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guī)范。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育頻道!

【篇一】小學生基本禮儀規(guī)范
一、形象禮儀
1、談吐禮貌。言談時態(tài)度真誠,內容健康,語言禮貌,不說粗話臟話,不惡語傷人,使用“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禮貌用語。
2、舉止文雅。坐有坐相,站有站態(tài),舉手投足注意體態(tài)端正,自然從容、莊重規(guī)范,避免手舞足蹈、指指點點、輕浮粗俗。在校園里,男女學生不牽手、挽臂、勾肩搭背同行,不騎車帶人。
3、著裝得體。著裝要做到整潔、質樸、大方,不穿奇裝異服、怪模怪樣。在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所,著裝端正,不敞胸露懷,不穿拖鞋和打赤腳。
4、儀容整潔。容貌修飾要適度,不濃妝艷抹,保持清潔容顏,經(jīng)常修飾頭發(fā),修剪指甲,不染發(fā)。男生不留長發(fā)、不剔光頭,女生注意頭發(fā)平整自然。不佩戴首飾。
二、細節(jié)禮儀
1、上課禮儀。提前5分鐘進入教室,做好上課準備,遵守課堂紀律,正確對待老師提問,回答問題清晰,禮貌。表情大方。
2、出入辦公室禮儀。進入辦公室應先征得老師的同意,在辦公室不亂翻老師的物品,說話時要有禮貌、簡潔、明快,注意分寸,經(jīng)老師同意后方可坐下談話,離開辦公室時,應禮貌地向老師道別。
3、宿舍禮儀。遵守集體生活秩序。自覺搞好個人衛(wèi)生,物品擺放整齊。午休時要安靜,夜晚按時熄燈就寢,不高談闊論,影響他人。在宿舍區(qū)內不喧嘩、打鬧。不隨便使用、翻弄或移動別人的東西。同學間互相關心、互相尊重。
4、師生、同學間交往禮儀。對老師要禮貌、尊重。在路上與老師相遇,應主動向老師問好,并請老師先行。老師到寢室走訪時,學生應熱情接待,明確、如實回答老師的詢問。無論任何場合,對老師都要有正確的稱呼。同學之間要文明交往,不拉幫結派。
5、集會禮儀。參加集體活動應提前到達集會地點,并做到“快、靜、齊”。進入會場,要服從工作人員安排,不爭搶座位。集會結束離開會場時,要按次序出場,切忌一哄而散,爭先恐后。
6、用餐禮儀。自覺維護食堂公共秩序,自覺排隊,不起哄、不打鬧,互相禮讓,尊重服務人員。愛護食堂公物,講究衛(wèi)生,不隨意亂倒剩飯、剩菜。
7、圖書館、自修室禮儀。在圖書館、自修室要保持安靜,走路輕、查閱書卡輕、翻閱書本輕,不在圖書館與他人討論問題或竊竊私語。愛護圖書,不折頁,撕頁、亂涂亂畫。保持衛(wèi)生、不吃零食、不吸煙、不吐痰。不穿背心、拖鞋進入圖書館、自修室。
8、校園禮儀。不攀折花木、踐踏草坪;不在教學樓吸煙,大聲喧嘩、亂丟雜物;不在墻上蹬踢、亂畫;不撕毀學院公告、通知等。

【篇二】小學生基本禮儀規(guī)范
所謂禮儀是指在社會交往中,用于表示尊重、親善和友好的首選行為規(guī)范和慣用形式,禮儀的直接目的和本質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級精神需要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按禮儀的要求去做,禮儀使人獲得尊重的滿足。從而獲得愉悅,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在現(xiàn)實生活中,知禮,守禮、行禮的人會贏得別人的尊敬和信任。反之,非禮、失禮的人往往為社會所垂棄,作為學生更要注重禮儀修養(yǎng),當然,禮儀修養(yǎng)絕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形式,它是與人內在的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密切相關的,是人的內在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的反映和折射,為此,學生在學生禮儀行為規(guī)范的同時,還要從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等方面提高自己。
一、升降國旗,莊重嚴肅,脫帽行注目禮。
二、集會要依次迅速,嚴守會場紀律。
三、上課時,遵守課堂紀律,發(fā)言先舉手,教師允許后起立回答。
四、在家里,尊老愛幼,尊重父母兄長的教誨,被誤解時避開鋒芒后解釋。
五、用好禮貌語言:“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
六、衣著整潔,坐正立直,行走穩(wěn)健,舉止文明。點頭微笑、鞠躬握手要情真意切。
七、進辦公室先輕輕敲門,遲到要報告,遇見老師先讓行、并問好,見了客人要問好讓座,講究歡迎、歡送的形態(tài)和語言。
