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稱象》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稱象》它描寫了只有七歲的曹沖在聽取了眾官員們的議論后,積極思考,想出了一個十分巧妙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即利用一艘大船和石頭,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既保全了大象,又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沖是一個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孩子。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稱象》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稱象》原文
    古時候有個大官,叫曹操。一天,人家給他送來一頭大象,他非常高興,就帶著兒子和官員們一同去看大象。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問:“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稱一稱?”有的說:“得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庇械恼f:“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誰有那么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也有的說:“辦法倒有一個,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曹操聽了直搖頭。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直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后再稱船上的石頭,看石頭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他叫人照曹沖說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稱象》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教育學生學習曹沖平時多觀察,遇事多動腦想辦法。
    二、教學重、難點:
    以曹沖稱象的過程為重點。啟發(fā)學生學習曹沖善于動腦想辦法的精神為難點。
    三、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小水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塊、小秤。
    四、教學過程:
    (一)生字偵測,談話導入:
    (1)出示卡片,以“瞬間識字法”對上節(jié)課所學生字進行鞏固練習。讓學生對個別生字進行組詞,造句。(學生評議訂正)
    (2)談話導入:
    1、同學們想知道東西有多重怎么辦?(稱)
    2、那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稱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古時候關于稱象的故事。
    板書:稱象(書空,強調“象”的寫法)
    (3)課題質疑:針對課題“稱象”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誰稱象?怎樣的象?怎樣稱象?)(在副板上出示問題)
    (二)初讀感知:
    1、師范讀課文
    出示要求:
    (1)標出自然段
    (2)思考質疑問題(多媒體)
    2、自由朗讀,分組合作討論,釋疑。
    3、引導評議(就問題所涉及的段落進行指名朗讀,加深理解)
    (三)精讀感悟:
    都有誰想出了稱象的辦法?(小組交流討論)
    班內交流匯報
    1、官員們(板書)引導學生找出句子,以齊讀的方式分析官員們的辦法。(隨即板書:造大秤、宰大象)體會“有的說……有的說……”的場面,并對這段進行分角色朗讀,感受當時的氣氛,理解詞語“反駁”并造句。
    2、博學的官員都不能稱出大象的重量,那么年僅七歲的曹沖呢?
    3、生生合作討論稱象的方法,交流匯報。(引導評議)
    4、出示課件:演示稱象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稱象的過程。
    5、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找出并標注表示稱象先后順序的詞語。(“把……然后……再把……再……”)用順序詞口頭造句,練習學生的口語能力。(板書稱象的過程)
    6、結合課件演示及理解稱象過程后,讓學生進行實物操作。(實驗感悟,學生評議)
    7、組織復述稱象過程,做評價。
    8、對比官員和曹沖稱象辦法的優(yōu)劣。誰的好?好在哪里?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曹操:直搖頭,點頭微笑)(板書)齊讀第五自然段
    (四)擴展延伸:
    1、曹沖比官員的辦法好,說明他是個怎么樣的孩子?(引導總結本文中心:善于觀察,勤于動腦)
    2、放到現在你會如何稱大象?(啟發(fā)學生從現代社會去思考)
    總結:經過本課對曹沖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去解決稱象問題的學習,教育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應勤于觀察,積極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稱象》教學反思
    《稱象》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第十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描寫了只有七歲的曹沖在聽取了眾官員們的議論后,積極思考,想出了一個十分巧妙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即利用一艘大船和石頭,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既保全了大象,又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沖是一個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孩子。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知道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教學難點是了解曹沖說出的稱象的方法,知道這個方法好在哪兒。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本課是明確的提出并教會學生從哪些方面進行提問,可以使用哪些詞語進行提問。在本課書教學中,我首先就從題目入手,教學生就題目提出自己的問題。在第一課時教學時,出示課題并讓學生齊讀完課題后,問學生“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對這個課題的內容還有什么問題?可以是你不明白,也可以是你想知道的?!睂W生經過思考后問“為什么稱象?”“怎么稱的象?”“是誰稱的象”“后稱出來了嗎?”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課文。通過自讀課文其中“為什么稱象?”“是誰稱的象”“后稱出大象的重量了嗎?”這幾個問題學生都能夠解決,而“曹沖是怎么稱象的?”學生還不是很明白,于是把這個問題留作第二課時學習時解決,而此問題也恰恰是本課書要解決的一個教學難點。這個問題使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所以學生在解決起來就更有興趣、更積極。
    此外在學習曹沖稱象的方法時,我也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問題的能力。在分步學習曹沖稱象的方法時,問學生“讀讀這句話,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詞語?”老師的提問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即直接指向句子中的詞語,使學生明確地知道了自己要從哪個角度提問。于是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疑惑的詞語。如:船舷、沿著、下沉等等。通過這樣的提問、解答使學生對文中的句子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徹。
    2、為了幫助學生突破本課時的難點,即了解曹沖稱象的方法,知道這個方法好在哪兒,我首先讓學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曹沖稱象的部分,并通過標注句子序號的方法,使學生一眼就看出曹沖稱象共分了四步。一步一步地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后讓學生說說曹沖是怎樣稱象的。至此學生只是通過文字的描述大致理解了曹沖稱象的方法,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此方法,看到船身上浮、下沉的變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觀看曹沖稱象的視頻動畫。通過反復地說,觀看視頻動畫的方法學生不但理解了曹沖稱象的方法,還記住了此方法。
    而在處理曹沖稱象的方法好在哪兒這個難點時,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讓學生讀書知道官員說出的方法是什么,可行不可行,為什么?然后在學習完曹沖稱象的方法后,讓學生把曹沖的方法與官員的方法利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對比。通過比較,學生一眼就可看出了官員的方法不好,“造大秤”的方法不可行,因為沒有人能提起這么大的秤;“宰大象”的方法也不行,因為這種方法雖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大象卻死了。而曹操的方法不但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還保全了大象。
    3、不足及改進的地方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過多,影響了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本學期一個訓練的重點是概括段落大意,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的滲透??梢杂捎煤喚毜恼Z言概括出一句或幾句話的意思入手。而本課概括官員的稱象方法和曹沖稱象的步驟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自己沒有抓住,依然是有老師包辦代替,直接總結了出來。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