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xué)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gòu)內(nèi)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xué)作品。下面是分享的中國民間長篇傳說故事2000字【四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中國民間長篇傳說故事2000字
鼓樓山座落于江西省彭澤縣境內(nèi)的長江之陰。上接青冥之藍(lán)天,下臨綠水之波瀾。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坡蒼杉翠竹,楊梅彌猴。山下流水潺潺,游魚戲石。旖旎的風(fēng)光引得游人絡(luò)繹不絕。自從魏晉南北朝以來,江南步步開發(fā),日益繁華,鼓樓山陪伴著歷代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共同承受著風(fēng)霜雨雪的折磨,共同享受春風(fēng)陽光的沐浴,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興衰,歷史的推進(jìn),鼓樓山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美麗的傳說。
鼓樓山有個古老的名字叫古龍山。相傳上古時代,這里本無山丘,一坦平原,當(dāng)時久旱不雨,河湖干涸,赤地千里。百姓背井離鄉(xiāng)。有一天東海龍王大太子飛經(jīng)此地上空,見此慘狀,目不忍睹,頓生仁愛之心,興風(fēng)布雨,普降甘霖,拯救了億萬生靈。人人歡呼,個個感恩。但不知有冤家小人報告天廷,玉帝怒其觸犯天律,責(zé)令龍王大太子即刻去現(xiàn)場雙規(guī),永不赦免。可憐太子為了黎民蒼生而受到嚴(yán)厲懲處,向誰申訴?只得老老實實蟄伏現(xiàn)場,不敢動彈。千百萬年后,化為一座石山。遠(yuǎn)遠(yuǎn)看去山脊隆起,所以當(dāng)?shù)厝嗣?古龍山。古龍山連綿起伏,逶迤十余公里。山下是七里洪山谷,山谷中有一條公路。每逢雨季,山谷里洪水鋪天蓋地咆哮奔騰,古龍山在在洪水中緩緩浮動,水石相搏,聲若驚雷,氣勢萬鈞,恰似蛟龍出海,威武雄壯。在七里洪山谷北隘口處,古龍山有一處石坡凸向山下水面,人們叫龍咀頭。龍咀頭下臨深潭,水面平靜卻深無底。曾有當(dāng)?shù)匾淮迕駶撊胨忻~,意外發(fā)現(xiàn)水中山體有一洞口,便順洞而入,不久即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龍王宮殿,瓊樓仙閣,亭臺水榭。內(nèi)積奇珍異寶,滿目玲瑯,眼花瞭亂。又見龍子龍女輕歌曼舞,樂聲悅耳。村民驚恐出洞,語之村人,村人皆驚嘆萬分,當(dāng)即前往尋求,結(jié)果不見洞口,只隱約傳來鐘樂聲,聽得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古龍山后來改名鼓樓山,此與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相關(guān)。據(jù)說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在鄱湖大戰(zhàn)了十八年。有一次戰(zhàn)斗,朱元璋慘敗,愴惶逃竄。陳友諒窮追不捨。朱元璋由江西都昌棄船登陸急急奔至彭澤三十都,被眼前高峻陡峭的古龍山擋住了去路,殘兵敗將狼狽不堪,登山無路,入地?zé)o門,插翅難飛,追兵將至,情急萬分。朱元璋自料必死于陳友諒刀下。絕望之中,他忿忿拔劍朝山頭刺去,意外一聲霹靂,山崩地動,眼前立刻生出一條狹長的通道,元璋率殘部急速通過。追兵尾隨,只見濃煙彌漫,狹谷閉合,追兵駭然而退。朱元璋化險為夷,欣喜地說:“天不滅我,逃過此關(guān)已太平也!”于是他登上古龍山,在一塊圓形巨石上建造鼓樓,召集殘部,重整旗鼓。他親自登樓擂鼓,號令反擊敵人,從此便轉(zhuǎn)敗為勝,節(jié)節(jié)勝利,最終剿滅陳友諒,建立大明王朝。翌年,元璋傳下圣旨改名古龍山為鼓樓山。把鼓樓山下一古驛站改名太平關(guān)。一將成功萬骨枯,明軍乘勝追殲陳漢軍,殘殺無數(shù)敗兵,血流七里,染紅鼓樓山谷,因而世人改稱山谷七里洪為七里紅。如今春季到來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紅燦燦的,一片汪洋,亦為名符其實的七里紅了!
站立七里紅山谷中仰望,鼓樓山陡巖峭壁,屏立陣布,似一道長長的環(huán)形高墻。景觀十分雄奇。傳說原先山勢平緩,山下一片平原,開闊坦蕩。相師爺均說這里是龍脈之地,將會有皇帝來此建立都城。真是無巧不成書,當(dāng)朝太子與一宮女偷情,宮女懷了孕。太子唯恐宮女性命不保,在大監(jiān)的幫助下,暗中轉(zhuǎn)移出宮。又計劃選址于鼓樓山下建造行宮金殿藏姣,等待繼承皇位后立宮女為正宮。宮女欣喜若狂,百般獻(xiàn)媚,取寵于太孑。豈料太子此舉驚動了大慈大悲的觀音娘娘。她心血來潮:太子者,儲君也!瞞天過海,私造行宮。宮女又怎可為皇后?豈不亂了朝綱,亂了天下,必須早早妥善處理這件事。思量之余,她決定先下凡考察一番,于是跳下蓮花寶座,搖身化作貨郎人,肩挑滿滿一擔(dān)日用品,一路叫賣著向鼓樓山下走來。再說鼓樓山下有一小村莊,村名神下劉,座落于七里紅山谷東側(cè),緊倚古樓山腳下。村前小河,四季川流。河灘翠竹,四季長青。傳說朱元璋在與陳友諒激戰(zhàn)時,曾將剛婦產(chǎn)生過的馬氏安頓于這里,并留下五百士兵保衛(wèi)安全,當(dāng)時朱元璋在前方指揮打仗,后方空虛,陳友諒派來一支軍隊偷襲馬氏營地,五百衛(wèi)兵死守三天三夜,危急萬分,突然間河邊翠竹節(jié)節(jié)爆破,躍出三千人馬助戰(zhàn),內(nèi)外夾擊,把陳軍打得落花流水,馬氏有驚無險?;蛟?竹兵乃神兵也!朱元璋稱帝后,五百衛(wèi)兵仍然留下未歸隊,他們在當(dāng)?shù)匕布覙窐I(yè),不過統(tǒng)一改姓"留"。但又因百家姓中無“留”姓,“留”與“劉”諧音,所以改姓“劉"。這些大概也是神下劉村名字的來因吧!神下劉村也確神奇,村址臨河,僅比河水面高出不足三米,但洪水暴發(fā)期,洶涌澎湃,高出村址丈余,水卻如逢避水珠一樣,繞村而過,村址滴水不進(jìn),一奇也!二奇是一年四季村內(nèi)無蚊蠅,曾有一不信者專程進(jìn)村考察,三伏天,他在村中露宿了三天三夜,果無蚊蠅叮咬,且涼爽宜人,安然入夢。
神下劉村村民純樸善良,勤勞智慧。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豐衣足食。有一天在村旁的一所空閑的大院里到來一伙閑人,白天不出院內(nèi)。無人知曉他們想干什么。這一天觀音娘娘下凡考察到此,她挑著貨郎擔(dān),一聲叫賣,院門應(yīng)聲而開,出來一個中年漢子,頭戴方巾帽,身穿長衫服,面色蒼白。臉龐左邊無須發(fā),右邊滿是長長的黑胡子。這個邊胡子徑直奔貨郎擔(dān)而來,選中一些物品揣入懷中后卻稱回院取銀子來付賬,就頭也不回地進(jìn)屋了。緊接著又出來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年漢子,他們的衣貌,胡子均與第一個邊胡子維妙維肖,同樣拿貨不付銀子。觀音娘娘也不與他們計較,任其所作所為。就這樣共出來九十九個邊胡子,滿滿一擔(dān)貨物被拿光。觀音心中有數(shù),早就略施神通,在他們的衣服上分別烙上凡眼看不見的序號,并尾隨最后一人進(jìn)了院子,僅有最后一人付了銀子,前九十八人皆拒不認(rèn)賬。觀音好言相勸反而拳腳相加,大慈大悲的觀音娘娘連連搖頭嘆息著出了院門。她又來到不遠(yuǎn)處的太子行宮選址,址邊堆積石木建材,尚未施工。睜開慧眼,只見行宮選址正位于龍脈中心,紫氣上騰。考察完畢,腳下生云,直上靈霄寶殿,一一稟奏玉帝。玉帝十分生氣,即著太白金星召來鼓樓山神,面諭圣旨:“朗朗乾坤,竟有九十九個邊胡子聚伙作惡,如此品行不端,有污東方凈土。又有當(dāng)今太子,行為不軌,蒼天不容。著汝速回,妥善處理?!鄙缴裥念I(lǐng)神會,急速回歸,施展神通,頓時電閃雷鳴,天昏地暗,地動山搖,轟隆一聲巨響,鼓樓山面目全非,平緩山坡頓時變得陡峭似壁,太子行宮下沉水底,九十九個邊胡子亦不知去向。大院和神下劉村安然無恙。陽光復(fù)出,風(fēng)和日麗。后來聽說宮女流落民間也有人說宮女投水自盡了。九十九個邊胡子是被狂風(fēng)卷送到遠(yuǎn)方,他們經(jīng)過艱苦磨練,全都改過自新,自食其力,勤勞致富,家業(yè)萬貫了
山有仙則名,水有龍則靈。鼓樓山有美麗的傳說則喜人。筆者但愿路過鼓樓山下的遠(yuǎn)近朋友們,“停車坐愛楓林晚”!把這些亦史亦神的故事帶往四面八方!
