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勵志故事正能量閱讀

字號:

高三在人生中是一段異常拼博的歲月,也是非凡的人生經(jīng)歷。下面是分享的高三勵志故事正能量閱讀。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高三勵志故事正能量閱讀
    進入高三的那年,我16歲。一個長在底層工人家庭的孩子,16歲的我已經(jīng)相當懂事了:我乖巧地在從不和諧的父母之間周旋,保護和照顧著有心臟病的媽媽。從11歲我便開始承擔家務、買菜做飯當小管家,精打細算地為經(jīng)濟拮據(jù)的家庭節(jié)約每一分錢。但是,整個高中階段,我的學習幾乎完全處在無序的狀態(tài),成績并不理想,而我居然對自己的命運前途盲目樂觀。
    也許,這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殘酷青春─青春之殘酷,乃是因為年少輕狂心高氣傲而久不自知。
    但生活自有辦法嘲笑你教育你。1989年的高考像定時炸藥一樣準時爆炸。我名落孫山。這在我自己是意料之外,卻是在所有老師的預料之中。當然,這是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的事。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期,高考幾乎是當時年輕人的惟一康莊大道。落榜,就意味著流落江湖。而當時,江湖不像現(xiàn)在,處處都是出路。
    同學們幾乎全上了各種錄取線,個個都有書可讀了,包括那個曾聽我夸口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考不上大學”的同學。只有我們少數(shù)幾個,突然被大部隊扔下了,孤零零地留在一個荒島上,沒有前途,更無退路。
    那一年,吵吵鬧鬧了一輩子的父母親終于正式離婚。他們都沒有時間管我。其實我從小到大早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野丫頭的狀態(tài),但在高考落榜的那天晚上,我覺得自己所有的堅強全線崩潰,再沒有勇氣回到那個陰暗貧窮的家了。
    我和另外一個同學李德遠,躲到了胡衛(wèi)東家。我們都是落榜者,同病相憐。
    那個時候還不時興借酒消愁,我們也沒有錢喝酒。我只記得那個晚上餓了之后我們用白水煮了一些西紅柿來吃。沒有雞蛋,也沒有油。大家就這樣相對無言不知所措。天要亮的時候我們終于疲倦得合衣而睡了。后半夜,狂風大作,我聽到胡衛(wèi)東家的房頂上茅草飛揚和瓦片落地的噼里啪啦聲,心頭空虛得一塌糊涂。
    第二天磨蹭著回到家,把成績單給父親看。我低著頭不說話。父親沒有表情,長久,只嘆了一口氣,喃喃道:“語文沒有考好??!”語文是我的強項,但1989年的高考120分的語文我只考了72分,剛剛及格。說完父親就下樓去了,沒有對我的命運作出宣判,留下我在那間沒有門窗沒有電的屋子里默默流淚。
    父親其實已經(jīng)為我安排好了路:他要我到他當時上班的縣車隊去當售票員。我不敢埋怨父親。那幾年家里因為拆遷建房負債累累。后來房子建好后沒有裝修我們就住進去了,沒有窗戶,沒有電,甚至連墻壁都沒有粉刷。父親為了節(jié)約幾毛錢的菜錢,中午都要步行一個小時回家吃飯。
    但是我用沉默回絕了父親?!拔乙獜妥x?!蔽抑挥煤懿焕碇睔鈮训芈曇魢肃橹?,然后在父親惶恐的目光中逃出了家門。那個夏天我去得多的地方是家對面的六角亭,我常常坐在亭子的一層,呆呆地望著腳下的整個綦城,陷入無邊無際混亂的狂想。
    補習費現(xiàn)在想來不算貴。但在當時,對很多農村家庭和普通工人家庭而言,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也還是一筆頗沉重的負擔。姨姨真正走進我的生活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在1989年的那個暑假,是姨姨的那句話“她要讀就讀,我給她付學費”改變了我的整個命運。1989年9月,我成了一名高四生,插班復讀。
    同學們的錄取通知書還在陸陸續(xù)續(xù)地來,插班生一個一個地離開。偶爾也有失落的時候,但我已經(jīng)平靜了下來,經(jīng)歷了整個暑假的夢魘之后,我已經(jīng)能直面我的命運了。我小心翼翼地揣著我的補習費,精打細算著每一天的生活,我心平氣和地坐在90級的教室里,開始了另外一段人生。
    直到現(xiàn)在,我也必須承認: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從1990年開始的。
    我婉拒了一切校園社交活動,把各種欲望降到了低,夜以繼日地學習,不知疲倦地學習,緊張而非常有規(guī)律地學習。我爭分奪秒地計算著把吃飯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精心計劃著凌晨四點起來搶占學校的洗衣槽只為了能用少的時間處理內務。對每一天的支出我更是斤斤計較,每兩周只吃肉,千方百計省下一點點錢買書……那是一段狂熱地獻身于高考的日子,我日日坐禪入定般投入拼搏,日子清亮明凈。當時特別喜歡一首詩,全詩已經(jīng)記不全了,后兩句卻經(jīng)常響徹在耳邊:
    在不眠的靜夜,
    回想清泉的噴發(fā)……
