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歷史的產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分享的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大器晚成
三國時候袁紹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yǎn],他從小學習武藝,不過直到23歲才開始讀論語詩經等書籍。
崔琰為人耿直很有見識,朝廷的官員們對他十分推崇,連曹操都很敬重他。當時袁紹手下的士兵非常殘暴,甚至挖開墳墓毀棄敵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勸說袁紹命令士兵不要這樣做,袁紹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聽取了他的建議,并且封他為騎都尉。
崔琰后來跟隨曹操的時候,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為嗣[sì]子(繼承人的意思),崔琰就反對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都是立長子,怎么能立小兒子呢?這是不可以的呀!曹植雖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對人才的識別方面有獨到之處,崔琰有個堂弟名叫崔林,年輕時沒有什么成就和名望,親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卻對這位堂弟相當器重,常常對別人說,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意思是說,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經過長期的鍛煉,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琳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lián)沃鞑?、御史中丞等官職,后來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擔任司空,被封為安陽鄉(xiāng)侯,成為魏國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器,后來大器晚成這個成語意思常用以比喻一個人成才成名較晚。
【篇二】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兔死狐悲
從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貍,他們?yōu)榱藢Ω队泄餐臄橙恕嚼锏墨C人,結成聯(lián)盟并且發(fā)誓要同生死共患難。
有一天,當他們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時,一群山里的獵人突然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兔子和狐貍正要逃跑的時候,有個獵人一箭射到了兔子身上,狐貍拼命逃跑,僥幸逃過了一劫。
獵人們走后,狐貍回到了原地,它非常悲傷,嗚嗚嗚的哭了起來。
這時候,有個長者正好經過,看見狐貍正在哭泣,覺得非常奇怪,就問:“狐貍,你為什么不停地哭泣?。俊?BR> 狐貍非常悲哀地說:“你有所不知,我和免子同樣弱小的動物,都是獵人捕獵的對手象,本來我們是同生死共患難的,可是現(xiàn)在我的同伴被獵人射死了,它今天的死亡,預示著我也活不了多久,我真正的朋友死了,我哪能不傷心呢?”
長者聽了狐貍的話,嘆著氣說:“你為同伴的死而傷心,是因為你們有著相似的命運啊!”
兔死狐悲的意思是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比如因同類的不幸或死亡,而感到悲傷。
【篇三】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赴湯蹈火
東漢末年,劉表擁兵十萬,稱雄荊州。他外表儒雅,但內心多疑,當時曹操和袁紹都想拉攏劉表,但劉表卻不知道該歸順誰。
有一天,劉表的屬下韓松說,曹操一旦擊敗了袁紹,就會移兵進攻我們,那時將軍你就難以抵抗了,所以歸順曹操乃是萬全之策。
劉表說,如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我也難以適從,目前曹操住在許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們的虛實如何?
韓松說,我是您的屬下,自當為你效勞,就是趕湯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辭,如果將軍已做出歸順曹公的決策,那么派我進京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進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義就不能再為將軍效勞了,到那時將軍就不要為難我了。
劉勞含糊其辭讓他去一趟再說,韓松到了京城后,受曹操控制的漢獻帝封他為太守。
劉表得知后,認為韓松是對自己的叛逆,準備等韓松回來后就殺了他。
韓松回來一進門,劉表大罵,韓松逆賊,竟敢叛我。
韓松說,我早已有言在先,今日是將軍辜負我,不是我辜負將軍。
劉表啞口無言,劉表的妻子便悄悄地勸勸他,韓松是本地頗有影響的人物,況且他理直氣壯,誅殺他很難以服眾?。?BR> 劉表自知理虧,只得下令赦免了韓松死罪。
后來人們就用赴湯蹈火來形容,即使面對滾燙的熱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比喻不避艱險,湯是熱水的意思。
【篇四】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愛屋及烏
在商朝末年,商紂王昏庸無道,揮霍無度,天下的百姓怨聲載道,周武王姬發(fā)順應民意,*了商紂王的殘暴統(tǒng)治,商紂王最后在露臺點火*,商朝也就此滅亡了。
商紂王死之后,周武王并沒有感到輕松,因為想要盡快的結束戰(zhàn)亂,安定天下,必須首先要安頓好紂王留下的軍隊,他征詢姜太公的意見。
太公說,“我聽別人講,喜歡一個人就會連同喜歡他屋頂上丑陋的烏鴉,而憎恨一個人就是看到他家的籬笆墻也會深惡痛絕。這句話很明白,大王應該殺掉那些將士,斬草除根不留禍患,只有這樣才可以穩(wěn)住大局,統(tǒng)治天下。”
周武王不同意姜太公的意見,就問了邵公,邵公說,“將士中有罪的殺掉,沒罪的可以放掉,大王以為如何?”
