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幾十年來,一直被人們傳頌著,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朱德的扁擔》課文原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會師了。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生產(chǎn)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墒敲看翁艏Z,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爬山,晚上常常整夜整夜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朱良才,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篇二】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朱德的扁擔》教案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出示歌曲)
小朋友們剛才欣賞了一首歌曲,你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朱德的扁擔》(板書:朱德的扁擔),生齊讀課題。
師:你見過扁擔嗎?它是用來干什么?課文中朱德的扁擔用來干什么?
二、細讀課文,感悟內涵。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課件:讀一讀,想一想,朱德軍長為什么要挑糧?
②指名生說(課件出示句子)
③生再讀這個句子。
2、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師過渡:是啊,人是鐵,飯是鋼,要打敗敵人,我們紅軍還要儲備足夠的糧食。所以,朱德也和戰(zhàn)士們一塊到茅坪去挑糧,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了。(出示朱德挑糧的畫面)
②看一看,說一說,圖上的人是誰?他在干什么?什么樣的表情?為什么是這個表情?(從穿戴、年齡、挑的糧食等說說)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呀!那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的?
③課件出示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袋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說明擔的糧食重、沉、多)
小結:是呀,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總是挑著滿滿一擔糧食走在隊伍的前面,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板書:同甘共苦)在挑糧過程中,盡管離敵人那樣近,隨時可能遇到敵人的偷襲,隨時有生命危險,但他一點也不怕,仍然和戰(zhàn)士們去挑糧。我們用一個詞語來說就是“身先士卒”。(板書:身先士卒)
④再讀這句話,讀出糧食的沉重。
他們挑糧容易嗎?(不容易),你從哪能看出不容易?出示課件山路陡峭
⑤師:現(xiàn)在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小朋友們喜歡看的動畫片,要邊看邊想。課件出示:(播放動畫視頻)
看了動畫片后,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師隨機問: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語言訓練:(課件出示)比一比:看看誰的本事大?
看到朱德爺爺這么辛苦,你心疼嗎?如果你是朱德身邊的戰(zhàn)士,你怎么來勸勸朱德軍長不要挑糧?
戰(zhàn)士們這樣勸行不行?
3、總結
是啊,不管大家怎么勸,他總是不肯,堅持要去挑糧。所以當時在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
課件出示: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這首歌謠表現(xiàn)了老百姓對朱德爺爺?shù)膼鄞骱托湃?,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總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民謠吧!
三、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我的父親朱德》等課外書。
四、板書:
朱德的扁擔
同甘共苦
身先士卒
【篇三】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朱德的扁擔》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朱、德”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難”,會寫“扁、擔”等8個字,會寫“扁擔、同志”等10個詞語。借助圖片和生活實際理解“扁擔、會師”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懂得為什么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則,以及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對革命先輩產(chǎn)生敬意。
3.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積累運用。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識字、寫字。
2.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積累運用。
教學難點: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對革命先輩產(chǎn)生敬意。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朱、德”等14個生字,會寫“扁、擔、伍、師、戰(zhàn)”5個字,會寫“扁擔、會師、隊伍、戰(zhàn)士”4個詞語。
2.通過看圖,借助關鍵詞的辦法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挑糧環(huán)境的惡劣。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正確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通過看圖,借助關鍵詞的辦法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挑糧環(huán)境的惡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識朱德,知道扁擔作用
1.談話導入。
師:還記得一年級學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嗎?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懷人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出示毛澤東的畫像,認識(澤)字。站在他旁邊的是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導人。
2.學習課題中的生字。
(1)學習生字“朱、德”,借助圖片認識朱德。
師: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偉人,你對朱德爺爺有什么了解?
引入課外資料:(教師補充)
生: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深受人民的愛戴。
板書:朱德。
師:讀準“朱德”兩個字,說說這兩個字怎么記?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這兩個字?
