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春天,百花齊放,大自然一片姹紫嫣紅的景象,總是能夠給人一派生機的景象。以下“初中有關春天的古詩詞及賞析”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篇一】初中有關春天的古詩詞及賞析
“似逐春風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出自唐朝詩人柳中庸的古詩詞作品《聽箏》第三四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翻譯】
那忽急忽徐、時高時低的古箏聲,就從這變化巧妙的指尖飛出來,傳入耳中秦箏聲聲,使人聯(lián)想到秦人的悲怨之聲。箏聲像柳條拂著春風絮絮話別,又像杜鵑鳥繞著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箏聲,好像誰家的白發(fā)老母黑夜里獨坐燈前,為游子不歸而對影憂愁,又好像誰家的少婦獨自守立空樓,為丈夫遠出而望月長嘆。箏聲本來就苦,更何況又摻入了我的重重離別之恨,南北遠離,相隔千里,兩地相思。
“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出自唐朝詩人武元衡的古詩作品《春興》第三四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翻譯】
在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jīng)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變得蒼翠濃郁,經(jīng)過細雨的洗浴后,柳色變得更加深暗,枝頭的殘花也在雨中全都落盡,露出了在枝頭啼鳴的流鶯。昨天晚上一夜春風吹起了我的思鄉(xiāng)之夢,在夢中我再一次追逐著春風飛回了我的家鄉(xiāng)。
“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出自唐朝詩人雍陶的古詩作品《訪城西友人別墅》第三四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澧水橋西小路斜,日高猶未到君家。
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
【翻譯】
這首隨筆式的小詩,寫的是春郊訪友的感受。作者從平常的題材中,發(fā)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鮮的構思,揭示了村園特有的美。作品本身就象詩中寫到的枳樹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襲人,不失為一篇別具風姿的佳品。
【篇二】初中有關春天的古詩詞及賞析
“若道春風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來”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古詩作品《戲題盤石》第三四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可憐盤石臨泉水,復有垂楊拂酒杯。
若道春風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來。
【翻譯】
可愛的巨石大如席,下面瀕臨泉水。垂楊拂水,臨泉舉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春風飛花低吟高唱,春風啊難道不解人意?如果說你不解人意的話,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來。
“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出自宋朝詩人:陳與義的古詩作品《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第一二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翻譯】
船已經(jīng)掛起帆來了準備離去,可作者卻搔首踟躕不忍離去,一杯杯地飲著好友送別之酒。以前天天寫詩作詞翹首盼望春天的到來,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剛了卻要與友人匆匆離別。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出自唐朝詩人、文學家杜牧的古詩作品《早雁》第五六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翻譯】
八月邊地回鶻士兵拉弓射箭,雁群為之驚飛四散哀鳴連連。月明之夜孤雁掠過承露仙掌,哀鳴聲傳到昏暗的長門宮前。應該知道北方正當烽煙四起,再也不能隨著春風回歸家園。請莫嫌棄瀟湘一帶人煙稀少,水邊的菰米綠苔可免受饑寒。
【篇三】初中有關春天的古詩詞及賞析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出自宋朝詩人、文學家歐陽修的古詩作品《戲答元珍》第一二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翻譯】
我真懷疑春風吹不到這邊遠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還見不到一朵花。有的是未融盡的積雪壓彎了樹枝,枝上還掛著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氣,春雷震動,似乎在催促著竹筍趕快抽芽。夜間難以入睡,陣陣北歸的雁鳴惹起我無窮的鄉(xiāng)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觸動我思緒如麻。我曾在洛陽見夠了千姿百態(tài)的牡丹花,這里的野花開得雖晚,又有什么可以感傷,可以嗟訝。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出自宋朝代詩人晏殊的古詩作品《踏莎行·小徑紅稀》第一二句,其古詩全文如下: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翻譯】
小路邊的紅花日漸稀少,郊野卻被萋萋芳草占遍,綠樹成蔭高樓臺榭若隱若現(xiàn)。春風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讓它們迷迷蒙蒙亂撲人面。
翠綠的樹葉里藏著黃鶯,紅色窗簾把燕子隔在外面,靜靜的爐香像游絲般裊裊升騰。醉酒后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著深深的庭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出自當代文學家毛澤東的古詩作品《送瘟神》之中,其古詩全文如下: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翻譯】
一個小小的血吸蟲的肆虐,深深刺痛了一顆偉大的心。一個殘暴的瘟君的覆滅,大大激發(fā)了一份磅礴的情。
當毛澤東得知江西余江縣消滅了為害極廣的的血吸蟲病時,作為共和國的,一個時刻系念著人民的領袖,他激動不已,徹夜難眠,感慨和熱忱化作了這兩首七律,一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赤誠之心和愛國愛民之情,閃射出了燦爛的藝術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