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三篇)

字號:

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它不僅是對學生音樂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對學生浸潤美的熏陶、提高藝術修養(yǎng)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三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
    《歡樂歌》這首牙買加民歌出現(xiàn)在小學三年級下冊的音樂課本中,難度不高,只有4個樂句,但是它是以輪唱歌曲的要求出現(xiàn)的,編者的意圖也就非常明了了。有人這么定義輪唱:將許多人分成兩個或三個、四個聲部,各聲部相隔一定的拍數(shù),先后演唱同一曲調(diào),稱為"輪唱"。我也贊同這樣的說法。有過輪唱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輪唱的難點于,同一曲調(diào)要有規(guī)律的錯開,而且一不小心就會受到另一聲部的干擾。通過三年級4個班級的輪唱教學,輪唱的效果還不錯,總結為以下點:
    1、先唱后聽。歌曲《歡樂歌》第一遍為齊唱,第二遍采用輪唱的演唱方式。對于只有4樂句的歌曲,齊唱是很容易的。然而對于沒有輪唱的實踐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如果先聽,他們必定會跟著大聲的演唱,只能感覺歌曲的演唱很亂,對學唱沒有很大的作用,而是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該先進行輪唱練習后,再讓學生安靜的聆聽錄音中的范唱,聽聽輪唱此起彼伏的效果,還可以邊聽邊找找自己演唱的聲部,這時的聆聽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至始至終輕聲唱。輪唱怕聲部搶,特別是初學時,生怕自己聲部弱。教師要特別強調(diào),兩聲部不比聲音的響亮,而是比聲音的整齊,這就需要時刻提醒用悄悄話的聲音進行演唱練習。
    3、先唱旋律后填詞。這首歌曲的旋律前后句相同,如果單聲部演唱,非常簡單,但是卻同時給輪唱帶來了很大的音準問題。因此,先唱第一部分的旋律,再進行這一部分旋律的輪唱,能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音高,很好的解決演唱的音準問題。
    4、教師指揮手口并用重要。初學輪唱時,教師千萬不能用琴伴奏,因為這時,教師雙手的正確指揮遠比被困在琴上重要的多。雙手指揮的同時,教師還要配以夸張的口形在每句的開頭,給兩個聲部輪流提示。
    5、齊唱輪唱做比較。當熟悉了歌曲的輪唱后,對歌曲進行了這樣的處理:齊唱—輪唱—齊唱,簡短的歌曲進行3次不間斷的演唱,增強了歌曲演唱的`表現(xiàn)力。
    6、鞏固練習很有趣。在快要結束教學是,我讓學生挑了幾首他們熟悉喜歡的歌曲,進行輪唱,如果每首都要完整演唱,即使時間允許,從歌曲難度上來說是無法完成的。因此,當學生選好曲后,教師只要指揮他們演唱歌曲的第一、二句就可以了。這樣做,只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輪唱這種演唱形式的表現(xiàn)力很強,它可以用在每一首歌曲的演唱,至于哪一些歌曲適合輪唱,那就以后再慢慢學習了。本節(jié)課是三年級學生第進行初級的合唱練習,令我非常高興的是,學生和我的感覺一樣:雖然整節(jié)課大部分時間都在唱這首《歡樂歌》,但是,四十分鐘過得很快。這也許就是合唱的魅力了,合唱是難的演唱,但它也被稱是美的人聲。也有很多學生告訴我,這節(jié)課下課后覺得非常累,我想,這是因為,合唱是一種需要你全神貫注去做的事情,要同時看指揮、聽聲部、唱歌曲,一秒的不留神都會讓使你的合唱集體發(fā)出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會影響合唱的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唱能力是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合唱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循序漸進的編排了許多合唱作品。音樂教師都普遍認為合唱教學非常難,這是事實,但是我們要“知難而進,化難為樂”,這是我想努力做到的。
    【篇二】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
    《小傘花》曲調(diào)歡快活潑,富有童趣。歌曲由兩個樂段構成。第一樂段中第一樂句與第三樂句基本相同,跳音和同音反復的使用,描繪了一幅“滴滴答答”的雨景圖。第二樂段由三個樂句構成,比較寬廣舒展,表現(xiàn)了小伙伴們美好的內(nèi)心世界,并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
    本課的教學圍繞三維目標重點是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是附點四分音符和斷音記號的演唱。我以謎語激趣的法式為大家引見以為好朋友“小雨點”,讓學生模仿雨滴聲,通過比較的方法,學生感受體會斷音的演唱方法,從而能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接著我用同學們模仿“雨”的聲音如:滴滴答答、嘩啦嘩啦、淅淅瀝瀝帶同學們做發(fā)聲練習,緊接著小雨點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雨中的小故事把大家?guī)胄抡n的學習(播放《小傘花》的動畫使同學們感受歌曲的旋律知道歌曲的內(nèi)容。)教學過程我運用了講一講小傘花下發(fā)生的故事,考考你本課中遇到的樂理知識,引出難點之二:附點四分音符,師講解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并有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加上強拍拍手弱拍拍腿的動作,很簡單,學生一遍就能讀準,附點四分音符節(jié)奏譜“多么美麗的小傘花”,讓同學們范讀、齊讀、互讀的方法在掌握了整首歌曲的節(jié)奏以后,再由老師用范唱,接龍的方法逐步掌握曲譜,復聽全曲思考怎樣填詞,并讓同學們嘗試填詞以小組討論的的形式學唱歌詞,完整演唱、歌曲處理,請學生進行歌表演,道具用傘,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