預設1:
①學發(fā)現(xiàn)(朱)表示姓氏,身邊也有姓朱的人。
②我們《道德與法治》的書上有(德)這個字。
(2)學習生字“扁、擔”,借助圖片認識扁擔。
出示圖片:扁擔
師:“擔”本身都四聲,在(扁擔)一詞中要讀成輕聲,說一說怎么記住這兩個字。
生:“擔”是提手旁的字,與手的動作有關系,我們擔起的責任就叫“重擔”。
“扁”是半包圍結構的字,生活中我還知道有(扁豆)(扁桃),鴨子的嘴是(扁扁的)。
師:你對(扁擔)有什么了解?
生:扁擔是一種挑東西用的工具,大多用竹子做成。
3.再讀課題,引發(fā)思考
師:這篇課文講的是朱德的什么事呢?指導讀課題,復現(xiàn)生字(朱德的扁擔)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整體感知內容
1.小聲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
2.學習生字新詞。
第一組詞語:(同志隊伍)
(1)朗讀句子,出示圖片,介紹井岡山,看圖理解“會師”。
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的隊伍會師了。
(2)讀出高興的語氣。
第二組詞語:(同志隊伍敵人打仗)
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跟敵人打仗。
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志伍敵仗”這幾個字?鼓勵學生用形聲字歸類的辦法自主識記。
志:下邊表示心意,與上邊合起來就是意向的意思,“同志”就是志同道合之人。
伍:指古代的軍隊編制的小單位,五人為伍,后引申為軍隊,隊伍。
第三組詞語:(陡)(難)
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1)指導讀句子,讀準字音。
(2)學習多音字(難)
師:在《大禹治水》中出現(xiàn)了“災難”nàn復習讀音,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難走”讀nán,認讀時除了文中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詞?
生:難過為難難忘
師:當讀二聲時,有不好、不容易、不好辦的意思。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習生字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本環(huán)節(jié)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識記生字,鞏固生字,加深記憶。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
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起去( )挑糧,戰(zhàn)士們( ?。┲斓?,就把扁擔( ),后來朱德同志又( ?。懮狭耍ā 。?。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通讀課文之后,采用填空的形式,降低難度,學生自然而然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了解。
三、走近文本,借助關鍵詞,感受困難重重
1.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yōu)槭裁慈ヌ艏Z?讀一、二自然段。
2.集體交流。
生:粉碎敵人圍攻,需要儲備糧食。
生:產(chǎn)糧食不多,抽出人下山挑糧。
3.挑糧時戰(zhàn)士們還遇到哪些困難,再聯(lián)系生活體驗了解路之長,讀出路途遙遠。
4.結合圖片,想象路途之險,讀出“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聯(lián)系生活展開想象。
①結合字理:左耳旁表示山陵,山陵坡度接近于垂直為“陡”。
②展開想象:說說你見過的陡峭的山路什么樣?讀詞語(陡峭)(陡坡)
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生:讀句子,說感受,讀出自己的感受。
5.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山路難走,戰(zhàn)士們不怕困難爭相挑糧的情景。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通過朗讀加深對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歸類比較,指導書寫生字和新詞
1.指導書寫“扁、擔、伍、師、戰(zhàn)”5個字。
師:請你用已有的觀察方法自己先看看這寫字有什么特點?
一看漢字結構二看高矮和寬窄三看重點筆畫
生:“擔伍師戰(zhàn)”是左右結構的字,“扁”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2.觀察漢字間架結構,明確關鍵筆畫。
生:左窄右寬的字有“擔、伍、師”,“戰(zhàn)”要寫的做緊湊右舒展,觀察“戈”的斜鉤從豎中線起筆,寫至右下格向上提,拉長舒展。
3.描一個寫一個。
師:大家互評,夸夸他哪兒寫得好?或糾正沒寫好的地方,再寫一遍,爭取越寫越好。
4.自主書寫(扁擔、會師、隊伍、戰(zhàn)士)4個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繼續(xù)鞏固識字,會寫“士、志、軍”3個字,會寫“同志、帶領、紅軍、來回、白天、起來”6個詞語。
2.通過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懂得為什么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
3.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積累運用。
教學重點:
1.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積累運用。
2.抓住關鍵詞語,懂得為什么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
教學難點: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對革命先輩產(chǎn)生敬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感受扁擔的作用
1.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很多生字,你們還認識嗎?