八、不圍觀陌生人,尊重殘疾人的人性,主動讓座、讓路并予以幫助。
九、參加宴會、座談會或觀看演出、比賽時鼓掌致意要適度,不用嘲諷語言,不起哄。
十、碰到車輛要行禮。
十一、師生之間相處禮儀。與老師相處時,要有基本的禮貌,如見到老師要問好,向老師請教問題時要謙虛并虛心接受老師對自己的批評。
十二、同學之間相處禮儀。與同學相處時,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禮貌相待,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十三、校園公共場合禮儀。在校園公共場合中,特別要注意衛(wèi)生方面的保護,遵守必要的秩序維護,如公共聚會、校園生活中的秩序等。
十四、教室場所禮儀。在教室等公共場合中,要愛護教室的公共設施,衣著整潔,舉止得體,保持教室的衛(wèi)生和秩序。

【篇三】小學生基本禮儀規(guī)范
尊敬父母、敬重長輩:
1、早上起床后、晚上就寢前、父母下班回家時,應向父母表示問候。離家外出、上學或放學回家應向父母打招呼。當父母不在家,而你又要外出時,應打電話或寫留言條告知父母你的去向和回家時間,以免父母擔心。
2、記住父母的生日;當父母過生日或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時,能給父母送上一件有意義的小禮物,并鄭重地祝賀。
3、過新年時,應向父母拜年并給予祝福。
4、當父母生病時,要殷勤問候、細心照顧(端茶送水、喂藥等),少讓或不讓父母煩心。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自理、學習上自立、品德上自強,少讓父母操心。
6、不挑吃穿,不亂花錢,能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7、正確的稱謂長輩。
8、對年歲較大、行動不便的長輩能給予特殊的照顧。
吃飯的時候,主動為他們盛飯夾菜。
睡覺前,為他們鋪床、放墊、落蚊帳,防止他們著涼。
對走路困難的長輩,要時時加以攙扶,防止他們摔跤。
有空時,陪他們說話、聊天,給他們解悶,不要嫌棄老人說話嘮叨。
老人病了,要細心照料,幫助送水、喂藥;洗腳或擦身等。
餐桌禮儀:
1、入座時應請長輩先坐,女士先坐,客人先坐,待別人坐定后,自己才可入座。
2、平時等父母及家人一同就餐;等長輩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做客時主人未示意開始,不要動筷。自己先吃完飯時,應禮貌的叫他人“慢用”。做客時主人未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3、就餐要文雅,要細嚼慢咽,不要發(fā)出不必要的聲音,或邊吃邊說。正確使用筷子,忌敲筷、擲筷、叉筷、插筷、渾筷、舞筷。喝湯要用湯勺舀到小碗內用湯匙送到嘴里,不要將湯碗直接就口。切不可口對著熱湯吹氣;喝湯不能發(fā)出響聲。
4、不要挑食,不要?!巴氲住?,更不要獨食。父母給自己做好吃的,也要讓父母先償或給他們留部分。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不需要時,應說:“謝謝,我真的不需要了。”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5、用餐完畢,幫助父母收拾好碗筷,擦洗餐桌。
【篇四】小學生基本禮儀規(guī)范
待客做客禮儀:
1、客人來訪,要事先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迅速開門或主動到門外迎接客人,熱情與客人打招呼,如果客人手提重物,應主動幫忙,對長者或體弱者可上前攙扶。
2、進入室內后,一般請客人坐在重要的座位上,然后拿茶水、糖果招待。沖泡茶時首先要清潔茶具,每杯茶以斟杯高的2/3為宜,敬茶應雙手捧上放在客人的右手上方,先敬尊長者。
3、之后,及時與客人交談(寒暄),不冷落客人。假如客人有事要求與父母交談,則應主動回避。父母不在家,非常熟悉和客人才迎進門;對陌生的來客,可借故請其改日再來。
4、接待老師應像接待長輩一樣熱情莊重。父母的朋友帶小孩子來訪,應同小孩一同玩,或給他講故事,和他們一起看書、聽音樂、看電視。
5、自己的同學、朋友來訪,應熱情迎接,初次來訪,應給父母逐個介紹,然后把佳座位讓給客人,可用茶水、水果、圖書等招待。吃飯時,同學、朋友來訪,應主動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聲明吃過,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書報或雜志給他看后再接著吃飯。
6、客人提出告辭,通常要婉言相留,等來客起身后再起步送至門外,并說:“請慢走,歡迎您再來!”