周武王仍然覺得不滿意。
這個時候,周公站出來說,“大王取得了天下,應該以仁德感化百姓,既不偏愛自己的親友部下又能尊重其他的人,這樣才能夠平復民心,我看應該讓紂王的部下回家務農和家人團聚,這樣既去除了敵對的勢力,又讓他們各得其所,安居樂業(yè),大王覺得怎樣?”
武王聽后非常高興,認為自己得到了安邦治國的良策。
于是他按照周公的建議,治理天下,使周朝不斷的強盛起來。
周武王雖然沒有采納姜太公的建議,但是愛屋及烏卻成為千古流傳的一句成語。
愛屋及烏,本意是愛某個人就連他家屋頂上的烏鴉也喜愛。比喻喜愛某人,從而愛及和他有關的人和事物。
【篇五】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打草驚蛇
唐朝有一個人名叫王魯,他在當涂做縣令。
這個王魯愛財如命,經常掠奪老百姓的錢物,王魯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變著法子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
當涂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里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吃懲治他們,出出心中的怨氣。
有一次適逢朝廷派官員下來巡查地方情況,當涂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于是大家聯(lián)名寫了狀紙,控告縣衙里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的種種不法行為。
狀紙首先遞送到縣令王魯手上,巧的是狀紙上所列舉的罪行和王魯平時的違法行為幾乎一模一樣,這可把王魯嚇壞了,冷汗不停的往下滴。
他一邊看著手中的狀紙,一邊發(fā)著抖,心里想,怎么會這樣?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想著想著,驚恐的心怎么也安靜不下來,他用顫抖的手拿筆在狀紙上寫下了此刻真實的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雖然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條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的嚇了一跳。
寫罷,他手一松癱坐在了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后來人們從這個故事中引伸出打草驚蛇這一成語,用來比喻一方面給予假懲罰,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警戒.
現(xiàn)在人們都用這一成語比喻做事不夠機密,往往因為一些不必要的舉動,導致了對方察覺了自己秘密的意圖。
【篇一】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大器晚成
三國時候袁紹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yǎn],他從小學習武藝,不過直到23歲才開始讀論語詩經等書籍。
崔琰為人耿直很有見識,朝廷的官員們對他十分推崇,連曹操都很敬重他。當時袁紹手下的士兵非常殘暴,甚至挖開墳墓毀棄敵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勸說袁紹命令士兵不要這樣做,袁紹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聽取了他的建議,并且封他為騎都尉。
崔琰后來跟隨曹操的時候,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為嗣[sì]子(繼承人的意思),崔琰就反對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都是立長子,怎么能立小兒子呢?這是不可以的呀!曹植雖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對人才的識別方面有獨到之處,崔琰有個堂弟名叫崔林,年輕時沒有什么成就和名望,親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卻對這位堂弟相當器重,常常對別人說,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意思是說,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經過長期的鍛煉,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琳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lián)沃鞑?、御史中丞等官職,后來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擔任司空,被封為安陽鄉(xiāng)侯,成為魏國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器,后來大器晚成這個成語意思常用以比喻一個人成才成名較晚。
【篇二】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兔死狐悲
從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貍,他們?yōu)榱藢Ω队泄餐臄橙恕嚼锏墨C人,結成聯(lián)盟并且發(fā)誓要同生死共患難。
有一天,當他們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時,一群山里的獵人突然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兔子和狐貍正要逃跑的時候,有個獵人一箭射到了兔子身上,狐貍拼命逃跑,僥幸逃過了一劫。
獵人們走后,狐貍回到了原地,它非常悲傷,嗚嗚嗚的哭了起來。
這時候,有個長者正好經過,看見狐貍正在哭泣,覺得非常奇怪,就問:“狐貍,你為什么不停地哭泣?。俊?BR> 狐貍非常悲哀地說:“你有所不知,我和免子同樣弱小的動物,都是獵人捕獵的對手象,本來我們是同生死共患難的,可是現(xiàn)在我的同伴被獵人射死了,它今天的死亡,預示著我也活不了多久,我真正的朋友死了,我哪能不傷心呢?”
長者聽了狐貍的話,嘆著氣說:“你為同伴的死而傷心,是因為你們有著相似的命運啊!”
