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認識圖形》教案范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shè)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認識圖形》教案范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認識圖形》教案范文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正確辨認和區(qū)分這些圖形。
    2、通過拼、擺、畫、折、找等活動,使學生能直觀地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征和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在經(jīng)歷觀察、比較,描畫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感悟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豐富學生的直觀體驗,發(fā)展空間觀念。
    4、在親身經(jīng)歷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體會到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shù)學,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wù)于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探求新知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立體圖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物體、和平面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一)談話引入:“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幾個老朋友,他們是誰呢?請看!”(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棱柱)
    (二)動手感觸:請學生摸一摸物體其中的一個面,說說有什么感覺?(教師綜合學生回答的特點小結(jié):平平的、滑滑的)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舊知引入,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探知的學習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認識平面圖形
    (一)動手拓出平面圖形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紙上得到這些立體圖形的“面”呢?
    2、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本子上描、畫、印、拓出各種平面圖形,小組交流自己畫圖的過程與方法。
    3、點明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二)認識長方形
    1、實物投影學生畫的長方形,并說一說:你是從哪一種形狀的物體得到這種圖形的?
    2、讓學生在長方體物體上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
    3、誰能幫這樣的圖形取個名呢?板書:長方形。
    (三)認識正方形和圓
    (1)教師展示學生畫的正方形和圓問:這些圖形又分別是用哪一種物體的面畫出來的?在這些物體的面上,還能找到這樣的圖形嗎?像這樣的圖形又分別叫什么呢?(在相應(yīng)圖形處板書:正方形、圓)
    (2)在初步認識新知的基礎(chǔ)上,說說自己生活中見過的正方形和圓。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觀察、畫圖等操作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區(qū)別;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
    (四)認識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張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紙對折成同樣的兩部分嗎?有幾種折法?誰愿意介紹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臺展示學生的折法。
    (2)你能沿著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嗎?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歸類、觀察,并在組內(nèi)交流、反饋。然后運用多媒體展臺選擇性的展示學生分的結(jié)果。
    (3)問:在上面兩組圖形中,你發(fā)現(xiàn)了新的圖形嗎?(板書:三角形)
    (4)學生尋找并說說生活中見過的三角形形狀的物體有哪些?
    【設(shè)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用長方形或正方形紙折、剪、分,直觀認識三角形的過程,親身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學習的意識?!?BR>    (五)認識平行四邊形
    1、用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可以拼出幾種圖形?
    2、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將拼成的新圖形放在多媒體展臺展示。
    3、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指著平行四邊形問:這種圖形叫什么?
    4、小結(jié):像這樣的圖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板書:平行四邊形
    5、出示一個長方形的模型,演示變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6、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平行四邊形嗎?(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
    【設(shè)計意圖:學生通過拼一拼、說一說等學習活動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再通過找一找把知識回歸于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BR>    (六)歸類整理:
    1、課件呈現(xiàn)多個平面圖形,讓學生分別說說每個各是什么圖形?并根據(jù)圖形分類。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每種圖形的樣子的?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分類整理和說一說,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BR>    三、鞏固應(yīng)用
    (1)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課件出示交通標志牌。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
    (3)課堂練習卡
    1、下面這些物體的表面是什么形狀?請你連一連。
    2、左邊的物體可以直接印出右邊的哪一個圖形?請你圈出來。
    3、數(shù)一數(shù)。
    4、把下圖中得○涂上紅色,△涂上綠色,□涂上藍色,涂上藍色。
    【設(shè)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分類、數(shù)圖形等數(shù)學活動中,加深對各種圖形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BR>    四、展示學生練習作品
    五、課堂小結(jié)
    (一)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二)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篇二】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認識圖形》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養(yǎng)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在操作活動中認識圖形,體會“面在體上”。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難點】
    認識圖形,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課件、小圓印章,三棱柱、圓柱、正方體、長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踐、復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在我們教室里找出什么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并說說它們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么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A: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J識長方形并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B:其余學生也找找手中物體中的長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從其他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學生獨立找、小組內(nèi)找、與教師一起找)。
    3、匯報交流,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么不同?