7、選擇適當?shù)臅r間,好事前同對方約定時間。
8、做客時穿戴要整齊,儀容要整潔。
9、進門前要按門鈴或輕輕敲門,待有回音或有人開門后方可進入。
10、主人斟茶或給糖果,應起立雙手接過,并說“謝謝”。
11、不可與小伙伴一起忘情嬉鬧,不可隨便進入大人的臥室和亂翻別人的東西。不經(jīng)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里的東西,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動用。
12、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物。
13、離開親友家時,要鄭重其事地告別。
打電話禮儀:
1、正確地接電話:
養(yǎng)成電話鈴響后中斷時立即接聽和語調溫和地自報家門的習慣。比如:您好!這是。請問您找哪位?
若是找其他人的電話,應讓對方稍等,然后迅速叫來聽電話的人;若是對方要找的人不在,要詢問對方是否有事需要自己轉告。
在接聽別人的電話時,應由對方先結束談話。如果有特殊情況,可委婉地告知對方并盡快結束談話。
在電話機旁放上筆和卡片紙,便于記錄、查詢、轉達。
2、正確地打電話:
要選擇適當?shù)拇螂娫挄r間。
查清號碼,正確撥號。
接通后,先報出要找的人名。
通話聲音要清晰,時間不可過長。
為方便使用(節(jié)約時間),應把常用的電話號碼記在電話薄上并放在電話機旁。
3、寬容地對待打錯的電話。
4、文明使用公用電話,愛護公用電訊設施。
5、牢記和正確使用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119、120、110。

【篇一】小學生基本禮儀規(guī)范
一、形象禮儀
1、談吐禮貌。言談時態(tài)度真誠,內容健康,語言禮貌,不說粗話臟話,不惡語傷人,使用“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禮貌用語。
2、舉止文雅。坐有坐相,站有站態(tài),舉手投足注意體態(tài)端正,自然從容、莊重規(guī)范,避免手舞足蹈、指指點點、輕浮粗俗。在校園里,男女學生不牽手、挽臂、勾肩搭背同行,不騎車帶人。
3、著裝得體。著裝要做到整潔、質樸、大方,不穿奇裝異服、怪模怪樣。在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所,著裝端正,不敞胸露懷,不穿拖鞋和打赤腳。
4、儀容整潔。容貌修飾要適度,不濃妝艷抹,保持清潔容顏,經(jīng)常修飾頭發(fā),修剪指甲,不染發(fā)。男生不留長發(fā)、不剔光頭,女生注意頭發(fā)平整自然。不佩戴首飾。
二、細節(jié)禮儀
1、上課禮儀。提前5分鐘進入教室,做好上課準備,遵守課堂紀律,正確對待老師提問,回答問題清晰,禮貌。表情大方。
2、出入辦公室禮儀。進入辦公室應先征得老師的同意,在辦公室不亂翻老師的物品,說話時要有禮貌、簡潔、明快,注意分寸,經(jīng)老師同意后方可坐下談話,離開辦公室時,應禮貌地向老師道別。
3、宿舍禮儀。遵守集體生活秩序。自覺搞好個人衛(wèi)生,物品擺放整齊。午休時要安靜,夜晚按時熄燈就寢,不高談闊論,影響他人。在宿舍區(qū)內不喧嘩、打鬧。不隨便使用、翻弄或移動別人的東西。同學間互相關心、互相尊重。
4、師生、同學間交往禮儀。對老師要禮貌、尊重。在路上與老師相遇,應主動向老師問好,并請老師先行。老師到寢室走訪時,學生應熱情接待,明確、如實回答老師的詢問。無論任何場合,對老師都要有正確的稱呼。同學之間要文明交往,不拉幫結派。
5、集會禮儀。參加集體活動應提前到達集會地點,并做到“快、靜、齊”。進入會場,要服從工作人員安排,不爭搶座位。集會結束離開會場時,要按次序出場,切忌一哄而散,爭先恐后。
6、用餐禮儀。自覺維護食堂公共秩序,自覺排隊,不起哄、不打鬧,互相禮讓,尊重服務人員。愛護食堂公物,講究衛(wèi)生,不隨意亂倒剩飯、剩菜。
7、圖書館、自修室禮儀。在圖書館、自修室要保持安靜,走路輕、查閱書卡輕、翻閱書本輕,不在圖書館與他人討論問題或竊竊私語。愛護圖書,不折頁,撕頁、亂涂亂畫。保持衛(wèi)生、不吃零食、不吸煙、不吐痰。不穿背心、拖鞋進入圖書館、自修室。
8、校園禮儀。不攀折花木、踐踏草坪;不在教學樓吸煙,大聲喧嘩、亂丟雜物;不在墻上蹬踢、亂畫;不撕毀學院公告、通知等。

