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篇一
    【教學分析】
    金魚也是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孩子們觀察金魚的興趣一定會很濃厚。金魚的種類很多,給孩子們的觀察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金魚的外形特征;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傾聽、分享的習慣,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缸養(yǎng)活金魚活動場地:實驗室或教室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小金魚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觀察小金魚吧!
    二、觀察:各種各樣的金魚
    師:看,這么多漂亮的小金魚。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三、描述:觀察描述一條金魚的特點
    師:我們再一起來觀察其中一種小金魚。
    師:它的身體有哪幾部分?
    師:它的頭是什么樣子的?眼睛呢?
    師:能夠把它簡單的畫下來嗎?試一試,怎么樣?
    師: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畫的金魚嗎?他畫得怎樣?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四、拓展閱讀:不同種類的魚。
    師:在大自然里,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魚類,認識它們嗎?(出示各種魚的圖片和名稱)
    【教學反思】
    1、多種多樣的金魚給孩子們觀察提供了比較的因素。通過比較,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金魚,學會了通過比較找特點的方法。
    2、選一條金魚認真觀察,有利于完整而細致的描述一條金魚的樣子。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篇二
    一、學習目標:
    認識我們的牙齒,知道牙齒的作用。
    二、學習重點:
    學習正確刷牙方法。
    三、學習難點:
    牙齒對我們有哪些作用。
    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養(yǎng)成正確的刷牙習慣。
    五、學習準備:課件
    六、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刷牙”這一課。牙齒的用處可大了,你知道牙齒有哪些作用?看誰知道的多?
    生:小組討論,進行回答。
    (二)說一說: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這麼多,保護牙齒重要的是有效刷牙!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該如何正確的刷牙嗎?
    生:選用保健牙刷的優(yōu)點:刷頭小,在口腔里轉(zhuǎn)動靈活、毛束少,排列合理,便于清洗和干燥、毛尖設計合理,對牙齦刺激小。刷牙的時間早、晚各,每次刷牙三分鐘,飯后要漱口。牙刷用具自己專用,每次刷牙后都要把牙刷洗凈甩干,牙刷頭向上放于杯中,這樣就會減少細菌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生長以免得病。好選用含氟、含鈣牙膏刷牙,牙刷要三個月更換。
    師:誰還查找到了有關刷牙的知識?
    生:刷牙歌“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張開小嘴巴。刷左邊,刷右邊,上下里外都刷刷。早上刷,晚上刷,刷得牙齒沒蛀牙。張張口,笑一笑,我的牙齒刷得白花花。”
    七、板書:
    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張開小嘴巴。
    刷左邊,刷右邊,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刷得牙齒沒蛀牙。
    張張口,笑一笑,我的牙齒刷得白花花。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各個感官的作用,認識西瓜的特征。
    2、科學探究
    初步運用多種感官,對西瓜進行多角度的觀察,能依據(jù)觀察目的,選擇合適的感官觀察,并能描述觀察過程和觀察結果。
    3、科學態(tài)度、STSE
    意識到觀察在科學探究中的重大意義,學習科學家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樹立保護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識。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縱切一半的),濕紙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簽,小餐碟。
    教師準備:水果刀,砧板。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教師出示西瓜,提出學習任務:學習科學,讓我們從觀察開始。首先,我們以西瓜為例學習怎樣觀察。
    (二)新課學習
    1、整體觀察西瓜
    (1)分發(fā)材料:各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用眼看、鼻聞、手摸、手拍并且耳聽等方法觀察。
    (3)交流觀察后的發(fā)現(xiàn)。例如西瓜的形狀、顏色、花紋,拍打時的聲響等。
    2、由外到內(nèi)繼續(xù)觀察西瓜
    (1)分發(fā)材料:各組1份事先切開一半的西瓜
    (2)各組由外到內(nèi)繼續(xù)觀察
    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將感官、功能和可發(fā)現(xiàn)的西瓜的特征結合起來(如:眼——視覺——形狀、大小、顏色、花紋;手——觸覺——光滑程度、硬度;耳——聽覺——聲音;鼻——嗅覺——氣味;舌——味覺——味道)等。
    3、品嘗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覺——味道)
    4、小結
    說一說:西瓜是什么樣的?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用各種感官對西瓜的不同方面都進行了觀察,才能對西瓜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5、討論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幫助我們觀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還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保護感官
    (1)辨識哪些行為有損感官健康。
    (2)總結正確保護感官的方法。
    (三)講述法布爾的觀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