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首詩歌。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流動的畫》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流動的畫》原文
嗚——
火車開啦!
媽媽說:“快看哪,
窗外有一幅流動的畫!”
啊,真的!
小河彎彎曲曲,
山腰飄著白紗。
汽車往來穿梭,
路邊開滿鮮花。
水庫好似明鏡,
山坡點點人家……
我連忙打開畫板,
邊吃橘子邊畫。
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
我忽然看見―――
“哦,媽媽,我知道啦!”
窗外是祖國的畫,
千萬不能弄臟它!“
媽媽聽了點頭,
微笑浮上臉頰:
“祖國的畫中,
還有個懂事的娃娃!”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流動的畫》教案
教材簡介:
這首兒歌主要講"我"坐在火車的車窗邊看到窗外的風景隨著火車開動而"動"起來,更加美麗,禁不住發(fā)出贊嘆,并且在媽媽的幫助下以實際行動愛護它的事。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2、認識12個生字,學會9個生字。
3、練習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一、圖片激趣,談話導入。
1、展示: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祖國風光圖片。
2、談話:同學們,你們坐過汽車嗎?透過車窗你觀賞到什么樣的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有位小朋友把他在為車的車窗上看到的景物稱為“流動的畫”,你知道為什么嗎?今天咱們就來學習“流動的畫”這一課。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
2、生自讀,標出生字新詞。
3、同桌一起想辦法認識生字新詞(上下文猜字詞、看拼音認讀、聽老師、同學讀等)并齊讀。
4、同桌齊讀課文。
5、師范讀,請學生認真聽,并嘗試讀。
三、認讀新詞,自學生字。
過渡:剛雨咱們和這首詩歌見了幾面,跟著書里的小朋友洋洋去看"流動的畫",洋洋想想考考大家,看看你們能不能認出這首詩里的新詞和生字,有興趣接受考驗嗎?
1、讀詞語。教師出示詞語:山腰、白紗、鮮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臟、浮出、臉頰,指名讀,說說讀準字音要注意什么。小老師領讀。
2、讀生字:同學們,你們經(jīng)住了洋洋的考驗,現(xiàn)在咱們來做個游戲吧。一名學生拿卡片隨機考同學。
四、再讀詩歌,感悟詩意。
過渡:同學們真棒,一個個難關都被你們攻克了。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這課的生字新詞,現(xiàn)在肯定能把這首詩歌讀得更好了,有信心嗎?
1、生讀詩歌。
2、談話:讀了這首詩歌,你有什么話想說?(如請學生質疑問難、說說讀后所知所感等。)
3、學生互問互答。(學生沒說到的,老師適當給予補充。)
(1)"穿梭":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在本詩中形容汔車來往頻繁。
(2)我和媽媽坐在車上看到了哪些景物?(指導學生看插圖,我和媽媽在車上看到了小河、山、汔車、鮮花、水庫)
(3)師范說:我看到了(彎彎曲曲)的小河,并板書。你能像老師這樣說說其它的景物嗎?根據(jù)學生所說的板書。如(美麗)的鮮花、(透明)的白紗、(往來穿梭)的汔車、(明鏡似的)水庫等。
(4)"流動的畫"指什么呢?
(5)為什么媽媽說我是個懂事的孩子呢?
小組討論并發(fā)言。
4、生再讀詩歌,要求嘗試讀出媽媽和孩子說話的語氣。
5、師范讀。
6、分組比賽讀。
五、分析字形,自學寫字。
1、出示本課要求寫的字:流、往、似、扔、忽然、道、弄、臉
2、出示自學提示
(1)讀一讀字音。
(2)說一說記法:從結構、加偏旁、部分相加、想象記憶等方面幫助識記。
(3)提一提該注意的地方。
(4)找一找朋友。
3、反饋自學情況。
4、流:注意右上方是"亡"加一點。往:住加一撇。扔:乃的筆順是:撇、橫折折彎鉤。忽:勿不能加點。
學生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六、拓展教學,總結本課。
1、洋洋看到祖國美麗的風景: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汔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你還會看到什么?能像洋洋那樣做個小詩人,也試著說說嗎?