【篇二】小學生基本禮儀規(guī)范
所謂禮儀是指在社會交往中,用于表示尊重、親善和友好的首選行為規(guī)范和慣用形式,禮儀的直接目的和本質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級精神需要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按禮儀的要求去做,禮儀使人獲得尊重的滿足。從而獲得愉悅,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在現(xiàn)實生活中,知禮,守禮、行禮的人會贏得別人的尊敬和信任。反之,非禮、失禮的人往往為社會所垂棄,作為學生更要注重禮儀修養(yǎng),當然,禮儀修養(yǎng)絕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形式,它是與人內在的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密切相關的,是人的內在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的反映和折射,為此,學生在學生禮儀行為規(guī)范的同時,還要從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等方面提高自己。
一、升降國旗,莊重嚴肅,脫帽行注目禮。
二、集會要依次迅速,嚴守會場紀律。
三、上課時,遵守課堂紀律,發(fā)言先舉手,教師允許后起立回答。
四、在家里,尊老愛幼,尊重父母兄長的教誨,被誤解時避開鋒芒后解釋。
五、用好禮貌語言:“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
六、衣著整潔,坐正立直,行走穩(wěn)健,舉止文明。點頭微笑、鞠躬握手要情真意切。
七、進辦公室先輕輕敲門,遲到要報告,遇見老師先讓行、并問好,見了客人要問好讓座,講究歡迎、歡送的形態(tài)和語言。
八、不圍觀陌生人,尊重殘疾人的人性,主動讓座、讓路并予以幫助。
九、參加宴會、座談會或觀看演出、比賽時鼓掌致意要適度,不用嘲諷語言,不起哄。
十、碰到車輛要行禮。
十一、師生之間相處禮儀。與老師相處時,要有基本的禮貌,如見到老師要問好,向老師請教問題時要謙虛并虛心接受老師對自己的批評。
十二、同學之間相處禮儀。與同學相處時,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禮貌相待,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十三、校園公共場合禮儀。在校園公共場合中,特別要注意衛(wèi)生方面的保護,遵守必要的秩序維護,如公共聚會、校園生活中的秩序等。
十四、教室場所禮儀。在教室等公共場合中,要愛護教室的公共設施,衣著整潔,舉止得體,保持教室的衛(wèi)生和秩序。

【篇三】小學生基本禮儀規(guī)范
尊敬父母、敬重長輩:
1、早上起床后、晚上就寢前、父母下班回家時,應向父母表示問候。離家外出、上學或放學回家應向父母打招呼。當父母不在家,而你又要外出時,應打電話或寫留言條告知父母你的去向和回家時間,以免父母擔心。
2、記住父母的生日;當父母過生日或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時,能給父母送上一件有意義的小禮物,并鄭重地祝賀。
3、過新年時,應向父母拜年并給予祝福。
4、當父母生病時,要殷勤問候、細心照顧(端茶送水、喂藥等),少讓或不讓父母煩心。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自理、學習上自立、品德上自強,少讓父母操心。
6、不挑吃穿,不亂花錢,能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7、正確的稱謂長輩。
8、對年歲較大、行動不便的長輩能給予特殊的照顧。
吃飯的時候,主動為他們盛飯夾菜。
睡覺前,為他們鋪床、放墊、落蚊帳,防止他們著涼。
對走路困難的長輩,要時時加以攙扶,防止他們摔跤。
有空時,陪他們說話、聊天,給他們解悶,不要嫌棄老人說話嘮叨。
老人病了,要細心照料,幫助送水、喂藥;洗腳或擦身等。
餐桌禮儀:
1、入座時應請長輩先坐,女士先坐,客人先坐,待別人坐定后,自己才可入座。
