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卜算子·詠梅》是毛澤東讀陸游同題詞,反其意而作。寫于1961年12月,早發(fā)表于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下面是分享的毛主席詩詞詠梅原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毛主席詩詞詠梅原文賞析
卜算子·詠梅
詞牌名:卜算子|朝代:近現(xiàn)代|作者:毛澤東
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古詩簡介
這首《卜算子·詠梅》是毛澤東讀陸游同題詞,反其意而作。寫于1961年12月,早發(fā)表于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毛主席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fēng)范,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chuàng)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賞析/鑒賞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的文人了。毛主席在這里所據(jù)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shù),大意境與大調(diào)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fēng)范,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chuàng)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年復(fù)一年,風(fēng)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縣崖峭壁上結(jié)下百丈冰棱,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詩人當(dāng)然也依古訓(xùn),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yán)峻當(dāng)口(即:當(dāng)時中國的三年自然災(zāi)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爭),詩人以隆冬里盛開的梅花勉勵自己,勸慰他人,應(yīng)向梅花學(xué)習(xí),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詩人這個“俏”字用得極好,梅花從未出現(xiàn)這的形象就在這一個字上出現(xiàn)了。這是喜悅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勝利者的形象,當(dāng)然這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形象。這個“俏”包含了多少層深刻的含義啊,積極進(jìn)取、永不屈服。
下闋,詩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dǎo),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而當(dāng)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fā)出欣慰的歡笑。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zhàn)士,它與嚴(yán)寒搏斗,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后退去,并不強奪春天的美景。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xiàn)的形象。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的形象,它已從一個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國里,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更加豐滿高大了。
擴(kuò)展閱讀:陸游詠梅古詩
卜算子·詠梅
詞牌名:卜算子|朝代:宋朝|作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古詩簡介
《卜算子·詠梅》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以清新的情調(diào)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筆致細(xì)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那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戰(zhàn)派士氣低落,因而十分悲觀,整首詞十分悲涼,尤其開頭渲染了一種冷漠的氣氛和他那不畏強權(quán)的精神。爾后,毛澤東又作一首,當(dāng)成贊頌中國名族的精神,同時也贊頌了梅花的精神。
擴(kuò)展閱讀:毛澤東經(jīng)典故事閱讀二篇
【篇一】毛澤東經(jīng)典故事閱讀
毛澤東從小就聰明,人們都夸他長大了一定有出息,是個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歲的時候。過年了,外婆給他穿了一身新衣服,頭上戴著一頂紅風(fēng)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有一個白胡子老頭,喜歡跟孩子們逗著玩。他故意板著臉,翹起白胡子,嚇唬小孩子們,說:"不許你們在這兒玩,我要割掉你們的耳朵?“
小朋友們一聽,都嚇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兒不動。白胡子老頭就問他:"你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點都不害怕他,反而問道:"老阿公!你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頭覺得這個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點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經(jīng)地說:"一個人做事要講道理。老阿公,你講不講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給你吃;你要是沒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邊說邊笑*地望著白胡子老頭,還把紅風(fēng)帽子的扣解開,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頭大吃一驚,心想:一個4歲的孩子就有這樣的膽量和聰明,真是少見。
毛澤東在外婆家住的時候,他的八舅開了一個家館教孩子們讀書。4歲的石三伢子跟著去當(dāng)"旁聽生"。幾個弟兄背書的時候,因為他們平時貪玩,一個個都憋得滿頭大汗,臉漲得通紅,誰也背不下來。這時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來,說:"八舅,讓我背吧!"八舅驚奇地說:"你能背嗎?""我能背下來,不信,你聽!"石三伢子從容地"趙錢孫李,周武鄭王…"一氣背了下來,一個字不錯。
外婆聽說這件事以后,高興地說:"石三伢子真是聰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小學(xué)的時候?qū)W過一篇課文《這個辦法真好》,毛澤東小時候和幾個小伙伴一起放牛。小孩子貪玩,玩高興了,就忘牛,不是讓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飽。怎么才能又讓牛吃得飽,又玩得好呢?小毛澤東想了一個辦法:把小伙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組。一伙人看牛,一伙人割草,一伙人采野果子。然后,把牛拴起來,讓它們吃割來的青草,小伙伴們就可以做游戲、吃野果、講故事。
少年毛澤東有去地主家,見地主家為富不仁,把摻了沙的米賣給別人,他非常氣氛。然后他吧那摻了沙的米裝在地主家用來祭祖的米盅里面,并放在地主家的神位上,辱沒地主祖先。
少年毛澤東就有很大的志向,為了增長見識,他不顧父親的反對(他父親希望他繼承他的家產(chǎn),做個比較富裕的農(nóng)民),毅然離開家鄉(xiāng),到外面學(xué)習(xí),并留下一首詩,詩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為了追求真理去闖世界,如果學(xué)業(yè)無成誓不歸來。
【篇二】毛澤東經(jīng)典故事閱讀: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
1942年年底,延安大生產(chǎn)運動開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個習(xí)慣,喜歡晚上辦公,有時一忙就是一個通宵。這樣他睡眠時間就越來越少了。大生產(chǎn)運動期間,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還要和中央機(jī)關(guān)的同志們一塊去參加勞動。
機(jī)要科的同志們見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時間卻那樣少,很擔(dān)心他累壞了身體。趁主席到地頭去的當(dāng)兒,他們合計后就搶著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幫他挖地。主席望著他們這一幫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擺手示意不讓他們幫助,并說:“你們挖的地,不算我的勞動,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