    音樂課堂就象一個小舞臺,能否讓學生盡情地在這個舞臺上表演,關鍵在教師這個“導演”能否搭好臺讓學生唱好戲。表演是小學生非常樂意參與的一種藝術活動形式,也是培養(yǎng)其藝術綜合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在這節(jié)課中我盡量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開拓了他們的思維。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學生在模唱與唱譜時,沒有我預想中那么好,可能這也與平時的常規(guī)課堂做得不到位有關,只有少部分的同學能夠跟琴學唱歌譜,相信如果要讓全班同學在識譜上有所提高,以后還要加大力度,多采用一些新穎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快樂的學習。
    【篇三】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
    《我是小音樂家》是人音版三年級音樂第六冊第四課第一課時的歌曲。這是一首曲調(diào)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的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聲“我是小音樂家”。雖說此歌短小精悍,但是也有一定難度,表現(xiàn)為速度較快,節(jié)奏有點難度,弱起和后十六分音符頻頻出現(xiàn),學生唱時容易出現(xiàn)吐詞不清楚的現(xiàn)象。
    學習目標有三方面:一是技能目標,使學生能用輕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進行簡單地歌曲表演;二是認知目標:就是讓學生認識小提琴、吉他、圓號三件樂器以及演奏姿勢;三是情感目標:通過當一名小音家,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音樂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歌曲情緒處理,創(chuàng)作歌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1、正確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詞唱法如“跳吧”等等。
    2、歌曲情緒處理,創(chuàng)作歌詞。
    在設計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以《音樂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原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點,讓學生通過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進行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及創(chuàng)編能力。教學環(huán)節(jié)分為初聽歌曲、模唱曲調(diào)、學唱歌詞、表現(xiàn)歌曲、創(chuàng)編歌曲五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逐步、由淺入深的由接受歌曲,到掌握歌曲,再到自由拓展歌曲,很好的理解歌曲情感,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
    下面我再根據(jù)本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結合課堂教學情況給大家談談我的教學反思。
    我按教材要求,讓孩子們用摸唱的方法學唱歌曲。通過默唱、輕唱、自由唱、有感情唱等循序漸進的步驟,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提出、解決問題,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才是在這一堂課的主人。因此不管是歌曲動作的設計,自編歌詞,都是學生自然生成的自我嘗試和探究欲望,終達到在實踐中即鞏固了本課的節(jié)奏內(nèi)容,拓展了學習,又感悟到了音樂迷人之目的。
    后的音樂活動是我設計的本課高潮。我通過復習、轉(zhuǎn)換音樂表演等形式來創(chuàng)編動作,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拓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經(jīng)過自己創(chuàng)編、同桌間交流、自由表演、上臺展示等步驟,孩子們各顯神通,都能創(chuàng)編出自己喜歡的動作,不但自己跳的很投入,也能和小伙伴們配合默契。通過自評、同學評、老師評等評價手段,他們更喜歡、更有信心表現(xiàn)自己。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一直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非常寬松、活潑的氛圍,以民主的態(tài)度,輕松的語言,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學生一個自由充分發(fā)揮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一種放松的、活躍的心里狀態(tài),因此整堂課中,充分體現(xiàn)出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使他們學得開心、學得主動。
    我認為不夠好的地方是:在感受、體驗、模仿三種樂器的演奏姿勢的時候,孩子們在平時接觸的不是很多,認識樂器,但是不能準確的去模仿演奏姿勢,這些事需要在平時多給孩子們提供機認識、運用。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氣氛不是很活躍,歌曲節(jié)奏復雜,歌詞內(nèi)容較多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學中,通過今天的反思,相信以后會更好。