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承包荒山合同范文

字號:


    承包合同是指買賣雙方在經濟活動中對基建產品約定的價格,由雙方通過談判,以合同形式確定;承包合同是確定發(fā)包與承包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并受法律保護的契約性文件。為大家提供《2020年承包荒山合同范文》,歡迎閱讀。
    【篇一】2020年承包荒山合同范文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甲乙雙方充分協(xié)商,特訂立本合同,以便雙方共同遵守。
    一、乙方將自己所有的坐落在_________的荒山_________畝發(fā)包給甲方從業(yè),地南至_________,北至_________,東至_________,西至_________。
    二、承包期限為_____年,自20xx年xx月xx日起至20xx年xx月xx日止。承包期滿,甲方有優(yōu)先承包該荒山權。
    三、承包費用為每畝每年_________元,共計_________元(大寫)。
    四、合同簽字當日甲方向乙方預付_________年承包費用_________元,以后每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付清當年承包款項。
    五、對本合同條款,乙方已于20xx年xx月xx日召集村民代表會議討論,獲得村民代表會議全票通過。乙方依據該決議并根據該次村民代表會議的授權與甲方簽訂本合同書。
    六、甲方在開發(fā)承包荒山期間,在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使用乙方所屬村民,報酬由甲方承擔。
    七、甲方因植樹需架設管道從河中取水,乙方不得干涉及收取任何款項,發(fā)生糾紛由乙方負責解決。
    八、甲方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后,只能用于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允許的農業(yè)用途;在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允許范圍內,甲方擁有原承包荒山范圍內的一切使用權,乙方不得干涉。
    九、乙方同意甲方在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的前提下,可以自主采取轉包、轉讓、出租等方式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取得的收入全部歸甲方享有,乙方不得對此主張任何權利。
    十、在本合同有效期間,甲乙任何一方不經對方書面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本合同。
    十一、本合同履行期間,不因下列情形發(fā)生改變,甲乙雙方仍應按本合同書約定內容履行各自義務:
    甲方或乙方的負責人、經辦人變更;
    2.甲乙雙方名稱改變;
    3.乙方分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村民委員會,或者乙方與其他村民委員會合并為一個村民委員會。
    十二、本合同書未盡事宜,由甲乙雙方友好協(xié)商予以補充;補充合同視為本合同書的有機組成部分。
    十三、如因本合同發(fā)生糾紛,由甲乙雙方友好協(xié)商予以解決;協(xié)商不成或者不愿協(xié)商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十四、本合同書自雙方當事人簽章之日起生效。
    十五、本合同書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持一份。
    甲方(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xx月xx日
    【篇二】2020年承包荒山合同范文
    XXX村民委員會為甲方(以下簡稱甲方)
    承包戶為乙方(以下簡稱乙方)
    為了更好地鞏固和發(fā)展XX村石榴園,增加經濟收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互惠互利的原則下,甲方將部分荒山,承包給乙方,經甲、乙雙方共同協(xié)議,特訂以下條款,共同遵守,嚴格履行。
    一、甲方將部分荒山承包給乙方,建豬圈搞養(yǎng)殖和種植,其土地所有權及其產權屬甲方集體所有,乙方有管理、使用、生產、銷售權,但沒有買賣權。
    二、甲方有權監(jiān)督乙方依法經營,提供技術信息和經濟信息,促使乙方更好地管理好果樹,從而得到更好地經濟效益。
    三、承包范圍
    北起南至
    東起西至
    四、承包荒山畝數
    五、承包年限:自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為xx年
    六、乙方應在承包范圍內的零星荒地和空閑地,補栽石榴樹,經甲方驗收后,確定棵樹棵從第五年元月一日開始繳納承包金,每年每棵應繳6元,上繳承包金時間,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必須繳清,否則甲方每天按拖欠金額的3%罰乙方違約金交給甲方。
    七、乙方在承包期間,交給甲方的承包金外,國家或上級有關部門收取的稅費等應由乙方承擔,甲方概不承擔。
    乙方應保護好承包范圍內的松樹,不準隨意砍伐,沒少一棵對乙方進行00元以上,xx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止。
    本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
    簽訂日期:
    甲方:XXXXXXXXXXX村委會公章
    甲方代表人
    乙方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