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清明節(jié)的放假時間

字號:

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jié)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jié)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jié)日。以下是整理的2021年清明節(jié)的放假時間,歡迎閱讀!
    【篇一】2021年清明節(jié)的放假時間
    2021年清明節(jié)放假時間已出,根據(jù)《國務院辦公廳關(guān)于2021年部分節(jié)假日安排的通知》,2021年清明節(jié)4月3日至5日放假調(diào)休,共3天。
    清明節(jié)剛好遇到周末,所以,的方案就是請四天假,休9天,也就是說,4月6、7、8、9四天需要請假,這樣就可以休4月3日至4月11日九天假。
    如果嫌請假天數(shù)多也可以選擇放假前兩天請假,或者節(jié)后兩天請假,加起來就有五天的假期。
    【篇二】清明節(jié)高速注意事項
    1、減速慢行
    惡劣天氣條件下,“慢”是確保行車安全的重要法寶。受惡劣天氣的影響,道路安全系數(shù)下降,駕駛員無法全面、有效地判斷周圍的交通環(huán)境,如果車速較快,等到發(fā)現(xiàn)危險時,往往因為來不及采取有效的處置措施而引發(fā)交通事故。
    2、了解情況
    開車出門前,應當提前向交通廣播、交管部門等咨詢路況、交通管制信息,詳細掌握通行線路的交通狀況,合理選擇出行時間和路線。
    3、注意觀察
    駕駛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觀察路面上的提示標志和可變情報板的提示,按照路面上的提示信息行車。
    4、勻速行駛
    惡劣天氣行車,尤其是冰雪天氣行車,要保持勻速行駛,盡量避免出現(xiàn)急剎車、急打方向、變更車道等情況,還要注意要與前方車輛保持安全間距。
    5、緊急應對
    一旦遇到故障或因緊急情況停車,要先將車停在右側(cè)應急車道,打開雙閃,在車后設置警告標示牌。乘客全部離開車輛,站到高速公路護欄的外面,千萬不要坐在車里,更不能站在車邊圍觀。
    6、服從指揮
    發(fā)生惡劣天氣,高速交警會根據(jù)路面情況采取相應的交通管制措施,請一定要服從交警指揮,切不可任性??傊痪湓?,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將安全放在第一位,高高興興出門,開開心心回家。
    【篇三】清明節(jié)傳說故事
    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fā)現(xiàn)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fā)現(xiàn)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fā)現(xiàn)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篇四】清明節(jié)詩句
    1、晴日暖,淡煙浮?!偈狻对V衷情·寒食》
    2、斬新衣踏盡,還似去年時?!踅ā逗场?BR>    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王建《寒食》
    4、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蚱凇逗场?BR>    5、清明時節(jié)雨聲嘩?!獜堁住冻写搿で迕鲿r節(jié)》
    6、柘彈何人發(fā),黃鸝隔故宮。——溫庭筠《清明日》
    7、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虾迫弧肚迕骷词隆?BR>    8、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虾迫弧肚迕骷词隆?BR>    9、已放笙歌池院靜?!獜埾取赌咎m花·乙卯吳興寒食》
    10、筍柱秋千游女并?!獜埾取赌咎m花·乙卯吳興寒食》
    11、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拍痢肚迕鳌?BR>    12、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仲殊《訴衷情·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