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tǒng)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tǒng)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guī)律和運用語言規(guī)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小猴子下山》原文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來。
    它走到一塊玉米地里,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它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著走著,看見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它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猴、結(jié)、掰、扛、滿、扔、摘、捧、瓜、抱、蹦、追”12個二類字。會寫“塊、非、常、往、瓜、進、空”7個生字。
    2、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給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見義思遷,應該一心一意。
    重點難點
    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給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見義思遷,應該一心一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
    示圖,小朋友看,這是誰?。亢昂八拿职?。(猴子、小猴子)以前你聽過哪些有關(guān)猴子的故事?今天,我們學一個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書課題。
    二、初知課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過程中,經(jīng)過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圖就直接叫出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圖
    玉米地、桃樹下、瓜地、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這樣的方法來說說小猴子下山的時候,它來到了()來到了()來到()后回到山上去了。剛才我們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線。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辦?讀課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讀重點段
    1、接下來,我們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見了什么?
    小猴子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興。
    小猴子就掰了一個。
    小猴子扛著往前走。
    3、誰得把這四句話合并成一句話?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趕快來讀一讀吧。
    4、師生合作讀:剛才我們看見了小猴子下山來,走到(一塊玉米地里),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了一塊桃樹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讀讀看,你又看見了什么?
    (引領(lǐng)學生說出桃樹又大又紅,這次非常高興是因為找到了愛,讀出扔玉米的毫不猶豫。)
    6、能不能看圖用上“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看見(),就()?!?BR>    7、(出示第三幅圖)誰能編故事?(出示:小猴子捧著桃子,走到(),看見(),就()。)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們填的對不對呢?學生讀。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著個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嗎?它的什么*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Y(jié)果?(出示句子,學生讀:兔子跑進森林不見了,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題
    1、小猴子下山,本來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結(jié)果呢?(兩手空空)是吃的沒有嗎?(不是)為什么會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專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見義思遷)
    2、經(jīng)過了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訓。過了幾天,它又準備下山。下山之前,我覺得我們得跟小猴子說幾句話,不然,它又兩手空空回來了。你怎么跟他說?說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指名讀下面詞語。
    非常高興又大又圓可愛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兒
    二、指導書寫,教師要點撥重點。
    非:左右結(jié)構(gòu),要注意筆順。
    常:上中下結(jié)構(gòu),可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記,“黨”字下面的“兒”換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頭,中間禿寶蓋,下面“吊”來記。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麗,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麗,是十分美麗了。正如非常高興,非常愛吃等。常常,經(jīng)常,常來常往。
    瓜:筆順瓜,第一筆橫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后一無所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一、由扶到放,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課文前4個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在教學中,重點指導第一自然段,通過由指導到扶再到放,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第一自然段中重點教學“又()又()”的詞語,通過朗讀“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讓學生體會詞語的靈活運用。通過做做動作,讓學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通過朗讀,邊演小猴子的動作、神態(tài),體會小猴子高興的心情。這樣由細節(jié)到整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為學生學習二至四自然段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
    二、遷移運用,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本課的課文語言結(jié)構(gòu)相似,這為語言訓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運用很重要。通過“小猴子走到(),他看見(),非常高興,就()。”的句式反復讓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來說完整,從而為他們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做鋪墊。在學習中,還不斷總結(jié)、提醒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遷移運用,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
    三、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表達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年級小學生內(nèi)心充滿想像,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在教學結(jié)束的時候,拋出一個問題:“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會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xù)編故事。學生表現(xiàn)出異樣的興奮,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編的故事分享給大家。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又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著較多問題:評價語言過于平淡,缺乏針對性,教學機智缺乏。今后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