【篇二】中國民間長篇傳說故事2000字
自來橋鎮(zhèn)北十里左右有一山,叫寨山。山不算高,但山連崗,崗連山,山山相依,嶺嶺懷抱,地勢十分險要,歷來是兵家看重之地:秦末楚懷王熊心避難時來過這里;隋末瓦崗寨起義軍攻打揚州時在此屯過兵;宋代名將楊六郎在此剿過匪,兵敗時孟良、焦贊在此練過兵;太平天國起義,洪秀全手下兩員猛將林鳳祥、李開芳率太平軍精銳部隊萬余人北伐,在此駐扎過。當(dāng)時林鳳祥麾下苗新帶人在此征集過糧草。一日苗新帶領(lǐng)手下來到寨山(當(dāng)時叫茅草嶺),對寨山一帶地勢十分欣賞。當(dāng)時對手下說:"若北伐勝利,奪取江山,我將帶人在此占山為王。"這話雖是苗將軍一時性情之說,可日后卻應(yīng)了他話中的后半句,留下了一段神奇的傳說。
卻說北伐軍離開太平庵(明光市自來橋鎮(zhèn))一路攻城奪鎮(zhèn),殺將擒敵,勇往直前,沒要半年時間已攻下徐州。此時北伐軍已發(fā)展到5萬多人。在徐州和盟軍、捻軍會合,并肩作戰(zhàn),但由于捻軍草莽、鄉(xiāng)混較多,很快在北伐軍內(nèi)部發(fā)生了矛盾,且日趨激烈,導(dǎo)致后來北伐軍在徐州被清兵剿滅,苗將軍帶領(lǐng)一支人馬殺出重圍。在過鳳陽時與淮勇楚勝軍遭遇又被殺得丟盔棄甲,苗將軍也丟掉了一只手,多虧胯下那匹千里馬,馱主人如飛沖出敵陣,一路往東奔逃,繞過白云山,苗將軍一看身邊只有七八名衛(wèi)士相隨,自己又身負(fù)重傷,淚流滿面,仰天長嘆:"太平天國氣數(shù)已盡,自為天國大將豈能茍且偷生。"說完拔劍就要自刎。身邊衛(wèi)士慌忙奪下苗將軍手中寶劍說:"苗將軍不必如此,半年前將軍不是說過,兵敗后再到茅草嶺占山為王的嗎?再說夫和和小姐還有揚州。"苗新經(jīng)衛(wèi)士這么一提,心想是呀!半年多不知夫人和小姐怎么樣了?不如暫到茅草嶺占山扎寨再說。
苗新帶領(lǐng)所剩幾名衛(wèi)士來到自來橋北面的茅草嶺,選一輩子易守難攻的高嶺,伐木建寨,樹旗稱王,同時派兩名手下裝扮成小商人前往揚州接夫人和小姐。當(dāng)兩名衛(wèi)士進(jìn)入揚州城時,揚州已在頭兩天被清軍攻克,沒了夫人和小姐的下落。兩名衛(wèi)士在揚州一連打聽了兩天也沒打聽出消息,只好回寨復(fù)命。這天兩名衛(wèi)士來到來安城,天已中,腹中空空,又渴又餓,他們找一家小酒店,叫小二端上十個饅頭,兩碗清湯。正吃著突聽窗外一堆人群掌聲如雷,叫好聲不斷。兩衛(wèi)士好奇站起身探頭看個究竟,原來是一個賣藝女子,使得一手好劍法,踢、彈、竄、跳,輕功非凡。當(dāng)那女子轉(zhuǎn)過臉時,兩衛(wèi)士差點沒被口中饅頭噎死,異口同聲地說:"小姐。"這真是踏破鐵鞋封鎖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賣藝的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要找的苗新之女苗秀英。兩衛(wèi)士顧不得許多,躍窗而出,分開人群,一聲"秀英小姐",舞劍女子停住,一看是父親身邊的兩名衛(wèi)士,話沒出口兩行熱淚如泉涌出。兩衛(wèi)士將苗秀英帶進(jìn)小酒館又要了幾個饅頭一碗湯。小姐也真是餓急了,抓過饅頭大一口小一口狼吞虎咽起來。飯飽后兩衛(wèi)士才將此次出來是奉將軍之命接夫人和小姐去山寨及徐州、鳳陽之戰(zhàn)全軍覆沒,將軍只帶出七八名衛(wèi)士沖出重圍,來到茅草嶺占山為王之事,一口氣說了。苗小姐見父心切,水也顧不得喝,跟兩名衛(wèi)士前往山寨。
原來,幾天前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守城太平軍浴血奮戰(zhàn),無奈清軍人多,眾寡懸殊,揚州城被攻克,太平軍大部分戰(zhàn)死,太平軍家眷被集中在一座大廟里,清軍一頭目說,太平軍再也不能翻泡了,北伐軍在徐州已全軍覆滅,一個沒剩全成了刀下鬼。苗夫人一聽一頭撞在石柱上,頓時腦漿濺出,氣絕身亡。苗小姐強忍悲痛,趁夜色施展輕功,躍墻逃生,一路往北打聽父親下落。
幾個時辰后,苗小姐和兩名衛(wèi)士來到山寨。父女相見抱頭大哭。哭罷,苗小姐將清軍攻城母親自盡,自己逃出等一一告訴父親。苗將軍淚濕衣襟,頓足捶胸。
苗將軍一家三口,分在徐州、揚州兩城,不想兩城同開戰(zhàn)火,都是太平軍大敗,苗將軍丟了一只左臂,苗夫人撞柱身亡,苗小姐安然無恙,流落幾日與父重逢,比起太平軍中其他將士老小,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山寨殺雞宰羊歡慶苗將軍父女相逢。從此,山寨中多了一個武藝高強的女寨主。
這苗秀英芳齡十九,聰明美貌,膽識過人。自幼跟父親學(xué)文習(xí)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一身輕功更是了不得,丈五高墻能一躍而過,一柄三尺龍泉劍無堅不摧,三五條大漢近不得身。苗新有了女兒做幫手,更是如虎添翼。他們殺富濟(jì)貧,懲惡揚善,深受百姓愛戴,周圍十鄉(xiāng)八里的血性男兒紛紛前來投靠,無奈山不大,寨也小,遠(yuǎn)近幾十里大都是貧苦山民,雖有大路,但為山道,來往過境之人也大都是打柴樵夫、挖藥山民,商販根本不敢打此過,因此山寨并不富裕,無法留下許多兵勇。苗將軍只選十五人常駐山寨,跟隨左右,其余勸其返村。為使這些人能學(xué)上點武功,一為強身健體,二為保村莊平安,不受毛賊欺辱,苗秀英隔三岔五到各村莊指點年輕人舞刀弄槍。
且說離山寨東南七八里處的岳家巷(今來安縣揚郢鄉(xiāng)岳巷村)有座華陀寺是周圍幾十里較大的一座寺廟,占地近十畝,有殿堂、禪房幾十間,原來寺里有住持方丈,法號頂明,精通中醫(yī),大山中有的是各種中草藥。頂明方丈常幫助周圍山民醫(yī)療治病,救苦救難,但從不收錢,老百姓把寺廟叫作華陀寺。周圍山民和遠(yuǎn)近香客對寺院也從不吝嗇。因此終年鐘聲悠揚,香火旺盛??捎幸荒瓴恢獜哪膩砹藗€游方僧,自稱濟(jì)世和尚。此和尚人高馬大,一身好武功,頂明方丈惜才,留下濟(jì)世和尚做護(hù)寺。豈料這濟(jì)世和尚是個不守戒規(guī),好色成性無惡不作的惡徒。進(jìn)寺不到一個月就害死了方丈,攆走了幾名寺中大師,謀取了住持之位。從此,許多事佛和尚看不慣濟(jì)世和尚的輕浮好色,貪酒吃勞,一個個離寺而去,剩下的十幾名和尚大都是六根未凈的混事主兒,整天跟著濟(jì)世和尚喝五吆六,橫行鄉(xiāng)里,誰家的大姑娘、小媳婦要是有三分姿色,被這惡和尚看中,誰家就算倒了霉。
近來濟(jì)世和尚聽說茅草嶺被太平軍一敗將苗新父女占山設(shè)寨,除惡揚善,殺富濟(jì)貧,深受百姓擁戴,心中不悅,但知苗新是武藝高強,帶過兵,打過仗,見過世面的人。濟(jì)世和尚不敢輕舉妄動,行惡也回避這地方。
再說這苗新也聽周圍百姓說過華陀寺里有一幫無惡不作、欺男霸女的和尚,為首的濟(jì)世和尚人高馬大,武功高強。但自從他在茅草嶺主山寨以來,這幫和尚就有所顧忌,平日也不到這一帶騷擾。因此,苗新也沒太放在心上,只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各的事。
可近些日子濟(jì)世和尚不斷聽人說,那苗新有個女兒,叫苗秀英,有沉魚落雁之貌。這濟(jì)世和尚的人生學(xué)說是"寧可花下死,做鬼也風(fēng)流"。聽說苗秀英美若天仙,按捺不住邪火,恨不得立即能將苗秀英摟入帳內(nèi)。自古"色"字頭上一把刀,濟(jì)世和尚是欲火心中起,惡從膽邊生。
一天,濟(jì)世和尚帶著十幾名手下,心懷鬼胎,前往山寨拜見,想先睹苗小姐芳容后,再伺機下手。苗新見濟(jì)世和尚前來拜山,猜到這和尚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但出于禮節(jié),還是按江湖規(guī)矩接待了他。因這和尚拜山不懷好意,進(jìn)寨后茶過三杯也沒見著苗秀英,以為苗秀英在房里不愿見他。就故意說:"苗寨言,占山已近兩年,怎么還住著茅草屋呢?"苗新說:"山寨既小又貧,比不上你那華陀寺,委屈了大師啦。"和尚東張西望說:"哪里,哪里,我一個和尚,四海為家,廟大家就大,廟小家就小,你這里破爛不堪,頂不能遮雨,墻不能避風(fēng),不苦了你那如花似玉的姑娘了嗎?"說著那和尚一驚一乍,突然單刀直入:"苗寨主,聽說小姐美如天仙,能否叫出讓貧僧一睹芳容。"苗新一聽這話氣得牙根發(fā)癢,這可惡的東西太輕狂了,但還是強忍住心頭怒火,沒好氣地說:"出門去了。"濟(jì)世和尚嬉皮笑臉地說:"是嗎?該不是故意躲著我吧?"說著起身要進(jìn)兩邊房。苗新忍無可忍,操過桌邊一把撲刀喝道:"大膽禿驢,故意到山寨來滋事尋釁,我今天要看你有何能耐。"話落刀起,呼嘯帶風(fēng),沖和尚劈去。那和尚一個貓步,竄躍一邊說:"苗寨主,我再借你一條膀子,你都奈何我不得,別找死。"說完旁邊一小和尚遞過一把柳葉刀,雙方退到屋外,拉開陣勢,你來我擋"叮叮當(dāng)當(dāng)"廝殺起來。一連戰(zhàn)了二十多個回合,苗寨主終因單臂力弱,逐漸不支,只有招架之勁,無反搏之力了。近十名寨兵一看不妙,各自抄起家伙一哄而上,十幾名小和尚也舉刀抵擋,雙方混戰(zhàn)起來,不到一個時辰勝負(fù)已成定局。苗新身負(fù)重傷,剩最后一口氣時,他叫人迅速逃走下山進(jìn)村,把情況告訴小姐。山寨上除一名士兵逃下山去外,其余全被和尚殺了。和尚見小姐真不在山寨,點起一把火,帶人下山去了。