2、總結:今天洋洋帶咱們學習了"流動的畫"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流動的畫》教學反思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首詩歌。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詩中,“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流動的畫,熱愛祖國。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反思這堂課,我感覺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回憶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課文內容相互補充,豐富課堂信息量。祖國的美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直接感受到祖國山河之美?如果只靠課文中提供的幾個句子,描寫的小溪、群山、村莊,這些還不能足以表現(xiàn)山河之美,從含蓄凝練的語言中要體會出豐富生動的美感,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語言感受與想象能力,但對于語文素養(yǎng)相對薄弱的低年級學生而言,通過幾個跳躍的句式就能對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之美有較深刻的體驗,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為了讓學生豐厚的表象作為美感的支撐,教師導入新課時,讓學生回憶自己曾經(jīng)到過祖國哪些風景名勝,把給自己留下較深印象的風景名勝介紹給大家聽,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內涵奠定了基礎,當然也為豐富與充實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chuàng)造性運用評價,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恰當?shù)脑u價,可以讓學生反觀自己的學習活動,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認識,從而有效地調整與矯正自己的學習行為。在處理“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這幾句描寫祖國美好河山的語句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理解和品讀,學生的表現(xiàn)非常棒。如“路邊開滿鮮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開滿”,有的孩子注重“鮮花”,無論他們讀得怎樣,這至少是他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時給予鼓勵,評價語“你的朗讀讓我聞到了花的芬芳”等溫馨的話語,提高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三)珍視學生個性化體驗,用多種手法表達學生的獨特感受?!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碑攲W生擁有獨特的感受時,教師應該讓學生用他們喜愛與擅長的方式予以表達。學完課文后,學生也積累了較強烈的感受,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你準備用什么方式來表達你熱愛祖國的感情呢?學生們答道“用繪畫”“用寫詩”還可以“用歌唱”,還可以“用舞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表達的主題卻是相同的,學習變得輕松又自由。
(四)重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祖國的熱愛,對美的憧憬,這些是課文所蘊含的人文性因素,但并不排斥語文能力的扎實培養(yǎng),本教學中關于識字寫字,把形近字、易讀錯的字進行分析比較,強化特點,注重運用,在實際的語境中理解與記憶需要掌握的生字詞。
這堂課中,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還存在不足之處:在課堂上,我雖比較注重加強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感悟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再現(xiàn)詩歌情境,但在具體教學中,對后進生的表現(xiàn)欠缺耐心與指導。這些將是我以后要努力的重要內容。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流動的畫》原文
嗚——
火車開啦!
媽媽說:“快看哪,
窗外有一幅流動的畫!”
啊,真的!
小河彎彎曲曲,
山腰飄著白紗。
汽車往來穿梭,
路邊開滿鮮花。
水庫好似明鏡,
山坡點點人家……
我連忙打開畫板,
邊吃橘子邊畫。
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
我忽然看見―――
“哦,媽媽,我知道啦!”
窗外是祖國的畫,
千萬不能弄臟它!“
媽媽聽了點頭,
微笑浮上臉頰:
“祖國的畫中,
還有個懂事的娃娃!”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流動的畫》教案
教材簡介:
這首兒歌主要講"我"坐在火車的車窗邊看到窗外的風景隨著火車開動而"動"起來,更加美麗,禁不住發(fā)出贊嘆,并且在媽媽的幫助下以實際行動愛護它的事。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2、認識12個生字,學會9個生字。
3、練習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一、圖片激趣,談話導入。
1、展示: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祖國風光圖片。
2、談話:同學們,你們坐過汽車嗎?透過車窗你觀賞到什么樣的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有位小朋友把他在為車的車窗上看到的景物稱為“流動的畫”,你知道為什么嗎?今天咱們就來學習“流動的畫”這一課。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
2、生自讀,標出生字新詞。
3、同桌一起想辦法認識生字新詞(上下文猜字詞、看拼音認讀、聽老師、同學讀等)并齊讀。
4、同桌齊讀課文。
5、師范讀,請學生認真聽,并嘗試讀。
三、認讀新詞,自學生字。
過渡:剛雨咱們和這首詩歌見了幾面,跟著書里的小朋友洋洋去看"流動的畫",洋洋想想考考大家,看看你們能不能認出這首詩里的新詞和生字,有興趣接受考驗嗎?
1、讀詞語。教師出示詞語:山腰、白紗、鮮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臟、浮出、臉頰,指名讀,說說讀準字音要注意什么。小老師領讀。
2、讀生字:同學們,你們經(jīng)住了洋洋的考驗,現(xiàn)在咱們來做個游戲吧。一名學生拿卡片隨機考同學。
四、再讀詩歌,感悟詩意。
過渡:同學們真棒,一個個難關都被你們攻克了。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這課的生字新詞,現(xiàn)在肯定能把這首詩歌讀得更好了,有信心嗎?
