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采桑子》經典古詩詞閱讀

字號: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丑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下面是分享的精選《采桑子》經典古詩詞閱讀。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精選《采桑子》經典古詩詞閱讀
    采桑子·重陽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近現代|作者: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古詩簡介
    此詞作于1929年重陽節(jié),為當年陽歷10月11日。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jié),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它寫了濘秋的戰(zhàn)地風光,寫得那么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么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后,毫無感到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翻譯/譯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jié)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zhàn)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篇二】精選《采桑子》經典古詩詞閱讀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古詩簡介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所作的組詞《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詞寫暮春依欄觀湖游興之感,描寫了潁州西湖暮春時節(jié)靜謐清疏的風姿,詞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閑適之情。上片寫暮春之景,下片言眾人歸去之靜。全詞將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現得優(yōu)美可愛,體現了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詞以細雨雙燕狀寂寥之況,于落寞中尚有空虛之感,文字疏雋,感情含蓄。
    翻譯/譯文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jié)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氐骄邮?,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篇三】精選《采桑子》經典古詩詞閱讀
    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宋朝|作者:歐陽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清。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
    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里聲。
    古詩簡介
    《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所做。這首詞以情語取勝,即使談到十年前后的景況,也是抒發(fā)感情時自然而然地帶出來的,因而情感充沛,有一氣呵成之勢;又沉郁頓挫,極一唱三嘆之致,已頗具豪放派之詞風。
    賞析
    此詞開頭是回憶。十年以前,這期間,多少人生況味,他只以“月白風清”四字概括?!霸掳罪L清”四字,色調明朗,既象征處境的順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悅,給人的想象是美好、廣闊的。至“憂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現十年以后的生活。種種不幸,他僅以“憂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虛代實,更有千鈞之力。接著以“老去光陰速可驚”,作上片之結,語言樸質無華,斬截有力?!八倏审@”三字,直似從肺腑中發(fā)出。
    此詞下片承前片意脈,有如藕斷絲連;但感情上驟然轉折,又似異軍突起。時光的流逝,不幸的降臨,使得詞人容顏漸老,但他那顆充滿活力的心,卻還似從前一樣,于是他豪邁地唱道“鬢華雖改心無改”!他是把一腔憂憤深深地埋藏心底,語言雖豪邁而感情卻很沉郁。
    這里,詞人久經人世滄桑、歷盡宦海浮沉的老辣性格,似乎隱然可見。以縱酒尋歡來慰藉余年,其中滲透著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思想感情。詞中接下去就說“試把金觥”。本來就有銷愁的意思;但此詞著一“把”字,便顯出豪邁的氣概。
    結尾二句緊承前句。詞人手把酒杯,耳聽舊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往日的豪情盛慨里。這個結尾正與起首相互呼應,相互補充。這里,詞人說“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里聲”,便補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相應,運轉自如,于是便構成了統(tǒng)一的藝術整體。曲既舊矣,又復重聽,一個“舊”字,一個“重”字,便把詞人的感情和讀者的想象帶到十年以前的環(huán)境里。
    【篇四】精選《采桑子》經典古詩詞閱讀
    采桑子·夢一場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清朝|作者:納蘭容若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墻,不辨花叢哪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賞析/鑒賞
    國人對桑樹有難以細述的感情。成語中有“滄海桑田”一詞,不言稻田麥田棉田而只說桑田,不但如此,而且桑與梓還共同構成了“故鄉(xiāng)”的意象?!对娊?小雅-小弁》中亦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之句,意思是說家鄉(xiāng)的桑樹與梓樹是父母親種的,對它要表示敬意。吟桑詠梓,漸漸延續(xù)成一種文化意象。孟浩然贊“把酒話桑麻”那種農耕時代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清幽讓心力憔悴的現代人悠然向往;李商隱以蠶喻愛情的不悔,“春蠶到死絲方盡”一言道盡愛情的曲婉。
    古代女子行止頗受規(guī)限,唯桑園和蓮塘卻是可以昂然踏出行入的地方,因勞動是豐美無畏的。所以漢朝有樂府《陌上桑》,南朝有《采蓮曲》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優(yōu)美篇章。
    《陌上?!穼懸粋€叫秦羅敷的江南女子,生得貌美如花,惹人愛慕?!靶姓咭娏_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既靜且賢。“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痹陂L滿桑樹的大道旁她遇著一個男子。那男子是位居其上的高官,見過美女不少,仍為她驚動。他倒也十分的有趣,屈身與羅敷交涉。這情便調的很有意思,男曰:“寧可共載不?”(你可愿意同我共乘一車而去),女曰:“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保ㄌ卮笕四@樣是多么不該,你有老婆,我有丈夫。)接著,又極言了自己丈夫的出色。詩到這里而結,時人多贊羅敷的美貌和堅貞,卻不知,這太守也是識理的,他依著自己的心意行事,卻又不強忤別人的心意,這種委婉曲直正合中正之道。陌上桑是中國式的艷遇,如同日照荷花,你若不歡喜,我便將光斂了去,照在別株上,總之正大光明。這故事也成就了一段詞話,《采桑子》也從此有了《羅敷艷歌》、《羅敷媚》的別稱。
    京劇《桑園會》亦是據此改編,女主角還是羅敷,她丈夫魯國大夫秋胡卻還不如太守地道。在外為官二十余年后,辭官回鄉(xiāng),在桑園遇妻羅敷,久別不敢冒認。秋胡故意以帶信為名,調戲羅,羅敷憤而逃回。秋胡到家后,羅敷羞憤自縊,經秋胡母子急救脫險。母責秋胡,命其向羅敷賠禮,夫妻和好。
    《采桑子》真正是一個很有張力的詞牌名。全詞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韻。別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屬“雙調”,唱起來婉轉清麗。
    可是,容若這首《采桑子》,沒有陌上桑那種平實和婉麗,只是回憶的凄涼。他在夜間耿耿無眠,走到她曾經住過的院子里。想起少年時曾與戀人共立庭院中,夜深了,燕兒宿在梁上,月兒照在墻上,景色端的真切,分明是月夜夏雨后,薔薇水晶簾。夜色微茫之中,聞得一陣陣花香,卻又辨不清是哪一叢花兒送來的,也不知道是哪一種花的香氣,然而這種渺茫的喜悅卻如春事爛漫到難管難收??上耸伦冞w,風波乍起。兩人后來竟沒有結合。上闋回憶兩小無猜的甜美,恰如人世的春光無限。而下闋的“零落”,“雨涼”則打碎春光,道出現實如暮冬的的殘酷清冷。
    驀然就想起了“時間太瘦,指縫太寬”這句話。滔滔逝水,急急流年,十一年彈指飛過,回首前塵,恍如一夢。凄涼又如何!