一群小和尚一邊說一邊笑剛來到山下,迎面碰上急趕回來的苗秀英。苗秀英一見和尚二話不說拔劍砍去。濟(jì)世和尚一見苗秀英果然貌若天仙,臉露*笑,還想說話,可苗秀英一把龍泉劍上下左右一眨眼功夫使出了七八招,這和尚不敢輕敵,打開架式,使招迎戰(zhàn)。苗秀英怒火中燒,報仇心切,一把三尺龍泉劍猶如萬龍出海,刺向和尚,那和尚根本來不及進(jìn)攻,只是招架,邊打邊往后退,正打著只聽"咔嚓"一聲,濟(jì)世和尚光頭落地,無頭尸體"嗵"的一聲像一堵墻似的倒下,一命嗚呼了。一群小和尚一見四處驚逃。苗秀英殺紅了眼,哪容一個開溜,不一會,十幾個小和尚吃飯的家伙一個個都搬了家。
苗秀英奔往山寨,一切都晚了,山寨一片火海,父親和近十名寨兵倒在血泊中,苗秀英痛苦萬分,欲哭無淚。她恨自己,因臨出門時父親一直表現(xiàn)得不安,叫她叫下山了,她說:"昨天講好,今個教人家刀法,怎好不去呢?"苗秀英見父親臉色不對,以為身體不舒服,一再追問,苗新對女兒說:"昨晚做了個惡夢,不知從哪跑來一群狼,見人就咬,山寨中的人一個個被咬死,我奮力砍殺,一群狼一齊沖向自己,一下驚醒,原來是一場夢,夢醒后再也睡不著,總覺得有什么大事要發(fā)生。"苗秀英一笑說:"嗨!原來是一場夢鬧的,沒事,我早去早回。"于是苗秀英只帶了四五個人下山,其余人全留在寨里。不曾想,這一去卻是和父親永別之時,而且父親又死的那么慘。苗秀英越想越氣,越氣越后悔,她跪在父親尸體面前,仰天長嘆:"老天爺呀!你為什么要容惡人橫行,好人不得善終呢?"說完把劍一橫,鮮血涌出,倒在父親身上。
周圍山民在四五名寨兵的帶領(lǐng)下,手拿叉子、扁擔(dān),從四面八方向山寨奔來,可都來晚了,苗寨主戰(zhàn)死,苗小姐自刎,留在山寨的其他兄弟也都壯烈殉難了。
村民中有個老者環(huán)顧一下周圍說:"此山險惡,苗小姐遺體不應(yīng)葬于此,應(yīng)埋葬在離此不遠(yuǎn)的東方梅山。"大伙一致贊同。于是老者在梅山選了一塊鳳頭地將苗小姐安葬了。
第二天有人到墳前祭拜,見這座墳長得像一座小山似的。又過了許多年,人們?yōu)榱思o(jì)念這位除惡安民、俠肝義膽的女杰,自發(fā)捐款在苗秀英墳前立了一塊碑,上刻"苗氏俠女秀英之墓",墓前有石桌、石凳、石香爐,還有十幾個大小差不多的圓石,人們說那是"和尚頭"。
【篇三】中國民間長篇傳說故事2000字
明朝年間,白州有個楊天助,生意做得很大。這天中午,他正在房內(nèi)午休,夫人來把他叫醒,說是他二舅公從北京回來了,看樣子家都沒有回,直接就上這兒來了。
楊天助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步出房外一看,只見廳中坐著一個乞丐一般的漢子,蓬頭垢面,衣不蔽體,腳上連雙鞋都沒有,只有一層黑乎乎的泥垢。他怔了一怔,方才認(rèn)出這人正是他的二舅公。
楊天助不由皺起了眉頭。這位二舅公是他母親的一位堂弟,姓李,有個外號叫李舌頭。他有一門常人沒有的本事:吃牛肉,能吃出牛的年齡;吃狗肉,能吃出狗的輕重。也正因為他這條天生的神舌,他從小就十分好吃,而且非常講究,精到極致,不單把家產(chǎn)吃了個精光,甚至年過四十,連個老婆也娶不上。今年開春前,他向楊天助借了二十兩銀子,說是要到北京做買賣,沒想到三個月不到就回來了??此@副模樣,肯定是生意做砸了。
果然,李舌頭說在北京把本錢都賠光了,沒辦法,只好一路乞討回來。楊天助無奈地嘆了口氣,吩咐夫人做兩個菜,讓他先吃飽肚子。
不一會兒,夫人擺上飯菜,李舌頭餓久了,狼吞虎咽吃了三大碗飯,把一盤炸豆腐吃了個干干凈凈,可另外一盤牛肉卻一筷未動。楊天助奇怪地問他為何不吃牛肉,李舌頭一本正經(jīng)地說道:“這牛昨夜三更放的血,天亮上市,到現(xiàn)在已有六七個時辰了,牛肉一定沒有什么鮮味了,加上你夫人炒的時候火候不當(dāng),肉變老了,現(xiàn)在嚼起來就像咬棉布頭一般,有這盤炸豆腐,不吃它也罷?!?BR> 楊天助和夫人聽罷,都是禁不住既好笑,又生氣,搖頭暗嘆,都到要飯的地步了,還這么講究,真是沒得救了。
李舌頭吃飽肚子,喝了杯茶,然后左看右望,又是搓手,又是撓頭。等楊天助夫人退出去后,他才臉紅紅地向楊天助提出,再借二十兩銀子去北京,他要把生意再做起來。
楊天助又皺起了眉頭。李舌頭見他不語,就說:“外甥,你就再幫二舅公一次,我是真的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從今天起戒掉食癮,踏踏實實做人了?!?BR> 楊天助正要說話,卻見夫人在門外沖他打眼色,心下立刻會意,這錢萬萬不能再借給二舅公了。即便他說的是真話,把錢拿去做生意,可照他這副頭腦,十有八九要做賠本的買賣。于是,楊天助說了聲抱歉,謊稱自己目前也需要銀子周轉(zhuǎn),一下子實在拿不出來了。接著,就勸二舅公回家,老老實實打理那兩塊田地。
李舌頭聽外甥這樣說,臉色尷尬極了,低下頭聽了半晌,就告辭回家了。
過了幾天,楊天助忽然想起二舅公,心下隱隱有些不安。母親的娘家就只剩下他這么一個男丁了,自己不聞不問,也對不起去世的母親啊。眼下剛好身子得閑,他就稱了兩斤肉,騎上馬去探望二舅公。
一炷香的工夫,到了李舌頭家門外,只見房門半掩,推開進(jìn)去一看,只見李舌頭赤膊袒胸地躺在竹床上發(fā)呆。灶間十分冷清,看樣子至少兩天沒生過火了。
李舌頭從床上坐起來,一看他手中提著的肉,就喊:“哎呀,這是后臀肉,雖然瘦,但肉太硬,口感不佳。外甥,你以后別買這種肉?!?BR> 楊天助一怔,氣呼呼地把肉扔下,轉(zhuǎn)身就走??勺叱鲩T口,心道:他連飯都吃不上了,我不管他,只怕會餓死。這么一想,他就又進(jìn)去,問李舌頭愿不愿意去他的紙廠干活,他一個月給一兩銀子。一兩銀子,已經(jīng)比一般伙計多了一倍,李舌頭一個人吃飯綽綽有余,還能攢點錢等以后娶老婆。
明擺著是外甥的好意關(guān)照,李舌頭卻低頭考慮了半天,這才點頭同意。
過了些日子,楊天助到鄉(xiāng)下收債。路過二舅公的家,見他正好回來吃午飯,就進(jìn)去看看。只見李舌頭手里捧著一個小缽頭,呼哧呼哧地喝著粥。桌上什么菜也沒有,只是手里抓著塊咸菜。而他比以前又瘦了些,光著上身,幾條肋骨都數(shù)得一清二楚。
楊天助問他:“怎么不買點肉?”
李舌頭嘿嘿笑道:“吃飽肚子就行,肉太貴了。”楊天助很奇怪,二舅公會嫌肉貴,這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就問道:“紙廠的李掌柜,他沒有給你工錢嗎?”
“給了,給了,每月足足一兩。”李舌頭慌忙從床底下的一個罐子里掏出幾塊碎銀來,“你看,都在這兒呢,舍不得花,我想先攢著?!?BR> 楊天助十分高興,二舅公果然開始改掉好吃的毛病了。
又過了一個來月,有一天,楊天助來到紙廠,看到二舅公時,大吃了一驚。只見他骨瘦如柴,只剩下一層皮包著骨頭一般,肉都被風(fēng)干了,仿佛一具干尸。他忙問二舅公是不是生病了,李舌頭搖搖頭,說自己什么病也沒有。
楊天助想了想,有點兒明白了:“你的銀子都攢著?”李舌頭呵呵笑著承認(rèn)了:“是,一錢也沒動過。”
楊天助不知該說什么好了,二舅公這一改又改得太徹底了。臨走時,他動情地勸李舌頭:“二舅公,你以前一門心思只顧吃,當(dāng)然不行,但也不能太省了,人總不能老不吃肉呀!”李舌頭并不說話,只是連連點頭。
眨眼間,就到了冬天。有一天,天氣異常寒冷,楊天助又去紙廠,在那兒見到了二舅公,他又是吃了一驚。李舌頭只穿著兩件單衣,凍得就像田里的茄子似的,連鼻涕都流不出來了。
楊天助問他怎么不做件棉衣,李舌頭牙齒打了半天架,這才說出話來,說天不會冷太久,做一件棉衣要費不少錢,挺一挺就過去了。
楊天助又是好笑,又是心酸,不忍心再見他受凍,回去時,就把身上穿的皮大衣脫下來,送給了二舅公。
一個月后,楊天助再次去紙廠,卻沒見到二舅公。一問,才知道二舅公已經(jīng)三天沒來了。楊天助暗暗擔(dān)憂,難道二舅公病倒了?事兒一忙完,他就騎上馬趕去探望。
來到二舅公家門外,一眼看去,院里有一大群公雞,瘋了似的奔跑嘶叫。可叫也叫不出雞鳴聲來,仔細(xì)一看,每只雞的嘴里都淌著血。
楊天助心中十分驚詫,快步走進(jìn)去,又見院里一個角落有一堆死鴿子,腦袋都被從中剖開成兩半,樣子極為恐怖。走到門前,只見門邊又扔著一堆死魚,肚子都被剖開了,魚腸子到處都是。
楊天助驚疑萬分,急急推門進(jìn)去,只見二舅公好端端地坐在屋內(nèi),這才松了口氣。接著定睛一瞧,不由得怔住了。
只見李舌頭滿面紅光地坐在椅子上,身上只穿一件單衣,腳下燃著一盤炭火,旁邊一張小桌上擺著一盤菜和一壺酒。此時,他正愜意地自斟自飲,嘴里似乎嚼著菜,眼睛半開半閉,竟似陶醉了一般。
直到楊天助走過去,李舌頭才似從夢境中驚醒,看了一眼來人,坐正身子招呼道:“哦,原來是外甥來了,快來快來,快來嘗嘗我的菜?!闭f著,從盤子里小心翼翼地夾起一筷菜,送到楊天助嘴邊。
楊天助只好張嘴吃下去,他吃不出是什么東西,只感覺怪怪的,但味道卻鮮美無比。
二舅公微笑著問:“怎么樣,好吃吧?”見楊天助點頭,他滿臉得意之色,呵呵笑道:“這是雞舌,你再嘗嘗這個?!庇謯A起一筷送來,“這是魚鰾子?!?BR> 楊天助一愣,恍然大悟,推開他的筷子問道:“原來外面的東西是你買來做菜的?”
