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唐僧取經(jīng)》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tǒng)稱等都離不開它。也可以說,語文是運用語言規(guī)律與特定語言詞匯所形成的書面的或口語的言語作品及這個形成過程的總和。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唐僧取經(jīng)》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唐僧取經(jīng)》原文
    唐朝和尚玄奘為了研究佛經(jīng),踏上了去佛教發(fā)源地——印度的萬里征途。在邊境要塞瓜州,玄奘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聽說玄奘要去印度,就勸他說:“這條路太難走了,又是沙漠,又是雪山,你可千萬別拿生命冒險哪!”玄奘說:“我立志去西天取經(jīng),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老人聽了,非常感動,就把一匹會認路的老馬送給了他。玄奘謝過老人,騎上馬進入了茫茫大沙漠。
    沙漠里真熱呀!玄奘解開皮水袋想喝口水,一不小心,水袋落到了地上,水全灑了。玄奘忍著干渴,繼續(xù)前進。他一直堅持了四五天,后渴得昏倒在地。半夜,一陣涼風把他吹醒了,他掙扎著爬上馬背。突然,老馬狂奔起來。跑了一陣,一汪清泉出現(xiàn)在眼前!原來,老馬記起了這綠洲上的清泉。玄奘高興得直掉眼淚。
    過了整整一年,玄奘終于到達了印度。經(jīng)過十幾年的學習,他成了有學問的高僧?!?BR>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唐僧取經(jīng)》教案
    教材:冀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玄奘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
    2、正確認讀本課十八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本課故事性強,讓學生感受玄奘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是教學的重點。
    課前準備:課件、圖片。學生嘗試搜集西游記有關(guān)資料。
    課時建議: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1)播放《西游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渲染氣氛,引起回憶。
    (2)音樂漸停,師介紹唐朝玄奘和尚,并板書課題。
    (3)學生介紹收集到的資料。(說出資料的來源)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引導發(fā)現(xiàn),識記生字。
    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
    (3)書寫生字。
    (4)自由讀文,了解課文所講述的事情。
    (5)合作交流:玄奘取經(jīng)途中遇到怎樣的困難?他是怎樣做的?
    (6)結(jié)合自身體驗,啟發(fā)想象。如,當水灑了的時候,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玄奘是怎么想的?體會玄奘的話:我立志去西天取經(jīng),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
    3、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文,把自己認為應該讀出感情的句子做上標記。
    (2)小組練讀,并試著作出評價。
    第一段,讀出老人的極力勸阻和玄奘的堅定。
    第二段,讀出艱難,讀出執(zhí)著,讀出情緒的變化。
    第三段,感受玄奘的堅定信念和堅強的意志。
    4、捕捉空白,模仿練說
    課文詳寫了“沙漠之行”,鼓勵學生想象玄奘在過雪山時又會怎樣克服困難(或者一路上還會克服什么困難),小組內(nèi)說一說。
    第二課時
    1、觀看《西游記》的片段,對比閱讀
    課文中的唐僧與《西游記》中的唐僧對比一下,你喜歡哪一個?
    2、積累運用
    (1)讀一讀下面的小知識,再分別用“州”、“洲”組詞語,體會區(qū)別。
    (2)想一想:劃橫線的字是什么意思?
    經(jīng)過十幾年的學習,他成了有學問的高僧。
    (3)唱唱《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你從哪一句體會到取經(jīng)艱難,寫下來。
    學生收集的資料:
    1、《西游記》里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唐僧(我看動畫片知道的)
    2、《西游記》是名著。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西天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媽媽告訴我的)
    3、中國的四大名著《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媽媽告訴我的)
    4、我看過《西游記》里的“豬八戒娶親”這本書,講給同學聽。
    5、我看過《孫悟空大鬧天宮》這本書。
    6、《西游記》是神話故事。(我問爺爺知道的)
    7、我知道唐僧去取經(jīng)在路上遇到了許多妖精,都是孫悟空救了唐僧。(看電視知道的)
    8、大師兄是孫悟空,二師兄是豬八戒,三師兄是沙僧,白龍馬他們都是保護唐僧的。(我看電視知道的)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唐僧取經(jīng)》教學反思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在本課教學的過程中,我首先以學生熟悉的方式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能無所顧忌地表達著自己的情感、見解,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chǔ)。接下來以像唐僧一樣去取經(jīng)而設計了三道難關(guān):字詞山、文章河、感悟林。通過圖片和影片,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讓學生在充滿好奇與挑戰(zhàn)的氛圍中,更加激發(fā)了想要"取經(jīng)"的興趣,從而把認讀生字、朗讀課文和感悟內(nèi)容緊密連系起來。在認讀生字詞時,有意識的從簡到難,并把形近的字放到一起出現(xiàn),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記憶能力,能更好的幫助學生讀課文。在感悟林里,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認識、感悟和體會用語言表達出來。雖然二年級的孩子感悟能力還不高,但他們很愿意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這也是他們的收獲,所以,在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只要能了解到唐僧不畏艱難,鍥而不舍的精神就可以了,并沒有求全、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