就這樣,毛主席用了幾個下午的時間,親手挖了兩畝多地,并在地上澆了水,上了肥,種上了西紅柿、辣椒等蔬菜。綠油油的蔬菜、豐碩的果實綴在枝頭上,把棗園的后山坡裝點得更加美麗了。
毛主席詩詞詠梅原文賞析
卜算子·詠梅
詞牌名:卜算子|朝代:近現(xiàn)代|作者:毛澤東
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古詩簡介
這首《卜算子·詠梅》是毛澤東讀陸游同題詞,反其意而作。寫于1961年12月,早發(fā)表于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毛主席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fēng)范,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chuàng)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賞析/鑒賞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的文人了。毛主席在這里所據(jù)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shù),大意境與大調(diào)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fēng)范,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chuàng)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年復(fù)一年,風(fēng)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縣崖峭壁上結(jié)下百丈冰棱,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詩人當(dāng)然也依古訓(xùn),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yán)峻當(dāng)口(即:當(dāng)時中國的三年自然災(zāi)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爭),詩人以隆冬里盛開的梅花勉勵自己,勸慰他人,應(yīng)向梅花學(xué)習(xí),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詩人這個“俏”字用得極好,梅花從未出現(xiàn)這的形象就在這一個字上出現(xiàn)了。這是喜悅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勝利者的形象,當(dāng)然這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形象。這個“俏”包含了多少層深刻的含義啊,積極進(jìn)取、永不屈服。
下闋,詩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dǎo),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而當(dāng)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fā)出欣慰的歡笑。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zhàn)士,它與嚴(yán)寒搏斗,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后退去,并不強奪春天的美景。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xiàn)的形象。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的形象,它已從一個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國里,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更加豐滿高大了。
擴(kuò)展閱讀:陸游詠梅古詩
卜算子·詠梅
詞牌名:卜算子|朝代:宋朝|作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古詩簡介
《卜算子·詠梅》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以清新的情調(diào)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筆致細(xì)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那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戰(zhàn)派士氣低落,因而十分悲觀,整首詞十分悲涼,尤其開頭渲染了一種冷漠的氣氛和他那不畏強權(quán)的精神。爾后,毛澤東又作一首,當(dāng)成贊頌中國名族的精神,同時也贊頌了梅花的精神。
擴(kuò)展閱讀:毛澤東經(jīng)典故事閱讀二篇
【篇一】毛澤東經(jīng)典故事閱讀
毛澤東從小就聰明,人們都夸他長大了一定有出息,是個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歲的時候。過年了,外婆給他穿了一身新衣服,頭上戴著一頂紅風(fēng)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有一個白胡子老頭,喜歡跟孩子們逗著玩。他故意板著臉,翹起白胡子,嚇唬小孩子們,說:"不許你們在這兒玩,我要割掉你們的耳朵?“
小朋友們一聽,都嚇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兒不動。白胡子老頭就問他:"你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點都不害怕他,反而問道:"老阿公!你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頭覺得這個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點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經(jīng)地說:"一個人做事要講道理。老阿公,你講不講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給你吃;你要是沒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邊說邊笑*地望著白胡子老頭,還把紅風(fēng)帽子的扣解開,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頭大吃一驚,心想:一個4歲的孩子就有這樣的膽量和聰明,真是少見。
毛澤東在外婆家住的時候,他的八舅開了一個家館教孩子們讀書。4歲的石三伢子跟著去當(dāng)"旁聽生"。幾個弟兄背書的時候,因為他們平時貪玩,一個個都憋得滿頭大汗,臉漲得通紅,誰也背不下來。這時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來,說:"八舅,讓我背吧!"八舅驚奇地說:"你能背嗎?""我能背下來,不信,你聽!"石三伢子從容地"趙錢孫李,周武鄭王…"一氣背了下來,一個字不錯。
外婆聽說這件事以后,高興地說:"石三伢子真是聰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小學(xué)的時候?qū)W過一篇課文《這個辦法真好》,毛澤東小時候和幾個小伙伴一起放牛。小孩子貪玩,玩高興了,就忘牛,不是讓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飽。怎么才能又讓牛吃得飽,又玩得好呢?小毛澤東想了一個辦法:把小伙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組。一伙人看牛,一伙人割草,一伙人采野果子。然后,把牛拴起來,讓它們吃割來的青草,小伙伴們就可以做游戲、吃野果、講故事。
少年毛澤東有去地主家,見地主家為富不仁,把摻了沙的米賣給別人,他非常氣氛。然后他吧那摻了沙的米裝在地主家用來祭祖的米盅里面,并放在地主家的神位上,辱沒地主祖先。
少年毛澤東就有很大的志向,為了增長見識,他不顧父親的反對(他父親希望他繼承他的家產(chǎn),做個比較富裕的農(nóng)民),毅然離開家鄉(xiāng),到外面學(xué)習(xí),并留下一首詩,詩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為了追求真理去闖世界,如果學(xué)業(yè)無成誓不歸來。
【篇二】毛澤東經(jīng)典故事閱讀: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
1942年年底,延安大生產(chǎn)運動開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個習(xí)慣,喜歡晚上辦公,有時一忙就是一個通宵。這樣他睡眠時間就越來越少了。大生產(chǎn)運動期間,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還要和中央機(jī)關(guān)的同志們一塊去參加勞動。
機(jī)要科的同志們見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時間卻那樣少,很擔(dān)心他累壞了身體。趁主席到地頭去的當(dāng)兒,他們合計后就搶著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幫他挖地。主席望著他們這一幫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擺手示意不讓他們幫助,并說:“你們挖的地,不算我的勞動,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
就這樣,毛主席用了幾個下午的時間,親手挖了兩畝多地,并在地上澆了水,上了肥,種上了西紅柿、辣椒等蔬菜。綠油油的蔬菜、豐碩的果實綴在枝頭上,把棗園的后山坡裝點得更加美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