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在即,考生們都在積極備考,但有許多考生可能在這個階段會不知從何下手來進行學習,下面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知識點梳理,希望對考生們有所幫助。

【篇一】2020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知識點梳理
房屋既有結構的可靠性評定:
(一)當發(fā)生下列情況時,宜對既有結構的可靠性進行評定:
1)結構的使用時間超過規(guī)定的年限;
2)結構的用途或使用要求發(fā)生改變;
3)結構的使用環(huán)境惡化;
4)結構存在較嚴重的質量缺陷;
5)出現材料性能劣化、構件損傷或其他不利狀態(tài);
6)對既有結構的可靠性有懷疑或有異議。
(二)既有結構的可靠性評定可分為承載能力評定、適用性評定、耐久性評定和抵抗偶然作用能力評定。
【篇二】2020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知識點梳理
室內光環(huán)境:
(一)采光
(1)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滿足采光系數標準要求,當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間總數超過4個時,其中應有2個及以上滿足采光系數標準要求。
(二)通風
建筑物應根據使用功能和室內環(huán)境要求設置與室外空氣直接流通的外窗或洞口;當不能設置外窗或洞口時,應另設置通風設施。
采用直接自然通風的空間,通風開口有效面積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生活、工作的房間的通風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面面積的1/20。
(2)廚房的通風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
(3)進出風開口的位置應避免設在通風不良區(qū)域,且應避免進出風開口氣流短路。
公共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不小于外窗總面積的30%;透明幕墻應具有可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不大于屋頂總面積的20%。
(三)人工照明
1.光源的主要類別
熱輻射光源有白熾燈和鹵鎢燈。優(yōu)點為體積小、構造簡單、價格便宜;用在居住建筑和開關頻繁、不允許有頻閃現象的場所;缺點為散熱量大、發(fā)光效率低、壽命短。
氣體放電光源有熒光燈、熒光高壓汞燈、金屬鹵化物燈、鈉燈、氙燈等。優(yōu)點為發(fā)光效率高、壽命長、燈的表面亮度低、光色好、接近天然光光色;缺點為有頻閃現象、鎮(zhèn)流噪聲、開關次數頻繁影響燈的壽命。
2.光源的選擇
(1)開關頻繁、要求瞬時啟動和連續(xù)調光等場所,宜采用熱輻射光源。
(2)有高速運轉物體的場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3)應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備用照明,必須選用能瞬時啟動的光源。工作場所內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該場所一般照明照度的5%;備用照明(不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電室和自備發(fā)電機房等場所)的照度不宜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
(4)圖書館存放或閱讀珍貴資料的場所,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和藍光等短波輻射的光源。
(5)長時間連續(xù)工作的辦公室、閱覽室、計算機顯示屏等工作區(qū)域,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在頂棚上的燈具不宜設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宜設在工作區(qū)的兩側,并使燈具的長軸方向與水平視線相平行。
【篇三】2020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知識點梳理
建筑的組成:
建筑物由結構體系、圍護體系和設備體系組成。
1.結構體系
結構體系承受豎向荷載和側向荷載,并將這些荷載安全地傳至地基,一般將其分為上部結構和地下結構:上部結構(墻、柱、梁、屋頂等);地下結構(基礎結構)。
2.圍護體系
建筑物的圍護體系由屋面、外墻、門、窗等組成。
3.設備體系
設備體系通常包括給排水系統、供電系統和供熱通風系統。其中供電系統分為強電系統和弱電系統兩部分。

【篇一】2020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知識點梳理
房屋既有結構的可靠性評定:
(一)當發(fā)生下列情況時,宜對既有結構的可靠性進行評定:
1)結構的使用時間超過規(guī)定的年限;
2)結構的用途或使用要求發(fā)生改變;
3)結構的使用環(huán)境惡化;
4)結構存在較嚴重的質量缺陷;
5)出現材料性能劣化、構件損傷或其他不利狀態(tài);
6)對既有結構的可靠性有懷疑或有異議。
(二)既有結構的可靠性評定可分為承載能力評定、適用性評定、耐久性評定和抵抗偶然作用能力評定。
【篇二】2020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知識點梳理
室內光環(huán)境:
(一)采光
(1)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滿足采光系數標準要求,當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間總數超過4個時,其中應有2個及以上滿足采光系數標準要求。
(二)通風
建筑物應根據使用功能和室內環(huán)境要求設置與室外空氣直接流通的外窗或洞口;當不能設置外窗或洞口時,應另設置通風設施。
采用直接自然通風的空間,通風開口有效面積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生活、工作的房間的通風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面面積的1/20。
(2)廚房的通風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
(3)進出風開口的位置應避免設在通風不良區(qū)域,且應避免進出風開口氣流短路。
公共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不小于外窗總面積的30%;透明幕墻應具有可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不大于屋頂總面積的20%。
(三)人工照明
1.光源的主要類別
熱輻射光源有白熾燈和鹵鎢燈。優(yōu)點為體積小、構造簡單、價格便宜;用在居住建筑和開關頻繁、不允許有頻閃現象的場所;缺點為散熱量大、發(fā)光效率低、壽命短。
氣體放電光源有熒光燈、熒光高壓汞燈、金屬鹵化物燈、鈉燈、氙燈等。優(yōu)點為發(fā)光效率高、壽命長、燈的表面亮度低、光色好、接近天然光光色;缺點為有頻閃現象、鎮(zhèn)流噪聲、開關次數頻繁影響燈的壽命。
2.光源的選擇
(1)開關頻繁、要求瞬時啟動和連續(xù)調光等場所,宜采用熱輻射光源。
(2)有高速運轉物體的場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3)應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備用照明,必須選用能瞬時啟動的光源。工作場所內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該場所一般照明照度的5%;備用照明(不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電室和自備發(fā)電機房等場所)的照度不宜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
(4)圖書館存放或閱讀珍貴資料的場所,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和藍光等短波輻射的光源。
(5)長時間連續(xù)工作的辦公室、閱覽室、計算機顯示屏等工作區(qū)域,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在頂棚上的燈具不宜設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宜設在工作區(qū)的兩側,并使燈具的長軸方向與水平視線相平行。
【篇三】2020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知識點梳理
建筑的組成:
建筑物由結構體系、圍護體系和設備體系組成。
1.結構體系
結構體系承受豎向荷載和側向荷載,并將這些荷載安全地傳至地基,一般將其分為上部結構和地下結構:上部結構(墻、柱、梁、屋頂等);地下結構(基礎結構)。
2.圍護體系
建筑物的圍護體系由屋面、外墻、門、窗等組成。
3.設備體系
設備體系通常包括給排水系統、供電系統和供熱通風系統。其中供電系統分為強電系統和弱電系統兩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