“是呀,是呀。”李舌頭笑道,“這道菜要用公雞舌、鴿腦和草魚鰾子,而且還要十幾種佐料,我足足做了三天呀,對這盤菜來說,外面那些就只是一堆臭肉了?!?BR> 楊天助指著他,氣得差點說不出話來:“你你你……你不是要把錢攢著嗎?我還以為你真的戒了呢,唉!”
面對外甥的指責(zé),李舌頭充耳不聞,臉上沒有絲毫愧疚之色,反而興致盎然地說道:“外甥呀,這可是天下難得的美味??!你聽我慢慢給你說來?!?BR> 楊天助耐著性子聽著,臉都?xì)饩G了。原來去年李舌頭聽人說,北京有一道名菜叫“百雀歸巢”,是天下吃的美味,于是動了食心,向外甥借錢,說是做買賣,其實是要去北京吃菜。他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只吃了一個菜,就把銀子花光了,只好一路要飯回白州。不過,他有過舌不忘的本領(lǐng),這道菜要用什么料,怎么制作,經(jīng)他的舌頭一咂,都摸得一清二楚。從北京回來后,他一心想的就是能自己做一道,再吃一次。
李舌頭搖頭晃腦地說道:“我足足攢了十個月,十兩銀子一錢也舍不得動,這才攢夠錢做這道菜啊,只是酒錢還沒有著落,迫不得已,只好把外甥送我的大衣先拿去當(dāng)了。唉,這輩子能二嘗此美味,死也瞑目,死也瞑目啦!”說罷,夾一筷菜進(jìn)嘴,慢慢咀嚼,細(xì)細(xì)品味,一臉滿足幸福之色,竟似到了極樂世界般。
楊天助聽得目瞪口呆,本來想沖他發(fā)作一場,可看著二舅公悠然快樂似神仙的模樣,不禁感慨萬千:這人一旦對什么到了癡迷的程度,實能把人害死?;厝ズ?,他當(dāng)即寫下“戒癡”兩字,掛在廳中,當(dāng)作家訓(xùn)。
【篇四】中國民間長篇傳說故事2000字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書生很愛好養(yǎng)花,人們便送他一個外號,叫他“花相公”這花相公的花園正靠著大馬路,南來北往的人看了,都夸他的花養(yǎng)得好?;ㄏ喙犃?,心里也喜滋滋地直點頭。
一天早上,花相公正在花園里澆花,忽然,從園口走來一個白胡老頭?;ㄏ喙χ呱锨?,問道:“老爺爺,您看我這花園怎么樣?”老頭摸了摸胡子說:“好歸好,就是少棵綠牡丹。”花相公聽后,又問道:“老爺爺,您說上哪兒能弄到綠牡丹呢?”老頭說:“有是有,就怕你受不了苦,找不著?!被ㄏ喙f:“老爺爺,您說吧,只要能找到綠牡丹,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怕!”白胡子老頭聽后,說:“好吧,既然你一定要去找,我就告訴你?!庇谑前缀永项^便如此這般地把找綠牡丹的方法和他說了一遍。
花相公聽后,回家?guī)狭算y子,騎著馬上了路。他按照白胡子老頭指的路,順著大道一直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天,走了多少路,銀子花光了,糧食吃完了,后來,連馬也賣了,但,仍然沒找到綠牡丹。正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一抬頭,發(fā)現(xiàn)前面果園里,有個老頭摘杏子。他急忙走過去,雙手抱拳,作了一揖,對老頭說:“老爺爺,您行行好,告訴俺上哪兒去才能找到綠牡丹?”老人聽后,嘆了口氣說:“唉,就是告訴你,你也去不了!”花相公一聽,雙膝脆在地上,再三央求老人,讓老人告訴他那綠牡丹長在哪里。老人見花相公找綠牡丹心切,便說:“想找到綠牡丹要過三關(guān):一是,路上要過黑水湖。那湖里的水啊,黑得象鍋底一樣,涼得刺骨。這湖上一沒有橋,二沒有船,只有一根獨木頭橫在湖面上,走不好,人就掉進(jìn)湖里淹死了。二是,要過蒺藜山。那山上的蒺藜刺,個個都有一尺多長。山上沒路,只能從蒺藜空中過。人要過蒺藜山,弄不好,恐怕連腳也會扎個稀糊子焦?fàn)€。三是,要過落魂澗。那澗又深又陡,人站在澗底下往上望,只能看見一線天。要想越過澗去,只能抓住一根又細(xì)又長的樹根蕩過去。弄不好掉下來,不光沒有了命,連尸首也會跌成碎渣渣!”
花相公聽完老漢的話,說:“老爺爺,謝謝您的指教。為了找到綠牡丹,我什么都豁出去了!”說完,就照老漢的指點,又上了路。
他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時候,果然看見前面有個黑水湖。放眼望去,那湖水確實黑得驚人,黑色的波浪翻滾著,一眼望不到邊。湖面上,只有一根又細(xì)又圓的木頭搭在上面。雙腳踩在木頭上,只打顫,花相公顧不了這些,把眼一閉,趴在木頭上,拚命地往前扒水游去。身子不時浸在湖水里,那湖水涼得象錐子刺在骨頭里。他咬著牙,忍耐著,又游了好長功夫,好容易才過了黑水湖。上了湖岸,他又繼續(xù)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前面果然來到了蒺藜山。抬頭看,山上的蒺藜刺,真的都有一尺長。一走不好,身子摔倒在蒺藜山,就會被扎得皮開肉綻??墒?,為了找到綠牡丹,他睜大雙眼,兩腳專揀蒺藜空走。走這蒺藜空,要走得穩(wěn),站得牢,踩得準(zhǔn)才行。因此,走起來很慢很慢。他一直走了兩天兩宿,好不容易才走過了蒺藜山,找到了前行的路?;ㄏ喙_不停地順路走了一程又一程,這天來到了一條深山澗里。抬頭一看,這大山澗又長又深又陡,只有一根又細(xì)又長的樹根從山上掛下來。為了找到綠牡丹,花相公忍著滿身的傷痛,雙手攥著樹根,兩腳蹬著山崖,使勁往上爬起來。他爬啊爬,爬啊爬,手勒破了皮,他不叫苦;腳割開了口子,他也不抱怨。不知爬了多久,突然看見眼前一閃,一條錚亮的大路橫在眼前。花相公心里話:這下可找著路了。他急忙跳下樹根,順著大道往前走去。走了不多遠(yuǎn),進(jìn)了一個小村子,看見村頭上有個老頭坐在小板凳上曬日頭。那老頭一見花相公走來,就站起身來說:“你這位相公,大概來找綠牡丹的吧?”花相公驚奇地說:“正是。老爺爺,您知道那綠牡丹在哪兒嗎?”老頭說:“你別急,先跟我進(jìn)家歇歇腳,吃點飯。吃飽了,我就領(lǐng)你去找?!被ㄏ喙宦?,恣得蹦了起來,跟著老頭就去了。他在老頭家,急忙竄火地吃了點飯,就跟老人家找綠牡丹去了。
老頭領(lǐng)著花相公,來到他家的花園里。只見那花園里,開著一色絨絨的牡丹花?;ㄉ匀耍阄稉浔?。花相公叫這滿園的綠牡丹給迷住了。他左求右求地告老人給他棵。老頭說:“這樣吧,我叫我七閨女把你送回家去。到家三年后,你家中的花園里也就有綠牡丹了?!被ㄏ喙牶蟀胄虐胍伞_@時,只見老頭把手一招,叫出了他的七個閨女來?;ㄏ喙豢矗@七個的個量、面貌都一個樣兒。老頭把排在末后的七閨女叫過來,對花相公說:“你讓她背著,要緊閉著眼,不叫你睜,不要睜開?!逼鹣?,花相公還不好意思讓大閨女背。但是,想到為了得到綠牡丹,自己千難萬險都不怕,便一硬頭皮,趴在七閨女的背上,把眼一閉,讓她背著就走了。只聽,耳邊風(fēng)聲直響,飛沙走石,不一會兒,風(fēng)停了,聲住了,雙腳也試著落地。那七閨女叫他睜開眼。他睜眼一看,喲,已進(jìn)了自己的家門?;ㄏ喙牡镆灰娮吡硕嗳盏膬鹤踊貋砹?,還領(lǐng)來個俊閨女,歡喜得不知怎么好。他們問明了原由,當(dāng)天就給他倆辦了喜事。
第三年頭上,那俊閨女生了個女孩子,又白又胖,俊得活象一朵牡丹花。孩子長得出奇的快,不到三個月工夫,就會走,會說、會笑、會叫人了。
這天,女孩子跟他爺爺上街耍,不小心叫石頭一絆,一下子摔倒在地,摔死了。爺爺見了,便放聲嚎啕大哭起來。他抱起死了的孫女回了家,不知跟兒媳婦說些什么好。媳婦說:“人已經(jīng)死了,哭也不會活了?!被ㄏ喙豢春⒆铀懒?,也跟著放聲大哭起來。媳婦又對正在大哭的花相公說:“孩子死,哭也哭不活。你把她埋在咱花園里的百花中間。想她時,就在清早上、日出以前,圍著她的墳子左轉(zhuǎn)三圈,右轉(zhuǎn)三圈。孩子就會出來和你見面?!闭f完,那媳婦一打影也不見了。
花相公一見眨眼工無,死了孩子,又失去了媳婦,更放聲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照媳婦的囑咐,抱起孩子走到花園里,在那百花中間挖了個深深的土坑,把她埋在里頭。然后,又哭著回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子,他照媳婦臨走時留下的話,日出前,就來到花園中間,圍著自己孩子的墳,左轉(zhuǎn)了三圈,右轉(zhuǎn)了三圈。剛轉(zhuǎn)完,就見那墳“呼啦”一下裂開了,從墳子底下長出一棵綠桿綠葉的牡丹花來。一眨眼,那花的葉間又冒出一個個花骨朵,接著便開出了朵朵綠絨絨、香噴噴的綠牡丹花。
