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挑山工》課件【三篇】

字號:

課件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經(jīng)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jié)構(gòu)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它與課程內(nèi)容有著直接聯(lián)系。使用課件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情緒,從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挑山工》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查看更多請點擊課件頻道。
    【篇一】小學四年級語文《挑山工》課件
    一、目標:
    1、教育: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2、教養(yǎng):①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訓練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讀書能力和質(zhì)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二、重難點:聯(lián)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三、教具:掛圖、幻燈、小黑板。
    四、準備:家庭作業(yè)(初讀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五、過程:
    (一)復習:
    1、齊讀課題。
    2、請用段意歸并法簡單說說全文主要講什么?
    (二)學第三段。
    1、教師邊指圖邊感情引入:是的,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學生默讀,抓重點詞質(zhì)疑,教師歸納具有深究性的問題。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這個詞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③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學習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聯(lián)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個問題:(小黑板出示三個問題)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
    b、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c、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用──劃句子。
    學生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
    (1)他們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簡短的語句,形象地描畫出挑山工挑著重物上山的樣子。(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扁擔換肩。(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
    出示幾幅學生畫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分辨對錯。依據(jù)課文說理由。
    2、老師小結(jié):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說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內(nèi)化語言。
    4、引讀: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5、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讀第二節(jié),邊聽邊想,交流。
    6、過渡: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和一個挑山工4次相遇,經(jīng)過了解,終于解開了不解之迷。
    (四)學第二段
    1、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4個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現(xiàn)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劃出。
    老師小結(jié):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結(jié)果又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劃出。
    3、匯報后,請抓住重點詞提問題,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提的問題(隨便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為什么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4、教師貼出寫有道理的字條
    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并指著小結(jié):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
    (五)回頭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燈(文章末句和學生質(zhì)疑的3個問題)
    (1)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么?第二個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師: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啟發(fā),所以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師小結(jié):邊讀邊思,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樣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直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4、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diào)作用,強調(diào)什么?
    5、教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指著寫有道理的字條講)
    6、教師指著一直、因為我需要它小結(jié):作者圍繞寫作目的精心用詞造句。
    (六)質(zhì)疑。
    (七)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沉甸甸、沒挑子
    路程長、一條道
    速度快、落在后面
    一個勁兒走、玩玩鬧鬧
    【篇二】小學四年級語文《挑山工》課件
    教學要求:
    1、學習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體會含義深的句子。
    2、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挑山工認定目標、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精神。
    4、讀寫結(jié)合,練習做讀書筆記卡或?qū)懞喍痰淖x后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開始學習《挑山工》,通過初讀課文,我們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誰來說說看?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挑山工》。(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1、現(xiàn)在請你自己再輕聲地讀課文,把含義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劃下來。
    2、生朗讀,師巡視。
    3、交流。
    (三)引導感悟,體會。
    1、估計學生劃的句子是:
    (1)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你能告訴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點出包蘊、意味深長、哲理。)
    (2)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點出需要它。)
    2、同學們提出的這兩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沒有直接點明,需要我們細細地體會。怎么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呢?導讀中已經(jīng)告訴,我們常用的方法就是聯(lián)系上下文。(出示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的含義。)
    3、我們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嘗試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該聯(lián)系課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來理解?
    (1)自讀、自悟。
    (2)交流。(你讀懂了么?你是聯(lián)系哪些內(nèi)容讀懂的?)生:挑山工的話。師:是呀,要讀懂這句話(指卡片)必須聯(lián)系上文挑山工那幾句樸素的話來理解體會。(出示挑山工的話)
    (3)請這名學生朗讀。誰也是聯(lián)系這段話來理解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完后)你體會到了什么?生(可能會說)我體會到做什么事都要腳踏實地。師: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學生讀)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師劃。師:挑山工就是這樣步步踩實,不耽誤工夫,一個勁兒往前走,而游人師引讀:游人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
    (4)現(xiàn)在我們再來聯(lián)系上下文,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寫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邊去了。請你自己好好讀一讀,找一找。
    (5)交流。
    1、或者.......或者.......或者.......
    這里列舉了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的三個情形:他們或者在什么地方飽覽壯麗的山色,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是多么的逍遙,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讀才能表達出游人游山賞水時的悠閑和輕松呢?試著再讀一讀。請幾名學生讀。
    挑山工呢?生讀。他們一個勁兒往前走,時間長了,就走到游人前邊去了。讀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現(xiàn)。同組讀。男女生讀。
    2、三次相遇。
    山下相遇,很快超過他。(練習朗讀)
    回馬嶺舒展(練習朗讀)
    五松亭(練習朗讀)
    3、還有句子么?
