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匯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關。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0年民法典心得體會范文摘選,歡迎各位前來閱讀。
【篇一】2020年民法典心得體會范文摘選
9月17日,洛川縣“學用新思想、學用民法典”知識競賽決賽暨分享會落下帷幕。競賽中,經(jīng)過預賽選拔出的6支代表隊隊員圍繞《民法典》中婚姻、物權、合同、繼承等法律知識,集體作戰(zhàn),配合默契,搶抓時機、積極作答。競賽結束后,各參賽隊成員圍繞競賽主題,結合工作實際,逐一進行發(fā)言?,F(xiàn)將交流發(fā)言稿予以刊發(fā),供大家學習借鑒。
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黨委代表隊有幸參加這次縣上組織的“學用新思想、學用民法典”知識競賽,通過昨天的激烈角逐,我們以小組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進入今天的決賽環(huán)節(jié)。通過這次知識競賽,使我們對民法典的內容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學習中做到執(zhí)法、懂法、守法,不斷增強干部職工的法律意識和法制意識。
民法典的學習對于我們執(zhí)法部門的干部來說尤為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guī)學習,在做好自身學習的同時還要做好宣傳工作,向群眾宣傳、為群眾講解,成為民法典的宣傳者和踐行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今后,我們將民法典的學習與市場監(jiān)管工作緊密結合,立標桿、做表率,帶頭學習、積極宣傳。把好安全底線,積極做好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做好放心消費創(chuàng)建、“藥品安全放心工程”、積極推行“公勺公筷、共建文明餐桌”、疫情防控等市場監(jiān)管重點工作,為全縣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實現(xiàn)追趕超越做出市場監(jiān)管人的貢獻。
【篇二】2020年民法典心得體會范文摘選
《民法典》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進行了規(guī)范,它充分考慮了人性,指導我們追求真、善、美,實現(xiàn)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睹穹ǖ洹返某雠_,表明了我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文明進步的新時代。它是新中國歷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人民權利的寶典,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新頒布的《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形成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對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維護廣大人民權益,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強,對權利的保護意識也更加迫切。這就要求各級政府要帶頭遵守《民法典》,熟練掌握《民法典》的規(guī)范,領導干部只有帶頭示范、以身作則、學習宣傳、遵守維護,才能更好地推動《民法典》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更好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通過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guī)范,養(yǎng)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yǎng)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民法典》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備法典,《民法典》的實施,能很好地體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樹立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做遵法守法的模范標桿,真正讓百科全書式的《民法典》在世間流傳,造福于人民。
當然,《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并不意味著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有關國家機關也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lián)、相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jīng)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推動《民法典》的發(fā)展更上一層樓。
xx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民主法治建設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v觀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一直都是國家與民族社會文明繁榮進步的標志。民法典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我國體量的、醞釀時間最久的一部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的編纂和頒布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座里程碑。如何學懂弄通民法典,更好地推動它的貫徹實施,既是當前社會的熱點,也是各級公務員的一項重要任務。
【篇三】2020年民法典心得體會范文摘選
2020年5月28日,xx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民法典就此誕生。中國人民終于擁有了一部真正屬于自己的民法典,終于實現(xiàn)了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著“人民至上”,我們不僅要細細體會和思考背后的含義,更要時時去領悟和踐行其中的真諦。
人民利益至上,舉法律武器維護人民利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huán)節(jié),而要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各環(huán)節(jié)。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權利種類,確認和保障了民事權利,完善了權利保護和救濟規(guī)則。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回應了人民群眾需求,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黨員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為了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首先自身要學法和懂法,將法律學習及運用貫徹到工作始終。要自覺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各方面的法律知識,強化法學理論素養(yǎng),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利益,運用法律武器切實保護人民的權益不受到侵犯。
人民需求至上,建德治屏障增進人民福祉。公平正義是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的前提。新時代下,人民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后,必然對公平正義有更高層次需求。要順應人民的需求,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民法典確立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權制度及合同制度等相關民事法律制度,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黨員干部要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守護好社會公平正義?!按蜩F還需自身硬”,維護公平正義首先要從自身做起,要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一種品德修養(yǎng)、政治情操。堅持公道正派、公正無私,堅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觀念,堅持原則按規(guī)矩辦事,自覺抵制人情風、關系網(wǎng),戒行“潛規(guī)則”、“亂作為”,將公平正義貫穿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人民服務至上,樹法治思維守護人民安康。人民服務至上,體現(xiàn)于為民辦好一件實事,體現(xiàn)于為民服務的每一細節(jié)。民法典貫穿人民服務至上的立法原則,對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和隱私權等諸多方面作了相關規(guī)定,為人道主義救助從法律上加碼,充分體現(xiàn)了法律對人民安康的守護。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堅守法律至上、權由法定、依法行權的思想,自覺運用法治思維為人民謀劃、開展、推動、完成工作,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范為人民想問題、作決策、干事情、定政策,堅決杜絕發(fā)生“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xiàn)象,真心真意做好人民的“服務員”。領導干部更要做好模范,深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把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帶頭捍衛(wèi)法治,依法辦事,堅決樹立法律性,保證人民的幸福安康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