1、生讀詩歌。
2、談話:讀了這首詩歌,你有什么話想說?(如請學生質疑問難、說說讀后所知所感等。)
3、學生互問互答。(學生沒說到的,老師適當給予補充。)
(1)"穿梭":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在本詩中形容汔車來往頻繁。
(2)我和媽媽坐在車上看到了哪些景物?(指導學生看插圖,我和媽媽在車上看到了小河、山、汔車、鮮花、水庫)
(3)師范說:我看到了(彎彎曲曲)的小河,并板書。你能像老師這樣說說其它的景物嗎?根據(jù)學生所說的板書。如(美麗)的鮮花、(透明)的白紗、(往來穿梭)的汔車、(明鏡似的)水庫等。
(4)"流動的畫"指什么呢?
(5)為什么媽媽說我是個懂事的孩子呢?
小組討論并發(fā)言。
4、生再讀詩歌,要求嘗試讀出媽媽和孩子說話的語氣。
5、師范讀。
6、分組比賽讀。
五、分析字形,自學寫字。
1、出示本課要求寫的字:流、往、似、扔、忽然、道、弄、臉
2、出示自學提示
(1)讀一讀字音。
(2)說一說記法:從結構、加偏旁、部分相加、想象記憶等方面幫助識記。
(3)提一提該注意的地方。
(4)找一找朋友。
3、反饋自學情況。
4、流:注意右上方是"亡"加一點。往:住加一撇。扔:乃的筆順是:撇、橫折折彎鉤。忽:勿不能加點。
學生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六、拓展教學,總結本課。
1、洋洋看到祖國美麗的風景: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汔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你還會看到什么?能像洋洋那樣做個小詩人,也試著說說嗎?
2、總結:今天洋洋帶咱們學習了"流動的畫"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流動的畫》教學反思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首詩歌。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詩中,“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流動的畫,熱愛祖國。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反思這堂課,我感覺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回憶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課文內容相互補充,豐富課堂信息量。祖國的美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直接感受到祖國山河之美?如果只靠課文中提供的幾個句子,描寫的小溪、群山、村莊,這些還不能足以表現(xiàn)山河之美,從含蓄凝練的語言中要體會出豐富生動的美感,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語言感受與想象能力,但對于語文素養(yǎng)相對薄弱的低年級學生而言,通過幾個跳躍的句式就能對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之美有較深刻的體驗,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為了讓學生豐厚的表象作為美感的支撐,教師導入新課時,讓學生回憶自己曾經(jīng)到過祖國哪些風景名勝,把給自己留下較深印象的風景名勝介紹給大家聽,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內涵奠定了基礎,當然也為豐富與充實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chuàng)造性運用評價,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恰當?shù)脑u價,可以讓學生反觀自己的學習活動,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認識,從而有效地調整與矯正自己的學習行為。在處理“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這幾句描寫祖國美好河山的語句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理解和品讀,學生的表現(xiàn)非常棒。如“路邊開滿鮮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開滿”,有的孩子注重“鮮花”,無論他們讀得怎樣,這至少是他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時給予鼓勵,評價語“你的朗讀讓我聞到了花的芬芳”等溫馨的話語,提高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三)珍視學生個性化體驗,用多種手法表達學生的獨特感受?!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碑攲W生擁有獨特的感受時,教師應該讓學生用他們喜愛與擅長的方式予以表達。學完課文后,學生也積累了較強烈的感受,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你準備用什么方式來表達你熱愛祖國的感情呢?學生們答道“用繪畫”“用寫詩”還可以“用歌唱”,還可以“用舞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表達的主題卻是相同的,學習變得輕松又自由。
(四)重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祖國的熱愛,對美的憧憬,這些是課文所蘊含的人文性因素,但并不排斥語文能力的扎實培養(yǎng),本教學中關于識字寫字,把形近字、易讀錯的字進行分析比較,強化特點,注重運用,在實際的語境中理解與記憶需要掌握的生字詞。
這堂課中,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還存在不足之處:在課堂上,我雖比較注重加強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感悟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再現(xiàn)詩歌情境,但在具體教學中,對后進生的表現(xiàn)欠缺耐心與指導。這些將是我以后要努力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