小銜接暑假班
有的家長熱衷于尋找幼小銜接類的教育機構,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所應發(fā)揮的關鍵性作用。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種怪現(xiàn)象,整個暑假,家長們就忙著把孩子送到各種班,而當孩子回到家里后,什么也不管,完全把幼小銜接置于腦后。
事實上,需要經(jīng)歷幼小銜接這個適應過程的,既有孩子,也有家長。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完成自我角色轉(zhuǎn)變,幫孩子更加從容地進入小學。
③急于求成,過分焦慮,期待過高
隨著孩子升入小學,很多家長內(nèi)心忐忑、焦慮,生怕孩子適應不了緊張的小學生活,也怕孩子輸在小學的“起跑線”上。
因此,家長應懷有一顆平常心,孩子需要一段適應期,家長也不要急于求成。不用擔心老師因此就會不重視、不喜歡孩子,他們厭煩的其實是不懂教育也不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
掌握四個應對誤區(qū)的方式
1、潛移默化,引導孩子對小學向往
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小學的向往之情。家長要實時地進行激發(fā)和引導。
錯誤示范:
有的家長習慣了簡單粗暴,有時候會嚇唬孩子:“我管不了你,上小學了老師會好好收拾你?!薄斑B十分鐘也坐不住,你就等著讓老師罰站吧!”聽到這些語言,幼兒對小學還有什么向往與企盼?大概就只剩下恐懼與不安了。
2、大膽放手,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
在幼兒園,孩子是處于被照顧的地位,而小學教育強調(diào)孩子們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因此,家長們要密切關注,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日常生活方面
教會孩子自己穿衣、吃飯、睡覺,自己照顧自己,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安排作息時間,教育幼兒要有紀律觀念,遵守各種規(guī)則,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獎罰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罰倒垃圾等等。
在家中可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方屬于他自己的小天地,引導他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自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
(2)人際交往方面
注意培養(yǎng)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帶孩子多出去走走,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讓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見聞,誘導孩子也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聲,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
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邀請其他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讓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3、嚴格要求,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很多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學不好,而是因為粗心大意、上課不認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欠缺等造成的。因此,我們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僅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考試和分數(shù)上面。
對于家庭作業(yè),家長可以適當陪同孩子一起做,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家長就必須逐步放手,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作業(yè)始終是孩子的事,家長的主要任務是督促和檢查,絕不是代勞。
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給孩子準備一個房間,一個學習桌。學習桌好不和電視、電腦放在同一個房間,書桌旁要多放些孩子喜歡的繪本故事書,還要放個普通的小鬧鐘,不要有吸引孩子玩耍的擺設物。
4、厚積薄發(fā),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小學是“零起點”教學,但不等于孩子可以“零準備”入學。
我們不提倡提前學習,也不鼓勵讓孩子過早寫字,如果孩子上小學后對課堂內(nèi)容失去了新鮮感,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再說這些學習內(nèi)容孩子上學后完全能夠接受。但是,家長還是要給孩子做些學習準備,避免因為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太差,因而造成孩子學習上的障礙。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入學后的知識學習和理解能力都是極大的幫助。為幼兒選擇圖文并茂、以圖畫為主的圖畫書,讓幼兒在畫面和故事內(nèi)容的吸引下逐漸喜歡上讀書,在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進行隨機識字和游戲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