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又稱長短句。一首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下面是整理的內容,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沁園春·雪》課文原文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shù)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1936年2月
2.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沁園春·雪》教案
學習目標:
1.品味詞中凝練、貼切、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重點)
2.理解詞的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難點)
3.感受詞人的豪邁與大氣,激發(fā)熱愛祖國壯美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課時安排: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由回顧寫雪的詩句導入。
(由回顧舊日積累導入到對新詩文的閱讀,便于開啟學生的形象思維)
本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可適時補充。
二、課文探究:
(一)一讀課文,感受氣勢
1.指名朗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將需要著重指出的字寫到黑板上)
2.強調以下字音
沁qìn 數(shù)風流人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為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師生共議停頓和重音,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4.集體朗讀全詞。
(二)二讀課文,理解詞意
1、賞析上闋: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來進行:
⑴大家看上闋寫了什么內容?
討論并歸納: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
⑵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討論并歸納:“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討論并歸納: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詩人采用了哪些修辭和寫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繪的雪景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
(先小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難:
①為何“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不是“望”統(tǒng)領的句子?
結合這個問題,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②“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化靜為動的寫法。
這里可以結合《社戲》中“單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一句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
2、賞析下闋
⑴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shù)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討論并歸納: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此處點到即止,不能過細。)
⑶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領到哪句?為什么要用這個字?
討論并歸納:“惜”,統(tǒng)領到“只識彎弓射大雕”。
⑷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fā)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在這里適時介紹寫作背景,并引導學生理解本句的內涵。
⑸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討論并歸納:
“江山如此多嬌……折腰?!?BR> 可能出現(xiàn)的疑難:
①為何評價古代帝王要用“惜”字?
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稍”、“只”等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還包含著后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以此來明確作者如此評價古代帝王的目的,并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礎!
②要適時追問“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三讀全詞,體會感情。
此處可采用男女分讀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齊讀!
三、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四、總結全文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深入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2、找毛澤東的其他詩詞自讀,體會詩作中蘊含的情感。
可推薦《沁園春•長沙》、《七律•長征》等。
板書設計:
沁園春•雪
毛澤東
景:江山多嬌(望) 描寫
評:古代帝王(惜) 抒情
頌:今朝英雄(主旨) 議論
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沁園春·雪》知識點
一、重點字詞
惟余莽莽mǎng: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滔滔:詞中指黃河波濤滾滾的樣子。
山舞銀蛇: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
原馳chí蠟象: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
紅妝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
妖嬈ráo:嬌艷美好。
折腰:彎腰行禮,詞中是傾倒的意思。
文采:本指辭藻、才華。詞中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
風騷:原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后來泛指文章辭藻。
天驕:天之驕子。
風流人物:詞中指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
二、重點句子
(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望“字統(tǒng)領的句子是: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4)全詞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5)寫出采用比喻、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三、文學常識
《沁園春·雪》的作者是毛澤東,”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詞的題目。
四、整體把握
《沁園春·雪》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展現(xiàn)祖國山河的壯麗;下片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抒發(fā)詩人的抱負。
五、問題解疑
1、發(fā)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圖,并談談你的感受。
答: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空間極其廣闊,景色極為壯麗,令人感受到詩人豪邁的胸懷,雄偉的氣魄,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仔細的體會”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
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人物都是中國歷的英雄,而且是無數(shù)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們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但他們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才能也頗有欠缺,這是作者以形象思維和文學語言對這些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評。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表現(xiàn)出后來者居上的氣概,理解詩人作為革命領袖而創(chuàng)造空前歷史業(yè)績的自信、自勵和抱負。
3、下面這首詞的內容也與雪有關。反復朗讀這首詞,說說它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情與景是怎樣交融的。如有條件,課外抄錄或背誦毛澤東的其他詩詞,與同學交流心得。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澤東
漫天皆白,
雪里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彌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
答:《沁園春·雪》與《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都描寫了雪景,都有雄壯的氣勢,豪放的風格。前者是借景抒懷之作,贊美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fā)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豪情壯志;后者是寫景敘事之作,描寫行軍的一個場景,表現(xiàn)工農(nóng)紅軍一往無前的戰(zhàn)斗氣概。前者上片寫景下片議論;后者上片寫景下片敘事。前者寫的是北國雪景,壯闊而美好,并有詩人的想像;后者寫的是南國雪景,雖有氣勢而難與前者相比,只是展現(xiàn)眼前的實景。
1.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沁園春·雪》課文原文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shù)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1936年2月
2.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沁園春·雪》教案
學習目標:
1.品味詞中凝練、貼切、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重點)
2.理解詞的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難點)
3.感受詞人的豪邁與大氣,激發(fā)熱愛祖國壯美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課時安排: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由回顧寫雪的詩句導入。
(由回顧舊日積累導入到對新詩文的閱讀,便于開啟學生的形象思維)
本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可適時補充。
二、課文探究:
(一)一讀課文,感受氣勢
1.指名朗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將需要著重指出的字寫到黑板上)
2.強調以下字音
沁qìn 數(shù)風流人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為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師生共議停頓和重音,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4.集體朗讀全詞。
(二)二讀課文,理解詞意
1、賞析上闋: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來進行:
⑴大家看上闋寫了什么內容?
