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下面是分享的精選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閱讀。歡迎閱讀參考!
精選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閱讀【篇一】
清代有個姓潘的山東人在江南某地當縣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書一聯(lián)相送:淚酸血成,悔不該手辣口甜,只道世間無苦海;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哪知頭上有青天。聯(lián)語告誡兒子,做人應寬厚仁慈,與人為善,不可見利忘義,為非作歹,人間自有王法。否則到了那時,才醒悟到淚酸血咸、頭有青天,悔之晚矣。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曾寫過一副家教聯(lián)語: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yǎng)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聯(lián)句教育子孫做人要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jié)、剛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
清代文人王之春也有一副家教聯(lián):少讀書,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此聯(lián)意思是:人沒有天生的低天分,一個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為自己少讀書的緣故,由此勉勵兒孫要多讀書。
1924年,愛國將領馮玉祥送別兒子出國留學時。特撰一聯(lián):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盡艱難好做人。聯(lián)語要求兒子做一個好人,必須經過鍛煉,要有信心。在艱難中把自己磨煉成一個忘我的人。
郭沫若曾于1940年為其侄媳魏蓉芳題寫一聯(lián):莫學芙蓉空有面;應效芬芳發(fā)自心。此聯(lián)妙趣橫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侄媳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導她要誠實做人,表里如一,不失為家教的勸世箴言。
精選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閱讀【篇二】
清朝末年,鄂西神農架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常常對前來燒香許愿的人說,凡給神佛捐錢的人,都可以“消災免禍”,而那些不信神佛的人必將遭到報應。為了宣揚他的迷信說法,老和尚特意在廟門口掛了一副對聯(lián):
經懺可超生,人敬神一誠有感;
錢才能通冥,神應人萬福無窮。
老和尚整天裝神弄鬼,騙取錢財。雖然迷惑了許多無知的人,使得寺廟香火旺盛,然而有人就是不信他那一套。
有一天,一個姓張的秀才來廟里燒香,和尚要他捐錢捐油,并表示愿意為他念經消罪。張秀才嗤之以鼻,對老和尚說:“照你這么說,如果念經超度可以使人死而復生的話,那閻王不就是怕你這和尚了嗎?你這樣精通佛法,難道就能長生不老嗎?你說菩薩保佑捐了錢的人,那如果燒殺搶掠的強盜把錢財送給菩薩,而菩薩保護他,這菩薩豈不是成了昧良心的貪官了嗎?”
張秀才一番義正詞嚴的話,把老和尚說得啞口無言,可是卻遭到了一眾“善男信女”的反對,認為他這是謗佛滅道,對神佛不敬。張秀才看見廟門口的對聯(lián),沉吟片刻,大筆一揮,也寫了一副對聯(lián):
經懺可超生,閻王難道怕和尚?
錢才能通冥,菩薩豈不是貪官?
此聯(lián)尖銳潑辣,幽默風趣,又對仗工整,在當地傳為美談。
精選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閱讀【篇三】
孫思邈年幼時體弱多病,深受病痛之苦,他立志學醫(yī)識藥,于是到深山去,向一位有名的藥師學習。
出師的時候,師父囑咐他說:“要做個好大夫,可絕不能貪圖安逸。你須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云游四方,廣采眾長,學習醫(yī)藥之道。等到腳下的鞋子七斤重時,你才可以定居行醫(yī)?!?BR> 孫思邈聽從師傅的教誨,背上藥囊云游天下,年復一年,不知道翻過多少山,走過多少路,采了多少藥,醫(yī)了多少人。
有一天,他回到故鄉(xiāng)耀州,天下起大雨,那會兒孫思邈正走在山路上,路上滿是泥濘。孫思邈步履艱難,沾在鞋子上的泥越來越多。他走進路旁的龍王廟避雨,廟里正好有個菜販子,孫思邈脫下鞋子,對菜販子說:“麻煩你幫我稱一下這雙鞋子,看它有多重?!?BR> 菜販子一稱,笑著說:“大夫,你這鞋子呀,連泥帶水,不多不少,正正好七斤哩?!?BR> “七斤就對了,我就在這里定居下來,從此立地生根吧!”
于是乎,孫思邈在山腳住下來,定居行醫(yī)。他醫(yī)術高明,藥到病除,很快譽滿耀州,人人稱他為“藥王”。那座山呢,因為有藥王居住,也變得靈驗了,從那時起被喚作“藥王山”。
話說耀州有個霸道的土大夫,聽到人人夸贊孫思邈,個個喚他“藥王神醫(yī)”,心里酸溜溜不服氣。有一天,他用槐子水涂在面上,去見孫思邈:“孫大夫,我臉黑得厲害,你可知道我患了什么病?”