    《飲水詞》中的某些愛情詞,意境迷離之處頗得李商隱無題詩的妙處。我們說不清這到底是寫給誰的?是少年時的戀人,還是早殤的妻子。詩詞有兩種風格,詞旨鮮明亮烈的是一種,朦朧曖昧是另一種,只要妙句迭出,引人深思就自有受眾。
    此情已自成追憶,十一年前夢一場!比起李義山的“惘然”更清醒,更有現實的痛楚?!般弧比鐗粜褧r抬頭看見窗前已闌的月光。無意的錯過還有自諒的余地,可以用來悔恨憑吊。夢醒了,只有碎片扎在心上,連憑吊都是奢侈的事。
    不是,每個人,在驀然回首時,都有機會看見燈火闌珊處等候的那個人。于是,只能在回憶里眾里尋她千百度。
    相愛亦如造夢。死去或者離開的,夢醒不醒都萬事皆休?;钪?,留在夢境走不出來里的那個人,才是最哀苦的。被回憶留下來回憶兩個人的一切。
    【篇五】精選《采桑子》經典古詩詞閱讀
    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宋朝|作者: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翻譯/譯文
    人從出生到逝去,都要經歷人世間的這段時光。可歲月悠悠,人生易老。時光就那樣,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間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長亭短亭的離別后而傷感,離別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淚濕春衫呢。
    昨夜西風急,在梧桐鎖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幾次次從夢里把人吹醒,醒來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朧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這高樓上,突然不知道從何處傳來一聲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涼和孤寂)。
    賞析/鑒賞
    此詞以輕巧空靈的筆法、深蘊含蓄的感情,寫出了富有概括意義的人生感慨,抒發(fā)了嘆流年、悲遲暮、傷離別的復雜情感。全詞感情悲涼而不凄厲,風格清麗哀怨,體物寫意自然貼切,是晏殊詞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時光擬人化,暗含“多情自古傷離別”和“思君令人老”雙重含義。“多情”二字,總攝全篇。
    三、四兩句寫詞人感時光易逝,悵親愛分離,心中的煩惱無可化解,只好借酒澆愁,然而不久便又“淚滴春衫”,可見連酒也無法使自己暫時解脫。
    下片先寫不眠,次寫驚夢。西風颯颯,桐葉蕭蕭,一股涼意直透人的心底。抬頭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朧而又慘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風的威脅。
    “好夢頻驚”寫每當希望“好夢”多留一霎的時候,它就突然破滅了。而且每當一回破滅,現實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齊奔集而來。此時,室外的各種音響,各樣色彩,以及室中人時光流逝之感,情人離別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剛才的好夢全都打成碎片了。這里,“好夢頻驚”四字為點睛之筆,承上啟下,把室中人此際的感受放大成為一個特寫的鏡頭,讓人們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處高樓雁一聲”寫室中人沉抑的情緒正凌亂交織之中,突然飛出一聲高亢的哀鳴。這一聲哀厲的長鳴,是如此突如其來,使眾響為之沉寂,萬類為之失色。這是孤雁的哀唳,響徹天際,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緒提升到一個頂峰了。這一聲代表什么呢?是感覺秋已經更深嗎?是預告離人終于不返嗎?還是加劇室中人此時此地的孤獨之感呢?不管怎樣,它讓人們想得很遠、很沉,一種悵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綜上,此詞上片概述時光之無情,下片寫春去秋來,觸景生情,相思難禁。詞中“長恨離亭”、“好夢頻驚”等句,用意超脫高遠,表現了一種明凈澄徹而又富于概括意義的人生境界。
    作者由于離別后音信難得,由此產生離別之思。于此同時,作者又把離別與時光無情、年華漸老聯系起來,形成了雙重的無奈和感傷。此詞就是在作者這兩種感情的影響下寫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