    大概因為政治的原因,1990年的高考形勢更為慘烈。我以班上前幾名的成績,也只上了??凭€。但是這并沒有影響我進入大學的心情。1990年9月,我走進了大學。雖然是一所老家次的大學,但因為有了1990年的歷練,我如魚得水,我的大學生活從一開始便與眾不同─在當時大學生普遍懈怠慵懶的背景下,我堅持著以讀“高四”的狀態(tài)讀完了大專,并且把這種狀態(tài)帶到了后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于是,才有了今天不算太辜負生命的我。
    二十多年很快就過去了,今天,人到中年了,應該更有權利對當初的任何一段生活作出評價。
    感謝高考的殘酷,把我從青春的虛榮和喧囂中拯救了出來,讓我回歸了生命的真實和充實。在容易沉溺于浮華和浪漫的年齡,我被高考一掌打到了大地上,從此不恨不怨,孜孜不倦,日出而作,日落不休。臉朝黃土背朝天是艱辛的,但是,也唯有這艱辛能把心靈的成長早早地賦予我們。
    我永遠感謝高考,感謝所有的生命能夠承受之重。
    【篇二】高三勵志故事正能量閱讀
    俞敏洪坦言,從小學到大學,從未考過全班前20名,但憑借“自我鼓勵”考上北大。
    從33分到90分自我鼓勵考上了北大。
    很多人知道作為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參加過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現(xiàn)在的強項——英語。
    俞敏洪說,第參加高考,英語只考了33分。在復讀班,英語基礎差,從未得到老師的鼓勵,靠強大的“自我鼓勵功能”挺到后。第二年高考,英語成績55分,雖比前有進步,但總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質疑聲中,俞敏洪堅持再讀一個高三。當年暑假,俞敏洪報了一個英語補習班。有了前兩年的積累,加上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語得了90分,終被北大錄取。
    對于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而言,俞敏洪說: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沒有人鼓勵,就自我鼓勵?!?BR>    考上大學,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編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按髮W期間,我從未進入全班前40名。但我沒有因此放棄自己,一天內背不下課文,我就花一周的時間天天背,到后可以脫口秀。”俞敏洪說,在與同學智商相當?shù)那闆r下,惟一能勝出對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語即將參加高考的后進生:即使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顆上進的心。
    每天5分鐘記單詞學英語需要駱駝精神
    “新東方牛人多,他們中很多是海歸。論口語,我不如王強和周成剛(新東方另兩位創(chuàng)始人),我的英語里有較明顯的口音。但我的英語詞匯量是他們所不及的。”俞敏洪說,每天不論多忙,都會抽出5分鐘時間鞏固詞匯?!拔沂謾C里裝有英漢大詞典軟件?!庇崦艉橹毖?,自己不是天才,在腦海里庫存的3萬多個詞匯,不是哪一天哪幾個月積累下來的,而是這么多年每一天鞏固的結果。
    對于很多人頭痛的詞匯量問題,俞敏洪說沒有絲毫的捷徑可走。只有和遺忘規(guī)律較勁,每天花一定量時間鞏固記憶單詞,讓詞匯在腦海里日久扎根。
    俞敏洪說,很多家長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太注重結果,忽略了過程。他認為,英語學習應具有駱駝精神,而不是駿馬精神?!捌贩N再優(yōu)良的駿馬,一刻不停息地奔跑,總有一天會停止;而駱駝在沙漠的漫漫長路,則需要長時間的韌勁堅持下來,相信前方一定會出現(xiàn)綠洲?!?BR>    【篇三】高三勵志故事正能量閱讀
    班里充滿了競爭與壓力,而我的入學考試成績并不讓我樂觀。
    三年前,我?guī)еd奮的心情踏入了高中的大門。我像個天真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新鮮感。在高中,我開始了一種與以往不同的生活:由于家遠,我不得不住進了學校宿舍,在家里被寵慣的我一下子要做太多只能靠自己做的事;由于是實驗班,班里充滿了競爭與壓力,而我的入學考試成績并不讓我樂觀。那時剛入校門的我依然如初中時那個勤奮刻苦、嚴謹務實的我,一進門就開始苦讀,迎來第一個好消息是期中考試的第5名。
    也許那時真的是太小,也許是從未離開過家,又也許是不曾脫離過父母的導航,第5名讓我從自卑中走出來跳上了自信的臺階。自信與自負只差一個字,而且它們的區(qū)別也只在一念之間。我把這次成績定為比別人優(yōu)越的證據(jù),一下子完全信任了自己的頭腦。滿足感、虛榮心、驕傲、飄飄然的感覺一股腦涌進來,發(fā)昏的我在后半學期沉浸在小說、動畫等娛樂消遣中。清楚地記得,在收到期末成績單時腦袋里一片空白。我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班主任來找我談心時,我的眼淚不住地淌下,濕了衣襟,濕了我的心……
    那年的冬天,雪花紛飛,我望著四處飄揚的雪花,不自主的問道:“白雪啊,你懂什么呢?你那樣自由自在、高興快樂,傻傻地飛,可否懂得人的心事?”
