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9個漢字,用紙牌憶喜歡的方法識字。在閱讀中獨立認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愛問、敢問、進而培養(yǎng)學生會問。
3、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到不懂就問的益處,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有沒遇到過不了解或者不知道的情況?你是怎么樣做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來認識一個人物,他就有著“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我們一起到書上了解一下吧!
二、自學自主讀文,提示學生學字方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識字。
三、識字分類識字,注重實效。
四、交流,整體感知
1、自讀思考:讀文后的感受
2、自主合作:以小組為單位,自讀課文。如齊讀、分角色讀、分自然段、表演讀文等。
五、誦讀小組匯報讀文,共同感知課文。
六、寫字
1、自主學習較簡單的生字。
2、交流學習較難的生字。
2.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教案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認字17個。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孫、私”。
4、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習慣,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認字17個。
難點:
1、引導學生運用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2、寫字“孫、私”。
三、教學準備:
孫中山的資料、生字卡片、掛圖。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課文,講的是孫中山先生小時候的故事,課文的題目是:“不懂就問”。
指名讀課題(2人)。
全班一起讀課題。
(二)初步學習課文。
1、誰預習這篇課文了?你是怎么預習的?(3人說)
2、這篇課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xiàn)在請大家放開聲音讀一遍課文,讀完之后,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3、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主要板書和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孫中山是個名人嗎?
(3)“先生”是誰?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為什么孫中山問問題要壯著膽子?
(7)為什么孫中山問問題其他同學都嚇呆了?)
同學們有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爭取把這些問題都弄明白。
4、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7個自然段)
5、這個小故事說的是孫中山小時候的事,誰在課前查找資料了,能給大家講一講孫中山。
(學生自由介紹資料,以小組形式介紹、自己向全班介紹。)
老師補充介紹資料。
附:資料
孫中山生平簡介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后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94年創(chuàng)立興中會。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創(chuàng)立了中國歷第一個共和政體。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在孫中山小的時候是沒有學校的,想上學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個時候由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沒有教材,也沒有學習的年限。那個時候稱呼老師為“先生”。先生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一切都得聽老師的,學生不許多問。
6、了解了這些事情,同學們小組合作再來讀一遍課文,看看是不是能讀懂一些了。
小組合作讀課文。
7、同學們課前提的問題小組一起討論一下,爭取在小組里解決。
各小組開始討論、交流。
全班交流,解決小組內(nèi)沒有解決的問題。
8、請同學們拿好書,認真讀一遍課文。
(三)學生字。
1、大家課文學的真好,老師獎勵同學們玩?zhèn)€小游戲:生字對對碰。要想做好這個游戲我們先來認認生字,這些生字,如果你認識就大聲讀出來。
2、請你一邊擺生字卡片一邊讀。
3、下面我們開始做游戲吧!老師說字,學生找,老師說:“對對碰”,學生同桌對卡片?!罢b”“思”(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個字)“糊涂”“嚇”(組詞)“鴉雀無聲”“拿”(說記字方法)
4、一邊讀一邊收生字卡片。
5、有幾個字娃娃特別淘氣,剛才跑出去玩,現(xiàn)在又回來了,誰愿意當小老師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養(yǎng)”)
小組內(nèi)商量怎樣記字。全班交流。
(四)寫字。
1、課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學們會寫的。老師一邊擺生字卡片大家一邊讀。
2、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孫、私”這兩個字。
讓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怎樣寫好看。
認真觀察田字格,每個字的部件應從哪起筆,到哪收筆。
3、練習寫字。
4、反饋寫的情況,再寫一個。
5、小結。
學完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作業(yè):1、朗讀課文3遍,思考: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怎樣做?
2、讀認字表,組詞。
3、寫生字。
五、板書設計:略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鞏固識字17個。積累詞語。
3、指導學生書寫“誦、思”等7個生字。
4、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寫字7個。
難點:
1、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
2、積累詞語。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書、本、詞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不懂就問”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全班一起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
1、誰愿意讀這篇課文?(請7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讀的怎么樣?一會兒來評一評。
2、讀完之后評議。
先說一說誰讀的好,什么地方讀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見。
3、出示:“先生講得很仔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從此,孫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動地問,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BR> 誰來說說你從這段話中讀懂了什么?孫中山養(yǎng)成了什么好習慣?你在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是怎樣做的?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4、你對這篇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比較喜歡或者有感想就讀這幾個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讀課文。
5、課文中有一個詞“一字不錯”照這個樣子也寫幾個“一()不()”的詞。
允許學生查詞典。
(三)鞏固生字、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字組詞。
2、這節(jié)課要求同學們會寫的生字有……,老師一邊擺生字卡片大家一邊讀。
3、讓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怎樣寫好看。
認真觀察田字格,每個字的部件應從哪起筆,到哪收筆。
4、練習寫字。
5、反饋寫的情況,再寫一個。
6、小結。
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讀認字表,組詞。
3、寫生字。
五、板書設計:略
3.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教案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
3、讓學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搖頭晃腦的意思。
4、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抓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學習。
教學難點:讓學生懂的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朗讀法、調查法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自讀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認讀生字
1、讓學生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給認讀生字組詞。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內(nèi)容。
3、教師點評。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讓學生口頭組詞。
4、分析生字的寫法。
四、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不懂就問
sún sòng sī lì gāng mā yā yǎng liáng
孫 誦 利 剛 嗎 鴉 養(yǎng) 良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了解意思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生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
2、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以指導。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讓學生理解“講解、糊里糊涂、搖頭晃腦的意思。
三、擴展活動
1、說說孫中山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對你有什么影響?
2、你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怎么做的?
