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動物過冬》教學反思

字號: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動物過冬》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動物過冬》教學反思
    《小動物過冬》是關于小動物過冬的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一起商量過冬的事。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xiàn)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從而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方式,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秘。
    其實動物過冬這方面的知識在學習識字5的時候也已經涉及到了,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完全了解這三種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了。
    在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滿足課本中的這點知識,他們對這些科學知識還是很感興趣的,于是我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去了解課文之外的更多關于各種動物是如何過冬的知識,學生特別感興趣,語文學習的范圍從原來的課文一下子打開了??墒侨绾尾拍軡M足學生的好奇心呢,我布置學生課后通過上網、查閱課外書、詢問家長等多種方式去了解更多的關于小動物過冬的知識。然后,用第二天的早讀課進行了《動物過冬信息交流會》,學生用心收集的信息雖然不是很多,也有小部分學生沒有收集到,但大部分孩子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交流會中,輪流介紹,交流碰撞,暢所欲言,甚至搶著說,孩子們的興趣高漲,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動物過冬》教學反思
    《小動物過冬》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過冬的事,為我們展現(xiàn)了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同時表現(xiàn)了小動物之間的互相關心。這篇課文內容比較淺顯,而且插圖比較生動形象,既然課文是圍繞“過冬”展開的,那么教學也可以從過冬展開。
    一、從過冬方法分步板書展開教學
    在教學完生字詞、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問孩子們:通讀全文之后,你發(fā)現(xiàn)三個小伙伴它們的過冬方式一樣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不一樣,我又問:既然不一樣,請告訴我它們各自都有什么好辦法過冬?在討論的'基礎上,相機板書:飛到南方去(遷徙)、冬眠、儲備充足的食物。接著具體學習課文內容,更加明確各自的過冬方式。后,讓孩子們根據(jù)板書總述一下故事內容,一目了然。
    二、從過冬方法延伸課外知識
    在板書的提示下,孩子們能清晰地整體把握故事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思考一個問題:還有哪些小動物和它們的過冬方式一樣呢?孩子們根據(jù)平日的知識積累和前面做的預習作業(yè),回憶了起來。通過交流和我的補充,孩子們了解到:像小燕子一樣遷徙過冬的還有大雁、天鵝等,像青蛙一樣冬眠的還有蛇、刺猬、熊等,像小蜜蜂一樣儲備糧食的還有小松鼠、小螞蟻等。這樣的延伸相信他們會長時間不忘,知識的儲備會越來越多。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動物過冬》教學反思
    《小動物過冬》是一篇童話故事,敘寫了燕子、青蛙、蜜蜂商量過冬的事。通過動物之間的對話,告訴我們小燕子要飛到南方過冬,青蛙準備吃飽了鉆進泥土里過冬,蜜蜂則儲存蜂蜜在蜂巢里過冬。表明不同動物具有不同的過冬方式,體現(xiàn)了小動物之間的互相關心。新課程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工作、生活奠定基礎?!彼愿鶕?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2、能力目標:通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習的閱讀分析能力和語言表現(xiàn)力。
    3、情感目標:通過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學中的角色扮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溶入童話世界,化“物”為我,感受朋友間的關愛。
    4、創(chuàng)新目標:讓學生全員參與,平等對話,鼓勵他們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去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中更多的奧秘。
    在具體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談話導入切入主題。我問孩子們:同學們,涼爽的秋天過去了,寒冷的冬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為了過好這個冬天,你都做了哪些準備呢?讓他們先談一談自己的。過冬經驗。接著問他們:你們想不想知道小動物是怎么安全過冬的呢?通過談話的方式,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設下懸念,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然后,我再帶著孩子們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通過閱讀文本,熟悉三個小動物分別是誰以及他們的關系怎樣。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打開書,默讀課文,找到課文中和三個小動物的過冬方式有關的句子,并劃下來,讓孩子初步了解小動物究竟是怎樣過冬的,然后請他們大聲的朗讀課文,喜歡哪種小動物,就把自己當成是它,把它說的話反反復復、有感情地多練讀幾遍。體會一下語氣和動作。一會兒請他向大家介紹自己過冬的方式。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升華。童話故事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是他們認識世界,感悟生活的門戶。在他們的腦海里,小狗是他的伙伴,老虎是他的朋友。他們沒有敵人,也沒有懼怕。他們的心里充滿了美好,充滿了幻想。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童話的情境,營造寬松、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在情境中,轉變學生的角色,使他們溶入了童話世界,化“物”為我。此時的學生就是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整節(jié)課基本是小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我請孩子們喜歡哪個小動物,就把自己當成它,來介紹一下自己是怎么過冬的。再請扮演其他動物的小朋友去問問他這樣過冬的原因,在交流中和對話中理解課文的重點段落,了解三個小動物分別是用遷徙到南方,冬眠,和儲備糧食的方式過冬的。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聲情并茂,以聲傳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分角色朗讀課文,并進行拓展。我請學生分小組進行角色朗讀。在表演朗讀之后設問:你喜歡這三個小動物嗎?為什么?因為在之前的情境學習中,每當有孩子對別的小動物提問時,我都會表揚他:你真是個懂得關心朋友的小燕子。所以孩子們很快答出:因為它們相互關心。隨后,在他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基礎上,我問他們:“通過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呢?”引導他們總結三個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并完成相應的填空。接著追問:你還知道其他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讓學生說說其它動物的過冬方式,希望能達到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激發(fā)了他們繼續(xù)探索自然奧秘的信心和動力的作用。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種種不足之處。首先,分角色朗讀上花的時間太多,影響了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其次,還有對于知識的拓展并不到位,比如“遷徙”和“候鳥”這寫新名詞,只是在交談過程中匆匆的帶過,幻燈片上簡單出示了一下,可能沒有在他們腦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不便于他們對幾種動物過冬的方式進行總結和歸納。另外,雖然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經常提出“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是這樣過冬的?”這類問題,可是在孩子們回答之后,我并沒有將相關的動物名稱再次集體出示,所以孩子們的印象很淺,終他們還只是記得書本中提到的三種代表性的小動物。在之后的各項作業(yè)的反饋中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問題的影響。孩子們就分不清螞蟻和松鼠這些課文中沒有提到的小動物到底是怎樣過冬的。
    總之,教學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累積經驗,發(fā)揚優(yōu)點,糾正錯誤,改進不足之處,希望能夠在今后的教學中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