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炎帝創(chuàng)市》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炎帝創(chuàng)市》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炎帝創(chuàng)市的過程,贊揚了炎帝關心百姓生活,出處為百姓找想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抓住課內資源,聯(lián)系課外資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化知識,由此深刻感受炎帝的美好品質。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炎帝創(chuàng)市》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炎帝創(chuàng)市》原文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非常受人愛戴。后人稱他為“炎帝”。
    一天,炎帝經過一戶農家。主人非??蜌獾亓羲燥?。飯桌上擺滿了各種谷物和蔬菜。主人抱歉地說:“家里只有這些吃的,要是有肉就好了!”炎帝關切地問:“那你們長年只吃這些東西嗎?”主人嘆了口氣,說:“我們只會種莊稼,不會打獵,也不會捕魚,一年到頭,只能吃這些東西?!毖椎勐犃耍睦锖茈y受。
    后來,炎帝經過一戶獵人家。主人也留他吃飯。他家的飯桌上不僅有鹿肉、兔肉等各種獸肉,還有一些谷物和蔬菜。炎帝指著桌子上的蔬菜問:“這些是你們自己種的嗎?”主人擺擺手,說:“不,這些東西是我打獵經過一戶農家的時候,拿獸肉跟他們換的?!?BR>    炎帝想:拿吃不完的東西,跟別人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真是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都這樣做。他又想:人們不清楚誰家有多余的、而且又是自己需要的東西,要是挨家挨戶地去問,那多麻煩哪!如果規(guī)定一個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換,不就方便了嗎?
    走出獵戶家的大門,炎帝開始低著頭冥思苦想起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走在前面那個人的影子上。剛過正午,地面上的影子短短的。炎帝靈機一動:對呀,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嗎?這個時刻人們既容易記住,又有充足的時間趕到交換地點,交換后,還能在天黑之前趕回去。真是太好了!
    經過反復比較,他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他把這想法告訴了人們,人們聽了欣喜萬分,奔走相告。
    從此,每天正午的時候,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就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人們挑的挑,背的背,扛的扛,從四面八方趕來。大家拿出自己多余的產品,換回自己需要的東西,一個個心滿意足地回家了。老百姓覺得生活方便多了。
    炎帝把交換物品的地方稱作“市”,后來農村的趕集,就是由此發(fā)展而來的。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炎帝創(chuàng)市》教案
    一、關于教材。
    小學三年級語文(S版)上冊第八單元以“神話傳說”為主題,安排了三篇民間傳說和一篇神話故事。這些文章內容具體豐富,情節(jié)生動有趣。其中的英雄傳奇令人神往,先人的智慧讓人贊嘆,能有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從中感受到文化藝術的絢麗多彩。
    《炎帝創(chuàng)市》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我國古代傳說。講述的是相傳炎帝創(chuàng)立了市,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給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故事按炎帝“為什么創(chuàng)市——怎樣創(chuàng)市——創(chuàng)市的結果如何”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楚,適宜小學生閱讀。
    二、關于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設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故事,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積累好詞佳句,培養(yǎng)主動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學習本課要求會認13個生字,會寫的6個生字;要求掌握的詞語:擺手、獸肉、鼓勵、多余、麻煩、反復、比較欣喜。
    4、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經過;難點是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三、關于教法。
    1、通過談話激發(fā)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
    2、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感情,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的。精神品質;
    3、采用“讀——議——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四、關于學法。
    采用“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五、關于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了解現(xiàn)代市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了解山區(qū)趕集的交易形式;
    3、你想知道山區(qū)這種“集市”的交易形式是誰初創(chuàng)立起來的嗎?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叫炎帝,是他創(chuàng)立了“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炎帝創(chuàng)市》這篇課文,來了解炎帝是怎樣創(chuàng)市的。
    4、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明確課題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2、學生帶著疑問自讀課文。
    (1)借助課文里的注音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把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3、讀后想一想議一議:炎帝創(chuàng)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4、指導學生自學生字、詞語。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讀課文第2、3自然段及第4自然段前兩句,了解炎帝產生創(chuàng)市想法的緣由。
    (1)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對話,體會炎帝關心百姓生活的品質。
    (2)討論:炎帝為什么要鼓勵大家和別人交換東西?
    a、農家:只會種莊稼,不會打獵。捕魚,一年到頭只吃谷物和蔬菜。
    b、獵人家:打獵,并用獸肉與農戶交換,桌上不僅有獸肉,還有一些谷物和蔬菜。
    c、炎帝從中受到啟發(fā):拿吃不完的東西,跟別人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真是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都這樣做。
    2、讀課文第。4、5、6自然段,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經過。
    (1)讀第4自然段后半段,討論: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炎帝又想到了什么問題?
    麻煩——大家交換就沒有積極性。
    方便——人們交換的積極性就高。
    (如果規(guī)定一個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換,不是方便了嗎?)
    (2)讀第5自然段,討論:炎帝為什么要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
    a、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對呀,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嗎?
    b、這個時刻人們既容易記住,又有充足的時間趕到交換地點,交換后,還能在天黑之前趕回去。
    (3)讀第6自然段,討論:炎帝是怎樣規(guī)定交換地點的?
    (經過反復比較,他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
    (4)說說炎帝創(chuàng)市經過,討論:炎帝是怎樣創(chuàng)市的?
    (炎帝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產品,圍繞“方便”二字,想了很多問題(又想。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反復比較),終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這樣他為人們創(chuàng)立了“市”。
    3、讀課文第7自然段,感受市場的熱鬧場面,體會炎帝創(chuàng)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1)市場上人們怎樣在交換產品?
    (2)老百姓為什么覺得生活方便多了?
    4、回讀第1自然段,說說人們?yōu)槭裁捶浅鄞餮椎?,總結全文。
    (1)你喜歡炎帝嗎?為什么?(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
    (2)總結全文:當了解到農家一年到頭,只能吃些谷物和蔬菜時,炎帝心里很難受。當聽到獵人說說:“這些東西是我打獵經過一戶農家的時候,拿獸肉跟他們換的”,炎帝馬上稱贊道“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讀這樣做”。為了人們交換產品的方便,炎帝“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反復比較”,“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就會產品”。炎帝就是這樣創(chuàng)立了市,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精神品質。所以課文開頭說“人們非常愛戴他”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在網上收索有關炎帝的故事讀一讀。
    (五)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課文中有許多四字詞語,比喻“四面八方”,請你再找出幾個來,寫在采集本上。
    六、關于板書設計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炎帝創(chuàng)市》教學反思
    《炎帝創(chuàng)市》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炎帝創(chuàng)市的過程,贊揚了炎帝關心百姓生活,出處為百姓找想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抓住課內資源,聯(lián)系課外資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化知識,由此深刻感受炎帝的美好品質。
    利用儲備的課外資源,讓學生理解市場、集市。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農村的集市和城市的市場,對集市和市場有個充分的了解。例如迎勝每天早上的菜市場,岱北市場,科山路上的市場,還有底下鄉(xiāng)村各個村鎮(zhèn)的集市等等。尤其在農村每逢3日或者7日趕集,集市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不同的`村鎮(zhèn)有不同的趕集日,人們就在這時購買自己所需的物品。
    捕捉課堂生發(fā)資源,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故事,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理解課文時,我圍繞課后練習第2題,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暢談心里所感所想。引導學生了解炎帝是怎樣創(chuàng)市的,同時抓住重點詞句感悟炎帝為百姓著想、關心百姓生活的精神品質。整個學習過程,我給學生空間,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課堂氣氛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