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中國成語故事閱讀【五篇】

字號:

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是分享的簡短中國成語故事閱讀【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簡短中國成語故事閱讀
    初出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并拜為軍師。而關(guān)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lǐng)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愿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guān)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殺向博望城。關(guān)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后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趙云從樊城調(diào)來當(dāng)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后援。關(guān)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guān)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zhàn)斗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guān)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F(xiàn)比喻剛離開家庭或?qū)W校出來工作,缺乏經(jīng)驗。
    【篇二】簡短中國成語故事閱讀
    溫故知新
    昭公19年,孔子拜師襄子為師,請教有關(guān)彈琴的學(xué)問。師襄子先彈奏了一曲,帶他彈完便將孔子引入后軒中,讓孔子習(xí)琴??鬃右贿B三日練習(xí)師襄子所教的曲子,沒有再學(xué)習(xí)新的內(nèi)容,師襄子聽孔子曲調(diào)已經(jīng)彈熟便說,詞曲你已彈熟可以學(xué)新曲了??鬃诱f感謝夫子教誨,但技巧我還不純熟容我繼續(xù)練習(xí)。
    又是三天過去了,師襄子聽著后軒中孔子的琴聲技巧純熟,音調(diào)和諧,韻味無窮,不斷點頭贊賞,便說:“所有技巧您已經(jīng)掌握了,可以學(xué)習(xí)新的內(nèi)容了?!?BR>    孔子回答:“我的指法技巧雖已練熟,但還沒領(lǐng)會曲子的志趣神韻,更未體察到曲作者的為人,請容我再練三日?!?BR>    孔子習(xí)琴的第十天,師襄子站在一旁聽得如醉如癡,而孔子在彈奏中由于受到樂曲的感染,有時進入深沉的思考,境界有時感到心曠神怡,胸襟開闊。他激動地說:“我彈著彈著就體察到作曲者的為人了,那個人膚色黝黑身材魁梧眼光,明亮而高 瞻遠矚,性情溫柔敦厚,好像有著統(tǒng)治天下的帝王氣魄,除了文王誰還能創(chuàng)作出這樣的樂曲呢!”
    師襄子聞言連忙從坐席上站起來,向孔子施禮道,“此曲正是文王所作,名《文王操》,仲尼你真是聰明過人,一下子便悟到了周樂之精義。”
    孔子說:“全仰仗夫子教導(dǎo)?!?BR>    溫故知新,意思是溫習(xí)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
    【篇三】簡短中國成語故事閱讀
    明察秋毫
    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時先后稱霸,統(tǒng)領(lǐng)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幾百年后,戰(zhàn)國時的齊宣王田辟強也想稱霸。
    齊宣王對孟子說:“您能把有關(guān)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答道:“對不起,我們孔夫子的門徒向來不講霸主的事。我們只講王道,用道德的力量來統(tǒng)一天下?!?BR>    齊宣王問道:“那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tǒng)一天下呢?”
    孟子說:“我聽說,有一次新鐘鑄成,準備殺牛祭鐘,您看見好好一頭牛,無罪而被殺,心中感到不忍。憑您這種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tǒng)一天下。問題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罷了!比方有人說:‘我的力氣能舉重三千斤,但舉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毫毛那樣細微的東西,卻看不見滿車的木柴?!嘈胚@種話嗎?”
    齊宣王說:“當(dāng)然不相信!”
    孟子緊接著說:“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難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夠安居樂業(yè),是您根本不去關(guān)心的緣故。顯然,這都是干與不干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您問能不能行王道、統(tǒng)一天下,問題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篇四】簡短中國成語故事閱讀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lǐng)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lǐng)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草木皆兵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yōu)勢扭轉(zhuǎn)戰(zhàn)局。這時晉軍將領(lǐng)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zhàn)。苻堅暗笑晉軍將領(lǐng)不懂作戰(zhàn)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zhàn)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jīng)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篇五】簡短中國成語故事閱讀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人在集市上既賣盾又賣矛,為了招徠顧客,使自己的商品盡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了手中的盾,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列位看官,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鍛造而成的好盾呀,質(zhì)地特別堅固,任憑您用什么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話說得人們紛紛圍攏來,仔細觀看。
    接著,這個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墻根的矛,更加肆無忌憚地夸口:諸位豪杰,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打制出來的好矛呀,矛頭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來抵擋,也會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話一經(jīng)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一會兒,只見人群中站出來一條漢子,指著那位楚人問道:你剛才說,你的盾堅固無比,無論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鋒利無雙,無論什么盾都不可抵擋。那么請問:如果我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結(jié)果又將如何?楚人聽了,無言以對,只好漲紅著臉,趕緊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離了集市。
    楚人說話絕對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難免陷入尷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與戳無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因此,我們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滿說絕走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