    徘徊在情緒的低谷里,媽媽很擔心我會一蹶不振,因為以前太順利。而班主任卻不覺得我跌的跟頭算什么,他幫我找出知識的空缺與漏洞后,對我說了句:“好好干,你能行的!”大概年輕氣盛的我好勝心很強吧,擦干眼淚后又開始發(fā)奮了。
    那時腦袋里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隊的人
    高一下半學期的時候,真的很辛苦,實驗班的課程進度很快,我落下了不少課程,何況我補空缺的同時還要拼命跟上新課的進度。追趕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心中總銘記著上的失敗,所以不敢松弛。因為沒有熬夜習慣所以白天爭分奪秒。我記得那時不愿去費時間擠飯,于是會等到別人吃完飯后再去食堂買已經(jīng)微涼的飯菜,因此從下課到吃飯前,我常常在教室里一邊看書一邊肚子餓得咕咕叫。我也沒有睡午覺的習慣,所以中午又給了書本,一天24小時,9小時給了宿舍,用于睡覺與生活瑣事,其他15小時除了吃飯外我全放在了教室里。長時間的集中精力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無數(shù)次,累得趴在桌上休息時不小心睡著,然后猛地驚醒接著頂著發(fā)沉的腦袋接著讀書、做題。那腦袋里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隊的人。
    我再次拿到成績單時,揉了揉發(fā)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后來的結果可以用一句大家見多了的話概括——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再次拿到成績單時,揉了揉發(fā)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高二的我是真正進入高中生活正軌的時期,由于跟上了進度,融進了那個學習海洋,我不再像高一下半學期那樣瘋狂了。不過,依然不敢忘記教訓的慘痛,只不過我的生活開始模式化的有規(guī)律起來。統(tǒng)籌安排好各種事情后雖然還是用功地學習,不過不再覺得“好累啊,好想瞇一會兒啊”,相比較起來,學習上效率長了不少,時間也沒怎么減少,所以效果很好。學習的方法也是那時慢慢形成成的。數(shù)學老師說:課下要多思考,不要一味追求做題的數(shù)量,但得保證一定數(shù)量。不要碰上難題就問就跳躍,要去想。也許你做不出來,但這段想的過程很重要,它是你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量變積累過程。我一直把數(shù)學老師的話作為準則,而且班里有做題數(shù)量是別人幾倍成績卻不出色的例子。所以每天我很認真地聽課,很認真地做作業(yè),把每個題都做好,不敷衍。我?guī)缀鯖]做過什么課外書上的練習。也許是老師的精心安排或是我的腦袋不夠快,抑或是巧合,老師所布置的東西能夠充滿我所有的自由課時間,包括作業(yè)與看書,可能有時會充裕一點,我會再拿出比較經(jīng)典的例題做一遍或總結一下思路或再仔細想一想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知識,看能否讓知識們形成系統(tǒng)形成網(wǎng)絡;如時間再充裕一點,就跟班里同學一塊兒看雜志啊什么的。大家再一塊兒聊聊天,順便交換一下經(jīng)驗與技巧什么的。
    那些愛好什么的,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電腦游戲說吧,我們班有正例也有反例
    我覺得不要因為學習而放棄自己的業(yè)余愛好或是其他的東西。只要能擺正它們的關系,把它們分別對待就行。永遠要記得在這些之中學習放首位。那些愛好什么的,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電腦游戲說吧,我們班有正例也有反例。我有個同學,成績很好,他特別喜歡玩游戲,但是他很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要干什么,他明白學習是學習,游戲是游戲。所以他雖然非常喜歡游戲,但他一到學習時間就會很安靜地在教室里讀書。我問他:“你腦子里不去想嗎?”他說不會去想,因為他在學習不是在玩游戲。我覺得這樣就很好。就像我,狂愛看電視,可是我學習時很專心的。另外一個同學就不那么樂觀了,沉溺于網(wǎng)吧的游戲與聊天中,沒有自制力,以致成績沒有絲毫起色。所以我覺得自制力的培養(yǎng)與保持是很重要的,它不僅對學習很有幫助,對做人也有裨益,一個人不會總有媽媽在身邊督促他吧。
    走進一個優(yōu)秀的群體首先要忍受與接受的事實是別人比自己聰明
    還有就是進入高二后跟同學的交流多一些會發(fā)現(xiàn)聰明人真的很多。這時擺正心態(tài)很重要,走進一個優(yōu)秀的群體首先要忍受與接受的事實時別人比自己聰明。我記得曾經(jīng)我有一個心里不平衡時期,總覺得“哎呀,你憑什么做題比我快呀!”
