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450字【六篇】

字號: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讀過這本書之后讓我大開眼界。為大家提供《小學五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450字【六篇】》,歡迎閱讀。
    【篇一】小學五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450字
    這個學期,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把《三國演義》又看了一遍。
    這本書主要講了蜀、魏、吳的百年政治斗爭、思想斗爭、武力斗爭等千余件事。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把故事中的人物寫得淋漓盡致,如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心胸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等。
    我讀了《三國演義》后,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文中的關羽(又名關云長)。關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長須飄飄,臉色好象紅棗一樣,一雙丹風眼,兩條臥蠶眉,相貌非常威武。
    我最佩服他的堅強。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有刀子劃開肉,把骨頭上的毒一刀一刀地刮下來。雖然這個手術會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邊強忍著劇痛,一邊專心致志地和謀士下圍棋。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佩服。
    雖然關羽在麥城一戰(zhàn)中身餡埋伏,被敵軍殺害,但關羽忠義兩全的英雄形象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
    【篇二】小學五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450字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從老媽把它帶回的那一刻起,我便對它愛不釋手,讀了它后我深受感觸,也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隨即寫下這讀后感。
    《三國演義》中有各色各樣的人物:武功高強的關羽、驍勇善戰(zhàn)的呂布、有勇無謀的張飛、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求賢若渴的曹操、愛民如子的劉備、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趙云……可最令我佩服的還是趙云趙子龍。
    劉備說過: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大鬧長板坡時曹操見趙云以一敵百,面無懼色,反而愈戰(zhàn)愈勇,便下令只許活捉;在大軍的包圍下單槍匹馬救出年幼的阿斗(劉備的兒子),可見趙云是多么的驍勇善戰(zhàn),可謂是一代戰(zhàn)神!讀了他的英勇事跡后,我立志一定要為國家作貢獻,讓國家再次出現(xiàn)一代戰(zhàn)神,我一定要做到!
    看了趙子龍的輝煌戰(zhàn)績之后,我燃起我為國家做貢獻的火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國家的棟梁之才!
    【篇三】小學五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450字
    《三國演義》,講的是從黃巾起義開始的,其中最為強大的魏、蜀、吳三國相互爭霸,在這里,出現(xiàn)了許多為人民、為國家,赤膽忠心,甘愿為國家鞠躬盡瘁的人。
    讀了這本書,我認為諸葛亮先生有勇有謀,比如借東風事件,可以預知有東風來??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赤壁大戰(zhàn)都是孔明先生一手策劃,孔明先生為了匡扶漢室一生操勞,度量極大,七擒七縱,意思就是孟獲七次向孔明挑戰(zhàn),卻七次被孔明抓獲。
    再來說說劉備,劉備這個人心地善良,劉備開始只想幫著皇帝奪回權利,而后不得已稱王,名為漢中王,后來在白帝城稱帝,國號為蜀。蜀國與吳國,和曹操抗爭了許久,取荊州,奇奪四川。后雖曹操稱霸天下,可卻被司馬家奪皇位。
    我的性格像劉備。一次,我看見一個人踩在泥里,出不來了,我看到了,就立刻上前去幫助他。如果別人遇到這種事情,可能就不一定,像我一樣助人為樂了。因為當今社會“碰瓷”現(xiàn)象很多,讓人很惶恐。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保持善良的本性。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有勇有謀,也該學劉備的鎮(zhèn)靜,不能慌慌張張,也不能太善良,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
    【篇四】小學五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450字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小學生必讀的一本好書,也是習爺爺曾經(jīng)讀過的著作。是由我國的羅貫中寫的,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為引線,寫天下大亂,魏、蜀、吳國從興起到衰敗的過程,最后三國歸晉,真實再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
    書中寫到了頭戴三叉束發(fā)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huán)鎧的呂布,武功高強,簡直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書中我最欣賞的片段就是關于呂布的一個故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身懷絕技,與呂布大戰(zhàn),呂布先收兵,卻以一敵三,而且在三人圍攻前呂布已經(jīng)斬獲了多員將領,表面上呂布先收兵是失敗了,實際上卻是贏了,有句話叫雖敗猶榮,用在這里形容呂布應該很合適。
    除了呂布,還有聰明機智的諸葛亮軍師。他用聰明才智巧奪了一萬支箭,果然是精通兵法、做事謹慎的軍師!
    《三國演義》給我們講述了中國的那一段歷史,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有一種聲臨其境的感覺,如同人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耳邊是車馬的嘶吼和將軍、士卒的吶喊。從書中的人物身上我也學到了許多道理:做人要忠義、誠實不*詐,做事要穩(wěn)妥多思考。
    【篇五】小學五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450字
    近段時間,我品讀了名著《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為了統(tǒng)一中國而斗爭,最后三國被魏國統(tǒng)一,改名為“晉國”的一段歷史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愛的就是關羽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了。關羽他是一個勇猛、忠誠、重情重義的'好漢。當曹操送給關羽無數(shù)金銀財寶,待他如親兄弟,想讓他歸降時,他并不忘自己桃園三結義的誓言,決不因這些利益而背叛蜀國,歸降魏國。他這種愛國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后來,關羽勇猛地過五關斬六將,回到了劉備的身邊。這樣一個重義好漢,最后竟被孫權所殺,真是讓人氣憤又哀傷。
    另一位英雄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輔助劉備打過許許多多的勝仗。他曾七次生擒孟獲,這真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目。在前幾次的抓獲中,孟獲次次不服氣,而諸葛亮卻一次次地放了孟獲再抓捕。直到第七次被生擒后,孟獲終于心服口服,歸降蜀國。在諸葛亮用人失誤,遭到魏兵襲擊的時候,他運用空城計,讓魏兵無疑為城內有蜀兵埋伏,慌忙退兵。諸葛亮真是一位料事如神的神人哪!只是,這么一位神人軍師最后卻病故于前沿陣地,令人惋惜不已??!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明白了這么一段歷史,還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真不愧為“中國四大名著”!
    【篇六】小學五年級三國演義讀后感450字
    今年暑假,我又在圖書館中借閱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zhàn)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杰,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后來經(jīng)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后,一直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jīng)典的戰(zhàn)役都是經(jīng)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云,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shù)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贊嘆說:趙云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后的戰(zhàn)斗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著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起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yōu)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zhàn)勝一切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