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賣木雕的少年》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賣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大概內(nèi)容是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guī)еz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送給我一個木雕小象墩的事。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賣木雕的少年》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賣木雕的少年》原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訴我,一定要游覽莫西奧圖尼(ní)亞大瀑布,還要買一兩件木雕工藝品。
    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真是名不虛傳。這里游人如織,景色十分壯觀。
    在大瀑布的不遠處,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藝品的攤點。木雕,是非洲常見的工藝品。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瑯(láng)滿目,各式各樣,想到朋友的叮囑,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幾個坐凳上。說是坐凳,其實是一個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馱(tuó)著一塊寸把厚的樹樁。這些坐凳構(gòu)(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買一個吧!”坐凳的主人是個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著象墩(dūn),仔細觀賞,愛不釋(shì)手。正要掏(tāo)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yù)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jīng)超重了,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kěn)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lún)次。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hàn)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我們住的賓(bīn)館就在瀑布附近。晚飯后,我們到賓館外的小樹林里一邊散步,一邊聊天。瀑布的響聲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發(fā)現(xiàn)在一堆隆起的巖石上,坐著一位少年,晚風吹拂(fú)著他的衣襟。他聽到談話聲,來到我們面前,原來是白天賣木雕的那個少年。看樣子,他是專門在這里等候我的。
    “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鄙倌陮⒁患恋榈榈臇|西送到我手里。啊!原來是一個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見到的一模一樣,卻只有拳頭大小。
    “太好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掏出錢包就要付錢。
    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biāo)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BR>    “我們是朋友!”我感動極了,連聲說,“我們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賣木雕的少年》教案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11個生字,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等詞語。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并正確運用四字詞語。
    3、情感目標: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難點:
    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讀懂本課內(nèi)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學難點:讀懂本課內(nèi)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課前準備: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圖片(植物,動物,人種等),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圖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圖片,并制作成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今天張老師帶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讓我們來欣賞幾組圖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這個地方。(課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樹,大象,舞蹈圖片)。
    二、揭示課題
    1、師:剛才看了這么多的圖片,相信同學們對非洲在感官上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吳晴一起走進非洲,去結(jié)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出示課題)
    2、齊讀課題,“賣”的反義詞是:買,區(qū)分“賣”和“買”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的質(zhì)疑都很有針對性,課文中就有很多有關(guān)少年的信息。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找有關(guān)描寫少年的語句。
    2、指名交流,(少年的外貌,語言,行為等)師引導(dǎo):他是哪里人(非洲)能說具體一點嗎(非洲南部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邊)指導(dǎo)讀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師:想去欣賞一下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嗎?(播放瀑布圖片)
    2、師:此時,你的腦子里蹦出了哪些詞語(壯觀,雄偉等)課文是怎樣來描繪它的呢?指名說,(出示第2段)指導(dǎo)朗讀,讀好四字詞語,指名讀,齊讀。
    3、師: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四字詞語,張老師把它們都找出來了。
    出示: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gòu)思新奇、栩栩如生、愛不釋手(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
    4、師:從這些出示的詞語中可以看出“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十分壯觀”是寫——瀑布的,而這些詞語都是寫——木雕的。課文哪幾段具體介紹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咱們一起去欣賞一下非洲的木雕吧?。ㄕn件播放木雕的圖片)你用哪些美好的詞來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精美,栩栩如生等)
    5、(出示第3,4段)師:這么精美的木雕,我們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齊讀)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難怪我拿在手里——愛不釋手。
    6、師:剛才我們學了那么多的四字詞語,我們不但要記住,而且要會正確運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名不虛傳),那里(游人如織),景色(十分壯觀)。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其中象墩(構(gòu)思新穎),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愛不釋手)。
    指名說——齊說。
    過渡:精美的木雕激發(fā)了“我”強大的購買欲 望,但是“我”為什么又放棄了呢?
    五、研讀感悟少年的形象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5—9自然段。
    (1)看看“我”為什么終放棄買木雕?!拔摇钡那榫w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體會。
    (2)剛才是對“我”的描寫,那課文中又是怎么描寫這個賣木雕的少年的呢?他都說了些什么?面對我的遺憾他又會想些什么呢?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交流,隨機出示指導(dǎo)朗讀。
    通過“我”與少年的一席對話,你覺得這個賣木雕的少年是個怎樣的人呢?
    3、是啊,為什么少年會如此地尊重中國人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中國人曾經(jīng)幫助過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記在心里,就連十五,六歲的少年也知道中國人是他們的朋友。那面對這么精致的木雕,我終買了嗎?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dǎo)入。
    1、認讀詞語,簡要回顧課文內(nèi)容。
    2、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因為種種原因我和這個賣木雕的少年都有了些許遺憾,那后“我”會是帶著遺憾回國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深入學習,揣摩人物內(nèi)心
    1、朗讀第十至十五自然段,體會發(fā)生了什么微妙的變化。
    2、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象墩?你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師:只有拳頭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卻是——沉甸甸。這一詞已經(jīng)是第二次出現(xiàn)了,還在哪里出現(xiàn)過,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dǎo):自從少年白天和我見過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找木雕,做木雕)所以這個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誼,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3、少年的這些舉動,表現(xiàn)了少年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
    (展現(xiàn)了非洲人民對中國人的情誼,從而也看出了他的淳樸與善良。)
    三、總結(jié)全文,情感延伸
    1、師:我回國后,肯定會把這個非洲少年介紹給朋友認識,你會怎么介紹?可以介紹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給我這件事。(指名交流)
    板書: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2、師總結(jié):我們都有共同一個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滿愛,希望世界——和平。
    四、指導(dǎo)書寫。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
    《賣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大概內(nèi)容是:“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送給我一個木雕小象墩的事。體現(xiàn)了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體會非洲少年的善良淳樸。
    一、注重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由于本課的四字詞語比較多,所以主要從本課重點字詞入手引導(dǎo)學生朗讀課文: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十分壯觀、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gòu)思新奇、栩栩如生、愛不釋手。這樣做,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通過重點字詞對文章形成整體認知和感受,另一方面對本課“學習并理解字詞”這一重點知識環(huán)節(jié)也做好了鋪墊。
    二、抓住“遺憾”,引導(dǎo)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遺憾”一詞展開,先引導(dǎo)學生明白“我”的遺憾:木雕精美,我卻因為路途遙遠、行李太重不能帶回國。接著引導(dǎo)學生理解少年的遺憾:一開始是由于我沒買他的木雕,后來因為我是中國人不能帶回喜歡的木雕而遺憾。
    三、朗讀感悟,理解人物內(nèi)心世界。
    本課對話較多,語言中透露著非洲少年美好的品質(zhì),我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指導(dǎo)學生通過朗讀理解人物心理,切身體會任務(wù)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獨特體驗,這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所在。
    四、補充資料,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對于為什么少年會送我木雕,由于有它特殊的背景,如果不了解背景資料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課前讓學生搜集了中國援助非洲等相關(guān)歷史資料,并在課堂上交流,為后面學生理解“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這句話打下基礎(chǔ)。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為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礎(ch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突破了難點。
    總體來說,本節(jié)課基本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的朗讀指導(dǎo)力度還欠缺,學生理解了句子的情感,卻未能讀出相應(yīng)感情,沒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
    2、自身素養(yǎng)需不斷提高和加強,提高課堂隨機應(yīng)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