課件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認讀。
朱德 同志 隊伍 敵人 抽出 難走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愛 帶領 隊伍 山高 路陡
2.復習內容。
課件出示,請學生填空說一說,感受“扁擔的作用”
敬愛的朱德同志用扁擔( )。
心疼領袖的戰(zhàn)士們( ?。┍鈸?BR> 敬愛的朱德同志( ?。┬卤鈸?,寫上“( ?。┍鈸薄?BR> 【設計意圖】緊扣課題中的“扁擔”進行復習,既滲透學生對篇章結構的整仁把握能力,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抓住關鍵詞,感悟偉人的品質
1.借助關鍵詞,體會“同甘共苦”。
師: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盡管山高路陡,路上困難重重,但紅軍戰(zhàn)士們卻無所畏懼。
看插圖想象情景。
師: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練習說話。
師:走在前面的是誰?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師: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生:先指名名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學習動賓短語“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糧食”,關注年齡和動作。
師:朱德同志穿著什么?帶著什么?挑起什么?
師:帶領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生:讀一讀,連一連。
師:結合文本進行拓展,文中還有哪些表示動作的詞語,找一找,看誰說的多?
帶領隊伍、鞏固根據(jù)地、儲備糧食、藏起扁擔
師:照著樣子練習說一組生活中常用的詞組。
生:打著雨傘、穿著雨衣、彈著鋼琴
師: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身壯的年輕小伙爭著去、搶著去,作為軍長的朱德同志,當年已經(jīng)四十多歲也和戰(zhàn)士們一樣爭著去挑糧,而且穿戴和戰(zhàn)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zhàn)士一樣(滿滿的)。
②小結人物特點。
師:同學們,故事學到這兒,你們認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樣的人呢?
(板書: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
③朗讀體會。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第三自然段第一至三句。(強調兩個“一塊兒”)
2.聚焦關鍵詞,了解大家越發(fā)愛戴朱德的原因。
(1)用換詞的方法,理解“越發(fā)”的意思。
出示句子: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師:你能把“越發(fā)”換一個詞,句子的意思不變嗎?
生:可以換成“更加”。大家見了,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2)借助關鍵詞,說說大家越發(fā)愛戴朱德的原因。
①借助表示時間詞語
“白天……晚上……”“整夜整夜”
②與第二自然段進行勾連。
白天,朱德同志挑起糧食,走五六十里的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大家看了非常心疼。
晚上,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戰(zhàn)略,不休息——大家看了非常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理解藏扁擔的良苦用心。
資料拓展: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戰(zhàn)士,而是這支隊伍的高指揮官——軍長。白天,他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晚上,戰(zhàn)士們都休息了,他還要在昏暗的油燈下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有時一工作就是一夜啊。
③想象表達:戰(zhàn)士們心疼朱德同志,一定會勸他不要去挑糧了,你就是戰(zhàn)士,你來勸勸。
引導學生從從兩個角度進行思考:路途的遙遠與艱險;朱德的年齡與肩上的重任。
④讀句子,認讀“不料”,結合語境理解“不料”。
師:沒想到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還要寫上自己的名字,這是為什么?
⑤補白朗讀的方式,感悟戰(zhàn)士們對朱德同志的敬重與愛戴。
大家見了,心里想:________。從此,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⑥補充閱讀,深入感受朱德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的高大形象。帶著敬愛之情再讀后一段。
相關資料補充
朱德同志不僅在戰(zhàn)爭年代做到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新中國成立后他依然保持著這種優(yōu)良作風。1958年,已經(jīng)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十大元帥之一,72歲高齡的朱德同志還親自到十三陵水庫參加勞動(出示照片),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壩。大家對朱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越發(fā)愛戴朱德同志了。
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生字和新詞
1.指導書寫“軍、志、士”3個字。
師:鼓勵學生自主觀察,一看漢字結構二看高矮和寬窄三看重點筆畫。
2.觀察漢字間架結構,明確關鍵筆畫。
3.描一個寫一個。
師:大家互評,夸夸他哪兒寫得好?或糾正沒寫好的地方,再寫一遍,爭取越寫越好。
4.自主書寫詞語。
【篇一】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朱德的扁擔》課文原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會師了。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生產(chǎn)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墒敲看翁艏Z,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爬山,晚上常常整夜整夜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朱良才,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篇二】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朱德的扁擔》教案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出示歌曲)
小朋友們剛才欣賞了一首歌曲,你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朱德的扁擔》(板書:朱德的扁擔),生齊讀課題。
師:你見過扁擔嗎?它是用來干什么?課文中朱德的扁擔用來干什么?
