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空氣在哪里》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空氣在哪里》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小猴子找空氣介紹了空氣的作用及特點。本課是略讀課文,文章內(nèi)容淺顯易懂,教學中我用生本理念,放手讓學生自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空氣在哪里》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空氣在哪里》教案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初步了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會認五個生字。
    教學重點:
    自主學習、探究,了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空氣在我們身邊的各個地方,植物、動物的離不開空氣。
    教學準備:
    氣球、課件、展示臺。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1、師: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五顏六色的氣球)
    問:氣球為什么會鼓鼓的呢?(學生回答)師把里面的空氣放掉,再問:空氣跑到哪里去了?(生回答)
    2、引入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空氣在哪里》。(板書課題)
    二、自學課文。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畫出文中生字詞,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讀音。
    2、學生自學。
    3、反饋:課件出示詞語花園,指名認讀詞語。
    4、再讀課文,想想課文的大意是什么?
    5、課件出示: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小猴子和空氣玩游戲,空氣一直躲,小猴子一直,后小猴子明白了。
    (指名回答后,補充完整,全班齊讀。)
    三、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過渡:同學們自學得很不錯,接下來,就要看我們合作精神怎么樣了!比一比,看哪個合作小組先完成學習任務(wù)。
    1、出示合作要求。
    課件:
    (1)自己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小猴子找空氣,知道了空氣在哪里。用波浪線畫出空氣的作用,小組內(nèi)匯報。
    (2)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3)選出你喜歡的一組對話在小組內(nèi)進行分角色表演讀。
    2、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合作完成任務(wù)。
    3、集體匯報。(結(jié)合學生匯報的順序相機教學)
    空氣在小猴子的肺里
    (1)你們是在第幾自然段找到的?空氣自己是怎么說的呢?
    (2)我們的肺里有空氣嗎?試一試就知道了!把鼻子捂住,屏住呼吸,有什么感覺?
    (3)空氣有什么作用?
    空氣在皮球里
    (1)你在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找到的?空氣說什么?
    (2)空氣的作用是什么?
    空氣在墨水里
    (1)哪幾個自然段寫的?和你平常發(fā)現(xiàn)的一樣嗎?
    (2)這里,空氣的作用是什么?
    空氣在汽車輪胎里
    (1)出示課件:汽車在行駛。
    (2)齊讀空氣說的話。
    (3)它的作用是什么?
    空氣在水里
    (1)課件出示:魚兒在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
    (2)你看到了什么?這關(guān)空氣什么事呢?
    (3)自豪地讀讀空氣說的話。(課件出示空氣說的話。)
    空氣在火里
    (1)氣還有什么作用?讀讀空氣說的話。
    (2)你能用什么方法證明空氣能幫助火燃燒呢?
    空氣在田野里
    (1)空氣還在哪里?它又是怎樣介紹自己的?
    (2)誰來用“有了我……才能”改改空氣說的話?
    大家學得真好!老師還有個疑問:風是怎樣形成的?(用書上的句子回答。)
    4、展示匯報。
    (1)展示臺展示學生完成的表格,集體訂正。
    (2)指名分角色表演讀,比比誰讀得好。
    四、拓展練習。
    1、課件出示:
    (1)我是小小科學家。
    (2)你還發(fā)現(xiàn)空氣在哪里?有什么作用?(繪制表格完成。)
    (3)設(shè)計一個小實驗,證明空氣在哪里。
    (4)我是小作家。
    我會續(xù)寫課文。
    2、選擇你喜歡的一組作業(yè),可以自己一個人完成,也可以與好朋友一起完成。
    3、匯報,做得好的給予獎勵。
    五、總結(jié)下課。
    1、學習了本課,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師總結(jié):這神奇的空氣就在我們周圍,我們就生活在空氣中,時時刻刻都在呼吸著空氣,為了我們的健康,我們大家都來保護環(huán)境,讓空氣永遠新鮮吧!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空氣在哪里》教案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初步了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會認五個生字。
    教學重點:
    自主學習、探究,了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空氣在我們身邊的各個地方,植物、動物的離不開空氣。
    教學準備:
    課件或錄象(出現(xiàn)空氣在水中、在空中、在物體中、在身體中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
    前幾課我們學習的都是關(guān)于科學的課文,了解了電腦棋手、認識了茅以生,知道了達爾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
    板書課題:空氣在哪里
    二、讀課題,質(zhì)疑:
    齊讀課題:注意“哪”字的讀音:
    板書:那、哪,進行區(qū)分。
    再讀課題:注意語氣,質(zhì)疑:什么句?為什么沒有標點?
    使學生了解文章題目不加標題的常識。
    三、自由讀課文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
    3、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題目中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
    4、熟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
    課件出示:
    小猴在哪里找空氣?找到了嗎?它知道了什么?
    5、自學感悟。
    四、交流匯報:
    1、小組交流。
    2、合作填寫表格:
    空氣所在肺里
    作用供氧氣
    3、總結(jié):空氣究竟在哪里?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1、自愿結(jié)合,人數(shù)、形式自選。
    2、練習朗讀。
    3、匯報、評議。
    六、布置作業(yè):從下列作業(yè)中任選一項。
    1、調(diào)查、了解空氣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2、續(xù)寫課文。
    3、設(shè)計關(guān)于空氣的手抄報。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空氣在哪里》教學反思
    《空氣在哪里》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小猴子找空氣介紹了空氣的作用及特點。本課是略讀課文,文章內(nèi)容淺顯易懂,教學中我用生本理念,放手讓學生自學。
    通過觀察生活的一些具體事例感受空氣的存在后導(dǎo)出課題,然后我讓學生圍繞“小猴子找空氣,知道了空氣在哪里?它有什么用處?”這兩個問題小組展開研究性學習。結(jié)合《同步練習》以完成表格的形式讓學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我還指導(dǎo)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形式多樣的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后通過“找空氣”活動,引導(dǎo)學生在經(jīng)歷探究過程的同時體會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往往只停留在其表面,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所吸引,探究的開展也是隨興所至,探究過程比較簡單、短暫而且不嚴格,很多學生找到的空氣只是氣球等一些顯而易見的,在這里我只能啟發(fā),鼓勵學生培養(yǎng)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的科學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