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市教育和體育局:中、高考后警惕這些與學生有關的事情

字號:


    從巴中市教育和體育局了解到,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jīng)結束,中考也隨之而來。隨著大考的結束,不少家長和學生也放松不少,然而,每年中、高考后,總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的信息,以發(fā)補助或者升等為由設局詐騙,讓不少市民上當受騙,具體如下:
    
    案例
    專買學生信息實施詐騙,多人獲刑
    2019年3月,通江一學生家長接到一名自稱教育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按照該學生的家庭情況,可以獲得5000元補助。在對方一系列“指導”下,該學生家長將自己銀行卡上的數(shù)千元現(xiàn)金轉給了對方,導致被騙。
    后經(jīng)通江縣公安局偵查發(fā)現(xiàn),一個6人犯罪團伙逐漸浮出水面。該犯罪團伙冒充教育局、學校工作人員,撥打學生家長電話,以發(fā)放義務教育貧困學生補助的名義,遠程操控受害人在銀行ATM機上操作,通過轉賬方式騙走受害人銀行卡上的資金。
    民警發(fā)現(xiàn),該犯罪團伙成員通過非法途徑購買學生或者家長的信息,價格為每條信息5角錢,然后實施詐騙。從2015年8月至2016年上半年,該犯罪團伙在四川、貴州等西南省市專門針對有學生的家庭實施詐騙,總金額達50多萬元,其中我市10多人受害,受害金額總數(shù)達到了10多萬元。后經(jīng)法院審理,主犯李某某等6人被判處7年以下不等有期徒刑。
    本報記者還搜索發(fā)現(xiàn),購買學生信息實施詐騙的案例時有發(fā)生,早在2015年,南充市蓬安縣男子蘇某、胡某等人就曾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網(wǎng)上購買了1萬余條巴中籍學生的信息以及其他市州的學生信息,冒充學校老師與教育局領導實施詐騙。后蘇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10萬元,胡某有期徒刑6年6個月,并處罰金5萬元等。
    提醒
    中高考后,警惕這些詐騙
    市反電信網(wǎng)絡詐騙中心民警介紹,近年來時常發(fā)生學生受到電信詐騙的案件,其中在中高考后或者開學季尤其要提高警惕。民警提醒,總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的信息,以“發(fā)補助”“分不夠,錢來湊”、虛假查分網(wǎng)址等詐騙手段獲利,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上當。
     1:謊稱有“內(nèi)部指標”。高考成績公布前,不法分子利用家長殷切期望的心態(tài),冒充高校招生人員、校領導親戚,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等方式,謊稱掌握高?!皟?nèi)部指標”“定向招生計劃”“補錄”等,向受害人實施詐騙。
    防范技巧:高校招生計劃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統(tǒng)一向社會公布,未完成的招生計劃,須通過公開征集志愿錄取。考生及家長要警惕“花錢能買大學名額”的詐騙信息,應從正規(guī)渠道了解考試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輕信蠱惑,以致上當受騙。
     2:助學金申請騙 局。不法分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經(jīng)濟困難,自稱高?;蚪逃止ぷ魅藛T,將對困難考生或成績優(yōu)異考生提前發(fā)放助學金,或直接謊稱手上有項目,可以為考生申請助學金,要求家長先交報名費,向學生、家長行騙。
    防范技巧:當接到自稱高校、教育部門、財政部門等工作人員的電話、信息,發(fā)放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助學輔助款時,家長與學生要主動與當?shù)亟逃块T或學校聯(lián)系求證。
     3:謊稱能辦“特長生”加分。在高考錄取過程中,錄取分數(shù)線嚴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錄取,也許成績差1分都會與大學失之交臂,而高考特長生的加分相關部門有具體規(guī)定。一些不法分子用“特長生”可以加分為誘餌,聲稱自己可以通過關系將考生以特長生的名義“辦進”高校,他們以提供“特長生”資格證書的名義騙取家長錢財。
    防范技巧:對于特殊類型招生,教育部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臺,考生可以通過教育部高招平臺或相關高校招生網(wǎng)查詢。未經(jīng)公示的考生不具備相關加分資格。
     4:偽造錄取通知書。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辦工作人員,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偽造幾可亂真的錄取函向考生寄送,上面蓋有“公章”,并有“錄取編號”,以騙取考生和家長的信任。不法分子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以騙取錢財。
    防范技巧:考生和家長遇到有人打電話說先匯款再郵寄錄取通知書時要警惕,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可通過當?shù)厥?、市高招辦查詢,也可通過報考的院校了解錄取情況。
     5:以“自主招生”名義騙錢。一些不法分子以“自主招生”名義行騙,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如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進行欺騙,吹噓可以弄到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騙取考生、家長信任后公開叫價,收取高額“定向費”。
    防范技巧:四川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已對社會公布,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達到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合格標準,還要達到高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由高校擇優(yōu)錄取。
     6:偽造虛假查分網(wǎng)址。不法分子通過詐騙短信發(fā)送虛假查分網(wǎng)址,讓考生輸入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銀行賬號等信息后,將這些信息記錄并販賣,或者根據(jù)家長填寫的個人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防范技巧:查分要認準當?shù)亟逃鞴懿块T指定的查分網(wǎng)址,同時謹防各類涉及查分、錄取的相關短信。
     7:混淆不同類型辦學。不法分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與其他學歷教育招生的區(qū)別,將不夠分數(shù)線的考生騙到一些院校的遠程網(wǎng)絡教育班等。而此類輔導班,只要注冊便可入學。
    防范技巧:考生詳細查看高校的《招生章程》,就能避免上述混淆概念的欺騙手段。《招生章程》注明了校址(有無分校)、層次(本科、高職或專科)、辦學類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學校、公辦或民辦高等學?;颡毩W院、高等??茖W?;蚋叩嚷殬I(yè)技術學校等)、頒發(fā)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等重要信息。
     8:刷單詐騙。考試結束后,有部分考生會選擇找一份兼職來鍛煉自己或者掙點費用減輕家庭負擔,這原本值得肯定和鼓勵。但不少學生由于沒有社會經(jīng)驗,會落入刷單類詐騙的陷阱。刷單返利本就是一種違法失信行為,詐騙分子利用第一單的蠅頭小利來誘使受害人加大刷單本金的投入,再以單數(shù)不夠、交納保證金等為幌子進行詐騙。
    防范技巧:刷單詐騙套路無非就是發(fā)短信拋出誘餌、曬資質騙取信任、刷小單施以小利,讓刷單人員嘗到甜頭后,接下來便開始拋出大額任務實施詐騙了。牢記不相信任何以“網(wǎng)絡刷單”為借口的轉賬要求,不向陌生人賬戶轉賬。刷單就是詐騙,不要有“貪圖小便宜”和“輕輕松松賺大錢”的心理,不要輕信所謂的高額回報,不輕易點擊陌生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