二、細讀課文,感悟內涵。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課件:讀一讀,想一想,朱德軍長為什么要挑糧?
②指名生說(課件出示句子)
③生再讀這個句子。
2、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師過渡:是啊,人是鐵,飯是鋼,要打敗敵人,我們紅軍還要儲備足夠的糧食。所以,朱德也和戰(zhàn)士們一塊到茅坪去挑糧,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了。(出示朱德挑糧的畫面)
②看一看,說一說,圖上的人是誰?他在干什么?什么樣的表情?為什么是這個表情?(從穿戴、年齡、挑的糧食等說說)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呀!那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的?
③課件出示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袋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說明擔的糧食重、沉、多)
小結:是呀,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總是挑著滿滿一擔糧食走在隊伍的前面,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板書:同甘共苦)在挑糧過程中,盡管離敵人那樣近,隨時可能遇到敵人的偷襲,隨時有生命危險,但他一點也不怕,仍然和戰(zhàn)士們去挑糧。我們用一個詞語來說就是“身先士卒”。(板書:身先士卒)
④再讀這句話,讀出糧食的沉重。
他們挑糧容易嗎?(不容易),你從哪能看出不容易?出示課件山路陡峭
⑤師:現(xiàn)在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小朋友們喜歡看的動畫片,要邊看邊想。課件出示:(播放動畫視頻)
看了動畫片后,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師隨機問: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語言訓練:(課件出示)比一比:看看誰的本事大?
看到朱德爺爺這么辛苦,你心疼嗎?如果你是朱德身邊的戰(zhàn)士,你怎么來勸勸朱德軍長不要挑糧?
戰(zhàn)士們這樣勸行不行?
3、總結
是啊,不管大家怎么勸,他總是不肯,堅持要去挑糧。所以當時在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
課件出示: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這首歌謠表現(xiàn)了老百姓對朱德爺爺?shù)膼鄞骱托湃?,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總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民謠吧!
三、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我的父親朱德》等課外書。
四、板書:
朱德的扁擔
同甘共苦
身先士卒
【篇三】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朱德的扁擔》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朱、德”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難”,會寫“扁、擔”等8個字,會寫“扁擔、同志”等10個詞語。借助圖片和生活實際理解“扁擔、會師”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懂得為什么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則,以及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對革命先輩產(chǎn)生敬意。
3.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積累運用。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識字、寫字。
2.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積累運用。
教學難點: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對革命先輩產(chǎn)生敬意。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朱、德”等14個生字,會寫“扁、擔、伍、師、戰(zhàn)”5個字,會寫“扁擔、會師、隊伍、戰(zhàn)士”4個詞語。
2.通過看圖,借助關鍵詞的辦法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挑糧環(huán)境的惡劣。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正確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通過看圖,借助關鍵詞的辦法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挑糧環(huán)境的惡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識朱德,知道扁擔作用
1.談話導入。
師:還記得一年級學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嗎?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懷人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出示毛澤東的畫像,認識(澤)字。站在他旁邊的是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導人。
2.學習課題中的生字。
(1)學習生字“朱、德”,借助圖片認識朱德。
師: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偉人,你對朱德爺爺有什么了解?
引入課外資料:(教師補充)
生: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深受人民的愛戴。
板書:朱德。
師:讀準“朱德”兩個字,說說這兩個字怎么記?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這兩個字?