討論并歸納: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
⑵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討論并歸納:“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討論并歸納: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詩人采用了哪些修辭和寫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繪的雪景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
(先小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難:
①為何“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不是“望”統(tǒng)領的句子?
結合這個問題,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②“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化靜為動的寫法。
這里可以結合《社戲》中“單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一句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
2、賞析下闋
⑴祖國的江山正因為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shù)英雄競相為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討論并歸納: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此處點到即止,不能過細。)
⑶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領到哪句?為什么要用這個字?
討論并歸納:“惜”,統(tǒng)領到“只識彎弓射大雕”。
⑷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fā)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在這里適時介紹寫作背景,并引導學生理解本句的內涵。
⑸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討論并歸納:
“江山如此多嬌……折腰?!?BR> 可能出現(xiàn)的疑難:
①為何評價古代帝王要用“惜”字?
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稍”、“只”等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還包含著后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以此來明確作者如此評價古代帝王的目的,并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礎!
②要適時追問“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三讀全詞,體會感情。
此處可采用男女分讀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齊讀!
三、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四、總結全文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深入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2、找毛澤東的其他詩詞自讀,體會詩作中蘊含的情感。
可推薦《沁園春•長沙》、《七律•長征》等。
板書設計:
沁園春•雪
毛澤東
景:江山多嬌(望) 描寫
評:古代帝王(惜) 抒情
頌:今朝英雄(主旨) 議論
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沁園春·雪》知識點
一、重點字詞
惟余莽莽mǎng: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滔滔:詞中指黃河波濤滾滾的樣子。
山舞銀蛇: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
原馳chí蠟象: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
紅妝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
妖嬈ráo:嬌艷美好。
折腰:彎腰行禮,詞中是傾倒的意思。
文采:本指辭藻、才華。詞中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
風騷:原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后來泛指文章辭藻。
天驕:天之驕子。
風流人物:詞中指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
二、重點句子
(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望“字統(tǒng)領的句子是: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4)全詞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5)寫出采用比喻、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三、文學常識
《沁園春·雪》的作者是毛澤東,”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詞的題目。
四、整體把握
《沁園春·雪》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展現(xiàn)祖國山河的壯麗;下片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抒發(fā)詩人的抱負。
五、問題解疑
1、發(fā)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圖,并談談你的感受。
答: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空間極其廣闊,景色極為壯麗,令人感受到詩人豪邁的胸懷,雄偉的氣魄,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仔細的體會”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
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人物都是中國歷的英雄,而且是無數(shù)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們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但他們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才能也頗有欠缺,這是作者以形象思維和文學語言對這些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評。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表現(xiàn)出后來者居上的氣概,理解詩人作為革命領袖而創(chuàng)造空前歷史業(yè)績的自信、自勵和抱負。
3、下面這首詞的內容也與雪有關。反復朗讀這首詞,說說它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情與景是怎樣交融的。如有條件,課外抄錄或背誦毛澤東的其他詩詞,與同學交流心得。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澤東
漫天皆白,
雪里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彌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
答:《沁園春·雪》與《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都描寫了雪景,都有雄壯的氣勢,豪放的風格。前者是借景抒懷之作,贊美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fā)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豪情壯志;后者是寫景敘事之作,描寫行軍的一個場景,表現(xiàn)工農(nóng)紅軍一往無前的戰(zhàn)斗氣概。前者上片寫景下片議論;后者上片寫景下片敘事。前者寫的是北國雪景,壯闊而美好,并有詩人的想像;后者寫的是南國雪景,雖有氣勢而難與前者相比,只是展現(xiàn)眼前的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