從此,花相公家的花園里,便有那名貴的綠牡丹花。
【篇一】中國民間長篇傳說故事2000字
鼓樓山座落于江西省彭澤縣境內(nèi)的長江之陰。上接青冥之藍(lán)天,下臨綠水之波瀾。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坡蒼杉翠竹,楊梅彌猴。山下流水潺潺,游魚戲石。旖旎的風(fēng)光引得游人絡(luò)繹不絕。自從魏晉南北朝以來,江南步步開發(fā),日益繁華,鼓樓山陪伴著歷代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共同承受著風(fēng)霜雨雪的折磨,共同享受春風(fēng)陽光的沐浴,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興衰,歷史的推進(jìn),鼓樓山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美麗的傳說。
鼓樓山有個古老的名字叫古龍山。相傳上古時代,這里本無山丘,一坦平原,當(dāng)時久旱不雨,河湖干涸,赤地千里。百姓背井離鄉(xiāng)。有一天東海龍王大太子飛經(jīng)此地上空,見此慘狀,目不忍睹,頓生仁愛之心,興風(fēng)布雨,普降甘霖,拯救了億萬生靈。人人歡呼,個個感恩。但不知有冤家小人報告天廷,玉帝怒其觸犯天律,責(zé)令龍王大太子即刻去現(xiàn)場雙規(guī),永不赦免。可憐太子為了黎民蒼生而受到嚴(yán)厲懲處,向誰申訴?只得老老實實蟄伏現(xiàn)場,不敢動彈。千百萬年后,化為一座石山。遠(yuǎn)遠(yuǎn)看去山脊隆起,所以當(dāng)?shù)厝嗣?古龍山。古龍山連綿起伏,逶迤十余公里。山下是七里洪山谷,山谷中有一條公路。每逢雨季,山谷里洪水鋪天蓋地咆哮奔騰,古龍山在在洪水中緩緩浮動,水石相搏,聲若驚雷,氣勢萬鈞,恰似蛟龍出海,威武雄壯。在七里洪山谷北隘口處,古龍山有一處石坡凸向山下水面,人們叫龍咀頭。龍咀頭下臨深潭,水面平靜卻深無底。曾有當(dāng)?shù)匾淮迕駶撊胨忻~,意外發(fā)現(xiàn)水中山體有一洞口,便順洞而入,不久即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龍王宮殿,瓊樓仙閣,亭臺水榭。內(nèi)積奇珍異寶,滿目玲瑯,眼花瞭亂。又見龍子龍女輕歌曼舞,樂聲悅耳。村民驚恐出洞,語之村人,村人皆驚嘆萬分,當(dāng)即前往尋求,結(jié)果不見洞口,只隱約傳來鐘樂聲,聽得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古龍山后來改名鼓樓山,此與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相關(guān)。據(jù)說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在鄱湖大戰(zhàn)了十八年。有一次戰(zhàn)斗,朱元璋慘敗,愴惶逃竄。陳友諒窮追不捨。朱元璋由江西都昌棄船登陸急急奔至彭澤三十都,被眼前高峻陡峭的古龍山擋住了去路,殘兵敗將狼狽不堪,登山無路,入地?zé)o門,插翅難飛,追兵將至,情急萬分。朱元璋自料必死于陳友諒刀下。絕望之中,他忿忿拔劍朝山頭刺去,意外一聲霹靂,山崩地動,眼前立刻生出一條狹長的通道,元璋率殘部急速通過。追兵尾隨,只見濃煙彌漫,狹谷閉合,追兵駭然而退。朱元璋化險為夷,欣喜地說:“天不滅我,逃過此關(guān)已太平也!”于是他登上古龍山,在一塊圓形巨石上建造鼓樓,召集殘部,重整旗鼓。他親自登樓擂鼓,號令反擊敵人,從此便轉(zhuǎn)敗為勝,節(jié)節(jié)勝利,最終剿滅陳友諒,建立大明王朝。翌年,元璋傳下圣旨改名古龍山為鼓樓山。把鼓樓山下一古驛站改名太平關(guān)。一將成功萬骨枯,明軍乘勝追殲陳漢軍,殘殺無數(shù)敗兵,血流七里,染紅鼓樓山谷,因而世人改稱山谷七里洪為七里紅。如今春季到來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紅燦燦的,一片汪洋,亦為名符其實的七里紅了!
站立七里紅山谷中仰望,鼓樓山陡巖峭壁,屏立陣布,似一道長長的環(huán)形高墻。景觀十分雄奇。傳說原先山勢平緩,山下一片平原,開闊坦蕩。相師爺均說這里是龍脈之地,將會有皇帝來此建立都城。真是無巧不成書,當(dāng)朝太子與一宮女偷情,宮女懷了孕。太子唯恐宮女性命不保,在大監(jiān)的幫助下,暗中轉(zhuǎn)移出宮。又計劃選址于鼓樓山下建造行宮金殿藏姣,等待繼承皇位后立宮女為正宮。宮女欣喜若狂,百般獻(xiàn)媚,取寵于太孑。豈料太子此舉驚動了大慈大悲的觀音娘娘。她心血來潮:太子者,儲君也!瞞天過海,私造行宮。宮女又怎可為皇后?豈不亂了朝綱,亂了天下,必須早早妥善處理這件事。思量之余,她決定先下凡考察一番,于是跳下蓮花寶座,搖身化作貨郎人,肩挑滿滿一擔(dān)日用品,一路叫賣著向鼓樓山下走來。再說鼓樓山下有一小村莊,村名神下劉,座落于七里紅山谷東側(cè),緊倚古樓山腳下。村前小河,四季川流。河灘翠竹,四季長青。傳說朱元璋在與陳友諒激戰(zhàn)時,曾將剛婦產(chǎn)生過的馬氏安頓于這里,并留下五百士兵保衛(wèi)安全,當(dāng)時朱元璋在前方指揮打仗,后方空虛,陳友諒派來一支軍隊偷襲馬氏營地,五百衛(wèi)兵死守三天三夜,危急萬分,突然間河邊翠竹節(jié)節(jié)爆破,躍出三千人馬助戰(zhàn),內(nèi)外夾擊,把陳軍打得落花流水,馬氏有驚無險?;蛟?竹兵乃神兵也!朱元璋稱帝后,五百衛(wèi)兵仍然留下未歸隊,他們在當(dāng)?shù)匕布覙窐I(yè),不過統(tǒng)一改姓"留"。但又因百家姓中無“留”姓,“留”與“劉”諧音,所以改姓“劉"。這些大概也是神下劉村名字的來因吧!神下劉村也確神奇,村址臨河,僅比河水面高出不足三米,但洪水暴發(fā)期,洶涌澎湃,高出村址丈余,水卻如逢避水珠一樣,繞村而過,村址滴水不進(jìn),一奇也!二奇是一年四季村內(nèi)無蚊蠅,曾有一不信者專程進(jìn)村考察,三伏天,他在村中露宿了三天三夜,果無蚊蠅叮咬,且涼爽宜人,安然入夢。
神下劉村村民純樸善良,勤勞智慧。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豐衣足食。有一天在村旁的一所空閑的大院里到來一伙閑人,白天不出院內(nèi)。無人知曉他們想干什么。這一天觀音娘娘下凡考察到此,她挑著貨郎擔(dān),一聲叫賣,院門應(yīng)聲而開,出來一個中年漢子,頭戴方巾帽,身穿長衫服,面色蒼白。臉龐左邊無須發(fā),右邊滿是長長的黑胡子。這個邊胡子徑直奔貨郎擔(dān)而來,選中一些物品揣入懷中后卻稱回院取銀子來付賬,就頭也不回地進(jìn)屋了。緊接著又出來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年漢子,他們的衣貌,胡子均與第一個邊胡子維妙維肖,同樣拿貨不付銀子。觀音娘娘也不與他們計較,任其所作所為。就這樣共出來九十九個邊胡子,滿滿一擔(dān)貨物被拿光。觀音心中有數(shù),早就略施神通,在他們的衣服上分別烙上凡眼看不見的序號,并尾隨最后一人進(jìn)了院子,僅有最后一人付了銀子,前九十八人皆拒不認(rèn)賬。觀音好言相勸反而拳腳相加,大慈大悲的觀音娘娘連連搖頭嘆息著出了院門。她又來到不遠(yuǎn)處的太子行宮選址,址邊堆積石木建材,尚未施工。睜開慧眼,只見行宮選址正位于龍脈中心,紫氣上騰。考察完畢,腳下生云,直上靈霄寶殿,一一稟奏玉帝。玉帝十分生氣,即著太白金星召來鼓樓山神,面諭圣旨:“朗朗乾坤,竟有九十九個邊胡子聚伙作惡,如此品行不端,有污東方凈土。又有當(dāng)今太子,行為不軌,蒼天不容。著汝速回,妥善處理?!鄙缴裥念I(lǐng)神會,急速回歸,施展神通,頓時電閃雷鳴,天昏地暗,地動山搖,轟隆一聲巨響,鼓樓山面目全非,平緩山坡頓時變得陡峭似壁,太子行宮下沉水底,九十九個邊胡子亦不知去向。大院和神下劉村安然無恙。陽光復(fù)出,風(fēng)和日麗。后來聽說宮女流落民間也有人說宮女投水自盡了。九十九個邊胡子是被狂風(fēng)卷送到遠(yuǎn)方,他們經(jīng)過艱苦磨練,全都改過自新,自食其力,勤勞致富,家業(yè)萬貫了
山有仙則名,水有龍則靈。鼓樓山有美麗的傳說則喜人。筆者但愿路過鼓樓山下的遠(yuǎn)近朋友們,“停車坐愛楓林晚”!把這些亦史亦神的故事帶往四面八方!