四、小結課文
說說你學習了不懂就問這篇課文之后有什么收獲
1.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9個漢字,用紙牌憶喜歡的方法識字。在閱讀中獨立認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愛問、敢問、進而培養(yǎng)學生會問。
3、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到不懂就問的益處,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有沒遇到過不了解或者不知道的情況?你是怎么樣做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來認識一個人物,他就有著“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我們一起到書上了解一下吧!
二、自學自主讀文,提示學生學字方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識字。
三、識字分類識字,注重實效。
四、交流,整體感知
1、自讀思考:讀文后的感受
2、自主合作:以小組為單位,自讀課文。如齊讀、分角色讀、分自然段、表演讀文等。
五、誦讀小組匯報讀文,共同感知課文。
六、寫字
1、自主學習較簡單的生字。
2、交流學習較難的生字。
2.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教案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認字17個。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孫、私”。
4、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習慣,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認字17個。
難點:
1、引導學生運用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2、寫字“孫、私”。
三、教學準備:
孫中山的資料、生字卡片、掛圖。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課文,講的是孫中山先生小時候的故事,課文的題目是:“不懂就問”。
指名讀課題(2人)。
全班一起讀課題。
(二)初步學習課文。
1、誰預習這篇課文了?你是怎么預習的?(3人說)
2、這篇課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xiàn)在請大家放開聲音讀一遍課文,讀完之后,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3、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主要板書和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孫中山是個名人嗎?
(3)“先生”是誰?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為什么孫中山問問題要壯著膽子?
(7)為什么孫中山問問題其他同學都嚇呆了?)
同學們有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爭取把這些問題都弄明白。
4、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7個自然段)
5、這個小故事說的是孫中山小時候的事,誰在課前查找資料了,能給大家講一講孫中山。
(學生自由介紹資料,以小組形式介紹、自己向全班介紹。)
老師補充介紹資料。
附:資料
孫中山生平簡介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后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94年創(chuàng)立興中會。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創(chuàng)立了中國歷第一個共和政體。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在孫中山小的時候是沒有學校的,想上學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個時候由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沒有教材,也沒有學習的年限。那個時候稱呼老師為“先生”。先生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一切都得聽老師的,學生不許多問。
6、了解了這些事情,同學們小組合作再來讀一遍課文,看看是不是能讀懂一些了。
小組合作讀課文。
7、同學們課前提的問題小組一起討論一下,爭取在小組里解決。
各小組開始討論、交流。
全班交流,解決小組內(nèi)沒有解決的問題。
8、請同學們拿好書,認真讀一遍課文。
(三)學生字。
1、大家課文學的真好,老師獎勵同學們玩?zhèn)€小游戲:生字對對碰。要想做好這個游戲我們先來認認生字,這些生字,如果你認識就大聲讀出來。
2、請你一邊擺生字卡片一邊讀。
3、下面我們開始做游戲吧!老師說字,學生找,老師說:“對對碰”,學生同桌對卡片?!罢b”“思”(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個字)“糊涂”“嚇”(組詞)“鴉雀無聲”“拿”(說記字方法)
4、一邊讀一邊收生字卡片。
5、有幾個字娃娃特別淘氣,剛才跑出去玩,現(xiàn)在又回來了,誰愿意當小老師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養(yǎng)”)
小組內(nèi)商量怎樣記字。全班交流。
(四)寫字。
1、課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學們會寫的。老師一邊擺生字卡片大家一邊讀。
2、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孫、私”這兩個字。
讓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怎樣寫好看。
認真觀察田字格,每個字的部件應從哪起筆,到哪收筆。
3、練習寫字。
4、反饋寫的情況,再寫一個。
5、小結。
學完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作業(yè):1、朗讀課文3遍,思考: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怎樣做?
2、讀認字表,組詞。
3、寫生字。
五、板書設計:略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鞏固識字17個。積累詞語。
3、指導學生書寫“誦、思”等7個生字。
4、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寫字7個。
難點:
1、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
2、積累詞語。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書、本、詞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不懂就問”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全班一起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
1、誰愿意讀這篇課文?(請7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讀的怎么樣?一會兒來評一評。
2、讀完之后評議。
先說一說誰讀的好,什么地方讀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見。
3、出示:“先生講得很仔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從此,孫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動地問,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BR> 誰來說說你從這段話中讀懂了什么?孫中山養(yǎng)成了什么好習慣?你在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是怎樣做的?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4、你對這篇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比較喜歡或者有感想就讀這幾個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讀課文。
5、課文中有一個詞“一字不錯”照這個樣子也寫幾個“一()不()”的詞。
允許學生查詞典。
(三)鞏固生字、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字組詞。
2、這節(jié)課要求同學們會寫的生字有……,老師一邊擺生字卡片大家一邊讀。
3、讓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怎樣寫好看。
認真觀察田字格,每個字的部件應從哪起筆,到哪收筆。
4、練習寫字。
5、反饋寫的情況,再寫一個。
6、小結。
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讀認字表,組詞。
3、寫生字。
五、板書設計:略
3.小學二年級語文《不懂就問》教案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
3、讓學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搖頭晃腦的意思。
4、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抓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學習。
教學難點:讓學生懂的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朗讀法、調查法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自讀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認讀生字
1、讓學生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給認讀生字組詞。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內(nèi)容。
3、教師點評。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讓學生口頭組詞。
4、分析生字的寫法。
四、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不懂就問
sún sòng sī lì gāng mā yā yǎng liáng
孫 誦 利 剛 嗎 鴉 養(yǎng) 良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了解意思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生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
2、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以指導。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讓學生理解“講解、糊里糊涂、搖頭晃腦的意思。
三、擴展活動
1、說說孫中山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對你有什么影響?
2、你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怎么做的?
四、小結課文
說說你學習了不懂就問這篇課文之后有什么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