2、平時等父母及家人一同就餐;等長輩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做客時主人未示意開始,不要動筷。自己先吃完飯時,應禮貌的叫他人“慢用”。做客時主人未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3、就餐要文雅,要細嚼慢咽,不要發(fā)出不必要的聲音,或邊吃邊說。正確使用筷子,忌敲筷、擲筷、叉筷、插筷、渾筷、舞筷。喝湯要用湯勺舀到小碗內用湯匙送到嘴里,不要將湯碗直接就口。切不可口對著熱湯吹氣;喝湯不能發(fā)出響聲。
4、不要挑食,不要?!巴氲住?,更不要獨食。父母給自己做好吃的,也要讓父母先償或給他們留部分。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不需要時,應說:“謝謝,我真的不需要了。”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5、用餐完畢,幫助父母收拾好碗筷,擦洗餐桌。
【篇四】小學生基本禮儀規(guī)范
待客做客禮儀:
1、客人來訪,要事先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迅速開門或主動到門外迎接客人,熱情與客人打招呼,如果客人手提重物,應主動幫忙,對長者或體弱者可上前攙扶。
2、進入室內后,一般請客人坐在重要的座位上,然后拿茶水、糖果招待。沖泡茶時首先要清潔茶具,每杯茶以斟杯高的2/3為宜,敬茶應雙手捧上放在客人的右手上方,先敬尊長者。
3、之后,及時與客人交談(寒暄),不冷落客人。假如客人有事要求與父母交談,則應主動回避。父母不在家,非常熟悉和客人才迎進門;對陌生的來客,可借故請其改日再來。
4、接待老師應像接待長輩一樣熱情莊重。父母的朋友帶小孩子來訪,應同小孩一同玩,或給他講故事,和他們一起看書、聽音樂、看電視。
5、自己的同學、朋友來訪,應熱情迎接,初次來訪,應給父母逐個介紹,然后把佳座位讓給客人,可用茶水、水果、圖書等招待。吃飯時,同學、朋友來訪,應主動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聲明吃過,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書報或雜志給他看后再接著吃飯。
6、客人提出告辭,通常要婉言相留,等來客起身后再起步送至門外,并說:“請慢走,歡迎您再來!”
7、選擇適當?shù)臅r間,好事前同對方約定時間。
8、做客時穿戴要整齊,儀容要整潔。
9、進門前要按門鈴或輕輕敲門,待有回音或有人開門后方可進入。
10、主人斟茶或給糖果,應起立雙手接過,并說“謝謝”。
11、不可與小伙伴一起忘情嬉鬧,不可隨便進入大人的臥室和亂翻別人的東西。不經(jīng)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里的東西,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動用。
12、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物。
13、離開親友家時,要鄭重其事地告別。
打電話禮儀:
1、正確地接電話:
養(yǎng)成電話鈴響后中斷時立即接聽和語調溫和地自報家門的習慣。比如:您好!這是。請問您找哪位?
若是找其他人的電話,應讓對方稍等,然后迅速叫來聽電話的人;若是對方要找的人不在,要詢問對方是否有事需要自己轉告。
在接聽別人的電話時,應由對方先結束談話。如果有特殊情況,可委婉地告知對方并盡快結束談話。
在電話機旁放上筆和卡片紙,便于記錄、查詢、轉達。
2、正確地打電話:
要選擇適當?shù)拇螂娫挄r間。
查清號碼,正確撥號。
接通后,先報出要找的人名。
通話聲音要清晰,時間不可過長。
為方便使用(節(jié)約時間),應把常用的電話號碼記在電話薄上并放在電話機旁。
3、寬容地對待打錯的電話。
4、文明使用公用電話,愛護公用電訊設施。
5、牢記和正確使用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119、1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