孫思邈一看他的臉,嚇了一跳:“你病得很重……”
那土大夫大笑著打斷他:“我哪有什么病,你這浪得虛名的家伙!”
說完,土大夫掉頭回去了。
“哎,你別走,你中了槐毒,得馬上醫(yī)治……”
可那土大夫已經走遠了,沒聽見。
過一會兒,只見四個壯漢用門板抬著土大夫來求救:“孫大夫,他中毒了,說只有你能救他?!?BR> 孫思邈即刻給他開藥,那土大夫喝了草藥湯,才算轉危為安。
又有個壘墻的師傅,也不相信孫思邈的醫(yī)術,見孫思邈從路上走來,大笑著從高墻跳下,問他:“藥王神醫(yī),你看我有病么?”
孫思邈一看他的神色,大驚道:“怎么能從那么高的墻上跳下呢?不笑還好,這一笑,你的腸子就被頓斷了!”
話音剛落,那壘墻師傅倒地翻滾,果然腸子頓斷了。
又有一日,孫思邈在路上遇到有人出殯,那棺材底部滴出血來,孫思邈就問抬棺材的人:“館內的人是難產死的么?”抬棺的人回答:“是啊!”
孫思邈斷定那個婦人還活著,就讓人放下棺材,打開館木一看,果然嬰兒已經離開母體了,產婦卻昏迷不醒。
孫思邈撬開產婦的牙齒,灌她喝了一碗藥,不久就聽到她微弱的呼吸聲,不一會兒,那個產婦哭泣起來,剛出生的嬰兒也大聲哭了。
母子倆死里逃生,眾人無不嘆服?!八幫鯇O思邈”的美名,從此名揚耀州。
話說有一回,藥王孫思邈上山采藥,一個壯漢迎面走來,攔在他面前,問他:“你這位采藥的先生,也為路人診病么?”
藥王見那壯漢身材壯碩,滿面病容,就對他說:“我是大夫,醫(yī)者不問貴賤高低,當然為路人診病。請在路邊石上坐下,讓我給你把一把脈?!?BR> 那壯漢在石上坐下,伸出手來請藥王把脈,藥王一摸脈門,這脈好奇怪啊,脈起時就好像虎嘯山林,脈落時又像是虎落平陽。
藥王對那壯漢說:“你讓我診治,就要說實在話,你不是人類,對嗎?”
“我不是人類,是什么呢?”
“你是人類的話,這個病我治不好——你不是人類的話,就要現(xiàn)出原身,這病我才能治?!?BR> 壯漢一聽,額頭冒出大粒大粒的汗珠:“藥王神醫(yī),我現(xiàn)出原身,只怕要嚇著你哪!”
藥王說:“醫(yī)者對病患一視同仁,我不害怕。”
“那好,只是這路上人多,你跟我深山樹林去?!?BR> 藥王跟隨壯漢走進深山樹林,來到一棵老松樹下,那壯漢就地一滾,平地立即生起一陣腥風,地上的落葉“呼啦啦”飛起來,迷住了藥王的眼。藥王撕開樹葉,睜開眼一看,眼前哪有什么壯漢,分明是一只猛虎!
那猛虎張開血盆大口,望著藥王。藥王見老虎喉嚨紅腫,虎口也發(fā)炎腫脹。孫思邈怕老虎吃不得疼要咬人,就在林中找來一根樟木棍,牢牢撐住虎口,然后他伸手進老虎咽喉深處一摸——果然,老虎喉嚨里插著一根金釵,吐不出,咽不下。藥王一碰金釵,那老虎疼得眼淚水直流。
“你忍著,我給你取出金釵?!?BR> 藥王把金釵取出來,又取下?lián)位⒖诘哪竟?,又對老虎說:“你跟我來,我摘些消炎的草給你吃,很快就能消腫止痛。不過,你是山中兇獸,這次我治好你的病,希望你不要再吃人了。”
那老虎說:“遵從藥王教誨,我發(fā)誓,以后再不吃人了。”
“不吃人就好,你走吧!”