    在前邊的山道上,我們又幾次超過了他;但是總在我們流連山色的時候,他又悄悄地超過了我們。練讀。
    (6)讀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正因為我親眼看到挑山工幾次與我們同時起程,每次都是我們先超過他,可每每被他趕上,甚至超過,所以聽了挑山工的這段話,我心悅誠服。(點出)
    (7)讓我們再來讀讀挑山工的話。你從挑山工的話中還體會到了什么呢?
    a、我們做什么事都要認定目標。
    b、我們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不懈。(練讀)
    c、我們做什么事都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d、我想到了我們學校門前的一幅壁畫。(可出示,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
    (若生講不出認定目標)師可引:游人與挑山工登山時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換一種說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時的大不同是什么?(認定目標或有明確的目標)請生在黑板上隨意書寫。
    師總結(jié):你看,挑山工認定目標,決不三心二意,堅持不懈,決不信步游走,堅韌不拔,決不半途而廢。這就是挑山工話中包蘊著的意味深長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挑山工的樸素的話語包蘊著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學們也肯定能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出這句話(指需要)的含義。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嗎?人們都需要它嗎?同學們,你能看著這幅圖,把你的理解、體會用筆表達出來嗎?
    (四)交流讀后感。
    (五)小結(jié)。
    同學們通過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體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磥?,聯(lián)系上下文是理解閱讀內(nèi)容的好方法。以后我們還要經(jīng)常運用。
    (六)引起深思,激發(fā)閱讀。
    挑山工就是挑貨工,那作者為什么不稱他們?yōu)樘糌浌?、運輸工或別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這個問題留給你課外去思考。
    【篇三】小學四年級語文《挑山工》課件
    教學理念:
    1、力求突出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從挑山工身上和話語中得到的啟發(fā)。擬用以重點句段朗讀為中心、情感為核心的閱讀方法,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diào)學生的個性張揚,使課堂與生活相銜接。
    2、課件以簡潔實用為本,突出輔助教學的及時性,有效性。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讀通課文,并從中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得到情感體驗,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2、能力目標:用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3、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大家知道泰山嗎?泰山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山岳,有許多人前來瀏覽。今天我們來學習泰山上的一個特殊群體?!短羯焦ぁ罚ㄕn件出示圖片)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這些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么樣的?找出課文里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么樣的?(是折尺形的。)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誰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qū)嵨镅菔尽?(教師板書畫曲線)
    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
    你們剛才說的都是折尺形路線的好處,那它有什么不足之處呢?(路程比游人約多一倍。)那游人是什么路線?(教師板書畫直線)
    教師演示曲線和直線的長度是否大約多一倍。
    2、快速瀏覽后,討論交流
    師:既然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那么他們的速度就會比游人慢嗎?(不會)作者就感到奇怪了,你們知道作者為什么感到奇怪嗎?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一、二自然段,找出關鍵詞語、重點句子。(挑山工的姿勢、路線、工作來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
    3、指導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哪里相遇的?看見挑山工在做什么呢?(課件出示表格)
    小組合作互相討論,學生匯報。
    (2)這幾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后來發(fā)現(xiàn)“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3)師:作者也跟你們一樣,不盡也產(chǎn)生了不解之謎,于是他找到了挑山工,和他攀談起來,那么是怎樣解開這個謎團的呢?
    生:是通過他們的對話。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注意:你讀時其他同學看這里,這就是挑山工說的話,這里有一句“我們跟你們不一樣”圍繞這句話,你們有什么問題?(出示課件)
    (4)學生提問題,帶著問題再次默讀挑山工的話,看看到底怎么不一樣,畫出有關詞語來說說。
    (5)請同學回答后,教師板書: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步步踩實。
    (6)那么,為什么游人“高興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7)師生模仿角色讀
    師:挑山工在給作者解開不解之謎時是什么樣的神情???(得意)那挑山工干嘛那么得意?我看你(一個學生)就像那個挑山工,假如我就是作者吧,我心里納悶兒,我來問你來讀
    (8)師:還真是這個理兒,難怪作者聽了心悅誠服地點著頭,(學生接讀)感到這山民。哲理,那么聽了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里,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朝著目標、踏踏實實、堅持不懈。
    4、講讀第六自然段
    (1)作者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這樣的畫?是什么樣的畫(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2)作者為什么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這幅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激勵自己前進。)
    三、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畫一幅《挑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