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三月三主題作文800字

字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這個少數(shù)民族聚集的地方。這里保留了很多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jié)”。《廣西壯族三月三主題作文800字》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廣西壯族三月三主題作文800字
    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三歌節(jié)”,又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nóng)歷三月初三極為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制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jié)日,有的會持續(xù)二三天。各地歌節(jié)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老人小孩只是來游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云集啊!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yè)、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拋繡球可也有講究啊!繡球為圓形,繡球有花鳥,里面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農(nóng)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帶,供手握拋擲。男女分成兩對,雙方人數(shù)相等。男女雙方相距一定距離,各列一方,每方有一個人即領(lǐng)隊,在中間樹一高竿,作為拋球的高度標準。
    拋球時首先由女方領(lǐng)隊手拿繡球,唱完一首山歌將球拋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勝利,否則女方勝。誰勝誰將對方踢出一人,然后由勝方發(fā)球。每發(fā)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輪流直至一方“全軍覆沒”。
    這時,勝方追逐負方、搶取對方頭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戲,盡興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將繡球有意拋去,男方接過繡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禮物于繡球上投報之。
    歌節(jié)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更是民族經(jīng)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jié)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shù)節(jié)。
    【篇二】廣西壯族三月三主題作文800字
    又是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每到這個時候,抬頭望望在天空中隨風飄蕩的風箏,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xiàn)出兒時的情景——
    農(nóng)歷三月三,是傳統(tǒng)的“風箏節(jié)”,在我的故鄉(xiāng),這個時候是孩子們的天堂。
    春風微微地吹過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大的小的,圓的方的,長的短的風箏。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還有燕子……
    這些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放的`風箏。那時候,我家里很窮,就只能放自己用紙糊的風箏,這也是當時最普遍的風箏了。
    紙糊風箏很簡單,一張廢報紙,兩根竹子,另外一杯漿糊,再加自己的巧手,就可以做成令人心動的風箏了。
    風箏糊好了,我們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心愿和理想。
    迎著春風,讓手中的風箏放飛到天空。
    風箏飄啊飄,有時翻兩個跟頭,有時搖擺一下尾巴……像是在跟我們訴說:一份成功·一份感動!
    夜,來臨了。我們將手中牽著風箏的線,輕輕一放……
    啊!風箏飛吧!飛得更高更遠!帶著我們的愿望盡情地飛吧!
    光陰似流水,童年的美好時光,只能留在記憶深處回憶。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F(xiàn)在的我正當風華正茂,青春年少——我要回首昨天,吸取不足的教訓;把握今天,努力做好手頭上的事情;展望明天,有計劃地走好以後的人生道路!
    朋友,跟我一起努力吧!
    【篇三】廣西壯族三月三主題作文800字
    每年農(nóng)歷三月,正是風和日麗,春花燦爛的時節(jié),我們廣西壯族同胞也迎來一個傳統(tǒng)盛大的節(jié)日——三月三。每年三月三,家家戶戶都要蒸上花糯飯。今年我家也不例外。提前幾天,奶奶就把做花糯飯的原料:楓樹葉、染飯草、黃花、糯米都準備好了。
    三月初二,吃完晚飯后,我就讓奶奶教我如何做花糯飯。奶奶說:“做花糯飯,首先要準備各種顏色的水,這是很關(guān)鍵的,否則就蒸不出漂亮的花糯飯了。”我看見奶奶把搗碎的楓樹葉先用水煮,再用手搓,如此反復幾次,最后過濾,墨一樣黑的水就準備好了。接下來是染紫色的染飯草,做法和楓樹葉一樣。最容易做的是黃顏料的水,先把黃花放到水里煮幾分鐘,再倒出過濾就可以了。最后奶奶把煮好的水分別放在不同的盆里,倒進糯米進行浸泡。就這樣,蒸花糯飯的準備工作就做好了,只要等到第二天把用不同顏色的水浸泡的糯米蒸熟,大工就算告成了。
    奶奶邊教我,還邊給我講了一個傳奇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廣西有一位名叫“劉三姐”的歌仙,歌聲優(yōu)美,但她常用山歌揭露財主們的罪行,財主們卻拿她沒辦法,心中很是記恨。終于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在劉三姐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其跌入山谷身亡。后來人們就在三月初三這天蒸花糯飯祭奠她,唱山歌來紀念她??三月三的早晨,我在一股濃濃的香味中醒來,原來奶奶已經(jīng)把花糯飯蒸好了。我連忙起來,奶奶就把蒸好的花糯飯倒進大圓盆里,熱騰騰的,香噴噴的,又活像一個美艷的花盆。黑的如墨,白的似玉,黃的像金,紫的若水晶,很是漂亮。讓人看的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捏上一團,放進嘴里,真香!我吃了一小碗后,就捏上一團竄門去了。各家小朋友都拿出自家做的花糯飯,看誰家的做得漂亮。
    今年的三月三我學會怎樣做花糯飯,真佩服古代廣西壯族人民的聰明才智,能從大自然中發(fā)掘如此漂亮的食用的顏色。我還了解了民族的英雄:敢于與惡勢力做斗爭的劉三姐。
    【篇四】廣西壯族三月三主題作文800字
    充滿奇風異彩的壯族節(jié)慶,多數(shù)是以村寨或家庭為中心的。說到交際最廣泛、規(guī)??缰葸^縣、可以把所有人都牽動起來的節(jié)慶,莫過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壯族人的能歌善舞是舉世聞名的,他們以歌來講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緒,自古以來就有以歌會友、賽歌選賢能、以歌傳情擇偶、賽歌擇婿等風俗,逐漸形成了“歌墟”這種以歌為主的節(jié)日盛會。
    每到農(nóng)歷三月初三,壯鄉(xiāng)處處成了歌的海洋。盛裝打扮的人們向“歌墟”涌去,他們帶著節(jié)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據(jù)說“歌墟”便是為紀念劉三姐而起的。
    人們敬過劉三姐后,即爭相亮七歌喉相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打擂臺式的對歌是最有趣的,應(yīng)對雙方或單對單、或組對組,歌詞往往都是脫口而出,即興“爆肚”,以難倒對方為勝,當然大不乏戲謔詼諧之詞,逗得聽眾哄堂大笑。
    節(jié)日期間,不但有歡歌笑語,還有搶花炮,耍雜技、舞龍舞鳳、演壯戲等各種文娛活動;而最終碩果累累的,卻是造就了雙雙對對的美好姻緣。
    實際上,壯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視為他(她)們的“情人節(jié)”,誰不想抓住這每年一度的交際機會,覓得意中人呢?這時,傳情擇偶的對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開。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覽歌”觀察特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就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聲回應(yīng),彼此有了傾慕之心,就唱愛慕歌。若姑娘覺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會悄悄將自己精心繡制的繡球贈給意中人。
    繡球是用12塊花瓣結(jié)成的一個圓球,每瓣代表一個月份,它是壯族人的傳情信物。有的專訪,歌墟場上還會搭起彩棚讓男女青年互拋繡球,那場面既歡樂又讓人感到情意綿綿,煞是動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連狂歡幾天。而近年來,壯族歌節(jié)更發(fā)展成為“廣西國際民歌藝術(shù)節(jié)”,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來,自然,活動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多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