【篇二】中國民間長篇傳說故事2000字
自來橋鎮(zhèn)北十里左右有一山,叫寨山。山不算高,但山連崗,崗連山,山山相依,嶺嶺懷抱,地勢十分險要,歷來是兵家看重之地:秦末楚懷王熊心避難時來過這里;隋末瓦崗寨起義軍攻打揚州時在此屯過兵;宋代名將楊六郎在此剿過匪,兵敗時孟良、焦贊在此練過兵;太平天國起義,洪秀全手下兩員猛將林鳳祥、李開芳率太平軍精銳部隊萬余人北伐,在此駐扎過。當(dāng)時林鳳祥麾下苗新帶人在此征集過糧草。一日苗新帶領(lǐng)手下來到寨山(當(dāng)時叫茅草嶺),對寨山一帶地勢十分欣賞。當(dāng)時對手下說:"若北伐勝利,奪取江山,我將帶人在此占山為王。"這話雖是苗將軍一時性情之說,可日后卻應(yīng)了他話中的后半句,留下了一段神奇的傳說。
卻說北伐軍離開太平庵(明光市自來橋鎮(zhèn))一路攻城奪鎮(zhèn),殺將擒敵,勇往直前,沒要半年時間已攻下徐州。此時北伐軍已發(fā)展到5萬多人。在徐州和盟軍、捻軍會合,并肩作戰(zhàn),但由于捻軍草莽、鄉(xiāng)混較多,很快在北伐軍內(nèi)部發(fā)生了矛盾,且日趨激烈,導(dǎo)致后來北伐軍在徐州被清兵剿滅,苗將軍帶領(lǐng)一支人馬殺出重圍。在過鳳陽時與淮勇楚勝軍遭遇又被殺得丟盔棄甲,苗將軍也丟掉了一只手,多虧胯下那匹千里馬,馱主人如飛沖出敵陣,一路往東奔逃,繞過白云山,苗將軍一看身邊只有七八名衛(wèi)士相隨,自己又身負(fù)重傷,淚流滿面,仰天長嘆:"太平天國氣數(shù)已盡,自為天國大將豈能茍且偷生。"說完拔劍就要自刎。身邊衛(wèi)士慌忙奪下苗將軍手中寶劍說:"苗將軍不必如此,半年前將軍不是說過,兵敗后再到茅草嶺占山為王的嗎?再說夫和和小姐還有揚州。"苗新經(jīng)衛(wèi)士這么一提,心想是呀!半年多不知夫人和小姐怎么樣了?不如暫到茅草嶺占山扎寨再說。
苗新帶領(lǐng)所剩幾名衛(wèi)士來到自來橋北面的茅草嶺,選一輩子易守難攻的高嶺,伐木建寨,樹旗稱王,同時派兩名手下裝扮成小商人前往揚州接夫人和小姐。當(dāng)兩名衛(wèi)士進(jìn)入揚州城時,揚州已在頭兩天被清軍攻克,沒了夫人和小姐的下落。兩名衛(wèi)士在揚州一連打聽了兩天也沒打聽出消息,只好回寨復(fù)命。這天兩名衛(wèi)士來到來安城,天已中,腹中空空,又渴又餓,他們找一家小酒店,叫小二端上十個饅頭,兩碗清湯。正吃著突聽窗外一堆人群掌聲如雷,叫好聲不斷。兩衛(wèi)士好奇站起身探頭看個究竟,原來是一個賣藝女子,使得一手好劍法,踢、彈、竄、跳,輕功非凡。當(dāng)那女子轉(zhuǎn)過臉時,兩衛(wèi)士差點沒被口中饅頭噎死,異口同聲地說:"小姐。"這真是踏破鐵鞋封鎖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賣藝的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要找的苗新之女苗秀英。兩衛(wèi)士顧不得許多,躍窗而出,分開人群,一聲"秀英小姐",舞劍女子停住,一看是父親身邊的兩名衛(wèi)士,話沒出口兩行熱淚如泉涌出。兩衛(wèi)士將苗秀英帶進(jìn)小酒館又要了幾個饅頭一碗湯。小姐也真是餓急了,抓過饅頭大一口小一口狼吞虎咽起來。飯飽后兩衛(wèi)士才將此次出來是奉將軍之命接夫人和小姐去山寨及徐州、鳳陽之戰(zhàn)全軍覆沒,將軍只帶出七八名衛(wèi)士沖出重圍,來到茅草嶺占山為王之事,一口氣說了。苗小姐見父心切,水也顧不得喝,跟兩名衛(wèi)士前往山寨。
原來,幾天前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守城太平軍浴血奮戰(zhàn),無奈清軍人多,眾寡懸殊,揚州城被攻克,太平軍大部分戰(zhàn)死,太平軍家眷被集中在一座大廟里,清軍一頭目說,太平軍再也不能翻泡了,北伐軍在徐州已全軍覆滅,一個沒剩全成了刀下鬼。苗夫人一聽一頭撞在石柱上,頓時腦漿濺出,氣絕身亡。苗小姐強忍悲痛,趁夜色施展輕功,躍墻逃生,一路往北打聽父親下落。
幾個時辰后,苗小姐和兩名衛(wèi)士來到山寨。父女相見抱頭大哭。哭罷,苗小姐將清軍攻城母親自盡,自己逃出等一一告訴父親。苗將軍淚濕衣襟,頓足捶胸。
苗將軍一家三口,分在徐州、揚州兩城,不想兩城同開戰(zhàn)火,都是太平軍大敗,苗將軍丟了一只左臂,苗夫人撞柱身亡,苗小姐安然無恙,流落幾日與父重逢,比起太平軍中其他將士老小,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山寨殺雞宰羊歡慶苗將軍父女相逢。從此,山寨中多了一個武藝高強的女寨主。
這苗秀英芳齡十九,聰明美貌,膽識過人。自幼跟父親學(xué)文習(xí)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一身輕功更是了不得,丈五高墻能一躍而過,一柄三尺龍泉劍無堅不摧,三五條大漢近不得身。苗新有了女兒做幫手,更是如虎添翼。他們殺富濟(jì)貧,懲惡揚善,深受百姓愛戴,周圍十鄉(xiāng)八里的血性男兒紛紛前來投靠,無奈山不大,寨也小,遠(yuǎn)近幾十里大都是貧苦山民,雖有大路,但為山道,來往過境之人也大都是打柴樵夫、挖藥山民,商販根本不敢打此過,因此山寨并不富裕,無法留下許多兵勇。苗將軍只選十五人常駐山寨,跟隨左右,其余勸其返村。為使這些人能學(xué)上點武功,一為強身健體,二為保村莊平安,不受毛賊欺辱,苗秀英隔三岔五到各村莊指點年輕人舞刀弄槍。
且說離山寨東南七八里處的岳家巷(今來安縣揚郢鄉(xiāng)岳巷村)有座華陀寺是周圍幾十里較大的一座寺廟,占地近十畝,有殿堂、禪房幾十間,原來寺里有住持方丈,法號頂明,精通中醫(yī),大山中有的是各種中草藥。頂明方丈常幫助周圍山民醫(yī)療治病,救苦救難,但從不收錢,老百姓把寺廟叫作華陀寺。周圍山民和遠(yuǎn)近香客對寺院也從不吝嗇。因此終年鐘聲悠揚,香火旺盛??捎幸荒瓴恢獜哪膩砹藗€游方僧,自稱濟(jì)世和尚。此和尚人高馬大,一身好武功,頂明方丈惜才,留下濟(jì)世和尚做護(hù)寺。豈料這濟(jì)世和尚是個不守戒規(guī),好色成性無惡不作的惡徒。進(jìn)寺不到一個月就害死了方丈,攆走了幾名寺中大師,謀取了住持之位。從此,許多事佛和尚看不慣濟(jì)世和尚的輕浮好色,貪酒吃勞,一個個離寺而去,剩下的十幾名和尚大都是六根未凈的混事主兒,整天跟著濟(jì)世和尚喝五吆六,橫行鄉(xiāng)里,誰家的大姑娘、小媳婦要是有三分姿色,被這惡和尚看中,誰家就算倒了霉。
近來濟(jì)世和尚聽說茅草嶺被太平軍一敗將苗新父女占山設(shè)寨,除惡揚善,殺富濟(jì)貧,深受百姓擁戴,心中不悅,但知苗新是武藝高強,帶過兵,打過仗,見過世面的人。濟(jì)世和尚不敢輕舉妄動,行惡也回避這地方。
再說這苗新也聽周圍百姓說過華陀寺里有一幫無惡不作、欺男霸女的和尚,為首的濟(jì)世和尚人高馬大,武功高強。但自從他在茅草嶺主山寨以來,這幫和尚就有所顧忌,平日也不到這一帶騷擾。因此,苗新也沒太放在心上,只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各的事。
可近些日子濟(jì)世和尚不斷聽人說,那苗新有個女兒,叫苗秀英,有沉魚落雁之貌。這濟(jì)世和尚的人生學(xué)說是"寧可花下死,做鬼也風(fēng)流"。聽說苗秀英美若天仙,按捺不住邪火,恨不得立即能將苗秀英摟入帳內(nèi)。自古"色"字頭上一把刀,濟(jì)世和尚是欲火心中起,惡從膽邊生。
一天,濟(jì)世和尚帶著十幾名手下,心懷鬼胎,前往山寨拜見,想先睹苗小姐芳容后,再伺機下手。苗新見濟(jì)世和尚前來拜山,猜到這和尚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但出于禮節(jié),還是按江湖規(guī)矩接待了他。因這和尚拜山不懷好意,進(jìn)寨后茶過三杯也沒見著苗秀英,以為苗秀英在房里不愿見他。就故意說:"苗寨言,占山已近兩年,怎么還住著茅草屋呢?"苗新說:"山寨既小又貧,比不上你那華陀寺,委屈了大師啦。"和尚東張西望說:"哪里,哪里,我一個和尚,四海為家,廟大家就大,廟小家就小,你這里破爛不堪,頂不能遮雨,墻不能避風(fēng),不苦了你那如花似玉的姑娘了嗎?"說著那和尚一驚一乍,突然單刀直入:"苗寨主,聽說小姐美如天仙,能否叫出讓貧僧一睹芳容。"苗新一聽這話氣得牙根發(fā)癢,這可惡的東西太輕狂了,但還是強忍住心頭怒火,沒好氣地說:"出門去了。"濟(jì)世和尚嬉皮笑臉地說:"是嗎?該不是故意躲著我吧?"說著起身要進(jìn)兩邊房。苗新忍無可忍,操過桌邊一把撲刀喝道:"大膽禿驢,故意到山寨來滋事尋釁,我今天要看你有何能耐。"話落刀起,呼嘯帶風(fēng),沖和尚劈去。那和尚一個貓步,竄躍一邊說:"苗寨主,我再借你一條膀子,你都奈何我不得,別找死。"說完旁邊一小和尚遞過一把柳葉刀,雙方退到屋外,拉開陣勢,你來我擋"叮叮當(dāng)當(dāng)"廝殺起來。一連戰(zhàn)了二十多個回合,苗寨主終因單臂力弱,逐漸不支,只有招架之勁,無反搏之力了。近十名寨兵一看不妙,各自抄起家伙一哄而上,十幾名小和尚也舉刀抵擋,雙方混戰(zhàn)起來,不到一個時辰勝負(fù)已成定局。苗新身負(fù)重傷,剩最后一口氣時,他叫人迅速逃走下山進(jìn)村,把情況告訴小姐。山寨上除一名士兵逃下山去外,其余全被和尚殺了。和尚見小姐真不在山寨,點起一把火,帶人下山去了。