兔死狐悲的意思是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比如因同類的不幸或死亡,而感到悲傷。
【篇三】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赴湯蹈火
東漢末年,劉表擁兵十萬,稱雄荊州。他外表儒雅,但內心多疑,當時曹操和袁紹都想拉攏劉表,但劉表卻不知道該歸順誰。
有一天,劉表的屬下韓松說,曹操一旦擊敗了袁紹,就會移兵進攻我們,那時將軍你就難以抵抗了,所以歸順曹操乃是萬全之策。
劉表說,如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我也難以適從,目前曹操住在許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們的虛實如何?
韓松說,我是您的屬下,自當為你效勞,就是趕湯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辭,如果將軍已做出歸順曹公的決策,那么派我進京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進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義就不能再為將軍效勞了,到那時將軍就不要為難我了。
劉勞含糊其辭讓他去一趟再說,韓松到了京城后,受曹操控制的漢獻帝封他為太守。
劉表得知后,認為韓松是對自己的叛逆,準備等韓松回來后就殺了他。
韓松回來一進門,劉表大罵,韓松逆賊,竟敢叛我。
韓松說,我早已有言在先,今日是將軍辜負我,不是我辜負將軍。
劉表啞口無言,劉表的妻子便悄悄地勸勸他,韓松是本地頗有影響的人物,況且他理直氣壯,誅殺他很難以服眾?。?BR> 劉表自知理虧,只得下令赦免了韓松死罪。
后來人們就用赴湯蹈火來形容,即使面對滾燙的熱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比喻不避艱險,湯是熱水的意思。
【篇四】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愛屋及烏
在商朝末年,商紂王昏庸無道,揮霍無度,天下的百姓怨聲載道,周武王姬發(fā)順應民意,*了商紂王的殘暴統(tǒng)治,商紂王最后在露臺點火*,商朝也就此滅亡了。
商紂王死之后,周武王并沒有感到輕松,因為想要盡快的結束戰(zhàn)亂,安定天下,必須首先要安頓好紂王留下的軍隊,他征詢姜太公的意見。
太公說,“我聽別人講,喜歡一個人就會連同喜歡他屋頂上丑陋的烏鴉,而憎恨一個人就是看到他家的籬笆墻也會深惡痛絕。這句話很明白,大王應該殺掉那些將士,斬草除根不留禍患,只有這樣才可以穩(wěn)住大局,統(tǒng)治天下。”
周武王不同意姜太公的意見,就問了邵公,邵公說,“將士中有罪的殺掉,沒罪的可以放掉,大王以為如何?”
周武王仍然覺得不滿意。
這個時候,周公站出來說,“大王取得了天下,應該以仁德感化百姓,既不偏愛自己的親友部下又能尊重其他的人,這樣才能夠平復民心,我看應該讓紂王的部下回家務農和家人團聚,這樣既去除了敵對的勢力,又讓他們各得其所,安居樂業(yè),大王覺得怎樣?”
武王聽后非常高興,認為自己得到了安邦治國的良策。
于是他按照周公的建議,治理天下,使周朝不斷的強盛起來。
周武王雖然沒有采納姜太公的建議,但是愛屋及烏卻成為千古流傳的一句成語。
愛屋及烏,本意是愛某個人就連他家屋頂上的烏鴉也喜愛。比喻喜愛某人,從而愛及和他有關的人和事物。
【篇五】經典中華四字成語故事精選:打草驚蛇
唐朝有一個人名叫王魯,他在當涂做縣令。
這個王魯愛財如命,經常掠奪老百姓的錢物,王魯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變著法子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
當涂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里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吃懲治他們,出出心中的怨氣。
有一次適逢朝廷派官員下來巡查地方情況,當涂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于是大家聯(lián)名寫了狀紙,控告縣衙里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的種種不法行為。
狀紙首先遞送到縣令王魯手上,巧的是狀紙上所列舉的罪行和王魯平時的違法行為幾乎一模一樣,這可把王魯嚇壞了,冷汗不停的往下滴。
他一邊看著手中的狀紙,一邊發(fā)著抖,心里想,怎么會這樣?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想著想著,驚恐的心怎么也安靜不下來,他用顫抖的手拿筆在狀紙上寫下了此刻真實的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雖然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條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的嚇了一跳。
寫罷,他手一松癱坐在了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后來人們從這個故事中引伸出打草驚蛇這一成語,用來比喻一方面給予假懲罰,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警戒.
現(xiàn)在人們都用這一成語比喻做事不夠機密,往往因為一些不必要的舉動,導致了對方察覺了自己秘密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