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五年級作文五篇

字號: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讓我?guī)銈冏哌M我的家鄉(xiāng),走進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風俗。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五年級作文
    中國各地區(qū)有各地區(qū)的風俗,我的老家是湖南,在那里,過年時可熱鬧了。
    湖南人過年的風俗,除了貼對聯(lián),放爆竹,守歲外,還有一些地方特色年俗。其中春節(jié)掃塵是每個家庭必做的,還流傳著一首民謠:“臘月二十五,彈塵掃房土;臘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臘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臘月二十九,雜土都搬走?!币庠诟筛蓛魞暨^大年。
    到了除夕,一定要吃雞,肉,魚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只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后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后,在上面撒上紅紅的辣椒,這里有兩個原因,一是意識象征著來年紅紅火火,二是湖南人做飯時愛加辣椒,添些辣味。大年三十晚上的魚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著年年有“魚”,五谷豐登;湖南人有嗜辣的飲食習慣,湘菜愛放辣椒,制法也是多種多樣,辣字當頭,也兼顏色,香辣味讓食客吃完汗流浹背,唇齒留辣,回味良久啊!
    初一早上吃一些點心后,就要準備好頭天的米酒,也叫甜酒,甜酒的材料很少:有糯米,紗布,還有當?shù)氐木扑幾?,酒藥子的用法,就類似于發(fā)酵粉。
    我們湖南的特色風俗豐富吧,每逢過年,我們就很開心,希望您也能有機會來湖南過年,來體驗當?shù)氐奶厣晡叮?BR>    【篇二】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五年級作文
    巍巍太行被稱之為中華的脊梁,而我老家就座落在那脊梁深處的一個小鎮(zhèn)上——山西省高平市三甲鎮(zhèn)。
    又一次回老家過大年,一路上憧憬著鄉(xiāng)村的年味與氣息,經(jīng)過長時間的車程,終于到了老家,隨著大雪紛紛揚揚地落下,年也越來越近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忙了起來,空氣中都彌漫著過年的香氣。奶奶在廚房做著各色各樣的花饃,我剛要去摸,奶奶立刻阻止了我,我十分奇怪,奶奶說這是要用來供俸的,根據(jù)供俸的神的不同,花饃饃也做得各有特色,比如門神上供的是花饃饃,放在門樓上,當春天打第一聲響雷的時候,才可以拿下來吃。聽奶奶說,爸爸小時候就特別期待打第一聲響雷,再把花饃饃拿到火里烤烤,特別美味可口!還有院子中間的神,要供豬形狀的花饃饃,而供俸土地公的是兔子形狀的花饃饃,此風俗體現(xiàn)了大山深處人們對自然饋贈的敬意。還有很多代表天時地利的各路神仙,都是我沒聽說的,奶奶說得津津有味,從奶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心底里的那份虔誠。
    年終于來了,初一五更老老少少都穿戴一新,燒旺火、放鞭炮,當然還有各個神位前供奉的漂亮的花饃饃,一家人對著各路神位叩了又叩,把來年的心愿都默默地傳遞給了神仙們。從正月初二開始,大山里的人們開始走親訪友,我也跟著爸爸媽媽一連走了好幾天的親戚,山西自古以來就有個約定俗成的飲食風俗——迎客的面條送行的餃子。“迎客的面條”寓意為希望客人來了住得長久些,而“送行的餃子”為取諧音——好趕腳之意,此風俗展現(xiàn)著太行山人的熱情好客和對親人朋友的美好祝福。
    老家還有許許多多的風俗,這些老一輩們傳承下來的智慧結晶體現(xiàn)著大山深處人們的豁達樸實與純真虔誠,讓人們體味到濃濃的年味、濃濃的情!
    【篇三】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五年級作文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春節(jié)習俗。今年臘月十九,我陪奶奶去了一趟她娘家,讓我親眼目睹了奶奶兒時的家鄉(xiāng)習俗——打芡地瓜粉。
    來到奶奶家,我一眼就看到舅公一家人在忙前忙后,我好奇地問奶奶:“舅公他們在干什么呢?”奶奶告訴我,每年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打芡一大鍋地瓜粉,分享給左鄰右舍。在芡地瓜粉之前要準備食材:大舅公在準備原汁原葉的大骨湯底,小舅公在準備清涼可口的白蘿卜干,舅婆在準備爆炒后的瘦肉,小姑在準備富有高蛋白質美稱的海蠣,小叔在準備能要開食欲大門的咸花生等等。
    一切準備就緒,他們就開始打芡地瓜粉了。奶奶先把鍋擦干,舅婆去燒開水,小孩子們背上小竹筐,上山撿干草和柴火,孩子們手腳麻利,不一會兒就撿來了好幾筐。首先,要倒上開水,鄰居把干草和柴火放入灶里,點燃后,用扇子扇風調整火候,隨即放入地瓜粉,地瓜粉像一朵朵小白花,裝飾著一件黑色的小裙子,為了讓地瓜粉做成糊狀,舅公把鍋蓋蓋上去,鄰居還得蹲在灶旁,拼命地扇風調整火候,當時天氣非常寒冷,而舅公的額頭上卻閃爍著豆大的汗珠。大約三十分鐘后,舅公掀起鍋蓋,哇,地瓜粉和三十分鐘前的截然不同了,現(xiàn)在的地瓜粉成了一鍋粘乎乎的東西,很像麥芽糖,勺子一搯起來還藕斷絲連的。接下來,舅公就要芡地瓜粉了。只見他雙手握住一根又短又粗的地瓜桿,一圈一圈賣力地芡,在芡的同時加入海蠣和瘦肉。接著換下一個人芡,這個人比舅公有力些,只見他雙手緊握地瓜桿,沿著鍋邊順時針一圈一圈地打芡,一邊芡一邊在地瓜粉的四周撒上白蘿卜干和花生……直到地瓜粉已經(jīng)夠Q彈為止,再加入大骨湯底,輕輕一撈,地瓜粉就芡好啦!