    “哎喲你學習時間比我少,還考得跟我一樣好呀!”什么的,后來慢慢認識到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能人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所以現(xiàn)在我覺得碰上很多人比我聰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也有很多人,他們學得很好盡管他們并不聰明。我現(xiàn)在不拿腦袋跟人家比,就好像我不拿相貌跟人家比一樣。因為那是天生的,我無法改變。我能改變的只有能通過后天努力改變的東西,就像學習結果等等。所以我不去偷懶,我相信“笨鳥先飛”。
    再有的心態(tài)就是不要跟別人比,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老跟別人比會失去自己,而且會在心中造成一股不平,影響平時正常的學習思考,把心中那股不平散去,追求自己進步后的結果放在別人的尺度上,那樣如果發(fā)現(xiàn)好似退步之后會很沮喪沒有動力。要學會為自己的進步鼓鼓掌然后再繼續(xù)雄健地往前走,我覺得這點很重要。
    周圍的人瘋狂啃書熬夜的時候,我是那樣不亂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學著
    高三后進入一輪一輪的復習,很枯燥很煩人所以有人說是“黑色高三”。我的高三相對于那些到高三才開始用功的同學來說還是比較輕松的。總的來說,高一、高二的基礎還算扎實,所以我的高三就按部就班地走,高一、高二怎么著還怎么著甚至更為輕松些。周圍的人瘋狂啃書熬夜的時候我還是那樣不亂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學著。熬夜是會傳染的。我記得我們宿舍一開始有一個人熬夜,后來除了有個同學時不時熬一下,就是我不熬夜了。我問她們困不困辛不辛苦,他們說如果躺在床上想著別人在熬夜學習心里很不自在。這又是一種心態(tài)了。我倒覺得沒什么不自在。她們熬夜第二天很困,白天就無法集中精力,而我睡夠八個小時白天很精神其實很賺,何必吝嗇那一、二個小時呢。
    我們的班是比較活躍的班,班里大部分是男生,而且大家都很明白自己該做的事情,所以高三的時候,上課、自習時班里很安靜,一下課,班里就沒有一個人了(很夸張吧!),都在室外活動。而且大家都很個性,不太在乎誰比誰優(yōu)秀的問題,所以氣氛很好,松弛有序,緊張有度。相比之下,我們的鄰班就很“發(fā)奮”,
    我一進他們班就感到壓抑,那些同學利用任何時間看書,所以什么時候都很安靜,而且每次我都能看到一片人在學習。再加上那個班的人都很有競爭意識,所以更有壓力感。我有個好朋友在那個班,有一天她面容憔悴地告訴我她真的快被壓扁了。我對她說你不要老隨著他們的節(jié)奏走,要走自己的路。她很贊同但沒有施行,所以她直到高考結束前一直很疲憊。
    我的高三在被班里氣氛感染的同時又加入一些“佐料”,比如看一些雜志、小說集,聽一些廣播、音樂等等。因為高三嘛,尤其到后面一階段老做面孔一樣的題感覺很郁悶,所以就找一些事情當作消遣來做。有時會在中午跟好多同學聊天或是看他們玩游戲什么的,不過這些不是業(yè)余愛好,只是為了更好地投入到接下來的“習題大戰(zhàn)”中而做。
    印象中,我們班學習前幾名的到后都不是拼了命似地學,有時我們幾個會在一塊兒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說實話,高三的放松工作真的很重要,繃得太緊,學習效率會下降,你會有腦袋不轉,半天做不出一道題的感覺。
    其實我覺得高中如果被喻為戰(zhàn)場的話,你不僅要打學習戰(zhàn)還要打心態(tài)戰(zhàn)。如果心態(tài)好的話你會事半功倍,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甚至會超常發(fā)揮;如果你心態(tài)不調整好會很影響你正常工作的運行,解下思想包袱,你會覺得干什么事情都精力充沛。
    作為后的總結我想說,有一些很對很正確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與經(jīng)驗我們聽了一遍又一遍,所以腦袋里總覺得“啊,很對”卻沒有真正去做,我覺得那些方法與經(jīng)驗真的很有用,只要你真正去做。不過我自己也沒有實施過多少,因為我認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你可以在自己的模式中融入一些傳統(tǒng)的方法技巧與別人的經(jīng)驗總結。但是主心骨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摸索實踐出來的,自己用著才順手。生搬硬套別人的經(jīng)驗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愿所以還沒參加高考的同學尋求出自己的一套來,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