預設1:
①學發(fā)現(xiàn)(朱)表示姓氏,身邊也有姓朱的人。
②我們《道德與法治》的書上有(德)這個字。
(2)學習生字“扁、擔”,借助圖片認識扁擔。
出示圖片:扁擔
師:“擔”本身都四聲,在(扁擔)一詞中要讀成輕聲,說一說怎么記住這兩個字。
生:“擔”是提手旁的字,與手的動作有關系,我們擔起的責任就叫“重擔”。
“扁”是半包圍結構的字,生活中我還知道有(扁豆)(扁桃),鴨子的嘴是(扁扁的)。
師:你對(扁擔)有什么了解?
生:扁擔是一種挑東西用的工具,大多用竹子做成。
3.再讀課題,引發(fā)思考
師:這篇課文講的是朱德的什么事呢?指導讀課題,復現(xiàn)生字(朱德的扁擔)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整體感知內容
1.小聲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
2.學習生字新詞。
第一組詞語:(同志隊伍)
(1)朗讀句子,出示圖片,介紹井岡山,看圖理解“會師”。
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的隊伍會師了。
(2)讀出高興的語氣。
第二組詞語:(同志隊伍敵人打仗)
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跟敵人打仗。
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志伍敵仗”這幾個字?鼓勵學生用形聲字歸類的辦法自主識記。
志:下邊表示心意,與上邊合起來就是意向的意思,“同志”就是志同道合之人。
伍:指古代的軍隊編制的小單位,五人為伍,后引申為軍隊,隊伍。
第三組詞語:(陡)(難)
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1)指導讀句子,讀準字音。
(2)學習多音字(難)
師:在《大禹治水》中出現(xiàn)了“災難”nàn復習讀音,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難走”讀nán,認讀時除了文中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詞?
生:難過為難難忘
師:當讀二聲時,有不好、不容易、不好辦的意思。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習生字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本環(huán)節(jié)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識記生字,鞏固生字,加深記憶。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
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起去( )挑糧,戰(zhàn)士們( ?。┲斓?,就把扁擔( ),后來朱德同志又( ?。懮狭耍ā 。?。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通讀課文之后,采用填空的形式,降低難度,學生自然而然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了解。
三、走近文本,借助關鍵詞,感受困難重重
1.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yōu)槭裁慈ヌ艏Z?讀一、二自然段。
2.集體交流。
生:粉碎敵人圍攻,需要儲備糧食。
生:產(chǎn)糧食不多,抽出人下山挑糧。
3.挑糧時戰(zhàn)士們還遇到哪些困難,再聯(lián)系生活體驗了解路之長,讀出路途遙遠。
4.結合圖片,想象路途之險,讀出“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聯(lián)系生活展開想象。
①結合字理:左耳旁表示山陵,山陵坡度接近于垂直為“陡”。
②展開想象:說說你見過的陡峭的山路什么樣?讀詞語(陡峭)(陡坡)
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生:讀句子,說感受,讀出自己的感受。
5.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山路難走,戰(zhàn)士們不怕困難爭相挑糧的情景。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通過朗讀加深對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歸類比較,指導書寫生字和新詞
1.指導書寫“扁、擔、伍、師、戰(zhàn)”5個字。
師:請你用已有的觀察方法自己先看看這寫字有什么特點?
一看漢字結構二看高矮和寬窄三看重點筆畫
生:“擔伍師戰(zhàn)”是左右結構的字,“扁”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2.觀察漢字間架結構,明確關鍵筆畫。
生:左窄右寬的字有“擔、伍、師”,“戰(zhàn)”要寫的做緊湊右舒展,觀察“戈”的斜鉤從豎中線起筆,寫至右下格向上提,拉長舒展。
3.描一個寫一個。
師:大家互評,夸夸他哪兒寫得好?或糾正沒寫好的地方,再寫一遍,爭取越寫越好。
4.自主書寫(扁擔、會師、隊伍、戰(zhàn)士)4個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繼續(xù)鞏固識字,會寫“士、志、軍”3個字,會寫“同志、帶領、紅軍、來回、白天、起來”6個詞語。
2.通過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懂得為什么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
3.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積累運用。
教學重點:
1.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積累運用。
2.抓住關鍵詞語,懂得為什么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
教學難點: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對革命先輩產(chǎn)生敬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感受扁擔的作用
1.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很多生字,你們還認識嗎?
