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冰熊》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小冰熊》是一篇知識童話。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科學道理:冰受熱會融化;而棉被能隔熱、能保溫。將科學知識融于童話故事中,既生動又有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冰熊》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冰熊》原文
    新年到了,熊媽媽雕了一個可愛的小冰熊,送給她的孩子。
    小熊別提有多高興了,他抱著小冰熊親了又親。熊媽媽看見了,忙攔住說:“使不得,使不得,你嘴里的熱氣會把小冰熊弄傷的?!?BR>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個人睡,就把它抱進了自己的被窩。媽媽發(fā)現(xiàn)了,連忙說:“不行,不行,它同你睡,會熱壞的?!毙⌒懿磺樵傅匕研”鼙С鰜?,果然,小冰熊渾身濕漉漉的,還比原來瘦了些。
    熊媽媽另外拿來了一條小棉被,嚴嚴實實地把小冰熊裹在里邊。小熊不解地問:“媽媽怎么還給它蓋棉被呀?不怕它再熱壞嗎?”
    媽媽說:“小冰熊跟你睡在一起,你身上的熱量傳給它,小冰熊受熱后會冒汗融化。讓它單獨睡在棉被里,棉被會隔開外邊的暖空氣,替小冰熊保持原來的溫度?!?BR>    第二天早上,小熊一起床就掀開小冰熊的棉被,果然,小冰熊睡得正香哩,身上一點兒也沒冒汗。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冰熊》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認讀本課“攔、傷、嚴、裹、獨、隔、持、度、掀”9個生字,正確書寫并記憶“攔、傷、嚴、獨、持、度”6個生字;積累“嚴嚴實實、果然”等8個以上詞語,句子不少于三句。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嘗試讀出媽媽和小熊對話的語氣。在閱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圈劃找出描寫給小冰熊蓋棉被原因的句子。
    3、能發(fā)揮想象,說一說小熊一家外出旅游時,不讓小冰熊融化的辦法。
    4、知道冰受熱會融化,棉被等能隔熱、保溫的道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媽媽和小熊對話的語氣。在閱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能找出描寫給小冰熊蓋棉被原因的句子。
    2、知道冰受熱會融化,棉被等能隔熱、保溫的道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
    1、你認識小冰熊嗎?它是用什么做的?
    2、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完成填空:小冰熊是()送給()的禮物。
    2、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自學字詞。
    3、接龍讀課文,糾正字音。
    4、在自學基礎上,反饋自學情況。
    (1)讀準翹舌音:傷濕傳持
    (2)比一比,認一認。
    融()持()
    隔()詩()
    (3)記字形。
    “裹”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說明:學生已經(jīng)具有很強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可以通過小組自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充分地發(fā)揮學習主動性,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反饋時,教師要把握好生字的特點,不用每個生字都面面俱到,逐一講解,也不能放得太松,讓學生自由學習,一筆帶過。而是讓學生在充分時間自學之后,教師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有所側重地進行引領和指導。如“傷、濕、傳、持”在字音上要重點指導,“裹”則從字形上加以強調(diào)。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學習1—3節(jié)。
    (1)小熊喜歡小冰熊嗎?讀讀課文1-3節(jié),劃劃句子。
    (2)出示句子:
    小熊別提有多高興了,它抱著小冰熊用嘴親了又親。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個人睡,就把它抱進了自己地被窩。小熊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來,果然,小冰熊渾身濕漉漉的,還比原來瘦了些。
    (3)體會感情。
    生讀第一句,師引導一直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可用什么詞表示?(愛不釋手)
    生讀第二句,師引導小熊和小冰熊就像影子一樣不分離,可用什么詞表示?(形影不離)
    (4)讀這三句句子,讀出喜愛的語氣。(指名讀,比賽讀)
    (5)指導說話:你得到自己喜愛的東西會怎樣?
    小熊得到心愛的小冰熊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填空: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個人睡,他想:(),于是把小冰熊抱進了被窩。
    說明:這一部分重點幫助學生體會小熊喜歡小冰熊的情感,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學習這三小節(ji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劃出體現(xiàn)小熊喜愛之情的句子,并反復地體會朗讀,后進行想象說話,進一步地體會這種喜愛。通過這樣一個坡度地練習,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2、學習4-6節(jié)。
    (1)小熊喜歡小冰熊,卻不知道如何愛護它,小熊是怎么做的?
    (2)讀4-6節(jié),找出句子交流。
    (3)出示句子:熊媽媽另外拿來了一條小棉被,嚴嚴實實地把小冰熊裹在里邊。
    媽媽為什么要給小冰熊蓋棉被呢?再讀4-6節(jié),用直線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4)學生交流。體會“嚴嚴實實”的意思。
    (5)說一說:
    熊媽媽用棉被把小冰熊裹起來是因為()。第二天,小熊一起床就(),果然()。
    這回小熊看到的和媽媽說的一樣,所以用了個——果然。
    練習說話:吹笛人說:“我能用笛聲把老鼠引出來》”當他吹奏齊優(yōu)美的樂曲時,果然()。
    生獨立用“果然”說話。
    說明:知道冰遇熱融化,棉被能隔熱保溫的道理,是本文要完成的一個教學目標。通過劃句子——讀句子——練習說話的設計,幫助學生理解這個道理。
    四、朗讀課文,拓展練習。
    1、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展開想象,說一說。
    第二天,小熊一家要出去旅游了,小熊當然舍不得把小冰熊一個人留在家里呀,他把小冰熊也帶上了。路上,他們會怎樣照顧小冰熊呢?
    小組自由準備編故事,交流。
    五、鞏固生字,練習書寫。
    1、游戲鞏固生字。
    2、練習書寫,重點指導:持。
    說明:編故事的練習包含著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聽與說的能力,合作能力、模仿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給予鼓勵和啟發(fā),喚起學生說的興趣。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小冰熊》教學反思
    《小冰熊》是一篇知識童話。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科學道理:冰受熱會融化;而棉被能隔熱、能保溫。將科學知識融于童話故事中,既生動又有趣。
    孩子們對這篇文章都很感興趣,因此,我通過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小熊對小冰熊的喜愛。找到了段落和句子,再試著用詞語概括小熊對小冰熊的喜愛程度,總結出了“愛不釋手”、“形影不離”兩個詞。
    在講到“小熊聽了媽媽的話,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來,果然,小冰熊渾身濕漉漉的,還比原來瘦了一些?!边@句句子中哪一個詞語說明了媽媽說的和結果是一樣的?學生回答是“果然”,為什么要用“果然”呢?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學生有點蒙了。像這樣的副詞往往要理解它的意思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是很難的,因為他們對這個詞語不是實物,孩子們沒有概念。于是,我決定改變方法,通過引讀請學生初步體會句意的變化,隨即很自然的告訴學生:這樣的結果和媽媽說的、小朋友想的完全一樣,所以句中應該用上“果然”這個詞,也就是說這個詞語表示在意料之中。然后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讀,來體會句子語意的變化,體會“果然”的含義。在讀與體會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點滴進步的肯定,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而且更是次不露痕跡地點撥,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了“果然”這個詞的語意特征,盡量做到“潤物細無聲”。后,讓學生用果然來說一句話。孩子們剛開始說的不好,因為他們沒有把前提加上,僅僅在一個短句中用果然,如“蘋果果然很好吃。”于是,我再提示他們要把你的預料先說,再用“果然”,這樣才符合邏輯。學生恍然大悟,并且造出了幾個很棒的句子。二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習品味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的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適時點撥,讓學生更快更準確地品詞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