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早發(fā)白帝城》課件及教學反思【三篇】

字號:

課件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計和構想,在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巧設課件,激發(fā)興趣,可以給語文學習動力。為大家準備了以下課件,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篇一】小學語文《早發(fā)白帝城》課件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認字方法認識本課7個生字,寫10個生字。
    2、理解詩意,體會作者遇赦后乘船東歸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讀,會背誦古詩。
    教學建議:
    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輕舟順流而下,迅捷無比;詩人心情暢快,喜悅有加。這首詩使用單純而豪放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情景交融。教學時,可組織學生對照地圖,搜集、參考三峽的資料,看插圖,反復吟誦課文,體會詩人的心情。
    “朝”、“還”、“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過組詞區(qū)別字音。
    拓展習題:
    一、比一比,組成詞語。
    京()永()舟()包()
    景()泳()船()跑()
    二、根據課文填空。
    早發(fā)白()城
    ()()白()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
    兩()猿()啼不住,()()已過萬()山。
    相關資料:
    白帝城:在原四川省奉節(jié)縣(今屬重慶市)東邊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陽城。東漢末年公孫述曾占據此地,筑城衛(wèi)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說井里有白龍?zhí)鰜?,所以自己是“白帝”,此山是白帝山,城為白帝城。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霄?BR>    江陵:指湖北省江陵縣,距離白帝城約1200里(水路),當中經過地勢險要的三峽。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嗎?誰能背一首?今天我們再學一首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早發(fā)白帝城》。
    板書課題。
    教師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夜郎在現在的貴州省境內,當時是個偏遠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叫白帝城的地方。這時候傳來皇帝赦免他的命令,當時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動身返回江陵,這首詩就是他離開白帝城的途中寫的。
    引導學生說說對題目的理解。
    二、讀詩認字。
    1、自由讀詩,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并用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詩,檢查識字效果。
    三、明意悟情。
    1、小組內交流不理解的字、詞。
    2、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
    3、結合看圖,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誰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
    4、創(chuàng)設情境,配樂朗讀,引導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5、學生交流。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7、師生評價朗讀。
    8、指導背誦。
    【篇二】小學語文《早發(fā)白帝城》課件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2、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直觀法、合作學習、情境感受。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讓學生課前查閱與這首古詩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2、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首唐代詩仙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3、交流作者資料:學生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簡要介紹作者,教師加以補充。
    二、初讀古詩,解題
    師:這首詩的題目《早發(fā)白帝城》,誰知道詩題的意思?早:早上。發(fā):出發(fā)。
    一大早,詩人李白乘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白帝城和江陵分別在什么地方?白帝城:地名,在今重慶奉節(jié)城東白帝山上,位于長江三峽一帶。城居高山,地勢險要。(課件展示地圖)
    白帝城山峻城高,從白帝城到江陵要經過地勢險要的三峽,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是三峽的.景象(西陵峽——瞿塘峽——夔門——白帝城)一路上有什么感受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千古流傳的佳作。
    三、指導自學課件展示自學要求:
    1、自由朗讀本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體會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3、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查閱工具書,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四、匯報自學情況
    1、用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
    2、這首詩第一句你讀懂了些什么?
    3、李白的路途中有哪些見聞?船真的好像詩中描寫的那么快嗎?
    五、了解詩的寫作背景
    1、啟發(fā)談話:詩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我們讀了李白的《將進酒》《望廬山瀑布》,你一定感受到李白是(生答:豪放,喜歡自由的人,可是,在759年3月,詩人58歲時因受政治牽連,流放夜郎。)
    2、出示詩句:
    “去國愁夜郎,投身窮荒谷?!?李白)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杜甫《夢李白二首》)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杜甫《寄李白十二白十韻》)
    3、學生根據注解自由讀詩句,四人小組合作理解詩句。
    4、指名說你讀懂了夜郎是個怎樣的地方?
    5、小結:的確夜郎詩歌窮山惡水的地方,連生存下去都覺得難,更可悲詩人的內心備受煎熬。
    6、出示詩句:
    “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暮年普可恨,浮世謫仙悲?!?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
    7、根據注解自由讀詩句,你讀懂了什么?李白的內心受怎樣的煎熬?(指名回答)
    8、啟發(fā)學生了解作者作詩時候的心情,此時,經常爽朗大笑的李白,此間不得不發(fā)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可就在詩人行至夔州白帝城的時候,忽然傳來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當時詩人的心情如何?(興奮不已,激動,喜出望外,眉開眼笑等)
    六、領悟詩情,細致品讀(再次播放動畫,讓學生帶著問題看動畫回答相關的問題)
    【篇三】小學語文《早發(fā)白帝城》教學反思
    唐詩《早發(fā)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該詩畫面明麗,語文形象,情感歡悅,意韻暢達,描寫了從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春色,表達了詩人喜悅歡快的心情。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升騰情感,并能舉一反三呢?依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學習基礎,我嘗試變“教案”為“學案”的教學思路,從學生求知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我這樣處理這一課的教學。
    一、得法
    學習貴在得法。在古詩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好預習之法,如讀通詩文、通曉詩意之法等。這些方法的獲得,來源于課堂教學的點滴滲透,如教師的點撥、引導,教師的開放意識等。只有這樣,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
    二、入境
    每一首詩都反映了特定的時代背景或詩人的心境。要真正理解一首詩,就應設法使學生入境,讓學生和時代對話,和作者對話,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敝挥羞@樣,學生才能把古詩讀得更真切,理解得更透徹,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情感和熏陶。
    在《早發(fā)白帝城》的教學中,重難點是體會詩人喜悅興奮的心情,需要加強朗讀指導。我們不妨在學生通曉詩意后,指導朗讀前交代詩人的寫作背景,使其成為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重要一環(huán),為朗讀教學醞釀情感。
    三、悟情
    只有調動情感因素,語文才能學得活,學得靈。閃爍著人文光彩的古詩教學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詞句,機械反復地背誦詞解句意,那么學生的學習便如同“嚼蠟”。一旦開啟情感的閘門,學生的激情便會噴涌而出,對于古詩教學來說,誦讀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有聲有色,聲情并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