課件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認讀。
朱德 同志 隊伍 敵人 抽出 難走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愛 帶領 隊伍 山高 路陡
2.復習內容。
課件出示,請學生填空說一說,感受“扁擔的作用”
敬愛的朱德同志用扁擔( )。
心疼領袖的戰(zhàn)士們( ?。┍鈸?BR> 敬愛的朱德同志( ?。┬卤鈸?,寫上“( ?。┍鈸薄?BR> 【設計意圖】緊扣課題中的“扁擔”進行復習,既滲透學生對篇章結構的整仁把握能力,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抓住關鍵詞,感悟偉人的品質
1.借助關鍵詞,體會“同甘共苦”。
師: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盡管山高路陡,路上困難重重,但紅軍戰(zhàn)士們卻無所畏懼。
看插圖想象情景。
師: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練習說話。
師:走在前面的是誰?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師: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生:先指名名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學習動賓短語“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糧食”,關注年齡和動作。
師:朱德同志穿著什么?帶著什么?挑起什么?
師:帶領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生:讀一讀,連一連。
師:結合文本進行拓展,文中還有哪些表示動作的詞語,找一找,看誰說的多?
帶領隊伍、鞏固根據(jù)地、儲備糧食、藏起扁擔
師:照著樣子練習說一組生活中常用的詞組。
生:打著雨傘、穿著雨衣、彈著鋼琴
師: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身壯的年輕小伙爭著去、搶著去,作為軍長的朱德同志,當年已經(jīng)四十多歲也和戰(zhàn)士們一樣爭著去挑糧,而且穿戴和戰(zhàn)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zhàn)士一樣(滿滿的)。
②小結人物特點。
師:同學們,故事學到這兒,你們認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樣的人呢?
(板書: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
③朗讀體會。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第三自然段第一至三句。(強調兩個“一塊兒”)
2.聚焦關鍵詞,了解大家越發(fā)愛戴朱德的原因。
(1)用換詞的方法,理解“越發(fā)”的意思。
出示句子: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師:你能把“越發(fā)”換一個詞,句子的意思不變嗎?
生:可以換成“更加”。大家見了,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2)借助關鍵詞,說說大家越發(fā)愛戴朱德的原因。
①借助表示時間詞語
“白天……晚上……”“整夜整夜”
②與第二自然段進行勾連。
白天,朱德同志挑起糧食,走五六十里的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大家看了非常心疼。
晚上,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戰(zhàn)略,不休息——大家看了非常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理解藏扁擔的良苦用心。
資料拓展: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戰(zhàn)士,而是這支隊伍的高指揮官——軍長。白天,他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晚上,戰(zhàn)士們都休息了,他還要在昏暗的油燈下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有時一工作就是一夜啊。
③想象表達:戰(zhàn)士們心疼朱德同志,一定會勸他不要去挑糧了,你就是戰(zhàn)士,你來勸勸。
引導學生從從兩個角度進行思考:路途的遙遠與艱險;朱德的年齡與肩上的重任。
④讀句子,認讀“不料”,結合語境理解“不料”。
師:沒想到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還要寫上自己的名字,這是為什么?
⑤補白朗讀的方式,感悟戰(zhàn)士們對朱德同志的敬重與愛戴。
大家見了,心里想:________。從此,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⑥補充閱讀,深入感受朱德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的高大形象。帶著敬愛之情再讀后一段。
相關資料補充
朱德同志不僅在戰(zhàn)爭年代做到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新中國成立后他依然保持著這種優(yōu)良作風。1958年,已經(jīng)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十大元帥之一,72歲高齡的朱德同志還親自到十三陵水庫參加勞動(出示照片),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壩。大家對朱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越發(fā)愛戴朱德同志了。
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生字和新詞
1.指導書寫“軍、志、士”3個字。
師:鼓勵學生自主觀察,一看漢字結構二看高矮和寬窄三看重點筆畫。
2.觀察漢字間架結構,明確關鍵筆畫。
3.描一個寫一個。
師:大家互評,夸夸他哪兒寫得好?或糾正沒寫好的地方,再寫一遍,爭取越寫越好。
4.自主書寫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