    芡地瓜粉做完后,要分給左鄰右舍共同品嘗,小孩子們個個高興得手舞足蹈,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不一會兒便端著碗和小伙伴們一起去看高甲戲了。我和奶奶也各盛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Q彈Q彈的芡地瓜粉吃起來滑溜溜的,真是太美味了,吃著吃著,奶奶和舅公不禁聊了他們小時候過年的趣事,大家都樂呵呵的。
    如今,由地瓜粉而釀成的各種家鄉(xiāng)味道已然化成了一種鄉(xiāng)愁的寄托,每到春節(jié),這種家鄉(xiāng)的味道更是時常纏繞著奶奶,因為那是奶奶小時候的年的味道。
    【篇四】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五年級作文
    春節(jié)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的家鄉(xiāng)也不例外。我的家鄉(xiāng)是永定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今年爸爸媽媽又帶我們回土樓老家過春節(jié)啦!
    在土樓過年,家家釀米酒、做糕點、曬春聯(lián)、殺雞殺豬、親友們聚在一起過大年,開心不已。春節(jié)期間,土樓里每天都會進行舞龍舞獅的表演,那些壯年們把多年的經(jīng)驗演藝得栩栩如生,將年味很快升騰為一種向往,向往著它的熱鬧與神秘。
    每到春節(jié),我們這些小朋友們最開心的,就是所有的小孩都會回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大幫人一起玩,非常熱鬧。我們會在土樓下玩捉迷藏,追追趕趕的,圓樓之大,門戶之多,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夜晚時分,爸爸媽媽還會為我們買許多的煙花,長的、短的、單發(fā)的、多發(fā)的,讓我們大家一起放。大家手執(zhí)那些彩色的柄,邊是膽戰(zhàn)心驚邊是邊是期待地燃燒著,那些煙花從土樓上方飛散下來,絢爛多姿,仿佛照亮了土樓積蓄了一冬的溫情和歡喜,孩子的歡笑聲讓這位誠樸敦厚的老者也綻開了笑顏,直到深夜,大人們才把我們拽進屋里,那份戀戀不舍真是藏都藏不住。
    土樓的春節(jié)還有很多很多不一樣的風俗,如果你也感興趣,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xiāng)——永定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來過年,一定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春節(jié)哦!
    【篇五】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五年級作文
    春節(jié),是中國最喜慶的日子。不同的地方就有著不同的風俗,而我的家鄉(xiāng)在泉州,就讓我?guī)ьI你們,一起來看看我家鄉(xiāng)的風俗吧!
    每當?shù)搅耸罗r歷二十四的時候,我們泉州人就開始張羅著要給房子進行一番“美容”,說白了就是大掃除。我們認為這樣做可以趕走不好的事,讓自己在新的一年中順順利利,也就是“辭舊迎新”的意思。
    到了二十六,就是市場最熱鬧的時刻。每家每戶都會買一些魚和肉放在冰箱里面速凍著,等待大年三十那天,一家人圍著桌子,開開心心的吃著年夜飯。當然還會買餅干,糖果,瓜子,水果……這時候孩子們看著買這些零食就會開心得手舞足蹈,我也不例外。外婆那一輩的人,就會忙著蒸“碗糕”,用一個小小的碗,然后將自己調制成糊狀的面粉倒入碗中,蒸出來后撒一點紅色的米粒在上面,那香味簡直是令我陶醉。
    眼看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了,家家戶戶的飯桌上一定要出現(xiàn)“魚”,這是因為,在年夜飯中,吃魚的含義是“年年有魚”。大家圍著圓圓的桌子,吃著年夜飯,聊著天……飯后就是孩子們期盼了一年的時刻了,長輩們拿著提前就包好的紅包給晚輩們發(fā)紅包,晚輩們接過紅包給長輩們送上新年的祝福,然后大家一起開心的看春晚,跟著全國人民一起跨年。
    隔天一大早,穿上新衣服,穿新鞋。孩子們跟著家長走門竄巷,給親戚朋友拜年,路上看到認識的人,第一句話就是互道“新年好”!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你們老家的春節(jié)是怎么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