一群小和尚一邊說一邊笑剛來到山下,迎面碰上急趕回來的苗秀英。苗秀英一見和尚二話不說拔劍砍去。濟(jì)世和尚一見苗秀英果然貌若天仙,臉露*笑,還想說話,可苗秀英一把龍泉劍上下左右一眨眼功夫使出了七八招,這和尚不敢輕敵,打開架式,使招迎戰(zhàn)。苗秀英怒火中燒,報仇心切,一把三尺龍泉劍猶如萬龍出海,刺向和尚,那和尚根本來不及進(jìn)攻,只是招架,邊打邊往后退,正打著只聽"咔嚓"一聲,濟(jì)世和尚光頭落地,無頭尸體"嗵"的一聲像一堵墻似的倒下,一命嗚呼了。一群小和尚一見四處驚逃。苗秀英殺紅了眼,哪容一個開溜,不一會,十幾個小和尚吃飯的家伙一個個都搬了家。
苗秀英奔往山寨,一切都晚了,山寨一片火海,父親和近十名寨兵倒在血泊中,苗秀英痛苦萬分,欲哭無淚。她恨自己,因臨出門時父親一直表現(xiàn)得不安,叫她叫下山了,她說:"昨天講好,今個教人家刀法,怎好不去呢?"苗秀英見父親臉色不對,以為身體不舒服,一再追問,苗新對女兒說:"昨晚做了個惡夢,不知從哪跑來一群狼,見人就咬,山寨中的人一個個被咬死,我奮力砍殺,一群狼一齊沖向自己,一下驚醒,原來是一場夢,夢醒后再也睡不著,總覺得有什么大事要發(fā)生。"苗秀英一笑說:"嗨!原來是一場夢鬧的,沒事,我早去早回。"于是苗秀英只帶了四五個人下山,其余人全留在寨里。不曾想,這一去卻是和父親永別之時,而且父親又死的那么慘。苗秀英越想越氣,越氣越后悔,她跪在父親尸體面前,仰天長嘆:"老天爺呀!你為什么要容惡人橫行,好人不得善終呢?"說完把劍一橫,鮮血涌出,倒在父親身上。
周圍山民在四五名寨兵的帶領(lǐng)下,手拿叉子、扁擔(dān),從四面八方向山寨奔來,可都來晚了,苗寨主戰(zhàn)死,苗小姐自刎,留在山寨的其他兄弟也都壯烈殉難了。
村民中有個老者環(huán)顧一下周圍說:"此山險惡,苗小姐遺體不應(yīng)葬于此,應(yīng)埋葬在離此不遠(yuǎn)的東方梅山。"大伙一致贊同。于是老者在梅山選了一塊鳳頭地將苗小姐安葬了。
第二天有人到墳前祭拜,見這座墳長得像一座小山似的。又過了許多年,人們?yōu)榱思o(jì)念這位除惡安民、俠肝義膽的女杰,自發(fā)捐款在苗秀英墳前立了一塊碑,上刻"苗氏俠女秀英之墓",墓前有石桌、石凳、石香爐,還有十幾個大小差不多的圓石,人們說那是"和尚頭"。
【篇三】中國民間長篇傳說故事2000字
明朝年間,白州有個楊天助,生意做得很大。這天中午,他正在房內(nèi)午休,夫人來把他叫醒,說是他二舅公從北京回來了,看樣子家都沒有回,直接就上這兒來了。
楊天助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步出房外一看,只見廳中坐著一個乞丐一般的漢子,蓬頭垢面,衣不蔽體,腳上連雙鞋都沒有,只有一層黑乎乎的泥垢。他怔了一怔,方才認(rèn)出這人正是他的二舅公。
楊天助不由皺起了眉頭。這位二舅公是他母親的一位堂弟,姓李,有個外號叫李舌頭。他有一門常人沒有的本事:吃牛肉,能吃出牛的年齡;吃狗肉,能吃出狗的輕重。也正因為他這條天生的神舌,他從小就十分好吃,而且非常講究,精到極致,不單把家產(chǎn)吃了個精光,甚至年過四十,連個老婆也娶不上。今年開春前,他向楊天助借了二十兩銀子,說是要到北京做買賣,沒想到三個月不到就回來了??此@副模樣,肯定是生意做砸了。
果然,李舌頭說在北京把本錢都賠光了,沒辦法,只好一路乞討回來。楊天助無奈地嘆了口氣,吩咐夫人做兩個菜,讓他先吃飽肚子。
不一會兒,夫人擺上飯菜,李舌頭餓久了,狼吞虎咽吃了三大碗飯,把一盤炸豆腐吃了個干干凈凈,可另外一盤牛肉卻一筷未動。楊天助奇怪地問他為何不吃牛肉,李舌頭一本正經(jīng)地說道:“這牛昨夜三更放的血,天亮上市,到現(xiàn)在已有六七個時辰了,牛肉一定沒有什么鮮味了,加上你夫人炒的時候火候不當(dāng),肉變老了,現(xiàn)在嚼起來就像咬棉布頭一般,有這盤炸豆腐,不吃它也罷?!?BR> 楊天助和夫人聽罷,都是禁不住既好笑,又生氣,搖頭暗嘆,都到要飯的地步了,還這么講究,真是沒得救了。
李舌頭吃飽肚子,喝了杯茶,然后左看右望,又是搓手,又是撓頭。等楊天助夫人退出去后,他才臉紅紅地向楊天助提出,再借二十兩銀子去北京,他要把生意再做起來。
楊天助又皺起了眉頭。李舌頭見他不語,就說:“外甥,你就再幫二舅公一次,我是真的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從今天起戒掉食癮,踏踏實實做人了?!?BR> 楊天助正要說話,卻見夫人在門外沖他打眼色,心下立刻會意,這錢萬萬不能再借給二舅公了。即便他說的是真話,把錢拿去做生意,可照他這副頭腦,十有八九要做賠本的買賣。于是,楊天助說了聲抱歉,謊稱自己目前也需要銀子周轉(zhuǎn),一下子實在拿不出來了。接著,就勸二舅公回家,老老實實打理那兩塊田地。
李舌頭聽外甥這樣說,臉色尷尬極了,低下頭聽了半晌,就告辭回家了。
過了幾天,楊天助忽然想起二舅公,心下隱隱有些不安。母親的娘家就只剩下他這么一個男丁了,自己不聞不問,也對不起去世的母親啊。眼下剛好身子得閑,他就稱了兩斤肉,騎上馬去探望二舅公。
一炷香的工夫,到了李舌頭家門外,只見房門半掩,推開進(jìn)去一看,只見李舌頭赤膊袒胸地躺在竹床上發(fā)呆。灶間十分冷清,看樣子至少兩天沒生過火了。
李舌頭從床上坐起來,一看他手中提著的肉,就喊:“哎呀,這是后臀肉,雖然瘦,但肉太硬,口感不佳。外甥,你以后別買這種肉?!?BR> 楊天助一怔,氣呼呼地把肉扔下,轉(zhuǎn)身就走??勺叱鲩T口,心道:他連飯都吃不上了,我不管他,只怕會餓死。這么一想,他就又進(jìn)去,問李舌頭愿不愿意去他的紙廠干活,他一個月給一兩銀子。一兩銀子,已經(jīng)比一般伙計多了一倍,李舌頭一個人吃飯綽綽有余,還能攢點錢等以后娶老婆。
明擺著是外甥的好意關(guān)照,李舌頭卻低頭考慮了半天,這才點頭同意。
過了些日子,楊天助到鄉(xiāng)下收債。路過二舅公的家,見他正好回來吃午飯,就進(jìn)去看看。只見李舌頭手里捧著一個小缽頭,呼哧呼哧地喝著粥。桌上什么菜也沒有,只是手里抓著塊咸菜。而他比以前又瘦了些,光著上身,幾條肋骨都數(shù)得一清二楚。
楊天助問他:“怎么不買點肉?”
李舌頭嘿嘿笑道:“吃飽肚子就行,肉太貴了。”楊天助很奇怪,二舅公會嫌肉貴,這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就問道:“紙廠的李掌柜,他沒有給你工錢嗎?”
“給了,給了,每月足足一兩。”李舌頭慌忙從床底下的一個罐子里掏出幾塊碎銀來,“你看,都在這兒呢,舍不得花,我想先攢著?!?BR> 楊天助十分高興,二舅公果然開始改掉好吃的毛病了。
又過了一個來月,有一天,楊天助來到紙廠,看到二舅公時,大吃了一驚。只見他骨瘦如柴,只剩下一層皮包著骨頭一般,肉都被風(fēng)干了,仿佛一具干尸。他忙問二舅公是不是生病了,李舌頭搖搖頭,說自己什么病也沒有。
楊天助想了想,有點兒明白了:“你的銀子都攢著?”李舌頭呵呵笑著承認(rèn)了:“是,一錢也沒動過。”
楊天助不知該說什么好了,二舅公這一改又改得太徹底了。臨走時,他動情地勸李舌頭:“二舅公,你以前一門心思只顧吃,當(dāng)然不行,但也不能太省了,人總不能老不吃肉呀!”李舌頭并不說話,只是連連點頭。
眨眼間,就到了冬天。有一天,天氣異常寒冷,楊天助又去紙廠,在那兒見到了二舅公,他又是吃了一驚。李舌頭只穿著兩件單衣,凍得就像田里的茄子似的,連鼻涕都流不出來了。
楊天助問他怎么不做件棉衣,李舌頭牙齒打了半天架,這才說出話來,說天不會冷太久,做一件棉衣要費不少錢,挺一挺就過去了。
楊天助又是好笑,又是心酸,不忍心再見他受凍,回去時,就把身上穿的皮大衣脫下來,送給了二舅公。
一個月后,楊天助再次去紙廠,卻沒見到二舅公。一問,才知道二舅公已經(jīng)三天沒來了。楊天助暗暗擔(dān)憂,難道二舅公病倒了?事兒一忙完,他就騎上馬趕去探望。
來到二舅公家門外,一眼看去,院里有一大群公雞,瘋了似的奔跑嘶叫。可叫也叫不出雞鳴聲來,仔細(xì)一看,每只雞的嘴里都淌著血。
楊天助心中十分驚詫,快步走進(jìn)去,又見院里一個角落有一堆死鴿子,腦袋都被從中剖開成兩半,樣子極為恐怖。走到門前,只見門邊又扔著一堆死魚,肚子都被剖開了,魚腸子到處都是。
楊天助驚疑萬分,急急推門進(jìn)去,只見二舅公好端端地坐在屋內(nèi),這才松了口氣。接著定睛一瞧,不由得怔住了。
只見李舌頭滿面紅光地坐在椅子上,身上只穿一件單衣,腳下燃著一盤炭火,旁邊一張小桌上擺著一盤菜和一壺酒。此時,他正愜意地自斟自飲,嘴里似乎嚼著菜,眼睛半開半閉,竟似陶醉了一般。
直到楊天助走過去,李舌頭才似從夢境中驚醒,看了一眼來人,坐正身子招呼道:“哦,原來是外甥來了,快來快來,快來嘗嘗我的菜?!闭f著,從盤子里小心翼翼地夾起一筷菜,送到楊天助嘴邊。
楊天助只好張嘴吃下去,他吃不出是什么東西,只感覺怪怪的,但味道卻鮮美無比。
二舅公微笑著問:“怎么樣,好吃吧?”見楊天助點頭,他滿臉得意之色,呵呵笑道:“這是雞舌,你再嘗嘗這個?!庇謯A起一筷送來,“這是魚鰾子?!?BR> 楊天助一愣,恍然大悟,推開他的筷子問道:“原來外面的東西是你買來做菜的?”