“我不要走。”老虎說,“我要跟在你身邊,在你需要時幫助你,在你危難時保護你?!?BR> “好吧,你先待在山林,我以后有事叫你,你來就是?!?BR> 于是老虎吃過草藥,拜謝離去。
這老虎重情重義,后來果然時常來到藥王身邊,藥王上山采藥,老虎為他銜藥鋤,藥王出門診病,老虎給他當坐騎。
話說又有一回,藥王孫思邈下海采藥,走到海邊,迎面走來一位白衣公子。公子衣飾華美,但是有氣無力,無精打采。白衣公子攔住藥王,問他說:“你這位采藥的先生,也為路人診病么?”
“我是醫(yī)者,當然為路人診病?!彼幫跽f,“請在這海邊礁石坐下,讓我把一把脈?!?BR> 那白衣公子在礁石坐下,伸出手來讓藥王把脈。藥王一摸脈門,這脈好奇怪啊!脈起時好像騰云駕霧,脈落時又像翻江倒海,藥王大吃一驚:“你要讓我診治,就要說實話,你不是人類,對不對?”
“我不是人類,是什么呢?”白衣公子冷汗直冒。
“你如果是人類,這個病我看不好;你如果不是人類,必須現(xiàn)出原身,我才能為你診治?!?BR> “現(xiàn)出原身,我怕嚇著你啊?!卑滓鹿虞p聲嘆息,空氣中響起風雷的聲音,晴朗的天空下起毛毛雨,藥王于是猜到他是一條龍。
“醫(yī)者對病患一視同仁,你只管現(xiàn)原身,我不害怕?!彼幫跽f,“不過,這一帶的人都沒見過龍,我擔心你驚擾百姓。這樣吧,你先到我家去。”
“好的,我等會兒就來?!卑滓鹿踊饕魂嚢谉?,不見了。
藥王回到家,剛剛走進院子,突然聽得“通”一聲響,山壁上出現(xiàn)一個大洞,洞中伸出來一個巨大的龍頭。
龍說:“我看后山沒人,就從那邊穿山過來了。現(xiàn)在,我的龍身龍尾都藏在山肚子里,這下不會驚擾到百姓了吧?”
藥王趕緊給龍診癥,把了龍脈,看了龍舌,又聞了龍吟。龍說:“我這半年總覺得神氣痿頓不振,雖然還能變化,但總是使不上勁,肚子里頭又隱隱作痛,不知是什么緣故?”
藥王用大水桶裝了半桶藥,提到龍面前,對它說:“你喝了它,就知道緣故了?!?BR> 龍聞到那桶藥一股酸臭,搖頭說:“這藥氣味不好,真要喝嗎?”
“喝吧,良藥苦口利于病。”
龍咬一咬牙,一口氣把那半桶湯藥喝下肚,只聽得腹內“咕嘟嘟”一陣翻騰,喉頭忍耐不住,“哇”一聲吐了,吐出來滿滿一桶的污*物。
一吐完,龍頓時精神爽利,肚也不痛了,勁也有了。它低頭一看,只見那*物中有一條長蛇。
龍抓起長蛇,一下把它拉成兩段:“原來是這長蛇作祟,使我不得安寧。藥王神醫(yī)果真名不虛傳,不知你用的是什么靈丹妙藥?”
孫思邈“哈哈”大笑:“我這靈丹妙藥,只不過是陳醋拌蒜泥。陳醋加蒜泥,又酸又辣,一進腸道,那蛇自然待不住了?!?BR> 龍聽了這話,拜謝道:“藥王神醫(yī)你妙手回春,除我病痛,解我災劫,我沒什么報答你,龍宮珍藏一部《龍宮奇方》,我自己也看不懂,送給你吧!”
藥王得到龍贈送的《龍宮奇方》,專心鉆研,醫(yī)術變得更為精湛。他又收集各種民間驗方,寫成一部的《千金方》,一直流傳到今天,為無數病患解除病苦。
這條龍也重情重義,常常跟隨藥王,為他尋藥引路。當他遠行出診,龍就飛來為他當坐騎。
藥王孫思邈醫(yī)龍治虎,一龍一虎就成了他的跟班。他喚“龍”,龍就來了;他喚“虎”,虎也來了,有了龍虎護持,藥王威風凜凜,各路神仙鬼神尊崇他,地下閻羅王頭痛腳疼也得求他,所以他活呀活,一直健康地活到140多歲。
孫思邈離世后,成了藥王菩薩。
人們在那穿龍洞前建了一座藥王廟,讓藥王菩薩坐在里面,廟面前有個龍石墩,又有個虎石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