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生物知識點復習

字號:


    知識掌握的巔峰,應該在一輪復習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識重新?lián)炱饋碇?。這樣看來,應對高二這一變化的較優(yōu)選擇,是在高二還在學習新知識時,有意識地把高一內容從頭撿起,自己規(guī)劃進度,提前復習。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級生物知識點復習》,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生物知識點復習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
    1、能量流動
    a、定義:生物系統(tǒng)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b、過程:一個來源,三個去向。
    c、特點:單向的、逐級遞減的(不循環(huán)不可逆)。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2、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a、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魚塘)
    b、合理地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如農作物除草、滅蟲)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1、定義: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
    從無機環(huán)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huán)境的循環(huán)過程。
    2、類型:
    水循環(huán):是從地球表面通過蒸發(fā)(包括植物的蒸騰作用)進入大氣圈,同時又不斷地通過降水從大氣圈返回到地球的表面。
    氣體型循環(huán):包括氮、碳、氧等元素的循環(huán)
    沉積型循環(huán):包括磷、硫、鈣、鉀、鈉、鐵、碘、銅等物質的循環(huán)。
    3、物質循環(huán)的各種形式
    4、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huán)的關系
    5、實踐中應用:
    a.任何生態(tài)系統(tǒng)都需要來自系統(tǒng)外的能量補充
    b.幫助人們科學規(guī)劃設計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使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極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幫助人們合理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
    2.高二年級生物知識點復習
    向光性實驗發(fā)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jié),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xié)調、共同調節(jié)的。
    下丘腦是機體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相關激素間具有協(xié)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調節(jié)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fā)展的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是相互協(xié)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jié)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運動器官共同協(xié)調下形成的。
    3.高二年級生物知識點復習
    1.停止光照,C3的變化及其原因?上升、CO2固定進行,C3還原受阻
    2.停止供應CO2,C5的變化及其原因?上升,C3還原進行,CO2固定受阻
    3.突觸傳遞的特點及原因?單向傳遞、突觸遞質的釋放為單向的
    4。在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jié)中,下丘腦,垂體,甲狀腺各自分泌什么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素、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素
    5.細胞膜的功能由哪三點?保護細胞,控制物質進出,信息傳遞
    6.婚姻法規(guī)定不能結婚的近親指什么?直系血親及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7.為什么酶促反應的水浴溫度為37度?酶的活性適應
    8.生命調節(jié)的特點是什么?神經與激素共同調節(jié)
    9.DNA四種單體的中文名稱?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酸
    10.畫出DNA一個單體結構簡圖,并標上各部位名稱
    11.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遺傳變異
    12.生物進化的動力是:生存斗爭
    13.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
    14.生物進化的結果是:多樣性和適應性
    4.高二年級生物知識點復習
    一、捕獲光能的色素
    葉綠體中的色素有4種,他們可以歸納為兩大類:
    葉綠素(約占3/4):葉綠素a(藍綠色)葉綠素b(黃綠色)
    類胡蘿卜素(約占1/4):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弱。因為葉綠素對綠光吸收少,綠光被反射出來,所以葉片呈綠色。
    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有機溶劑如無水乙醇和丙XX)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2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確)
    (1)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
    (3)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么不能觸及層析液?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
    (4)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黃色的葉黃素,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寬的是葉綠素a,窄的是胡蘿卜素。
    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于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類囊體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種色素和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就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類囊體在基粒上。
    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內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僅分布著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須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植物更新空氣。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光合作用的產物除氧氣外還有淀粉。
    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同位素標記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的途徑,這一途徑稱為卡爾文循環(huán)。
    2、光合作用的過程:(熟練掌握課本P103下方的圖)
    總反應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類。
    根據是否需要光能,可將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5.高二年級生物知識點復習
    細胞的基本結構
    除了病毒等少數生物之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病毒的化學成分為:DNA和蛋白質或RNA和蛋白質。
    一、真核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一)細胞壁
    植物細胞在細胞膜的外面有一層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可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來除去。細胞壁作用為支持和保護。
    (二)細胞膜
    對細胞膜進行化學分析得知,細胞膜主要由脂質(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其中脂質多,約占50%;此外,還有少量的糖類。在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磷脂豐富。細胞膜的功能是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細胞質
    在細胞膜以內,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細胞質。活細胞的細胞質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tài),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細胞質基質
    細胞質基質含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多種酶,在細胞質中進行著多種化學反應。
    2、細胞器
    (1)線粒體
    線粒體廣泛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被喻為"動力車間"。
    光鏡下線粒體為橢球形,電鏡下觀察,它是由雙層膜構成的。外膜使它與周圍的細胞質基質分開,內膜的某些部位向內折疊形成嵴,這種結構使線粒體內的膜面積增加。在線粒體內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還含有少量的DNA。
    (2)葉綠體
    葉綠體是植物、葉肉、細胞特有的細胞器。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細胞中,進行的細胞器,被稱為"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在電鏡下可以看到葉綠體外面有雙層膜,內部含有幾個到幾十個由囊狀的結構堆疊成的基粒,其間充滿了基質。這些囊狀結構被稱為類囊體,其上含有葉綠素。
    (3)內質網
    內質網是由單層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大大增加了細胞內的膜面積,內質網與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有關,也是脂質合成的"車間"。
    (4)核糖體
    細胞中的核糖體是顆粒狀小體,它除了一部分附著在內質網上之外,還有一部分游離在細胞質中。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被稱為"生產蛋白質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