“是呀,是呀。”李舌頭笑道,“這道菜要用公雞舌、鴿腦和草魚鰾子,而且還要十幾種佐料,我足足做了三天呀,對這盤菜來說,外面那些就只是一堆臭肉了?!?BR> 楊天助指著他,氣得差點說不出話來:“你你你……你不是要把錢攢著嗎?我還以為你真的戒了呢,唉!”
面對外甥的指責(zé),李舌頭充耳不聞,臉上沒有絲毫愧疚之色,反而興致盎然地說道:“外甥呀,這可是天下難得的美味??!你聽我慢慢給你說來?!?BR> 楊天助耐著性子聽著,臉都?xì)饩G了。原來去年李舌頭聽人說,北京有一道名菜叫“百雀歸巢”,是天下吃的美味,于是動了食心,向外甥借錢,說是做買賣,其實是要去北京吃菜。他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只吃了一個菜,就把銀子花光了,只好一路要飯回白州。不過,他有過舌不忘的本領(lǐng),這道菜要用什么料,怎么制作,經(jīng)他的舌頭一咂,都摸得一清二楚。從北京回來后,他一心想的就是能自己做一道,再吃一次。
李舌頭搖頭晃腦地說道:“我足足攢了十個月,十兩銀子一錢也舍不得動,這才攢夠錢做這道菜啊,只是酒錢還沒有著落,迫不得已,只好把外甥送我的大衣先拿去當(dāng)了。唉,這輩子能二嘗此美味,死也瞑目,死也瞑目啦!”說罷,夾一筷菜進(jìn)嘴,慢慢咀嚼,細(xì)細(xì)品味,一臉滿足幸福之色,竟似到了極樂世界般。
楊天助聽得目瞪口呆,本來想沖他發(fā)作一場,可看著二舅公悠然快樂似神仙的模樣,不禁感慨萬千:這人一旦對什么到了癡迷的程度,實能把人害死?;厝ズ?,他當(dāng)即寫下“戒癡”兩字,掛在廳中,當(dāng)作家訓(xùn)。
【篇四】中國民間長篇傳說故事2000字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書生很愛好養(yǎng)花,人們便送他一個外號,叫他“花相公”這花相公的花園正靠著大馬路,南來北往的人看了,都夸他的花養(yǎng)得好?;ㄏ喙犃?,心里也喜滋滋地直點頭。
一天早上,花相公正在花園里澆花,忽然,從園口走來一個白胡老頭?;ㄏ喙χ呱锨?,問道:“老爺爺,您看我這花園怎么樣?”老頭摸了摸胡子說:“好歸好,就是少棵綠牡丹。”花相公聽后,又問道:“老爺爺,您說上哪兒能弄到綠牡丹呢?”老頭說:“有是有,就怕你受不了苦,找不著?!被ㄏ喙f:“老爺爺,您說吧,只要能找到綠牡丹,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怕!”白胡子老頭聽后,說:“好吧,既然你一定要去找,我就告訴你?!庇谑前缀永项^便如此這般地把找綠牡丹的方法和他說了一遍。
花相公聽后,回家?guī)狭算y子,騎著馬上了路。他按照白胡子老頭指的路,順著大道一直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天,走了多少路,銀子花光了,糧食吃完了,后來,連馬也賣了,但,仍然沒找到綠牡丹。正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一抬頭,發(fā)現(xiàn)前面果園里,有個老頭摘杏子。他急忙走過去,雙手抱拳,作了一揖,對老頭說:“老爺爺,您行行好,告訴俺上哪兒去才能找到綠牡丹?”老人聽后,嘆了口氣說:“唉,就是告訴你,你也去不了!”花相公一聽,雙膝脆在地上,再三央求老人,讓老人告訴他那綠牡丹長在哪里。老人見花相公找綠牡丹心切,便說:“想找到綠牡丹要過三關(guān):一是,路上要過黑水湖。那湖里的水啊,黑得象鍋底一樣,涼得刺骨。這湖上一沒有橋,二沒有船,只有一根獨木頭橫在湖面上,走不好,人就掉進(jìn)湖里淹死了。二是,要過蒺藜山。那山上的蒺藜刺,個個都有一尺多長。山上沒路,只能從蒺藜空中過。人要過蒺藜山,弄不好,恐怕連腳也會扎個稀糊子焦?fàn)€。三是,要過落魂澗。那澗又深又陡,人站在澗底下往上望,只能看見一線天。要想越過澗去,只能抓住一根又細(xì)又長的樹根蕩過去。弄不好掉下來,不光沒有了命,連尸首也會跌成碎渣渣!”
花相公聽完老漢的話,說:“老爺爺,謝謝您的指教。為了找到綠牡丹,我什么都豁出去了!”說完,就照老漢的指點,又上了路。
他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時候,果然看見前面有個黑水湖。放眼望去,那湖水確實黑得驚人,黑色的波浪翻滾著,一眼望不到邊。湖面上,只有一根又細(xì)又圓的木頭搭在上面。雙腳踩在木頭上,只打顫,花相公顧不了這些,把眼一閉,趴在木頭上,拚命地往前扒水游去。身子不時浸在湖水里,那湖水涼得象錐子刺在骨頭里。他咬著牙,忍耐著,又游了好長功夫,好容易才過了黑水湖。上了湖岸,他又繼續(xù)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前面果然來到了蒺藜山。抬頭看,山上的蒺藜刺,真的都有一尺長。一走不好,身子摔倒在蒺藜山,就會被扎得皮開肉綻??墒?,為了找到綠牡丹,他睜大雙眼,兩腳專揀蒺藜空走。走這蒺藜空,要走得穩(wěn),站得牢,踩得準(zhǔn)才行。因此,走起來很慢很慢。他一直走了兩天兩宿,好不容易才走過了蒺藜山,找到了前行的路?;ㄏ喙_不停地順路走了一程又一程,這天來到了一條深山澗里。抬頭一看,這大山澗又長又深又陡,只有一根又細(xì)又長的樹根從山上掛下來。為了找到綠牡丹,花相公忍著滿身的傷痛,雙手攥著樹根,兩腳蹬著山崖,使勁往上爬起來。他爬啊爬,爬啊爬,手勒破了皮,他不叫苦;腳割開了口子,他也不抱怨。不知爬了多久,突然看見眼前一閃,一條錚亮的大路橫在眼前。花相公心里話:這下可找著路了。他急忙跳下樹根,順著大道往前走去。走了不多遠(yuǎn),進(jìn)了一個小村子,看見村頭上有個老頭坐在小板凳上曬日頭。那老頭一見花相公走來,就站起身來說:“你這位相公,大概來找綠牡丹的吧?”花相公驚奇地說:“正是。老爺爺,您知道那綠牡丹在哪兒嗎?”老頭說:“你別急,先跟我進(jìn)家歇歇腳,吃點飯。吃飽了,我就領(lǐng)你去找?!被ㄏ喙宦?,恣得蹦了起來,跟著老頭就去了。他在老頭家,急忙竄火地吃了點飯,就跟老人家找綠牡丹去了。
老頭領(lǐng)著花相公,來到他家的花園里。只見那花園里,開著一色絨絨的牡丹花?;ㄉ匀耍阄稉浔?。花相公叫這滿園的綠牡丹給迷住了。他左求右求地告老人給他棵。老頭說:“這樣吧,我叫我七閨女把你送回家去。到家三年后,你家中的花園里也就有綠牡丹了?!被ㄏ喙牶蟀胄虐胍伞_@時,只見老頭把手一招,叫出了他的七個閨女來?;ㄏ喙豢矗@七個的個量、面貌都一個樣兒。老頭把排在末后的七閨女叫過來,對花相公說:“你讓她背著,要緊閉著眼,不叫你睜,不要睜開?!逼鹣?,花相公還不好意思讓大閨女背。但是,想到為了得到綠牡丹,自己千難萬險都不怕,便一硬頭皮,趴在七閨女的背上,把眼一閉,讓她背著就走了。只聽,耳邊風(fēng)聲直響,飛沙走石,不一會兒,風(fēng)停了,聲住了,雙腳也試著落地。那七閨女叫他睜開眼。他睜眼一看,喲,已進(jìn)了自己的家門?;ㄏ喙牡镆灰娮吡硕嗳盏膬鹤踊貋砹?,還領(lǐng)來個俊閨女,歡喜得不知怎么好。他們問明了原由,當(dāng)天就給他倆辦了喜事。
第三年頭上,那俊閨女生了個女孩子,又白又胖,俊得活象一朵牡丹花。孩子長得出奇的快,不到三個月工夫,就會走,會說、會笑、會叫人了。
這天,女孩子跟他爺爺上街耍,不小心叫石頭一絆,一下子摔倒在地,摔死了。爺爺見了,便放聲嚎啕大哭起來。他抱起死了的孫女回了家,不知跟兒媳婦說些什么好。媳婦說:“人已經(jīng)死了,哭也不會活了?!被ㄏ喙豢春⒆铀懒?,也跟著放聲大哭起來。媳婦又對正在大哭的花相公說:“孩子死,哭也哭不活。你把她埋在咱花園里的百花中間。想她時,就在清早上、日出以前,圍著她的墳子左轉(zhuǎn)三圈,右轉(zhuǎn)三圈。孩子就會出來和你見面?!闭f完,那媳婦一打影也不見了。
花相公一見眨眼工無,死了孩子,又失去了媳婦,更放聲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照媳婦的囑咐,抱起孩子走到花園里,在那百花中間挖了個深深的土坑,把她埋在里頭。然后,又哭著回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子,他照媳婦臨走時留下的話,日出前,就來到花園中間,圍著自己孩子的墳,左轉(zhuǎn)了三圈,右轉(zhuǎn)了三圈。剛轉(zhuǎn)完,就見那墳“呼啦”一下裂開了,從墳子底下長出一棵綠桿綠葉的牡丹花來。一眨眼,那花的葉間又冒出一個個花骨朵,接著便開出了朵朵綠絨絨、香噴噴的綠牡丹花。
從此,花相公家的花園里,便有那名貴的綠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