    5、用自己的辦法把圖形從物體中“印”下來。
    三、聯(lián)系實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志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探索與實踐。
    1、淘氣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淘氣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盡量和淘氣的不一樣。
    五、課內(nèi)小結(jié)與課后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后仔細觀察家里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篇三】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認識圖形》教案范文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能夠辨認立體圖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體圖形的特征基礎(chǔ)上進行的。例1中的學生充分利用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guān)系,借助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棱柱等立體圖形,用描、畫、印、拓等方式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等,從而引入平面圖形的認識,既滲透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guān)系,體會到了面在體上,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舊知去探索新知。例題接下來讓學生把不同的平面圖形歸類,并抽象出一般圖形,介紹其名稱。在正方形、圓的表格中,所畫的圖形大小不同、形狀相同;在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表格中,所畫的圖形大小不同、形狀也不同,但都是同一類圖形,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表象支撐。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教學難點是從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體驗面和體的不同。
    二、學情分析:
    由于生活中的圖形以立體的形態(tài)存在,學生難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與平面圖形相似的物體的某一部分,因而學生學習平面圖形要比學習立體圖形困難。本節(jié)課的教學,精心設(shè)計了各種操作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同時積累關(guān)于圖形認識的基本活動經(jīng)驗。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正確辨認和區(qū)分這些圖形,體會面在體上。
    2、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3、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學過一篇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這首歌曲,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播放視頻《雪地里的小畫家》
    師:小動物們踩出的腳印特別漂亮!立體圖形們也想留下它們的腳印,小朋友們來幫幫它們好嗎?
    (二)操作體驗,探索新知
    1、操作
    課件出示工具筐:老師帶來了這樣一些立體圖形,還有剪刀、印泥、水彩筆、橡皮泥等工具,如果要幫一個你喜歡的立體圖形留下屬于它的腳印,你有什么好辦法呢?先想一想,再動手試一試吧!
    學生分組操作。
    請學生上臺展示是怎樣得到這個腳印的?
    學生匯報、演示:
    (1)把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放在印泥上壓一壓,然后在白紙上印出它的腳印。
    (2)把立體圖形的這個平平的面壓在白紙上,然后用彩筆圍著它描一圈,就畫出了它的腳印。
    (3)把橡皮泥壓成薄薄的一片,再把立體圖形的這個面壓在上面,把邊緣多余的部分撕掉,就做出了這個立體圖形的腳印。
    板書:立體圖形。像剛才留下來的這些腳印,都是立體圖形上的平平的面,它們都叫做平面圖形。
    2、分類
    老師出示收集的一些平面圖形請學生按形狀給它們分分類。
    學生操作、分組交流。
    請學生上臺將圖形分類。
    師:他們把平面圖形分成了這樣的五類,我們讓形狀相同的平面圖形住在同一間房子里。
    (用集合圈將同類的圖形圈起來)
    3、認識圖形
    游戲:心有靈犀。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自己喜歡的一類圖形,其他小朋友說說這類圖形都長什么樣子,讓老師來猜,看誰和老師心有靈犀。
    指名學生指圖形,其他學生描述,教師猜圖形。
    ①這個圖形長長方方的、有四個角、有四條邊、有兩條邊長長的,有兩條邊短短的。
    板書:長方形
    ②這個圖形一個角都沒有、它長得圓溜溜的、它沒有直直的邊。
    板書:圓
    ③這個圖形長得四四方方的、它有四條邊、它有四個角。
    板書:正方形
    ④這個圖形有三個角、還有三條邊。
    板書:三角形
    ⑤這個圖形也有四個角、四條邊。它跟長方形有點相似,兩條邊長長的,兩條邊短短的。它有兩條邊斜斜的。
    板書:平行四邊形
    揭題,板書課題:認識圖形(二)。生打開書,閱讀例題1。
    (三)實際應(yīng)用,拓展延伸
    1、說一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今天學過的平面圖形。
    學生匯報,分別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平面圖形。
    欣賞課件。
    2、數(shù)一數(shù)。
    這幅圖里的平面圖形分別有幾個呢?請你拿出自己的作業(yè)紙數(shù)一數(shù)。
    生數(shù)圖形,匯報。
    3、用哪個物體可以畫出下面的圖形?
    4、游戲:猜一猜。
    ①猜正方形
    老師從袋子里面抽出平面圖形的一角,讓學生猜是什么圖形。老師抽出平面圖形的一半,讓學生繼續(xù)猜。
    ②猜平行四邊形
    老師從袋子里面抽出平面圖形的一角,讓學生猜是什么圖形。
    老師抽出平面圖形的三個角,讓學生猜。
    (四)歸納總結(jié)
    今天認識了這么多平面圖形,有長長方方的長方形,有四四方方的正方形,有長得圓溜溜的圓,有三個角、三條邊的三角形,還有兩條邊斜斜的平行四邊形,小朋友們一定要記得它們,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